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

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11-15 10:20:22

① 一个兵团有多少人

兵团的人数差别比较大。人数最少的是一野的第一、二兵团。都不到10万人,只有5到6万人。至于其他三大野战军的兵团可有2~5个军,约10~20万人。

一个军约有三至五万,少的只有2万多人。至于1985年以后组建的集团军一般有5到8万人上下。

但是,作为一级级别是在1989年正式取消兵团级。


(1)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各级都建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挥着对兵团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兵团设有行政机关和政法机关,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兵团是一个“准军事实体”,

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是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兵团的党、政、军、企四套领导机构与四项职能合为一体。

②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一个兵团多少人

兵团的人数差别比较大。人数最少的是一野的第一、二兵团。一般都不到10万人,一般只有5到6万人。至于其他三大野战军的兵团可有2~5个军,约10~20万人。

一个军约有三至五万,少的只有2万多人。至于1985年以后组建的集团军一般有5到8万人上下。但是,作为一级级别是在1989年正式取消兵团级。

(2)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军为战役战术兵团,师为基本战术兵团。兵团还曾是军队的一级组织。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曾编有兵团,是介于战区和集团军之间的指挥层次;解放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曾编有二十多个兵团,下辖若干个军(整编师),相当于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也曾编设兵团 ,一般相当于集团军,成立了17个兵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陆续取消兵团一级组织,由军区直辖军。

③ 华野四大兵团司令,改编时为何仅有一位留任陈毅:名单是正确的

1949年1月19日起,华东野战军“前委”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召开了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淮海战役和部署新一年的任务,这次重要的会议整整开了一周。华野代理前委书记粟裕,在会上做了长篇报告,当然,粟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也在焦急地等待着陈毅的归来。

陈毅调任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之后,未参加豫东战役,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也一直随中野司令部和总前委行动,毕竟“刘陈邓”是总前委的常委,聚在一起办公比较方便。

1948年12月底,淮海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刘伯承和陈毅已奉命到达西柏坡汇报工作。两位未来的开国元帅,随后参加了中央举行的高级干部会议,开完会已经是1月9日,陈毅随即动身南下。

因为他还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因为中原局的工作已走上正轨,还因为他要和粟裕一起,主持华东野战军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部队整编。

早在淮海战役尚未打响的1948年11月1日,军委已经发出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的指示电,华东野战军将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只是因为战役进行期间,暂时不具备条件罢了。

一、华野奉命进行整编

粟裕在贾汪会议上,对华野的改编和整编问题,特别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要求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制,统一番号,野战军各纵队一律改为军,军下为师,三三制,一直到团,团以上全国统一番号”。

“中央军委决定,三万人左右一个军(炮兵团除外),但目前全国统一困难,暂时可以按一个野战军为单位统一编制,我们每个军编九个步兵团,另一个炮兵团,共35000人左右,除编制番号统一外,内务、装备、纪律等都要统一”。

最后一段讲话很重要:“对部队人员、马匹、武器都要弄清楚,多了要交,缺的要发,按一定手续来处理,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规化程度”!

很显然,这次整编是在华野休整期间,所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之部队编制调整,之前由于形势的不允许,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彻底的部队整编,这次整编,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规化”。

其中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华野之前一度进行了分兵作战,这是客观现实。我们知道,华东野战军1947年1月成立后,曾以全军集中的形式,连续取得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大捷。

然而全军集中作战的时间,仅仅不到半年,到1947年7月1日,华野便因为形势的变化和军委的要求,比较仓促地实施了“七月分兵”。

也就是说,到济南战役全军再次集中作战时,华野各兵团、各纵队分兵作战和发展的时间,已经长达一年零两个月(按1948年9月计),分兵的时间甚至超过了集中的时间。

关于华野分兵的过程和细节,笔者之前有专文记叙,不重复了。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华野事实上形成了四大兵团:陈粟兵团、许谭兵团、陈唐兵团、韦吉兵团,分别活动在中原、山东和苏北地区。

这四大兵团无论是兵员数量、装备水平、战斗素养乃至于纪律作风,都不是完全均衡的,必然各有所长也有所短。而彻底实施整编的目的,就是要让第三野战军的每支部队,基本都达到一个标准线上。

1949年1月24日,陈毅司令员风尘仆仆赶到贾汪,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全面铺开。

