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的泻湖有哪些
宁波的东钱湖,杭州的西湖
⑵ 什么是潟湖求简单归类一下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种类有海岸类、珊瑚类、淡化类、咸化类。
1、海岸类
海岸潟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潟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半咸水潟湖接受较多的径流。
(2)中国泻湖有多少扩展阅读
潟湖功能:
1、防洪: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2、保护海岸: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3、天然养殖场: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4、人工港:由于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例如中国的高雄港)。
⑶ 品清湖的简介
品清湖——中国第一大泄湖、亚洲第二大泻湖
品清湖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有名的自然泻湖,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泻湖”。品清湖水域面积约为23.16km2,岸线长39.62 km,是我国大陆最大滨海泻湖,也是亚洲第二大泻湖,鼎盖湖、屿仔岛置身其中,南面是构成汕尾港屏障的着名“海上沙舌”和浩瀚的太平洋。 品清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是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是汕尾港“生命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汕尾“母亲湖”。但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品清湖,加上无序、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及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品清湖近岸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及沿湖景观整体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汕尾市委、市政府对品清湖生态环境现状甚为重视,明确提出做活品清湖文章,并着手实施品清湖综合治理工程,目标是把品清湖建设成综合性海洋公园、港口航运区、人工岛和屿仔岛海上风情旅游区,成为联结汕尾市城区与汕尾港的生态廊道,形成汕尾市城区的主要景观。
品清湖——汕尾母亲湖
品清湖面积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潟湖。未来品清湖将是汕尾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万福黄金海岸、汕尾万盛.银湖湾、汕尾火车站、星光大道、红海中路、碧桂园、鸿景园、工业大道等的陪衬下,品清湖将是汕尾集休闲、娱乐、工业、旅游业、电子产业的汇聚点以及交通辐射中心。
汕尾的金色彩带-品清湖防洪工程
2009年9月29日,品清湖防洪(潮)续建工程在汕尾市东涌苦沟港建设工地举行了开工典礼。该工程东起城区东涌苦沟港,沿品清湖东南岸至新港炮台村。如果此一工程的顺利建成,即从汕尾港海岸沿品清湖围绕成一条金色彩带,将为汕尾新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⑷ 潟湖的着名地
品清湖、七股潟湖、戈佐内海、科勒潟湖、杭州西湖
新喀里多尼亚潟湖
【中文名称】新喀里多尼亚潟湖
【英文名称】Lagoons of New Caledonia: Reef Diversity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s
【所属区域】亚洲及大洋洲
【遗产原属】法国France【分属类别】世界遗产(vii) (ix) (x)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生态保存区、生态地理区
【现所在地】法国France
【地理方位】S20 24 43 E164 33 59
【批准年号】2008年入选
【遗产现状】珊瑚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
【遗产概述】
这些潟湖位于法属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其中拥有6个海洋生物群落,它展示了主要的珊瑚礁多样性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三个珊瑚礁生态系统之一。潟湖中有各种珊瑚和鱼类,集中了全世界结构最为多样的珊瑚礁,是一个包括红树林和海藻在内的统一的生物栖息地。新喀里多尼亚潟湖是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大量大型鱼类,其种类极为丰富,而掠食动物与其它生物的比例良好。潟湖成为许多濒危鱼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生活在其中的儒艮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潟湖的自然景色极为优美,湖中有不同时期的珊瑚礁石,既有活着的珊瑚礁,也有古老的珊瑚礁化石,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洋洲自然发展史的重要资讯。
此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为157.43万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28.71万公顷,共包括6处海洋生物区。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以东。1774年,库克船长行至此处,远望岛上片片丘陵起伏,很像被罗马人称为“喀里多尼亚”的苏格兰高地,于是将其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该岛是法国的海外领地。
