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套人民币哪年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2.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在哪里出现的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成都,类似于现在的储蓄凭证。
3. 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叫什么名字,出在什么时期
北宋时期,益州诞生了中国第一张纸币“交子”。
最初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是一种要经过公私主管认同的存款和取款凭据,此时它就是支票,因为它起了支票的作用。
有了“交子”的流行,就有了商人所开设的专门经营“交子”的铺子,使用交换时需要交纳保管费用等。但有的商人惟利是图,乱用客户的钱,以致发生纠纷。
于是顺分元1005年前后,益州(即成都)知府对所有“交子”铺进行了整改,统一由十余户富商经营,但还是发生了一些争端。
宋仁宗圣元年,“交子”改由地方政府垄断发行,并禁止民间私造,设置了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成都的府河边过去有条小街名叫“椒子街”,据说原为“交子街”,是“交子”铺曾经聚集的地方,后因谐音,讹为今名。
(3)中国第一张纸币在哪里扩展阅读:
北宋交子印钞铜版副券,上面有“大宋通行宝钞”以及“户部奏准印造大宋宝钞宋城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十贯。
天圣元年”字样,特别是“大宋通行宝钞”这六字可知,它是地地道道的纸币没错,只不是在官方正式发行前,交子发展的初期,它确实只有支票功能,因为它要兑换才能使用。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4. 我国发现最早的纸币是在哪个时期
我国发现最早的纸币是在宋朝时期,叫做“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4)中国第一张纸币在哪里扩展阅读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5. 人民币最早在哪一年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随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的成立而公开发行的,当时不叫人民币,叫“新币”。
第一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中名币济济,不少藏品被誉为藏界的精品,像“绝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享誉钱币收藏界的名贵收藏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5)中国第一张纸币在哪里扩展阅读: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发行统一的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
如华中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来新四军开辟的各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币值不等的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统一货币的措施。
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统一各解放区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6. 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是何时出现的叫什么在位皇帝是谁
纸币的起源在我国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最早的纸币,是从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开始流行的,它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
成都在北宋时期是一个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的地区,然而最初使用的交换货币是铁钱。这种铁质的钱虽然很重,但价值却很低。据说当时人们要买一匹布,须带上的铁钱约七八十斤重,遇上大买卖就更麻烦了,这对于商人来说极不方便。
铁钱的使用不便,促使一些商人在交易中发明了一种制楮(纸)的卷。他们在楮卷上暗藏标记,隐蔽密码,并以此代替铁钱,从而大大不便了商人们的商品交易。当时这种楮卷被称为“交子”,它的性质与现在的存款凭据相近。
有了“交子”的流行,就有了商人所开设的专门经营“交子”的铺子,使用交换时需要交纳保管费用等。但有的商人惟利是图,乱用客户的钱,以致发生纠纷。于是顺分元1005年前后,益州(即成都)知府对所有“交子”铺进行了整改,统一由十余户富商经营,但还是发生了一些争端。
宋仁宗圣元年(1023年),“交子”改由地方政府垄断发行,并禁止民间私造,设置了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成都的府河边过去有条小街名叫“椒子街”,据说原为“交子街”,是“交子”铺曾经聚集的地方,后因谐音,讹为今名。
1105年,宋代朝廷将“交子”改称为“钱引”,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到了元代,进一步完善了纸币制度。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元代使用的纸币,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 波罗记》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纸币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从此,欧洲人了解了纸币。美国学者罗波特 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纸币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曾在四川广泛使用过的“交子”,迄今尚未发现其实物。据说,着名的传世北宋“交子”钞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货币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7. 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在哪一年发行
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自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7)中国第一张纸币在哪里扩展阅读:
第一套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
此外,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显示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
8. 最早的纸币诞生在中国,是在我国的哪个省呢
当然了,纸币也可以拿来兑换铁钱,而这些发行的商户就成为了类似现代银行的一种机构,只是他们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完全是为了贸易市场的需求而义务劳动。
随后这种纸币制度被国家所采纳,而发行部门也由原来的私人商户变成了国家发行。
正因如此,这种纸币后来推广到了川陕以及河东地区,成为了当时人们经商以及生活的必需品。
9. 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叫什么名字,出在什么时期
北宋时期,益州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历史考证是诞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带,但是具体诞生地点却始终是个谜,国内外学者始终争论——不休。为了弄清“交子”诞生地的确切位置,当地一批好奇的钱币收藏家和学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
10. 中国第一张纸币
第一张纸币为何诞生在中国寺庙
北宋时期,益州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历史考证是诞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带,但是具体诞生地点却始终是个谜,国内外学者始终争论——不休。为了弄清“交子”诞生地的确切位置,当地一批好奇的钱币收藏家和学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
经考证,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詹星认为,成都市
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就是当时制造“交子”的地方。“中铁二院”在北宋时期竟是一座寺庙,造钱工厂为什么要选在寺庙里进行呢?