二、编制和序列的区别

关于华野各兵团的隶属关系问题,网络上始终争论不休,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部队“编制”和“序列”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指部队的编成形式、组织制度和使用番号,后者则是指部队的战时隶属关系。

一定要注意,两者既可以重叠,也可以出现差异,这是由战争期间形势不断变化所决定的,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所有野战军均归军委直接调度指挥,打破原有序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如果仅就编制而言,华野先后成立的十二个野战纵队,均为华东野战军所属,否则部队番号为什么都是“华野某纵”?这个道理明摆着。

但是在分兵作战且跨地域行动期间,为了统筹后勤供应和实施战场配合,无论哪支部队都可以临时调整“战斗序列”,在一定时期内改变指挥关系,这都是由军委统一部署和下达命令的。

比如陈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前身)第4纵队,编制上当然是刘邓所属,但是一度划给了西北野战兵团指挥。也就是说,在战斗序列上,在特定时间内,该纵队已脱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指挥。

同样,在豫东战役期间,原属中原野战军的第11纵队,也被划归粟裕的华野西兵团指挥,即有名的“中野11纵”,这支部队直到淮海战役打响后,才正式归还中野建制。

就华野的整体情况来说,华东野战军挺进中原的两个外线兵团,也就是“华野西兵团”一分为二的粟张兵团、陈唐兵团,曾经全部纳入到晋冀鲁豫的战斗序列,以方便统一指挥和补给。

而坚持内线作战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则暂时归华东局指挥,这都是特殊 历史 时期的产物。随着中原逐鹿的胜利,到1948年8月济南战役之前,华野再次全军集中已成定局。

三、华东野战军的四大兵团

华野七月分兵之后,九个主力纵队分成两部分各自为战(苏北单独组建了华野11纵、12纵),到华东野战军在胜利结束豫东战役之后、拟以三个纵队直插江南之前,已经形成了四个兵团的格局:

第一兵团 :也称粟裕兵团或“粟张兵团”,由华野1纵、4纵、6纵和特种兵纵队组成,准备执行提前过江的战略任务,接受野战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由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兼任, 副司令员由1纵司令员叶飞兼任,参谋长由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兼任。

第二兵团 :也就是山东兵团(许谭兵团),南麻战役失利后,华野7纵、9纵去胶东休整补充,在敌人大举进攻胶东解放区的情况下,遂与原活动在山东解放区的华野2纵临时组成一个兵团。

山东兵团先期仍然属于华野作战序列,也被称为华野东线兵团,后因战场形势变化,军委将其改隶华东局指挥,因为华东局领导机关正随该部行动(华野挺进外线的主力,因此称为西兵团)。

再后来华野2纵南下支援苏北,旋以胶东地方武装升格编组了“ 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 ”,注意这个番号,它为什么还有华野的前缀?那就是在编制上,仍然属于华东野战军,但是作战序列发生了变化。

山东兵团正式命名时,下辖华野7纵、9纵和13纵等三个纵队,山东大反攻以后部队发展,又以地方军区部队升格组建了渤海纵队和鲁中南纵队。

因此该兵团巅峰时下辖五个纵队,实力是很强劲的,济南战役前奉命归建。“全军指挥,仍由粟裕负责”,指的就是山东兵团归还华野建制的时间点。

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原华野9纵司令员),政委 谭震林(华野副政委兼),参谋长为刘少卿(开国少将)。

第三兵团 ,亦即陈唐兵团,也是华野打到外线去的主力部队一部分,由华野3纵、8纵和10纵组成,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华野参谋长兼)、政委唐亮(华野政治部主任兼)。

该兵团最初属于华野作战序列,后短时间转隶中野指挥,济南战役前归建,看见了吧?也是序列有过变化的例子,因此不要钻牛角尖。

第四兵团 ,也就是苏北兵团,以山东南下支援的华野2纵,和原在苏北的华野11纵、12纵组成,主要任务是坚持苏北根据地牵制敌人,内线作战期间受华东局指挥,济南战役前该兵团主力归建。

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原华野2纵司令员)、 政委陈丕显、副政委为吉洛(姬鹏飞)、参谋长覃健,因陈丕显并未实际到任,因此第四兵团又被称为韦吉兵团。

四、第三野战军的四大兵团

1949年1月26日起,在陈粟的共同主持下,华东野战军正式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编,主要工作是部队编制和高级干部的调整,并报请军委批准。