新喀里多尼亚岛(Nouvelle-Calédonie)幅员辽阔,是太平洋上除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新西兰的第3大岛。它位于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Mélanésie)南边, 长约500公里,宽50公里。从白色的沙滩直到美丽壮观的山峰, 您都可以在新喀里多尼亚一次观赏到。这雄伟多姿的大自然,由长期的火山运动造成,东部滨海地区非常湿润,覆盖有茂密的植被(椰子树、紫藤、鲜花),而西部则是一片稀树草原。地形之多样,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只有亲眼目睹的人,才可以领略到它独一无二的美丽丰姿!新喀里多尼亚包括大陆、大陆以南的松树岛(The Isle of Pines)、大陆东方的忠心岛(Loyalty Islands)、西北方的Belep群岛和无数岛群与小岛。与其他邻近的火山岛屿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旧大陆板块的一个碎片,在2.5亿年漂离,它的动植物经隔离演化后自成一格非常独特。新喀里多尼亚周围有1,600公里长的珊瑚礁,自称是世界最大潟湖的所在地。
这里完整地保留着山地和海洋的原始风貌,拥有着许多当地独有的物种和世界上最大的潟湖, 人们可以在此地进行潜水以及其它的各种水上运动。在这里住宿,您可以选择: 野外露营、部落住宿、当然还有5星级的酒店。建议您去大地岛和其它小岛进行远足观光活动。
品清湖
品清湖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有名的自然潟湖,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潟湖”。品清湖水域面积约为23.16km2,岸线长39.62 km,是我国大陆最大滨海潟湖,鼎盖湖、屿仔岛置身其中,南面是构成汕尾港屏障的着名“海上沙舌”和浩瀚的太平洋。品清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是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是汕尾港“生命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汕尾“母亲湖”。但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品清湖,加上无序、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及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品清湖近岸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及沿湖景观整体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汕尾市委、市政府对品清湖生态环境现状甚为重视,明确提出做活品清湖文章,并着手实施品清湖综合治理工程,目标是把品清湖建设成综合性海洋公园、港口航运区、人工岛和屿仔岛海上风情旅游区,成为联结汕尾市城区与汕尾港的生态廊道,形成汕尾市城区的主要景观。品清湖面积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潟湖。未来品清湖将是汕尾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万福黄金海岸、汕尾万盛。银湖湾、汕尾火车站、星光大道、红海中路、碧桂园、鸿景园、工业大道等的陪衬下,品清湖将是汕尾集休闲、娱乐、工业、旅游业、电子产业的汇聚点以及交通辐射中心。
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而断桥上的白娘子更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9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面积要比现在大,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着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现在的西湖。
库尔斯潟湖
库尔斯潟湖是立陶宛的潟湖,与波罗的海以库尔斯沙嘴相隔,面积1,619平方公里,集水区面积约100,4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5.8米,约90%湖水来自尼曼河。
⑸ 中国有几个西湖
你的问题是不是说中国有几个叫做“西湖”的湖,还是问杭州西湖有几个?
首先,杭州西湖就只有一个湖,也是中国最有名的湖。她原本是个天然的"泻湖",但后来人工对她的改造非常巨大,所以从旅游的角度讲,西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天然湖泊形态,故认定其为人工湖泊。
其次,如果你是问我国有几个叫做西湖的话,我引用了一位网友的问答:
我国各地共有西湖36处,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1处。
清代《冷庐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苏轼 别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在古代,神州大地曾同时分布有36个西湖,至今,仍存31个:它们是杭州西湖、福州西湖、海口西湖、兰州西湖、青岛小西湖、沈阳西湖、桂林西湖、广东潮州西湖、惠州西湖、湛江雷州西湖、南昌西湖、扬州瘦西湖、安徽阜阳颖州西湖、建德严州西湖、寿昌西湖、海盐西湖、九江都昌西湖、河南许昌西湖、商丘睢县西湖、湖南衡阳西湖、湖南耒阳西湖、常德津市西湖、湖北天门西湖、自贡富顺西湖、江苏徐州云龙湖、济南大明湖、宁波月湖、武汉西北湖、北京昆明湖和北京莲花池、昆明翠湖。
这些“西湖”大部分其本名就叫西湖,还有一些湖或因为仿杭州西湖建造,或因为和杭州西湖是姐妹湖,关系密切,因此它们也是“西湖大家庭”的成员。
另外还有以前各地西湖名录,现在有些不再复存.