900年来,“交子”诞生地始终是个谜
据专家考证,“交子”最早是以私下流通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又称“私交子”。着名经济史专家、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馆长刘方健介绍说,北宋初年,成都一带商业十分发达,通货紧张,铁钱却流通不畅,于是当地16家富户开始私下印制一种可以取代钱币、用楮树皮造的券,后来被称作“交子”。当地政府最初想取缔这种“新货币”,但是这种“新货币”在经济流通中作用却十分明显,于是决定改用官方印制。
但是这两种“交子”的诞生地却一直没人发现。此次发掘行动的参与者、钱币收藏家詹星说:“作为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我每次外出学术交流,外地同行和外国友人听到我是成都人时,都会向我打听‘交子’的诞生地,每次我只能支支吾吾对付过去,有时候弄得特尴尬!”另一位钱币收藏家傅先庆也表达了同感:“前段时间,沿海城市的一位学者声称‘交子’不应该诞生在成都,而是在当地,这让我们成都的钱币专家特生气,但也很无奈,因为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反驳呀!”当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也希望能早日解开“交子”诞生地之谜,于是他们开始了有组织的查证发掘行动。
历史考证,“交子”最早在成都万佛寺内印制
过去的研究者曾认为,成都东门的“椒子街”应该是当时官方印制“交子”的地方。因为《成都城坊古迹考》对成都东门“椒子街”有这样的解释,“一说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
但是当地的货币收藏家对此说法提出了质疑,因为根据《成都金融志》中的文字解释:“北宋益州的‘交子铺’实为四川历史上最早的货币金融机构,而益州的交子务则是最早由国家批准设立的纸币发行机构。”显然,说纸币发行机构就是印制地,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椒子街”就是“交子”的诞生地。由于“交子”诞生已900多年,又无具体的实物考证,只有从文献资料中查找。
早在3年前,货币博物馆的詹星就开始从历史典籍入手,查找“交子”的诞生地。他从图书馆找来《全蜀艺文志》,查到了元代费着的《楮币谱》中有一段文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增1员;掌典10人,贴书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铸匠2人,杂役12人,廪给各有差。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
这说明官方发行的“交子”印制地就在城西的净众寺,不过经过了900余年,现在的成都早已没有什么净众寺了,怎么找呢?后来,经过四川南充市的学者丁祖春的帮忙,詹星的查证又深入了一步,原来,净众寺最早建于东汉桓帝延熙年间,六朝时名为安浦寺,唐时名为净众寺,宋代换名净因寺,元末明初更名为万佛寺,明末张献忠进川后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初年重建,仍名为万佛寺,地址就在成都西门金花桥侧。
对照地图,如今“中铁二院”正是清代“万佛寺”遗址。
可是今天的成都仍然没有万佛寺这个地方,也不清楚什么方位,查找暂时陷入了困境。正在迷茫困惑之际,原成都市金牛区文管所所长姜易德获悉后指点迷津,万佛寺就靠近西门外府河旁,在通锦桥附近,毁于上个世纪50年代,曾留下了一些精美文物被收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而现在“中铁二院”就是万佛寺旧址。
后来,钱币研究专家张善熙提供了清光绪五年《成都城防图》,与现在的《成都城市地图》对照,今天的“中铁二院”正是清代的“万佛寺”遗址。
与此同时,另一位钱币收藏家傅先庆从小生长在万佛寺旁,傅老回忆说:“我家离通锦桥不远,旁边就是万佛寺,寺庙周围有参天古树,周边还被小溪包围着,小溪上游安装有高大的水车,不停地旋转将小溪的水提上岸流向寺庙使用。离寺庙不远处还有一水碾,是专用来碾压造纸原料的。小时候,我经常到寺庙前的土地庙里玩耍,和老和尚聊天。抗战期间,树德中学曾疏散至此。1947年被改建为成都理学院,解放后该校被合并到四川大学。上世纪50年代,中铁二局和中铁二院落户通锦桥和马家花园一带,万佛寺就被占用了。”
文字记载,官“交子”才属国家法定货币
在这次查证“交子”诞生地的过程中,傅先庆老人凭借着旧时记忆,将原来万佛寺一带的建筑绘成了一张地图,与张善熙提供的清光绪五年《成都城防图》所标注万佛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与万佛寺所在地是完全吻合的。
不过,万佛寺后来却因为城市建设等原因被拆除了。刘方健告诉记者,在50年代,因为修铁路,万佛寺被中铁二局的一个设计院所占用,寺庙也被彻底拆除,半个世纪后,现在这里已成为繁华的中心城区,难怪现在的成都市地图里,已很难再找到它的踪迹了。
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官交子”的诞生地就是现在成都市的中铁二院所在地。同时,参与考证的专家也强调,“私交子”诞生得比“官交子”更早,但“官交子”才属国家法定货币,具备完全的货币职能。而最早的“私交子”只具有部分货币职能,不属于信用货币,《楮币谱》开篇名义就写明了“私交子”流通中的弊端。“私交子”虽然功不可没,是世界纸币的源头,但由于缺乏实物和文献对其印制地的记载,因而无法考证。而“官交子”印制地文字记载很清楚,称它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没有不妥之处。
背景知识:在庙里“造钱”有科学依据
纸币是纸张制作,但为什么偏偏要选在寺院里呢?
四川大学原历史系教授陈恩元认为,制造“交子”最重要的是纸张,其制作方法是用楮树皮浸泡在石灰水中多天,使楮树皮软化和漂白,再用清水浸泡,经过碾压成为造纸纸浆。同时,造纸需要大量的进水和污水排放,造出的纸又需要晾晒,因此,造纸作坊必须建在有天然来水和宽敞的地方。而万佛寺地区恰好符合这些条件,周围林木葱郁,有溪水环绕,取水及排污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