整编命令于2月9日发出,从此华野正式改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

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粟裕

第一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

可以看出,分兵时期的一兵团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二兵团政委谭震林、三兵团政委唐亮,仍然回到野司担任重要职务。

因此各兵团主要首长的人事调整,成为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难点所在,经过反复酝酿和研究,最终确定的兵团首长名单是:

第七兵团 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

兵团部以原第二兵团(山东兵团)机关的大部 为基础组成,原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华东军区所辖的山东军区任职,因以原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接任,也算是顺理成章。

第七兵团政委谭启龙,华野成立时曾担任1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叶飞兼),此番直接晋升兵团政委,貌似有些破格。

其实并不尽然,之前在“东南野战军”筹建期间,谭启龙已被任命为渡江先遣纵队政委、中共江南工委书记,显然那是准备重用的。

至于许司令调离山东兵团,主要因其济南战役前一直在胶东养病,所以身体原因确是 历史 事实,济南战役结束后仍回胶东休养。

不过在济南战役打响前,许司令直陈军委对兵力部署提出质疑,以及曲阜会议中华东局书记的讲话所指,也都不是空穴来风,只能说原因很复杂。

第八兵团 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

兵团部以原第三兵团(陈唐兵团)的临时指挥机构为基础组成,也就是原华野“野司”的一部分机关,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由此成为原来四位兵团司令员中,唯一延续兵团司令员职务的将军。

这个过程跟东野参谋长103出任四野的兵团司令员,很有一像。第八兵团以江渭清任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

鉴于原兵团政委唐亮调回三野总部工作,第八兵团政委由华东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调任。袁仲贤政委虽然不是那么威名赫赫,却是黄埔一期毕业的老革命,之前的文章有过介绍。

第九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

兵团部以原第二和第四兵团机关各一部组成(即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 关于宋时轮由10纵司令员直接晋升为兵团司令员,其实早有征候。

在淮海战役的徐东阻击战中,宋时轮曾经奉命统一指挥华野7纵、10纵、11纵,组成了“阻援兵团”,大破邱李兵团的进攻,这已经是按兵团司令的级别使用了。

宋时轮黄埔五期毕业,资格是很老的,1938年已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1945年随陈毅到华东工作,在华野尚未成立时,已经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

华野成立之前宋时轮的工作有所变故,后出任10纵司令员,遂有“排炮不动,必是十纵”,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员并不意外。

原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改任第十兵团政委,所以九兵团政委由原华野4纵政委郭化若升任,黄埔四期生!

第十兵团 司令员叶飞、政委 韦国清。

兵团部以第四兵团(苏北兵团)机关大部为基础组建,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

叶飞之前是华野一兵团的副司令员,华野1纵司令员兼政委,所率领的华野1纵是响当当的王牌主力,在粟裕不兼职的情况下,晋升兵团司令员也属情理之中。

五、第三野战军四大兵团的实力

华东野战军在整编为三野的过程中,采取了兵团部与原辖各纵队“拆开重组”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为了打破山头主义,进而实现“高度的集中”。所以各兵团所辖的各军,大致是按原华野各纵的数字番号排列的。

第七兵团 :下辖第21军(华野2纵)、第22军(华野3纵)、第23军(华野4纵),以及济南战役起义部队和鲁中南纵队合编的第35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33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二。

第八兵团 :下辖第24军(华野6纵)、第25军(华野7纵)、第26军(华野8纵),以及由淮海战役起义部队(何基沣部)和江淮军区部队合编的第34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27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三。

第九兵团 :下辖第20军(华野1纵)、第27军(华野9纵)、第30军(华野12纵),以及淮海战役起义部队(张克侠部)和渤海纵队合编的第33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38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一。

第十兵团 :下辖第28军(华野10纵)、第29军(华野11纵)、第31军(华野13纵),以及由胶东纵队改编的第32军。

整个兵团拥有四个军108000余人,兵力数字在四个兵团中排名第四。

可以准确统计出来,第三野战军四大兵团16个军的兵力数字为506000余人,平均值在31600人左右,各军各师的人数,并非完全相同。

三野另保留特种兵纵队、两广纵队(后划入四野序列)两个纵队建制,加上野司的警卫团和直属、后勤部队等,三野总兵力共计581000余人。

实话实说,历来部队整编的最大难点都是人事安排,所以华野在整编过程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兵团和军级首长的名单更是焦点,个别干部对任命不满意,发牢骚闹情绪,甚至有的直接找到陈老总。