杭州西湖 浙江杭州
大名府西湖 河北邯郸
云南西湖(滇池) 云南昆明
开州西湖 河南濮阳
长泰西湖 福建漳州
宁波西湖(月湖) 浙江宁波
汉川西湖 湖北汉川
汉州西湖 四川广汉
邛州西湖 四川邛崃
华县西湖 陕西华县
华亭西湖 上海松江
吉水西湖 江西吉水
成都西湖 四川成都
汝宁西湖 河南汝南
耒阳西湖 湖南耒阳
许州西湖 河南许昌
严州西湖 浙江建德
孝感西湖 湖北孝感
寿昌西湖 浙江建德
沔阳西湖 湖北沔阳
邵阳西湖 湖南邵阳
昌平西湖 广西南宁
济南府西湖 山东济南
桂林西湖 广西桂林
铅山西湖 江西永平
婺源西湖 安徽芜湖
富顺西湖 四川富顺
崇庆西湖 四川成都
惠州西湖 广东惠州
竟陵西湖 湖北天门
温州西湖 浙江温州
湖州西湖 浙江湖州
琼州西湖 海南海口
颖州西湖 安徽阜阳
廉州西湖 广西北海
新定西湖 四川宜宾
新城西湖 湖北襄阳
睢州西湖 河南商丘
福州西湖 福建福州
鄞县西湖 浙江宁波
鄢陵西湖 河南许昌
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
漳州西湖 福建漳州
蜀州西湖 四川成都
蜀邵西湖 四川雅安
潮州西湖 广东潮州
燕京西湖 北京城北
衢州西湖 浙江衢
⑹ 什么是泻湖
1、泻湖指潟湖。
2、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能起隔离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岛、沙坝、沙滩、沙丘、鲕滩等。
3、潟湖最大的特点是水体盐度异也可以是水下隆起的高地,如生物礁、生物滩、常,盐度>3.5%时为咸化潟湖,<3.5%时为淡化潟湖,后者可进一步发展成沼泽化潟湖,它们在沉积物成分、生物特征等方面均有显着的不同。
(6)中国泻湖有多少扩展阅读:
海岸潟湖的地理分布
1、海岸潟湖分布广泛,它较多分布于波能较低或中、弱潮的海岸地带。潟湖海岸大约占世界海岸线总长度的13%。美国东海岸,墨西哥湾沿岸,欧洲的北海海岸,波罗的海南部海岸,黑海、地中海沿岸,非洲西部海岸,南美洲东部海岸,澳大利亚南部海岸,印度、日本等海岸都有潟湖发育。
2、中国不同类型的海岸地带也有潟湖分布。山东半岛和广东的一些潟湖, 多在港湾基础上和沿岸泥沙漂运丰富的条件下形成,如山东省荣成市的马山湾、广东陆丰的甲子港、电白的水东港、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湾、万宁的小海、陵水的新村港等。
3、中国低平原海岸,历史时期也曾有过由堤岛阻隔而成的潟湖,后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使海岸推展,只留有潟湖残迹,或已转化为淡水湖。如渤海湾西部的南大港、北大港,苏北平原的射阳湖,长江三角洲上的太湖,杭州的西湖等。
⑺ 山东,为什么有这么多“潟湖”
潟湖是一种特殊的海洋地貌,分为海岸潟湖和珊瑚潟湖,前者曾是海湾,后来在海湾附近由于泥沙沉积,形成了沙洲或沙坝,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来,成为半封闭的区域,谓之海岸潟湖。
后者是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谓之珊瑚潟湖。我们所熟知的西湖、太湖最初就是海边的潟湖,后来因为海岸不断淤积,离开海越来越远,才逐步演化为内陆湖,湖水也逐渐淡化,面对烟波浩渺的太湖,着名的杭州西湖,又怎能想到它们来自大海,真令人顿生沧海桑田的感慨。
潟湖的潟是卤咸地之意,如《汉书》中就有“海濒广潟”之句。潟字现较常见于日本沿海地名,印证着日本的海洋地貌特征,而在汉语中,潟已沦落为生僻字,不为大众所知。
其实,在古籍中早已有潟湖的神秘踪迹。比如《尔雅》中记载有天下十薮:“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薮,即大泽之意,相当于今日“湖”的概念。齐地的海隅薮位于古济水下游,据郝懿行《尔雅义疏》考证,海隅薮是古时鲁北一带的海岸潟湖,今山东蓬莱,历寿光、广饶至沾化、无棣以北,延绵数千里间,即古代齐地海隅薮的范围,济水注入其中。海隅之薮水面辽阔,名闻天下,故列入天下十薮,后来逐渐为泥沙所湮,成为陆地,消失在 历史 的尘埃中。
