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灵谷寺,朱元璋亲自赐名的千年古刹,被誉为“天下第一禅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每次逛南京的古寺时,都会想起唐代着名诗人杜牧的这首诗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名刹古寺众多,至今依然有许多香火旺盛的古寺,就比如金陵三大寺鸡鸣寺、栖霞寺和灵谷寺,如今也是热门的 旅游 景点。
相比栖霞寺和鸡鸣寺,灵谷寺更低调一些,它藏在树木葱郁、风景秀美的紫金山中,还未走进寺院就已经看到了“灵谷胜境”的匾额,这四字也足可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幽静。
到灵谷寺交通比较便捷,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钟灵街,随后步行满是法国梧桐的灵谷寺路即可到达,也可逛完中山陵后步行来此。
对于灵谷寺我并不陌生了,犹记得五年前的夏天到灵谷寺拍摄萤火虫的画面。
可以这么说,在南京众多的寺庙中,灵谷寺是我最钟情的一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风景秀美,毕竟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灵谷深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它的内涵所在。
南梁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为纪念名僧“宝志禅师”而修建“开善精舍”,即开善寺,这也是如今灵谷寺的前身,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
历史 上的灵谷寺有多个名称,比如开善寺、宝公院、开善道场、太平兴国禅寺、蒋山寺等,直至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因修建陵墓而将灵谷寺迁移至现址,并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
明朝时期的灵谷寺规模空前庞大,占地500多亩,为明代三寺院之首,在葛寅亮所着的《金陵梵刹志》中,灵谷寺与大报恩寺、无界寺皆为大刹。如今的灵谷寺在中国佛教界地位依然非常高,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
灵谷寺主要由放生池、山门、金刚殿、天王殿、无梁殿、五方殿、毗卢殿、大雄宝殿、玄奘院、灵谷塔等组成,与我们平时所见的寺院不同,这里不仅有佛教文化,还包含有多座民国建筑,当然,灵谷寺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寺院中,只是周边还有许多景点,景色丰富。
玄奘院是在2004年修建的一处仿唐建筑,在玄奘法师纪念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像,本来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也在此,后在2016年玄奘院地宫建成,灵谷寺镇寺之宝玄奘的顶骨舍利也由此而移驾至地宫之中珍藏,作为其永久存放地。
漫步寺院中,虽然游客络绎不绝,但这里的禅意及古韵的氛围感依然会让人瞬间就可以静下来,一般来说,游客大多集中在大雄宝殿前,其它区域相对来说游客不多,找一个角落坐下来,不时有钟声传来,空气中也弥漫着香火的香味,这种感觉让人很享受,难得的清静。
即便你未去过灵谷寺,或许也听说过这里的白玉兰。
即便你曾去过灵谷寺,或许未曾看到过这块“灵谷深松”的碑刻,它就在寺院东侧,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块碑刻时就被惊艳到了,“灵谷深松”四字刚劲有力,而又有一股柔美蕴含其中,向着石碑的方向放眼望去,或许就可理解其意思了,灵谷寺是一处好地方,风景秀美的风水宝地。
旅游 小贴士:
门票:35元每人,优惠票半价;
交通:南京地铁2号线至钟灵街站下车,乘坐公交202路至灵谷寺公园站下车即到;或者沿灵谷寺路步行。
㈡ 江西千年古刹是指
江西庐山千年古刹。
庐山风景名胜区大概是江西省众多风景名胜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它位于九江市城南36公里处的庐山上。北临长江,西邻鄱阳湖。是我国着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上世纪6年代,庐山上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从此载入史册。
庐山也是我国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影响力超过了五台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山上有黄龙寺,千佛寺等近1座名刹,其中东林寺影响最大。
㈢ 游记随笔【千年古刹白马寺】
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
————摘题
告别洛阳龙门石窟,接下去离洛阳老城12公里处,白马寺。‘’白马寺‘’是洛阳的标志,号称‘’中国天下第一古刹‘’ 。
我迈入‘’白马寺‘’惟揣一颗静素之心,拜谒这座千年古寺。