为此,陈毅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提出了四条重要意见,其中第四条也算是总结:

“干部的安排可能是有缺点的,不会百分之百是完满的,但这个名单是正确的,经过反复研究的,是比较妥当和很谨慎的,希望同志们拥护,不准说长道短”。

这也充分说明,在华野整编为三野的过程中,陈老总亲自来坐镇的必要性,毕竟威望在那摆着呢,而在谈到部队编制时,陈毅则要求:

“编制表主要是为了限制人员装备,比较充裕的部队不能超过,凡是人数超过的纵队,一定要老老实实拿出来补充不足的纵队,不得打埋伏;编制表是为了不使部队穷富两极分化,我们要反对本位主义和平均主义”。

陈老总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谁也不能不听了,而制度和原则一旦确定下来,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到1949年3月底,第三野战军的整编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大举南下饮马长江了!

六、第三野战军兵团首长的军衔

既然成为人民解放军正式的兵团司令员、政委,这些将领自然就是“正兵团级”,按照1955年的授衔标准:“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那么兵强马壮的三野八名司令员和政委,理论上都应授予上将军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是这份兵团首长名单只是1949年初产生的,在后续的战争期间,各兵团是有一定人事调整的。

比如第八兵团, 后以王建安兼代政委,再后第三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兼任政委;第十兵团政委后由张鼎丞改任等等。另一方面,军队级别的评定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职务并非唯一的标准。

最终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而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于1956年补授。

第七兵团政委谭启龙调地方工作,未授衔;第八兵团政委袁仲贤成为首批驻外使节,未授衔;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被授予中将军衔;第十兵团政委韦国清,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见,情况还是不太一样的。

④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内容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4)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

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

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

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没有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野战军,只在华北军区领导下编成了18、19、20三个兵团(60~68军),69、70两个军直接受军区领导。华北军区部队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一支战略机动部队。这样就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四大野战军。

⑤ 一个兵团多少人

1、国民党的兵团,主力兵团有4-6个军,10-12万人。

例如黄维兵团(12兵团)该兵团下辖四个军,即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以及第四快速纵队。满员12万人。

2、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一个军有三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团,加其他军直属部队,共3~4万人。
我军一个步兵师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师直属部队还有警卫、侦察、工兵、后勤等部队。总数1万多人。

3、现在没有军和兵团的编制了,只有集团军,集团军5万人左右

⑥ 解放战争时的四大野战军是指哪四个

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1一野,司令员、政委都是彭德怀。前身是西北野战军。主要作战区域是西北,作战对手是胡宗南部。下辖:

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一野兵力58万,歼敌51万。

2.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前身是中原野战军,作战区域是“经略中原”。

主要有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二野兵力120万,歼敌二百万。

3.三野,司令兼政委都是陈毅,代司令是粟裕。军事上一直由粟裕指挥。前身是华东野战军。

主要有:第七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第八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第九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第十兵团,叶飞任司令员。三野兵力82万,歼敌240万。

4、四野,林彪司令员,罗荣桓政委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下辖: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四野兵力150万,歼敌180余万。

(6)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四大野战军的名称由来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

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北野”。

⑦ 四野一个军有多少人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7)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今后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联,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⑧ 一个兵团有多少人一个军

一个军约有三至五万,少的只有2万多人。至于1985年以后组建的集团军一般有5到8万人上下。但是,作为一级级别是在1989年正式取消兵团级。

军队大约由陆军(或包含宪兵)、海军(或包含海军陆战队)、空军(或包含防空部队)等军种所组成,有些还包括特种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太空部队、电子战部队等。并在军人之中划有军官、士官、士兵等军衔。军队可以利用国家义务役或者募兵来补充兵源。

军队在社会中还有其他的机能,包括推动政治议程、保护经济利益、内部的群众控制、建设、紧急事件的处理、社会仪式、守卫重要区域等。

⑨ 二野四兵团,司令员是陈赓,三个军长都是谁

1949年2月,按照部队统一改编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从中原野战军到第二野战军,在部队建制方面有三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新组建了兵团一级建制,第二野战军形成了三大兵团,分别是第三兵团、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第二个变化是纵队改编成了军,中原野战军原先的七个纵队,与中原军区一些地方部队进行了合编改编,形成了第二野战军的九个军。第三个变化是旅改编成了师,原先中原野战军各个纵队之下是旅,在第二野战军成立之后,纵队改编成了军,旅则改编成了师。

