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酆都”在什么地方
酆都是在重庆市内.
来历:
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本来只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后来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说词寻得合理的根据。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后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随着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如传说中的麻仙姑,就曾来拜访过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现在还留有她住过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遗迹。
此外,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
后来,“王阴”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盛行于四川,而酆都在汉时属于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镇之一。五斗米教因揉杂了许多巫术方面的东西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
于是,这种神仙人鬼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来充满仙气的平都山渐渐渐地被鬼气所笼罩了,一大群的阴间鬼神纷纷涌进鬼国的京都——酆都,使这个地方成了阳间的阴曹地府。
鬼城之说日益普遍
后来,又加上《西游记》、《钟馗传》等小说的夸张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后,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来,人们借着自己心中对阴曹地府的揣想,在此处修筑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筑,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实的鬼城。
丰都县(1956年简化前为“酆都”,简化后为“丰都”)为重庆辖县,位于重庆市版图中心, 全县面积2901平方公里,县治三合镇。丰都以“鬼城丰都”而闻名于世。 由于三峡大坝工程, 现时丰都原来的县城已被水淹没。现时的丰都县城是搬迁后的新址。
知识丰富生活
2. 被称为阴曹地府的地方在哪里当地的环境有什么特别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众说纷纭,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中国却历来有一个本土“鬼文化”的景区,丰都鬼城。丰都鬼城在哪?就在网红旅游城市重庆,因为不在主城区内,丰都鬼城位于重庆东部地区,所以这里也有人称之为“鬼国幽都”。因为没沾上网红的边,到现在冷冷清清。
3. 酆都酆都在中国的哪里
酆都鬼城
(''酆''就是''丰''字: 丰都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全县幅员面积29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这里流传着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着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酆都鬼城在酆都城东北的名山上,名山原名平都山,因苏试诗名 “平都山下古名山”而得名。“鬼城”酆都有1,800年历史,经过历代修梵宇僧楼栉比鳞次,依山势而立,飞檐斗拱雕花缕空,但因色调灰冷,给人阴森肃穆。游客上鬼城可买票乘坐索道(缆车)上山,参观古建筑群及现代鬼怪雕塑的阴曹地府。从奈河桥到三十三重天从考罪石到十八层地狱,阴森中充满黑色幽默,阳光下别见乡野传奇,鬼城处处有玄机。
酆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而成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
游客上山后,进入鬼城大门后,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奈何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
往上行走到达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门匾上写着三个大字,这就是着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座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
“鬼城”的风景秀丽,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望乡台”、“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
4. 酆都鬼城在哪里为什么叫鬼城
酆都鬼城又称鬼城丰都,丰都鬼城,鬼城,位于重庆市的丰都县。
丰都被称为鬼城的历史,至今已有1900多年了,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传说丰都是阎王爷掌控的地方,人死后魂魄不散,都必须来这里报到,在这里总结前世善恶,成为阴间的鬼魂。生时作恶多的会经历十八层地狱,不能转世投生;生时多行善事的按前世因缘再投胎轮回转世,所以被称为鬼城。
(4)中国传说中的地狱和酆都城在哪里扩展阅读
丰都成为传说中的鬼城,一般有四中说法:
一、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 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愿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5. 传说中的地狱在哪里呢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记载着人死后,就会去一个叫做阴曹地府的地方,也叫做地狱,小时候还会听老人念叨,要做好事不然老了以后会下十八层地狱。那么地狱真的存在吗?大家一致认为地狱就在地下,真是如此吗?
在我国的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记载和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差不多,不过,在《山海经》中,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归墟",听起来不是很恐怖。
巧合的是,渤海下面就是有一个深渊,这就是我们大家能在地图上找到的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这里深达一万多米,是地球的最深点,据勘测研究发现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六千余万年。
所以说,这几件事情其实是对的上的,而就算大家都猜测这里是归墟,但是也没人敢去证实,毕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这个名号不是吹出来的,没人能够下到那么深去查看情况,只能等我们的科技更加发达了才能一探究竟。
6. 请问一下酆都城到底在什么地方
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着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丰都鬼城的风景(18张)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是七里的故乡。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它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丰都,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很有特色和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 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所在地的鬼文化而蜚声古今中外。这里流传着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着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据《丰都县志》和晋人葛洪 《神仙传》载,民间传云,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人附会“阴、王”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即为“鬼都”。平都山亦渐附会为 “阴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诗句,更使鬼城之名远扬。经明清小说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诞。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于一炉的“阴曹地府”,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虽阎王判官小鬼只传说虚妄,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用又为人们所称道。 现代的丰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
7. 酆都是什么地方
鬼城”丰都位于四川省东部的长江北岸,距重庆171公里,在公元前的历史资料里有对丰都的记载,1982年丰都政府对丰都名山进行修建,扩建,是历史上的丰都鬼城更加雄壮宏伟。 酆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鬼城”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山色、鸟语泉鸣,令人心醉。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一个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进入鬼城大门,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阴阳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人们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血锈般的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这就是着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与名山对立的是双桂山,位于双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庙会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与金贸融为一体的民间贸易形式,每逢农历三月三至十五,丰都县城云集四海商贾商客,汇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被人们称为“鬼脸奇容”是其中一景。
对于酆都鬼城的大概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我们现在来看看它神奇的传说。
酆都城是阳间的“鬼城”和“十八层地狱”?
