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文化圈是哪个城市

中国文化圈是哪个城市

发布时间:2022-11-03 04:37:26

⑴ 所谓中国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范围是以下哪些地区

汉字文化圈,又叫做“儒家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

“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个归纳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位于东亚地区,其特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国民中信仰佛教者众,在其历史的特定时期以汉字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载体。

一般认为,汉字文化圈包含的国家有:

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

⑵ 世界九大文化圈

世界九大文化圈分别是: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
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

地区: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民族:日耳曼人。 宗教: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2、东欧文化圈

地区:俄罗斯、东欧等地区。

民族:斯拉夫民族。

宗教:正东教。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东亚文化圈

地区: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

民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民族。

宗教:佛教、道教。

气候: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亚文化圈

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区。

民族:多民族融合。 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混杂。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5、东南亚文化圈

地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民族:多民族混杂。

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

6、伊斯兰文化圈

地区: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

民族:阿拉伯民族。

宗教:伊斯兰教。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7、非洲文化圈

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民族:黑人民族。 宗教:原始宗教。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8、拉丁美洲文化圈

地区: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地区。

民族:多民族混血。

宗教:天主教。

气候:高温多雨,多气候类型。

9、太平洋文化圈

地区:太平洋中各岛屿地区。

民族:棕色人种为主的各民族。

宗教:基督教和少部分原始宗教。

气候:热带和副热带气候。

(2)中国文化圈是哪个城市扩展阅读:

区域的划分依据

提出区域文化性格概念,首先要将 “区域文化性 格”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予以确认。文化人类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们很早就将地球表面按文化类型划分为许许多多的文化区。

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世界各地可以同属一个文化圈,一个文化圈可以包括许多部族和民族,是一个民族群。

此外,“文化圈”还有多种划分法,如:按时代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人种划分;按物质文化划分;按经济类型划分;按社会特征划分等等。

⑶ 近代中国三大文化圈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端口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第二个文化圈:新安文化。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历史上浙江淳安、江西婺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

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这个文化圈范围甚广,实际上包括整个皖西南(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汉代庐江郡,西至九江,东至合肥),其中桐城派是影响最大的文派,早在桐城派出现之前,其地望所在古庐江郡(即舒、桐、庐、潜等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私人修史撰述丰厚(薛莹着《后汉纪》一百卷,何之元着《梁典》三十卷)、文风丕盛而着称,尤其是庐江何氏一脉,学者辈出,较着名的有西晋何桢、东晋何充,刘宋时,又有一代玄学大师何尚之,首创“南学学派”,另一玄学大师何晏注《庄子逍遥游》;宋代有大画家李公麟,诗画皆精,他创造的白描画法,影响及于后代,为中国绘画史上巨擘;明末方以智,集哲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天文、地理、物理、医药、音韵、历史、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其《物理小识》影响在清初即已播及海外,是网络全书式的人物。明末名臣,着名水利专家,东林党主要成员左光斗也是一位大儒。清初戴名世,是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清代文字狱第一批受害者。
至于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前有方苞、姚鼐、刘大櫆,后有姚莹、吴汝纶。桐城派作为一个文派,其影响之广,历时之长(延继200多年),代表人物之多(汇集散文家1200多人,作品留下传世之作2000多种),在同一时期,海内无出其右者。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引用吏部主事程胥芳、编修周永年云:“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容有夸张,亦足见其影响。近代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一代大儒曾国藩就自承是桐城门下,而他的“曾门四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除张裕钊外均是接受老师心法,学以中西合璧,文从桐城遗风。

⑷ 什么是大中华文化圈

大中华圈是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全实现自由贸易。

⑸ 曾听说一个名词"中华文化圈".谁能具体的介绍一下

大多数东亚国家除了蒙古: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门
几个南洋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北部、菲律宾、印尼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或者直接统治。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迅速发展
现代社会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简称中国文化圈

⑹ 大中华的文化圈

大中华区主要属于人文经济区域,当然可以有两种解释,在地理层面上特指的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外蒙古。而在人文和经济层面上泛指的则是: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以及华人华裔华侨人口众多,移民历史悠久的(移民侨居)聚集国,或华人华裔华侨的经济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中华华人圈。另外有时也包括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越南等地的唐人街,或华人聚居区。
试以英国文化为例,在16世纪之前,英国文化的传播,原只限于英伦三岛,但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与殖民地的扩张,后来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为第二圈。再扩展到从英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是为第三圈。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人士,尤其是专业人士,就是第四圈。
英国在寰球各国或地区,都设有“英国文化协会”,为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服务,此外还有“共和联邦”的组织机构,成员来自寰球五大洲的国家,足见英国文化对全球人民的影响之大了。 大中华文化的发展模式可能会近似英国,先以中国大陆本土为主,香港、澳门、台湾是第二圈。第三圈是过去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也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过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至大且深,至今仍使用汉字。韩国和中国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已经采用拼音文字,但韩国人的姓名和特殊的专有名词,仍需要用到汉字。
越南也已改用拼音文字,但越南的许多历史和文化,仍载录在汉字古籍中,而越南的经济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的佛教文化、中庸之道和进取心,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第四圈的大中华经济圈则可涵盖两类,一类是指居住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特别是指亚洲以外的华人华裔,他们大都群居于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等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都已经归属为所在国的公民,效忠所在国。 华人自愿迁徙海外,始于19世纪,王赓武指出:“19世纪时,国内的战乱与饥馑,把许多中国人‘推出’国外;而国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又亟需廉价劳工,为贫困的中国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把他们‘拉’过去。这些华人以坚韧不拔与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接受了挑战。海外华人的核心问题,在于他们对国外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尤其是许多人从实际经验中,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不再回中国,这就形成了海外华人建立了特殊的社区,而这也反过来决定了他们希望其后裔在居留地的前途。”(见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网络全书》)
这些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的中国人,就被历史学家称为“海外华人”(Overseas Chinese)或“散居海外的华人”(Chinese diaspora)。
台湾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岛内大量人民移居海外,80年代以后,香港和中国大陆人民蜂拥移居欧美,甚至远至中东和非洲。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效忠所在国,但血比水浓,在文化上却认同中国,学者杜维明在《海外华人网络全书》里把这这一类人归为全球“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的成员。然而,无论如何归类,他们都是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的基石和大本营。
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第二类主要是指非华族人士,包括热爱中华文化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士,也包括跟中国在商业与经贸上有来往的人士。
中国文化由本土而至两岸三地、再扩展到第三圈,第四圈也正在逐渐发展形成中。因此,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载体,其使用价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不管是大中华经济圈也好,还是大中华文化圈也罢,笔者偏爱使用“汉字文化圈”。不过这个词应该赋予新的涵义,意指受到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以及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都可概括在汉字文化圈里头。 换言之,汉字文化圈就是“筷子文化圈”,包括了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也包括了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