第15军的军长是秦基伟,他是湖北红安人,同样参加过红四方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中,秦基伟奉命到山西发展抗日武装,很快组建了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支队,他担任支队长。后来,秦基伟还先后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的组建,秦基伟出任第九纵队司令员,继而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可以说,在中原野战军时期,秦基伟的职务和陈赓一样,都是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改编为第15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此时秦基伟出任第15军军长,成为了陈赓的手下。在解放战争中,秦基伟先后参加过豫西战役、洛阳战役、南阳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解放大西南一系列战役,立下了突出的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后,秦基伟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出任志愿军第15军军长,指挥了着名的上甘岭战役。在1955年首次授军衔的时候,秦基伟同样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不过,秦基伟后来长期在军队任职,当过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我军恢复一度被取消的军衔制度,当年秦基伟参加了授军衔,这次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⑩ 淮海战役中华野与国军各兵团兵力各有多少!

解放军方面

1.中原人民解放军(中野):
司令员:刘伯承
下辖:第一纵队 杨勇
第二纵队 陈载道
第三纵队 陈锡联
四 陈赓
五 暂不详
八 孙定国
九 秦基伟
总兵力约20万人,各个纵队兵力分布不详。
2.华东人民解放军(华野):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一兵团 叶飞
下辖:第一纵队 叶飞
四 陶勇
六 王必成
第二兵团 何以详
下辖: 何以详
王建安
刘本善
管文蔚
第三兵团 韦国清
下辖: 韦国清
暂不详
陈庆元
王明章(待研究)
第四兵团 许世友
下辖: 聂凡明
周治坚
第五兵团: 粟裕
下辖:快运纵队 陈锐霆
两广纵队 曾生
3.华野还包括,张光中纵队,金绍山旅,魏凤楼旅,淮海独立师。
总兵力约40万人,具体分布不详。基本上每个纵队由一两万人,大的纵队2万人以上。
以上共计23个纵队,三个独立旅。参战总兵力约六十万人。
国民党军方面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下辖:

李延年 第9绥靖区:辖44军 (后归黄百韬兵团)

冯治安 第3绥靖区:辖59军,77军

刘汝明 第4绥靖区:辖55军,68军

邱清泉 第2兵团:辖5军(人数4万余),70军,74军,12军1个师,米文和师 。总兵力十万人以上。

黄百韬 第7兵团:辖44军(1.5万人左右),25军,63军,64军,100军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不足10万人,到碾庄圩是只有7万人左右。

李弥 第13兵团:辖8军,9军 。全兵团约6万人。

孙元良 第16兵团:辖41军,47军,99军 。总兵力5万人左右。

黄维 第12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以及1个快速纵队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十万左右。

直属部队:72军,107军,115军(刚空运到徐州来,编入13兵团)

共计25个军,以及工兵,炮兵若干。

有些兵力分布是模糊的,我知道文字上有记载的,确切的兵力人数是,黄百韬兵团12万人,李弥兵团6万人,黄维兵团12万人。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共30万人。
国民党实际兵力,60-70万人,号称80万人,实际能打的兵力40万人左右,其他兵力不堪一击。
我军号称60万人,实际支前民兵,有100-200万人。

阅读全文

与中国第四兵团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币是怎么算的 浏览:631
伊朗签证为什么办不下来 浏览:787
英国垂耳兔大概多少钱 浏览:292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德国军队 浏览:930
伊朗人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594
意大利挂面是什么面做的 浏览:16
英国的天气最低多少度 浏览:854
100元在印尼能买什么 浏览:718
怎么拨打中国电话 浏览:514
意大利留学学音乐需要考什么 浏览:446
印度老虎学名叫什么 浏览:960
印度的大学有什么用 浏览:437
中国省界怎么记 浏览:617
中国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浏览:185
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在哪里 浏览:967
印尼苏拉威西肯达里怎么样 浏览:496
原油宝中国银行为什么要认 浏览:798
印尼客人喜欢吃什么菜 浏览:743
大卫塑像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889
意大利怎么坐大巴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