《寰宇记》有“斗口淀”的记载:“海畔有一沙阜,高一丈,周回二里,俗人呼为斗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水相触,故名。今淀上有甘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灭,百姓于其下煮盐。”可见斗口淀亦是潟湖。
此外,半封闭环境的胶州湾古时就被称为“少海”,齐景公与晏子曾游览少海,乐而忘返。少海意即幼小之海,由这种命名方式,可见古人对海洋地貌的认识程度,已接近今日的潟湖定义。
上文所引证的例子,皆为古时山东半岛沿岸的潟湖生态环境记载,实非巧合。山东半岛犹如刺向海中的利刃,历来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最为剧烈的战场,更鲜为人知的是,山东半岛是中国潟湖景观最为密集的地带。
山东半岛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占到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6,俨然是潟湖发育的绝佳温床,目前发育潟湖有60余个,主要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其中以威海最多,烟台和青岛次之,这些潟湖像一串耀眼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她们拱卫着山东半岛曲折的海岸线,将半岛衬托得熠熠生辉,若称山东半岛为 “潟湖王国”,亦属当之无愧。
一般而言,潟湖多发育在中等偏小潮差海域,潮差过大不利于沙坝形成,潮差过小,则潟湖吞吐量不大,难以保障潮汐汊道通畅,潟湖会很快萎缩干瘪,寿终正寝。在半岛,常年的海陆激荡,你争我夺,互有进退,海与陆之间的过渡物质,无疑是大量泥沙,泥沙塑造着潟湖的外部形貌。
在半岛的海岸线上,恰恰有着丰富的泥沙来源,胶莱河、潍河、大沽河等河流入海带来的沉积物被输送到海湾,形成三角洲或砂质堆积体,与此同时,海浪也在忙着参与塑造沙坝,而不同岸段的地貌形态也存在着极大差异,比如半岛北部海岸线相对平直,海湾曲度不大,潟湖沙坝多为带状,与海岸平行分布,沙坝两端与陆地相连或分离,此谓之滨外坝。半岛南部海岸则多为曲折而又深入的海湾,湾口一般狭窄,湾内分叉向内陆深入,潟湖沙坝形态则为头部弯曲的沙嘴,将狭窄的湾口与外海隔离。此外还有泥沙与岛屿相连,形成连岛沙坝,岛屿本身也成为沙坝的一部分,这种地貌亦是潟湖的多发地带。
在漫长的海上岁月里,潟湖是大海带来的丰厚礼物,正因为有了潟湖,海滨的生活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白居易的《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诗中呈现了潟湖之美景,白浪推沙,巨大的空间堆积与充盈的时间沉淀,是浩荡的自然之力的完美呈现。潟湖介于海陆之间,是大海与陆地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海与陆互不相让,争夺最为激烈,这一对欢喜冤家互相咬合,互相撕裂,使岸线随时发生形变。传说中的仙人麻姑曾言“见东海三为桑田”,在这番沧桑巨变之中,潟湖就是鲜为人知的旷世奇景。
山东半岛最有名的潟湖,当属荣成天鹅湖,这里曾是明清时期作为防御要地的马山港,是荣成湾内的一个港湾。直到近代,因泥沙淤积,湖与海由一条百余米宽的白色沙坝相隔,形成天然的湖区,完全是一派内陆大湖的浩淼气象,然而镶嵌于湖中的黑礁石,以及不时掠过的海鸥,早就暴露了其海成湖的庐山真面目。沙带上松柏苍翠,湖边布满植被,为潟湖带来了亮眼的墨绿。每年初冬,都有几万只天鹅飞到这里过冬,这里的冬天气候温暖,波澜不惊,又有丰富的鱼虾,故而成为天鹅们的天堂。我循着天鹅的云踪,于初冬时节造访天鹅湖,无数天鹅的脖影幢幢,正在湖中摇摆,那些炫目的曲线合成盛大的乐章。我们贸然闯入,仿佛置身仙境。
天鹅湖虽名为湖,却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天鹅湖的岸边礁石巍峨,多作悬崖峭壁,山崖上绿树丛生,在礁石装点之下,天鹅湖别有一番奇伟与明丽,这似乎保留了一部分海洋性格,是来自海洋的古老胎记。而在那道隔开湖与海的沙堤之外,是足以荡涤一切、毁灭一切的咆哮之海,它在无尽的空间里尽情翻滚,而在沙堤之内,却是湖水的碧波粼粼,众鸟安闲自在,各自梳理着雪白的羽毛,礁石后,埋伏着几个手捧照相机拍鸟的摄友,快门的“咔嚓声”时断时续,窥探着天鹅们的日常生活。潟湖的娴静与大海的躁动,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潟湖脱胎于海,是海之子,却和海的性格相去已远。海尚且如此,何况人乎?这时,起起落落的天鹅之翼扇起聒噪的气流,道道丽影从我们头顶掠过。
