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状元
共有649个,隋朝7位,唐朝144,五代十国25,宋朝120,辽朝56,西夏1个,金朝39个。元朝36,明朝90个,清朝114个,大西国2个,太平天国15个。
一、隋朝状元名单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二、唐朝状元名单
(1)中国历史科举制一共有多少位状元扩展阅读:
历史上着名状元简介:
1、郑颢
郑颢(817~860年),字奉正,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唐朝大臣,唐宪宗朝宰相郑絪之孙。
出身荥阳郑氏,幼而爽悟,博闻强识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考中状元 ,累迁右拾遗。唐宣宗即位,迎娶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 授银青光禄大夫,充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秘书监。大中十三年,拜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时年四十四,追赠太师。
2、赵楷
赵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
生平主要成就:进士第一名,善画花鸟。
3、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4、傅善祥
傅善祥(1833年—1856年?),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才,傅善祥报名参加女科考试后,高中鼎甲第一名。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之后,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说傅善祥在乱军被杀被抛尸大江,东流而去。
5、张謇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
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着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状元
‘贰’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位状元
从隋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到清光绪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1300年间共经历了8个朝代开科725科,产生了736位进士科状元。这8个朝代中唐代状元最多,为270位,按所取人数的多少排序,分列第二、三、四位的是两宋时期118位、清代112位和明代是88位。
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周沿用唐制,计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计32人;明朝有状元89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共产生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至清末,共有状元503人。
另外,辽金时期以榜首进士为状元,计有33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这样合计算来,我国历史上的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共有551人。
一共是1896位!
‘叁’ 中国科举考试出现过多少个状元他们的姓名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共1页)
文章关键词:
中国
科举考试制度
状元
人才选拔制度
文章快照:
1人,宋代118)k,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另外,辽、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有18人,金有l5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l4人。如果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代状元共有552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状元中,在政治上影响最大的是宋朝的文天祥和清朝的翁同和。文天祥2l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文天祥在宋被元灭之后,继续组织武装抵抗。后被元俘虏,在狱中仍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为人们所敬仰。翁同和被人们称为“变法状元”。对于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他都极力主张抗战,反对妥协投降,《马关条约》签定后,他当面斥责李鸿章是“中国头号卖国贼”。考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每年应试的考生有几十万,如宋朝每年约有40万考生应试,40万人中出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可谓难得。状元中,还有“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只出了l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考中状元所得封的官位并不高,一般只封一个六品或七品的官位,即使被皇帝看中,选为驸马都尉,也不过是个三品官。迟之刑之起源。”所以说,截肢、剜心等凌迟刑,早在商代就有了。到了秦代,刑罚分为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流放刑和耻辱刑等几大类。在生命刑中有“具五刑”这个刑名。所谓“具五刑”,就是对同一个犯人同时处以五种刑罚——先黥面,后割鼻,再斩左右脚,再用笞杖打死,最后砍掉头颅,并把尸体剁成肉酱示众。秦代的这种刑罚实际上还是凌迟之刑。西汉初年,萧何根据秦律制定了《九章律》,该律新定的罪名、刑名,基本上还是沿袭秦律。譬如.在肉刑中仍然保留墨、劓、剩、笞、宫等刑罚,施行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汉高祖死后,吕后为了发泄对戚姬倍受刘邦宠爱的妒恨,尤其是为了防止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继承帝位,于是就对戚姬下了毒手,“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烽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日‘人彘’。”吕后这么做,残忍当然忍,但是这些刑罚在当时的律令中还是能5I曰I够找到相应的条款的,不能说“不是堂堂正正的律法,算不得数。”况且,当时的吕后已是事实上的女皇帝,“朕即法律”,所作所为都能代表国家,处死戚夫人自然便具合法的外衣,所以我们不能以“土政策”去评判它。再说五马分尸,这在刑罚上叫车裂。车裂之刑早在商代就有了。商代甲骨文中有个“乇”字,据于省吾考释,认为这个字就是“砥”字,与“磔”字相同,而“磔”,就是对罪犯裂其肢体而杀之。到了秦代,秦律的死刑中还有车裂之刑,就是把受刑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驱动马匹向五个不同方向拉动,受刑人就被撕裂而死。秦代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就是被秦惠王车裂而亡的。因此,车裂在当时也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刑罚,也算不上是什么“土政策”。
‘肆’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
从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孙伏伽成为唐代第一科状元开始,到清末1904年最后一次殿试刘春霖成为末代状元为止,根据现存资料统计,一共出现过591名状元。
除了少数青史留名的人物之外,绝大多数状元都寂寂无名。事实上,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与他的考试名次毫不相关。
‘伍’ 中国古代科举考出多少状元
504人
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
‘陆’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1300年来共计状元504人(若包括辽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国(张献忠)1人、太平天国14人,共计552人)。中国现存最早的状元卷真迹《明朝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已知较早的状元答题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壬申科状元贾棱的诗赋,该科试题为一赋(《明水赋——以“玄化无宰,至精感通”为韵》)一诗(《御沟新柳诗》),贾棱的诗、赋各见《全唐诗》和《全唐文》。
‘柒’ 我国古代有多少状元 我国封建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后共产生多少个状元
历代应有多少状元?