据说,‘’ 白马寺‘’,营建缘于佛教史上着名的‘永平求法’’。当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很是高兴,第二天,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回答说他梦见的即‘’佛‘’。
于是,汉朝庭派出使者蔡愔、秦景去天竺求经。蔡与秦在今阿富汗地界遇见了天竺高僧摄摩滕、竺法兰,便用白马驮着经文一起回到洛阳。这是中国史上官方第一次派人求经,翻译经文、修建佛寺。
在我国佛教史上被尊为‘’释源‘’和‘’祖庭‘’。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到一起。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长方形院落的 ‘’白马寺‘’,红墙黛瓦,古香古色,尤有齐云塔的应衬,更显得庄严古朴。
佛教自从汉代传入我国便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以达到相当的规模,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江南春》中这样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代,中国便处于动乱不息、纷争不止的年代,教人积德行善的佛似乎止息世人的干戈,使生灵免遭涂炭。
据载,佛教出始是以一种哲学,它的学说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处理世间矛盾。佛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世间无常,事物缘起的理论,经过四处讲学,顿开人们的茅塞,被尊称为佛。
拜谒过‘’白马寺‘’我在想:人类所有的艺术,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宗教的,还是自然的;最终指向并归于心灵。’‘白马寺’’的佛寺、佛塔、佛像是佛教精神高地,它收藏着古人的智慧、才情和审美想象,也包含着时代的精神走向和中国人格物致知的态度。
走出‘’白马寺‘’回眸,灰顶红墙的‘’白马寺‘’似耄耋老人安坐在一片浓绿之中,建在西边的印度、泰国、缅甸三国佛寺,金碧辉煌,各具神采,似身穿袈裟的三位弟子。四周的鳞次矗立的楼群里,‘’白马寺‘’矮下去,与物质的宣嚣和信仰的坚守形成对峙。
‘’白马寺‘’千年时光,在佛的眼里,不过尘埃一瞬。烟雨风尘中,佛祖始终慈眉慧眼,平静安详,等待回收一颗颗走失的心!
㈣ 千年古刹
明天是四月初八,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吴姑城庙会,这个拥有佛、道、儒三教(各家的佛祖神仙圣人都有)共存的清泉寺是辽南地区现存保存比较完整的寺院,是本地区着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这个古城和古刹有着很多不同版本的神奇的传说故事,我的童年就生活在离这个古城不算太远的另一个有着它独有传说的美丽的小山村。所以我们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些神奇的传说和秀丽的风景,在淳真古朴的大自然中茁壮长大。
就让我从童年的赶庙会说起吧: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清泉寺举办庙会的正日子,庙会仪式完整而隆重。那天的吴姑古城异常热闹:寺庙里举办各种宗教活动;城外长达三公里的路旁,布满了帐棚,远近商业买卖、土特产品、果品美食、冷饮果汁等均来此推销各种商品,也有文艺团体表演杂耍和游戏商家带来的各种好玩的游戏,例如套圈、打枪、投球、小火车等(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能有这些玩儿的已经很开心了,也许现在的孩子们不懂这些,也不会以这些为乐,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已经成为智能化年代)。还有各有关部门宣传科普、法制、计划生育知识等。山脚下的乡道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永久牌28大自行车,飞鸽牌26中号自行车,还有学生们骑的24小号自行车;本田摩托车、港田摩托车;拴在路边树上的牛、马、驴默默地守着自家的车子,等着主人的归来;商家们用来运货的农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皮卡小货车等井然有序的排在一起……把原本不算宽敞的路堵的严严实实的。庙会历时5天,城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叫做巍霸山,茫茫峰间有环绕群山一周的古城称为吴姑城。山坳中有座古刹,那就是吴姑庙。
这座古老的小城原名叫巍霸山城,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用来守卫北疆的军马屯兵之城。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地区并对巍霸山城加以扩建,初步形成规模。之后历朝历代都曾驻兵于此,巍霸山城便成为古代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山城依势构筑,山谷幽深,流泉不竭,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山城为巨大花岗岩石块垒砌,高大雄伟。原东西城墙已倾倒,现在只能看到旧址遗迹,其他地方保存还算完好。城内建有紫禁城、点将台、梳妆楼,烽火台、练兵场及饮马湾等,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割据的重要山城之一。