潟湖的美景,对当地人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清代荣成人宋绳先《冬居杂咏》诗云:“闲寻城下路,缓踏柳边沙。涛卷海神庙,烟生樵客家。滩寒堆蚌壳,浦湿晒盐花。更有垂纶者,天晴上钓槎。”诗中描写了潟湖生态环境,寻蚌,晒盐,垂钓,潟湖早就与沿海居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那些生活在潟湖沿岸,与潟湖和谐相处的居民们,是最值得艳羡的。
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早在旧石器时代,半岛沿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并试探着走进滨海潟湖的浅水中,用木棒石块击鱼。那时,海洋水产的种类及数量都是今天无法想象的,潟湖的生态环境提供的海产品主要有真鲷、软骨鱼、虾、蟹以及短尾鹬等海鸟。
捕鱼之外,我们的先民还采集贝类为食。潟湖的泥沙混杂的底质,尤其适合蛤蜊、文蛤、螺等贝类生存,先民们把贝壳弃置在聚居地附近,日积月累,形成高丘,这类遗址被称为“贝丘”。 山东半岛贝丘遗址已经发现近百处。这些遗址所在地多为上古时代的潟湖发育区,见证着先民拾路蓝缕、耕海拾贝的生命轨迹,一个民族的童年时代,虽艰辛却已经能做到自足。
再后来,东夷部族的首领伏羲氏受到蜘蛛网的启发,率先结绳为网,在潟湖中投入使用,大获成功。渔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捕捞效率,较之木石击打鱼群,渔网的渔获量无疑增长了几十倍、几百倍,一个捕鱼者生产所得除了维系自身生活需要之外,还出现了剩余——这是奴隶制 社会 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以物换物的原始贸易开始出现。不得不说,渔网是原始 社会 的一次技术革命,有力推动了 社会 发展,其重要性不亚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或者信息时代的计算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 的进步, 社会 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地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 社会 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贝壳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于是贝充当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谓之“贝币”,这些来自潟湖的贝,成为先民最早的货币。研究汉字不难发现,凡与钱有关的字眼,如“账”、“贿”、“赊”、“赎”、“贵”、“贱”,都从贝字旁,这是海洋文化在汉字中流下的一条暗线,让我们依稀窥见来自上古潟湖中的先民经济生活缩影。
除了渔业之外,古东夷部落首领宿沙氏首先开始煮海为盐,宿沙氏最早在干涸的潟湖中发现了盐粒,悟出了海水晒盐的道理,被后世尊为“盐宗”,各地多有盐宗庙,就是祭祀盐业之祖宿沙氏。盐作为必不可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历史 上多收归国家专营,白花花的盐山带来的是无尽的财富。
及至商灭周兴,大封天下,姜尚封于齐国,这是山东半岛的重要 历史 坐标,原始 社会 与东夷部族的时代远去了,国家的雏形浮出水面。姜尚又称太公望,即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太公佐武王伐纣,功成而封于齐,他来到封国,见当地居民滨海而居,于是因势利导,继承和发展了上古先民及东夷部落的捕鱼及制盐技术,《史记·货殖列传》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沿海人民也因渔盐之利得以集聚,成为文明聚落,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及经济来源,族群得以生息繁衍,外地人听说了,也纷纷前来投奔,齐遂成大国。到战国时,齐国以“渔盐之利”雄霸诸侯,所赖潟湖之赐尤多,齐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 历史 上为数不多的海洋文化模本,对今天的海洋开发仍不乏借鉴意义。
