⑴ 中国一年要进口多少粮食和猪肉
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粮食进口量高达14262万吨。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肉类产品进口较快增长,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同比增加75%,进口牛肉165.9万吨,同比增加59.7%。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4262万吨,折合1.426亿吨,同比增长28.0%。
⑵ 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多少肉类
《2017-2022年中国进口肉类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肉类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304.6万t,2014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279.2万t ,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281.5万t ,2016年进口肉类达460.4万吨,同比增长达63.1%,占国内肉类供应量的5.1%。进口肉类来自32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3位的分别为欧盟、巴西和美国。其中,猪肉及制品进口量最大,达271.8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4.7%;牛肉及制品进口量为59.5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7.8%;羊肉及制品进口量为22.9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4.9%;禽肉及制品进口量为58.7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2.9%。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肉类属于特种商品。肉类属于带有一定检疫风险的产品,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实施指定口岸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指定口岸才允许进口肉类产品。进口肉类原集装箱、原铅封、原证书直接运输到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查验场实施检验检疫,有助于提升和扩大内陆地区口岸功能,节约成本,便利通关。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建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56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62个。截至目前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增至65个,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目前中国人均肉类年拥有量仅为63.6公斤,其中猪肉为41.5公斤、牛肉为5.03公斤、羊肉为3.12公斤、禽肉为12.8公斤。与国际平水准的差距加大了对进口肉的需求。未来5年,中国肉类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5亿,按年人均肉类消费达到69公斤计算,肉类产量应达到1亿吨,比2014年要增产1293万吨,增幅为14.8%.受我国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到2020年,我国肉类年总产量预计只能达到9000万-9200万吨,将有800万-1000万吨的供求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这也意味着与中国肉类行业商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⑶ 中国的生猪产量占全球一半,为什么还要大量的进口
中国的产量确实很大。根据前几年的相关权威数据,中国猪肉产量几乎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中国选择进口猪肉的主要原因是进口猪肉的价格低于中国生猪的价格。以2018年生猪价格为例,我国生猪屠宰价格为9.25元/公斤,而进口猪肉价格仅为6.5元/公斤。即使加上关税等费用,猪肉的价格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许多猪肉加工厂更喜欢购买进口猪肉。
毕竟利益是相互的,在交往中不断发展进步。自我保护的屏障最终会导致自我毁灭。总之,中国是养猪大国,但是孩子要从外国进口猪肉,说明外国猪肉比中国猪肉便宜,只有利益才能促进商品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带来了一些互利,这就是所谓的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交流、互利共赢。
⑷ 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猪肉
中国每年猪肉进口量不到国内总产量的3%,2018年大概进口量150万吨,除去部分走私,中国的猪肉几乎全靠自产。中国对进口猪肉的检验检疫要求较为严格,全球仅21个国家和地区的猪肉可以销往中国,主要为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地区,其中美国占比约为10%。美国是猪肉生产大国,其生产的猪肉除了满足国内消费以外,美国还将其猪肉总产量的1/5对外出口,而中国就是其猪肉的主要对外出口国之一。
⑸ 中国一年猪肉消耗量是多少
2019年约5590万吨,人均消耗约80斤 ,2020年减少了。
尽管2019年第四季度猪肉产量呈上涨态势,但由于前期产能下降严重,2020年产量仍将减少,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猪肉产量预计为3934万吨,比上年减少7.5%,生猪出栏量预计达到50149万头减少7.8%。
预计2020年猪肉消费量4206万吨,比上年下降5.6%,人均猪肉消费量29.9公斤比上年减少5.9%,到2021年有望恢复到基期水平。
预计猪肉进口量继续明显增加,2020年猪肉进口量达到280万吨,比上年增加32.7%。预计2021年底恢复至常年水平,之后将呈平稳增长态势。与基期相比,未来十年猪肉产量增长18.6%,年均增加1.9%。