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本来只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后来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说词寻得合理的根据。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后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随着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如传说中的麻仙姑,就曾来拜访过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现在还留有她住过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遗迹。
此外,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
后来,“王、阴”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盛行于四川,而酆都在汉时属于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镇之一。五斗米教因揉杂了许多巫术方面的东西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
于是,这种神仙人鬼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来充满仙气的平都山渐渐渐地被鬼气所笼罩了,一大群的阴间鬼神纷纷涌进鬼国的京都——酆都,使这个地方成了阳间的阴曹地府。
鬼城之说日益普遍
后来,又加上《西游记》、《锺馗传》等小说的夸张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后,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来,人们借着自己心中对阴曹地府的揣想,在此处修筑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筑,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实的鬼城。
在酆都鬼城中,有各种如阴间的建筑,即:
(一)路引:所谓的路引,长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张通行照:上面印着“酆都天子发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方印有阎罗王的图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
人死之后,要到阴间去报到的幽灵就得手持这张阎罗王所发的通行护照,在经过看守鬼门关的小鬼检查过后,才得以进入鬼国。
从前,许多人为了替自己留一条后路,为自己的身后事打算,于是都到酆都来买路引,希望死后能够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畅销,甚至连东南亚国家的人民都千里迢迢来买路引。
(二)奈何桥:本叫通仙桥,是明朝的蜀献王所建。原意是说走过这座桥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后来这座桥竟被改名为奈河桥。
“奈河”是地狱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关于奈河的叙述:
“董观行十馀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于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条来自地狱、充满腥味、流着血水的河流。
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桥,就是奈何(奈河)桥。这座桥又窄又险,凡是恶人的鬼魂经过这座桥,都会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恶鬼毒虫吃掉。
《西游记》中所说的:“铜蛇铁狗任争食,永堕奈河无出路。”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则可顺利通过这座桥,转世为人。
就这样,“通仙桥”这座“仙桥”便成了“鬼桥”——“奈何桥”。
在酆都的奈河桥下开凿了一个池子,叫做“血河池”。有许多人为了死后能好过些,便到桥前焚纸钱、烧香、施舍财物。
有趣的是,酆都的和尚尼姑们为了广开财源,故意在桥面上涂蛋白、桐油等物,使得许多过桥的人常常摔倒;这些人为了消灾免害,都大方地布财献祭,深怕得罪了诸鬼众神。
(三)鬼门关:据说人死了之后,在进鬼国之前,必须先经过一座阴森森、把守严密的关口,俗称鬼门关。
酆都的鬼门关相当吓人。从玉皇大殿往上走、就会发现一座黑漆漆的山门,彷佛血锈一般的横匾上写着"鬼门关"三个阴森森的大字。这个地方有一大片的参天古木、树上栖息着一群群的乌鸦,当冷风阴飒飒的吹过,确实鬼气逼人。
(四)五云洞:位于三仙楼的东边,深不见底。据说这里是成仙的阴长生炼丹之处,也有人说是阴曹地府的入口。
许多来此的香客,都会到五云洞的入口处焚烧纸钱,然后丢入洞中。因为洞很深,每当香客们将纸钱丢进洞中,一阵阵地风吹来,把纸钱吹得瑟瑟有声,一旁的山僧就说这是“群鬼抢钱”。
酆都这座鬼城的名堂还有很多,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尚有望乡台、登天梯、孽障台等。
水陆道场渡饿鬼
这里也有十王殿和十八层地狱的塑像,同样很着名。
除了酆都之外,还有另一个地方的十八层地狱塑像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位于山西省浦县柏山的东岳庙。
东岳庙的规模极为宏大,占地也很广。庙中有各式建筑六十馀座。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十八层地狱,为了凸显阴曹地府的特色,这十八层地狱全都建在地下,让人身历其境时,有如身在地狱中。
这十八层地狱由十五个孔窍洞所组成,其中有三个孔窍洞分成两层,总共有十八层。里面雕塑了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等和人身一般高的塑像。
除了这些塑像之外,还刻有各种小鬼冥吏、刀山、碾磨、油锅、锯解等群像,共一百二十多个。这些塑像可说是目前中国寺庙中罕见的明代泥塑,是极为珍贵的古物。
另外,佛教在举行水陆道场时所悬挂的水陆画上,也有关于阴曹地府的描绘。所谓的水陆道场,起源于印度,根据佛书所云:阿难曾经在夜里梦见饿鬼向他要东西吃,于是阿难就设水陆道场,布施食物以救渡饿鬼。
后来传至中国,据说是从南朝梁武帝时代先开始的。根据佛教的说法,凡是被水陆道场所超渡过的孤魂野鬼,都可以免去罪罚而得以升天,因此,一直到后世仍历久不衰。
水陆书上所画的,有十殿阎罗、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将军、牛头马面、小鬼夜叉及各式各样的地狱。
目前传下来的明代水陆画以山西宝宁寺藏量最丰,共有一百三十九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物。
如此人间美景,还不一睹为快。
8. 酆都在现在什么地方