⑺ 大中华文化圈的范围是哪些地方

对于“大中华文化圈”,目前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首先,学者对“大中华”一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一派学者认为,“大中华”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此外,有些学者把“大中华”的概念扩大为涵盖所有华人种族为主要居民的地区。还有学者认为“大中华”不仅是一个地区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就目前的经济、政治现状和地理位置而言,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刚才所说的第二种概念,即“大中华”是指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岸三地”。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逐渐增强,大中华文化圈将扩展到周边地区,因为既然是“大中华文化圈”,就是中华文化影响所及的范围,而不涉及国土和疆界。按照这种说法,“大中华文化圈”的发展模式就是首先以中国大陆为核心,香港、澳门、台湾是第二圈;第三圈则是历史上曾经受到中国文化重大影响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而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汉字。韩国、越南、泰国和中华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说来,大中华文化圈的国家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对于大中华文化圈的第四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特别是亚洲以外的华裔,他们大多居住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并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的第二类指的是热爱中华文化或者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非华裔人士。

⑻ 四城市分别属于什么文化圈

四个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
中华儒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
印度次大陆文化圈。

⑼ 中国早期的六大文化区系指的是什么

六大文化区系指中国早期的六个区域文化圈,是由中国着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它们分别是:
(1)北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天津一带及河北张家口等4个分区;
(2)东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东部早期文明,在地域上以同东为中心,又可具体分为鲁西南和胶东2个分支文化;
(3)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在地域上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辐射整个黄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区,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主流文化;
(4)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该区系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早期文明,以太湖中心,向周围辐射开去,栽培稻米、捕鱼、采集水产共同构成了当时人的生存方式,春秋时的吴越文化即由此发端而来;
(5)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中国早期西南文明,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具体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而四川分地又分为巴、蜀2个分支,其中的江汉文化成为后来的“楚文化”的主要源头;
(6)南方新石器文化,该文化圈是中国早期的南方文明,以鄱阳湖—珠江三角州一线为主轴,辐射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该区系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风味。

⑽ 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啊拉伯文化圈、欧洲文化圈的面积

按照当地人民更容易达成的文化认同标准来划分的话,世界也可以被分为以下8大区域:

1、欧洲文明区,除了现有欧洲版图外,似乎应该把历史渊源很深的小亚细亚和南高加索包括进去。

2、阿拉伯文明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全部阿拉伯地区。

3、黑非洲文明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全部黑色人种国家和地区。

4、伊朗-印度文明区,包括在地缘和人文上紧密相关的从伊朗到印度次大陆的整个区域。

5、东方文明区,包括传统的东亚、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本来中亚和蒙古也可以单独划为阿尔泰文明区域的,但它们自身的文明发展不足,只能依附于相临的东方文明和伊朗-印度文明区域,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把它们划归东方文明区域似乎更恰当。

6、大洋州文明区。

7、北美盎格鲁文明区,包括美加两国。

8、拉丁美洲文明区,包括美加以外的美洲国家。

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中华文化圈。在东方文化圈中细分的话,可以把俄罗斯,蒙古,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提取出来,分为阿尔泰文明。那么剩下的就是中华文化圈了。中华文化圈的范围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

还有就是印度文化圈。我认为,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文化,这三种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叫做印度伊朗文化圈。

在楼主说到的这四种文化圈当中,从面积上来讲,

最大的就是中华文化圈。

最小的是印度伊朗文化圈。

阅读全文

与中国文化圈是哪个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中国公民的 浏览:156
印度大坝萨尔玛在哪里 浏览:200
英国进口晶体什么价格 浏览:109
印尼万隆有什么高科技 浏览:182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浏览:334
在越南没有护照怎么打疫苗 浏览:862
越南ip是多少 浏览:409
英国人的复数形式英语怎么读 浏览:173
美国人民怎么看待伊朗事件 浏览:970
怎么进入越南网 浏览:524
伊朗国王最后怎么样 浏览: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浏览:690
刺激战场印度服怎么登录 浏览:800
3d印尼龙粉末哪里有 浏览:772
印尼青山工作简历怎么写 浏览:829
中国信必可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470
中国现在发快递到美国要多久 浏览:686
意大利的国旗跟什么相似 浏览:233
匡威与意大利utt哪个好 浏览:800
中国心冠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