也许有人要说:考过多少次就有多少状元.虽然大体上是可以这样说的,但具体考察起来,其实不那么简单.比如说唐代,有考了不算数的,也有考是考了,也算数,但是没有产生状元的;元代一榜出两个状元;金代则一榜时而一个状元,时而两个状元,时而三个状元.所以,我们得分朝代进行具体分析统计.
隋代,虽然首创科举 取士之法,也开有进士科,但每次取人极少,在笔者所能见到的史籍之中,尚未见有排名次的记载,故不计.
唐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及《登科记考》等书记载,共举行科举考试265次,其中,有一次因考题泄密而作废,剩下的264次是否每次产生了状元呢?
为了谈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哪些人能算状元.笔者以为,状元应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贡举主持,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个地点开考,然后又经统一阅卷、排名,并经最高当局认可的进士第一名.
依这个标准,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乙丑科、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进士考试,都经过两次排名,第一次排名均被最高当局否定,其“状元”在重新排名时被刷掉(均见《登科记考》该年),自然都不能再称状元.还有12次进士考试是没有产生状元的.
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丁酉科,因安史之乱,交通阻隔,分4处开考,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考后亦未统一排名(见《登科记考》该年).虽然4处都有个第一名,但我们既不能说这4个第一都是状元,也没有理由说其中哪一个是状元,所以这科没有产生状元.
代宗朝,自永泰元年(765年)至大历十年(775年)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残局中,时艰岁歉,进士科及其它科目的考试都未能统一举行,也未能统一排名,而是分上都(即长安)、东都(即洛阳)两处开考,且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各自排名、放榜.每年两处各有个第一名(均见《登科记考》该年及《唐摭言》卷上).同样,我们既不能说这11科每科有两个状元,也没有根据说其中哪边的第一名算状元.因此,这11科也没有产生状元.在这个问题上,连《文献通考》和《记考》都是界限不清的,致使现在不少人沿误.除掉这12次,唐代共产生状元252名.
五代:中原5朝,据《文献通考��选举考》 和《记考》,共开进士科47次,产生状元47名;据《十国春秋》、 《马氏南唐书》、 《陆氏南唐书》、《江南余载》等,南唐开进士科19次,产生状元19名;又据《十国春秋》等,笔者推估吴、前蜀、后蜀、南汉4国共产生状元55名;也就是说此期共产生状元121名.
宋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宋史》、《续资治通鉴》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共开进士科116次,加试两次,产生状元118名.
辽代,据《辽史》、《辽史纪事本末》及《续资治通鉴》等,共开进士科57次,产生状元57人.
西夏,据《西夏史稿》等,亦有进士举,次数未见记载,也无法推测,目前仅知其中1位状元姓名.
金代,据 《金史》、《金史纪事本末》、《中州集》、《归潜志》等,我们发现,其贡举情形较为特别,同是进士举,有时分辞赋、经义两科,各自产生状元;有时又分辞赋、经义、策论3科,也是各自产生状元;后期仍分3科,但又明确规定,经义第一视同辞赋第二;鉴于向来没有完整的记载,亦无人作系统研究,笔者曾撰有《金代贡举考略》一文,考证出本朝共开进士举43次,产生状元74 名(其中辞赋状元43名、经义状元13名、策论状元18名).
此期还有个国中之国-伪齐,据《大金国志校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它也开科举,产生了两名状元.
元代,据《元史》、《续通鉴》等,其科举考试时开试停,共考过16次,每次都分“南北榜”,各有1名状元,状元总数是32人.
明代,据《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索引》等,基本上是3年考1回,但有一年却考了两回,称“春夏榜”,共考89回,产生状元89人.
又据《寄园寄所寄》、《平寇志》、《蜀碧》、《明末农民战争史》等,明末张献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权,开过6次科举,有两次以大屠杀告终,只有4次是成功的,产生状元4名.
清代,《清史稿》、《清史列传》、《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有载,共开进士举112次,其中有两次象元代那样分“满榜”和“汉榜”,各榜都有状元,因此状元总数为114人.
又据《江南春梦庵笔记》、《遁鼻随闻录》、《贼情汇纂》、《金陵癸甲纪事略》等,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明目繁多,有男科、女科;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等,共考过21次,有一次分男、女科,产生状元22名.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共约产生过状元886名.
‘捌’ 中国历代出多少个状元
中国有504位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䶮(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第四次北京的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玖’ 古代一共出了多少状元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251个状元,因为科举3年才1次还是在国家稳定统一时候才有。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拾’ 中国古代出了多少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