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泥石流都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分布十分广泛,危害也相当严重,但各地危害程度不一,在我国境内,黄土高原、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山前地带,秦岭、太行山地区以及北京的西山、辽宁西部的山区和吉林长白山地区,均有泥石流分布,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时有泥石流灾害发生。而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则是我国泥石流发生最频繁、爆发最凶猛的典型分布区。
(1)云南东川因民沟泥石流
1984年5月27日晨4时30分,在云南省东川市西北一百多公里处的因民沟,发生了一次由暴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泥石流发源于因民沟上游左侧的支流——黑山沟。黑山沟沟长5.4公里,集水面积9.5平方公里,山坡坡度左岸为50°,右岸为45°左右,分水岭处标高3579米。从总体来看,山体比较稳定,仅局部地段有少量浅层滑坡,有的地方也曾发生过山崩。但由于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和自然风化作用,尤其是山崩时有大量的块石滚到沟床中填积,长年累月,越积越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1984年5月27日,在黑山沟的上游三风口一带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雹暴雨,冰雹粒径为10到20毫米,雨滴直径为5至10毫米,雹暴雨来势凶猛,沿陡峭山坡直泻而下,夹带着大量的沙石泥土,形成了一股股强大的黏滞洪流汇聚于沟床中,涌向下游。流量越大,流速也就越快,到黑山村上游80米处,开始淘蚀沟床,最后造成水、泥、沙、块石俱下的泥石流,犹如一条长龙,直向因民沟袭来。它的舌状前缘,俗称龙头,把沟床中的沙砾、石块推向下游,掀上两岸。
据现场调查,这次泥石流破坏并波及的地段,长1500米,宽30~50米,沟床被淘深2.5~5.0米,搬运固体物质总量为36万立方。固体物质中块石直径大于0.5米者约占30%,最大为5.5×3.3×1.6米,泥石流的流量为400立方/秒,流速为6.11米/秒。在这场泥石流中共死亡121人,伤34人,死牲畜360头,冲走粮食137万斤、食油3万斤,冲毁农田3205亩,冲毁各种建筑4万多平方米、管道2万多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
(2)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泥石流
1981年7月9日,在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发生了一场高密度黏稠泥石流,它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在横断山脉地区发生的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泥石流。
利子依达是成昆铁路横跨大渡河后从沟口附近穿越的第一条沟谷,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主沟与大渡河交汇处海拔638米。当时正在成昆线上行驶的列车的两个机车头、一节行李车和一节硬座车厢顷刻之间被推到了大渡河中,另外两节硬座车厢被扔到桥台护坡上,还有一节出了轨,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两类:一是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种草育草来保持水土,使斜坡坡面得到保护;二是工程措施,如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等等。
② 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我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青藏高原边缘山区是中国冰川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繁猛烈且规模巨大;
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是中国降雨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并发育有少量冰川类泥石流;
西北山区泥石流分布零星,暴发频率低,十几年至几十年才发生一次;
黄土高原山区常出现经暴雨激发而成浓稠的泥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湟水河畔的湟源、西宁、乐都等地,兰州附近的黄河两岸,渭河两岸的天水、社棠、伯阳等地及陕北、陇东、晋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华北和东北山区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质的泥石流,称水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一般几年至十几年暴发一次;
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降水丰沛,暴雨或台风雨来势猛烈,特别是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历史上均曾发生过灾害性泥石流。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泥石流灾害有加重之势。
原因:沟谷地形陡峻、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和水源动力充沛三者之间的组合,是中国泥石流广泛发育的根本原因。人类生产活动向山区的迅速扩展,破坏了山地地表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促使滑坡崩塌频起,是中国泥石流活动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和发育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活动强度,受控于水源补给类型和动力激发因素;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受控于松散物质的储量多寡、组构特征和补给方式。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中国泥石流广布于各种气候带和各种高度带的山区,从青藏高原西端的帕米尔向东延伸,经喜马拉雅山带,穿越波密一察隅山地向东南呈弧形扩展,经滇西、川西的横断山区,折向东北,沿乌蒙山北转大凉山、邛崃山,过秦岭东折,经黄土高原南缘及太行山,直达长白山山地。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泥石流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可将中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③ 中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泥石流活动强度的相关因素: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④ 云南绿春突发泥石流:重型车被直接冲走,有人员失联,当地受灾情况如何
云南绿春突发泥石流:重型车被直接冲走,有人员失联,当地受灾情况如何?