潟湖仿佛取之不尽的聚宝盆,在潟湖宽阔胸怀的庇护下,古老的山东半岛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潟湖环境给先民送来了大量食物,更启迪着先民的心智,塑造着先民的性格,也给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原初模型”,潟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孵化器,并对整个中华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
应该说,潟湖是最能体现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带之一,潟湖的生长消亡状况,可视为近海环境及生态变化的风向标。在海陆作用影响下,潟湖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如有第三方力量加入,立刻会打破海陆均势的天平,带来湖面淤积,自然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潟湖曾是我们的先人生息繁衍之地,是文化的摇篮,我们向潟湖索取的已经太多,留住潟湖,就是留住海上聚宝盆,也是留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惟愿美丽富饶的潟湖长留人间。
(撰文/盛文强 图/图虫创意 等)
⑻ 我国湖泊的形式方式有哪些,并举出典型代表
1 构造湖: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2 断层湖:指由内力的断裂下陷而成的湖泊。它是内力形成湖泊的一种,这类湖泊也可以称为构造湖。
3 湖泊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口湖、堰塞湖;地壳运动可以形成构造湖,这一类湖统称为内力湖,意思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结果产生的湖泊。还有一种是外力湖,它是在流水、风、冰川等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如冰川湖、海成湖、河成湖、风成湖、岩溶湖等。
世界主要湖泊的形成原因:
杭州西湖: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lagoon), 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艾丁湖:洼地积水湖
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湖泊:冰川作用而成
死海及非洲主要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断裂下陷而成
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下泻堆积河道而成堰塞湖
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积水而成
里海,咸海:海迹湖
贝加尔湖:断裂下陷而成
⑼ 什么是泻湖如何形成
所谓泻湖,是指在河流冲积与海洋堆积作用下,使伸进陆地所形成的海湾,逐渐脱离海洋母体,并最终形成的近于封闭的洼地。
泻湖(lagoon), 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即泻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海风海浪对原有地貌侵蚀的结果。
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