鬼城”酆都位于重庆,在公元前的历史资料里有对丰都的记载,1982年丰都政府对酆都名山进行修建,扩建,使历史上的酆都鬼城更加雄壮宏伟。 酆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鬼城”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山色、鸟语泉鸣,令人心醉。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一个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进入鬼城大门,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阴阳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人们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血锈般的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这就是着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与名山对立的是双桂山,位于双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庙会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与金贸融为一体的民间贸易形式,每逢农历三月三至十五,丰都县城云集四海商贾商客,汇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被人们称为“鬼脸奇容”是其中一景。 对于酆都鬼城的大概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我们现在来看看它神奇的传说。 酆都城是阳间的“鬼城”和“十八层地狱”? 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本来只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后来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说词寻得合理的根据。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后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随着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如传说中的麻仙姑,就曾来拜访过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现在还留有她住过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遗迹。 此外,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 后来,“王、阴”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盛行于四川,而酆都在汉时属于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镇之一。五斗米教因揉杂了许多巫术方面的东西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 于是,这种神仙人鬼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来充满仙气的平都山渐渐渐地被鬼气所笼罩了,一大群的阴间鬼神纷纷涌进鬼国的京都──酆都,使这个地方成了阳间的阴曹地府。 鬼城之说日益普遍 后来,又加上《西游记》、《锺馗传》等小说的夸张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后,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来,人们借着自己心中对阴曹地府的揣想,在此处修筑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筑,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实的鬼城。 在酆都鬼城中,有各种如阴间的建筑,即: (一)路引:所谓的路引,长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张通行照:上面印着“酆都天子发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方印有阎罗王的图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 人死之后,要到阴间去报到的幽灵就得手持这张阎罗王所发的通行护照,在经过看守鬼门关的小鬼检查过后,才得以进入鬼国。 从前,许多人为了替自己留一条后路,为自己的身后事打算,于是都到酆都来买路引,希望死后能够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畅销,甚至连东南亚国家的人民都千里迢迢来买路引。
9. 酆都鬼城在哪里
酆都鬼城位于四川东部的长江北岸,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丰都是着名的游览胜地,素有“鬼城”、“幽都”之称,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酆都天下独有,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丰都,历经苍桑。1870年长江洪水泛滥,全城尽没。名山有条“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
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民间谣传人死后亡魂都要过。世上本无鬼神,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更不会被鬼神所迷惑。奈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为人不作亏心事,走过奈河桥不惊(二)现在,人们也将奈河桥的中间一座桥用来验证好人和坏人。
到了鬼城丰都一定别忘了去过过鬼门关,走走黄泉路。 黄泉路是一条宽约2米,长约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不很平整。在走上黄泉路之前,导游小姐就告诉我们走在黄泉路上时,不管听到什么声音,或者感觉到什么动静,千万不要回头,只管往前走好了。因为据说黄泉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他们会抓住过往行人的衣服,或者拍拍游人的肩膀,扯住游人的裤腿等等,以求附身。所以这时千万不要回头,这样才不会被那些孤魂野鬼所附身。 那天正好下着小雨,路面看起来有些滑,再加上那时只有我们一个团到了黄泉路,我们团队也只有7个人,听了导游的话,一下 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表情严肃的往前走。 以致于忘了照一张黄泉路的照片,所以没有黄泉路的图片展示给大家,只有等大家自己 下次去玩的时候好好看看的黄泉路,好好的体验那种感觉啦! 当然,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有个同伴不忘开玩笑的,拍了拍前面一位女孩的肩,吓得她大叫:不要碰我~~~~! 哇————真的是很吓人哟!朋友,有机会去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