在泥石流到来之前,一定要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听到远处山谷传来闷雷般的吼声,要提高警惕。预防比逃避更重要。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持续降雨和暴雨刺激,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因此,在雨季,需要避免去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山区进行野外工作或旅游。其次,沿山谷徒步时,如遇暴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停留太久。如果你家在山脚下的山谷里,家里最好备一个防灾急救箱。
⑤ 中国哪些地方泥石流多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那中国哪些地方泥石流多呢?
以辽西山地、冀北山地、华北太行山、陕西华山、四川龙门山和云南乌蒙山一线为界,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此线以东的辽东、华东、中南山地以及台湾和海南岛等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诸省区,其地壳活动强烈,地形切割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不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⑥ 云南绿春县“9·16”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现场情况如何
现场情况依然不是很好,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泥石流真的是有点恐怖的。
⑦ 2016年四川境内是否有泥石流灾害
2016年四川境内是否有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每年都有。摘录:1日,四川省正式入汛。根据气象、水文等部门研判,今年汛期四川整体呈现“涝重旱轻”。受降雨偏多影响,盆地东北部、攀西地区和盆周山区及川西高原洪涝灾害偏重。
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发布的2016年四川汛期趋势预测,受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汛期可能有较大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可能重于1983年,略轻于1998年。汛期(5-9月)期间,总体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洪涝灾害较去年偏重,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主汛期(6-8月),广安、巴中、达州、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阿坝州、甘孜州北部、凉山州和攀枝花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其中广安、巴中、达州、南充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2-4成,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均值偏少1-2成。
从成都市河道管理处获悉,成都市中心城区的23条河道均已正式启动防汛预案。
根据水利厅水文预测分析,我省汛期呈现“涝重旱轻”的趋势,主要江河控制站以中偏高洪水位主,嘉陵江、渠江、安宁河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部分河段或支流可能发生高水。盆地东北部、攀西地区江河洪灾和盆周山区、川西高原的山洪地质灾害偏重。国土资源厅预计,2016年汛期我省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事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接近震后常年水平,但较2015年偏多的可能性极大。6-9月期间重点防范区域包括龙门山地区、川西高原峡谷地区和川东北及川南盆周山区等。
上述数据进一步说明,四川省今年防汛形势极为严峻。因此,各地各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为迎战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做好各项准备。
⑧ 中国历年来的泥石流数据
我也在找......
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宝成线淤埋车站5座,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宝天段的泥石流泛滥,造成几处断道,总淤积量达1.3万立方米以上,使宝天段成了陇海线上“发炎的盲肠”。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确切的资料,仅灾害后的复修改造费(包括水害)就达4亿元。
同年8月,在陕西省南部勉县、略阳、宁强三个县及四川北部旺苍、南江二个县大部分地区也暴发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区暴发了北峪河泥石流、东江水沟泥石流、北山诸沟(共9条沟)、灰崖子和钟楼滩诸沟(共11条沟)泥石流也同时暴发,泥水横溢、洪积锥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冲毁河堤和田地,汇入白龙江,引发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解放以来武都地区最大的一次灾害。
1988年,成昆铁路沿线32条沟发生54起泥石流,断道5次,淤埋车站两个。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辽东地区的复县、金、盖县、凤城、恒仁、宽甸、新宾等县及辽西地区的锦西、建昌、朝阳等县都发生过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特别是1987年7月发生的复县、丹东地区的泥石流、规模之大、损失之严重,是该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数达610余人。
8月28日,因长时间普降特大暴雨,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遭遇百余年来罕见的特大洪灾及泥石流。受灾最为严重的青川县,全县出境的4条公路(包括国道212线等)多处被冲毁……截至昨晚8时30分,救灾指挥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灾害导致3人死亡11人失踪,受灾总人数高达5万人。在一些重灾区,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队伍正设法连夜翻山,运送救灾物品。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 2002-08-19 14:45:06 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 3000多人参与抢险
4、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6:3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菲律宾泥石流灾区紧张工作的救援人员2月21日表示,现在人们必须面对1400余名失踪者肯定已经全部遇难的事实。