短期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将快速恢复;中期看,规模场成为“主力军”,推动猪肉生产;长期看,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带动猪肉生产稳定缓速增长。
短期看猪肉消费将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
从短期看,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后猪肉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猪肉消费将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长期看,在居民消费升级和人口增加影响下,猪肉消费将缓慢增加。
未来猪肉消费形态发展特点:
冷鲜猪肉消费占比将显着提升;猪肉加工制品的消费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培养;猪肉消费分层逐步形成:黑猪等地方特色猪肉消费增长。
预计2025年猪肉需求量为5853万吨,较基期增长13.1%;人均消费量41.0公斤,较基期增加10.8%。
预计2029年猪肉需求量为6077万吨,较基期增长17.5%;人均消费量42.3公斤,较基期增加14.4%。
⑹ 中国一年消耗多少头猪
截止到2020年11月份,2020年我国消耗猪的数量还没有官方部门进行统计,以2014年为例。2014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716.9万吨,占全世界的52%;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1.9千克,是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4.6倍。2016年,在保持世界最大猪肉生产国的同时,中国还将成为猪肉的最大进口国。
猪肉产销量居各种肉类之首,原因之一是猪饲养起来受限较少,肉质转化率高。再加上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整体养殖成本低于牛羊。
(6)中国一年国内进口多少猪肉扩展阅读:
猪肉受青睐的原因
1、肉质香。诸肉不若猪肉香。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程义勇说,相比较牛羊鸡肉,猪肉含有较多脂肪,而脂肪正是肉香的重要来源。
2、菜品多。袁枚在“特牲单”篇首这样评价猪肉:做菜时用得最广,可称各种食材之首。这一点从各大菜系中可见一斑。
3、合口味。王楚端认为,猪肉相对更符合汉族人的口味,而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之大,直接影响到全国猪肉的消费量。
⑺ 为什么中国要从外国进口猪肉
因为中国的猪肉需求量很大,国内生产的猪肉无法完全供给。
中国每年会从境外进口猪肉,今年肯定也会从国际市场进口猪肉调剂供需关系。
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58.49万吨,猪肉产品进口绝大多数是猪杂。对比庞大的消费量,不难发现,我国猪肉自给率接近99%,进口猪肉数量对我国猪肉的供需平衡影响很小。
不过,当进口猪肉到港成本远低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时,一旦有国家进口猪肉的传闻,对国内猪肉价格会产生较大的市场心理影响。事实上,政策性猪肉进口已成为国家调控国内猪肉价格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国生猪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生猪品种改良的持续推进、饲料营养水平的稳步提高、饲养管理更加精细化、养殖设施和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等因素。
养猪业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具体模式虽然因地制宜有所区别,但都致力于通过持续改良品种、不断促进营养均衡供给和大力推进规模养殖来保障猪肉供应,而不是通过大规模进口。
更应该关注的是国内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猪价并非越高越好,也非越低越好。肉贵伤民,肉贱则伤农。缓解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让猪肉价格不暴涨暴跌,才是猪肉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⑻ 猪肉消费发生变化,每年多少吨可满足需求猪肉卖价多少最合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青少年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又与以往不尽相同,猪肉的消费也随之悄然发生着变化,猪肉消费需求量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逐步提升,对猪肉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居民收入的提升,2019年GDP突破1万美元,肉类消费升级,牛羊肉和海鲜等高价肉及肉制品需求量增加。同时,猪肉进入高进口量时代,进口肉也替代了部分国内猪肉。
猪肉生产和消费区不匹配的问题在中国也尤为明显,这就增加了猪肉的运输成本,消费弹性大也是中国猪肉消费的一个特点,猪肉价格便宜,居民就开始疯抢囤货,猪肉价格一旦超过预期,居民就全部改买其他肉类替代品,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中国猪肉价格波动明显。
⑼ 2019年中国可以从哪些国家进口猪肉
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的全球购买总额为20.7亿美元。以下是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价值最高的前15个供应商。括号中的是自2014年以来每个供应国的价值变化百分比。
1,德国:3.92亿美元
2,
西班牙:3.85亿美元
3.
巴西:3.173亿美元
4.
加拿大:2.493亿美元
5
荷兰:1.454亿美元
6.
丹麦:1.404亿美元
7.
美国:1.294亿美元
8.法国:1.053亿美元
9.
英国:6900万美元
10.
智利:5860万美元
11.
爱尔兰:5560万美元
12.
匈牙利:1,190万美元
13.
比利时:770万美
14.
芬兰:290万美元
15.墨西哥:260万美元
列出的15个国家/地区在2018年出口了中国猪肉进口量的99.9%。
在上述国家/地区中,自2014年以来对中国猪肉增长最快的供应商是:巴西(增长15,223%),荷兰(增长763.8%),匈牙利(增长419.9) %)和加拿大(增长175.3%)。
提供给中国进口商的猪肉价格下降了两个国家:美国(下降了-45.1%)和丹麦(下降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