据法新社报道,菲律宾救援队伍负责人赫克托·雷耶斯对记者说:“抱有希望是好的,但这些失踪者的家属现在应该承认现实了。”
而另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救援小组20日表示,他们曾经在废墟内探测到声音,但无法确定是否是由人类发出的。
菲律宾发生一系列山体滑坡 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09:53 中国新闻网
菲律宾山体滑坡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2月21日电,据法新社报道,菲律宾民防官员星期天称,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山体滑坡事故,有至少200人在这些灾难中死亡。
他们说,在菲律宾中部的勒耶特岛和南部的棉兰老岛,暴雨引发了洪水和山体滑坡,已有77人被证实已经死亡,还有123人失踪,官方估计他们也已遇难。(春风)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宝成线淤埋车站5座,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宝天段的泥石流泛滥,造成几处断道,总淤积量达1.3万立方米以上,使宝天段成了陇海线上“发炎的盲肠”。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确切的资料,仅灾害后的复修改造费(包括水害)就达4亿元。
同年8月,在陕西省南部勉县、略阳、宁强三个县及四川北部旺苍、南江二个县大部分地区也暴发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区暴发了北峪河泥石流、东江水沟泥石流、北山诸沟(共9条沟)、灰崖子和钟楼滩诸沟(共11条沟)泥石流也同时暴发,泥水横溢、洪积锥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冲毁河堤和田地,汇入白龙江,引发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解放以来武都地区最大的一次灾害。
1988年,成昆铁路沿线32条沟发生54起泥石流,断道5次,淤埋车站两个。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辽东地区的复县、金、盖县、凤城、恒仁、宽甸、新宾等县及辽西地区的锦西、建昌、朝阳等县都发生过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特别是1987年7月发生的复县、丹东地区的泥石流、规模之大、损失之严重,是该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数达610余人。
8月28日,因长时间普降特大暴雨,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遭遇百余年来罕见的特大洪灾及泥石流。受灾最为严重的青川县,全县出境的4条公路(包括国道212线等)多处被冲毁……截至昨晚8时30分,救灾指挥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灾害导致3人死亡11人失踪,受灾总人数高达5万人。在一些重灾区,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队伍正设法连夜翻山,运送救灾物品。
08年9月10日下午,《财经》记者在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08”泥石流事故现场看到,目前的抢险工作大部分由工程车承担,人力搜救范围较之前一天已大大缩小。现场仍有尸体挖出,进行包裹后,等候处理。
此前的9月8日早8时,新塔公司选矿厂的尾矿库发生垮坝,宽约600米,长约3公里泥石流将下游的一个农贸集市和两个村子的部分房子冲跨。据新华社消息,截至9月10日17时许,已有128人在事故中遇难。而被困人数仍在核实,搜救继续进行。
《财经》记者获知,由于人力搜救基本放弃,这意味着失踪者已生还无望。
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编辑本段]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编辑本段]泥石流发生时间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编辑本段]泥石流分布特点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编辑本段]泥石流活动强度因素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编辑本段]泥石流类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编辑本段]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lO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着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编辑本段]泥石流减轻或避防的工程措施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一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编辑本段]泥石流的预报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编辑本段]典型案例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 2002-08-19 14:45:06 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 3000多人参与抢险
4、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⑨ 关于泥石流有哪些介绍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⑩ 中国6大泥石流分布区,哪些在分布区内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广大山区几乎都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国家,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余的省、市、自治区都有泥石流分布。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一燕山山脉一太行山山脉一巫山山脉一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该线以西的山区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区,成片的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以及陇南一陕南、晋西、冀北等黄土高原东缘等山区。
如四川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已统计并编目的泥石流沟有3380条。全省除内江、自贡、南充、遂宁和眉山等5市外,其余州、市都有泥石流活动。 金沙江及支流、岷江上游及支流、嘉陵江上游及支流均为深切峡谷或宽谷与峡谷相间河段,是四川省泥石流最密集分布带;盆周山地和盆中丘陵、平原之间的地形过渡带也是泥石流密集分布带。以四川全省看,泥石流数量依次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和雅安市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