坐落于巍霸山城中的千年古刹便是上述的吴姑城庙,它的前身就是清泉寺。清泉寺始建于初唐年间,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屯兵于此,依青泉之水,供军马饮用。唐王眷恋此城,为报佛恩,故建此寺,并以“清泉”为寺名,碑文亦有“唐王建刹,吴姑重修”之记载。至于吴姑重修的传说,据碑文记载:吴姑系明万历年间人,嫁与吴均道为妻,夫妻笃信佛教,来此山城,留恋山川胜迹,乐而忘返。吴均道死后,吴姑入寺为尼,四处募化重修清泉寺。吴姑死后,葬于城里北山坡上(现仍然能看到其墓)。后人感念吴姑重修古刹的功德,所以将巍霸山城改称吴姑城,清泉寺也随之改称吴姑城庙。
吴姑城庙被蜿蜒起伏十余里的山势险峻巍然、林木茂密葱郁的巍霸山城所环抱。该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的一座在文革中没有遭到完全破坏的寺庙。清泉寺从吴姑重修后,据碑文记载:清干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和民国十六年进行过两次大修。干隆年间的大修后,至光绪年间已败落不堪。《东三省古迹遗闻》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城内古刹墙壁倒塌,瓦砾成堆,院内断碣残碑,横散竖仰,半是唐明两代所立。惜字迹模糊,无可考证。两侧有茅庵一处,中有老僧,年约八十许……。”败落如此,不得不重行修葺,民国十六年重修前后殿,增修两配殿、中殿、钟鼓二楼、裙墙、山门和保安祠、火池等,即现在之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年年拨款维修,翻修,重建了五间禅房,重修了山门、裙墙,重铺院中石阶,并增雕石狮一对置于大门两侧。外事、旅游部门在进城入口处,新修了9个缓步台,共135级花岗石的台阶和寺旁泉井新建“清泉凉亭”。清泉寺历经沧桑,多次增建和修缮。现在的寺庙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对于这座古刹的称呼,我一直习惯叫清泉寺,总觉得清泉寺比吴姑庙更有历史性意义,更接地气。
清泉寺坐落在山城内的东南山腰的峡谷之中,从城东门的台阶去往寺前广场后可一览全寺,寺面向城东门,顺陡峭之山势而建,周围裙墙以花岗石和青砖所彻。登上33级石阶,迎面是铁栏护围的雪花石屏,上刻有一百余首诗词,书法俊逸通健,刻工精细入化。雪映屏后是寺庙的正门,门楣刻“一洞天”三个大字,两扇朱门刻有“明齐日月,量合干坤”大字对联。进正门可登左右石阶进入寺院。一个双耳衔环,锈工精致的大铜鼎,安置在庙院中央,宝鼎偏前左建钟楼,右建鼓楼。院内两侧靠墙各有三幢石牌,最早的两幢为明万历三十五年立,其余皆为清干隆、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所立。全寺建三层殿,前层正中为大雄宝殿,是释迦牟尼佛殿,北配殿供奉关帝、孚右帝君、周仓、关平等神像。南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龙王及八大名医。中层南殿供奉太上老君、孔子、关公、杨戬、哪咤等神像。北殿供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左青龙、右白虎。后层供奉云霄娘娘、碧霄娘娘、琼霄娘娘等13尊神像。
前殿和后殿是硬山式结构,中殿是双檐歇山式建筑。前殿到后殿,穿过三道石阶,曲径回廊,交错有致,雕刻呈彩,画壁生辉。寺内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殿内壁画,描绘珠宝日月,龙凤华云,洞天福地,世外干坤及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神话故事。
清泉寺东南角,离城墙250米处设有“点将台”,现遗有三角形高台故址,正门残存梳妆台旧址,北距城墙350米处有“紫禁城”遗址。“饮马湾”冬不结冰,夏不干涸,淙淙流水。
我非宗教信徒,小时候常来清泉寺庙会只是为了凑热闹而已。长大后在游清泉寺只为观景欣赏历史遗迹。
㈤ 千年古刹--苏州寒山寺
大家好,我是尔生不凡,是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的主播,同名微信公众号也叫尔生不凡。欢迎大家关注收听!公众号里有图文+音频形式的完整呈现,带给大家一个立体直观的寒山寺印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学习过,它曾经引发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美好想象。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首诗来到了寒山寺。那今天我们就以这首诗开始这一期的节目。
先问个问题,大伙有没有去过寒山寺呢?如果去过的话你眼里的寒山寺跟想象中的有区别吗?如果没有去过的话那你想象中的又是什么样?
如果说给寒山寺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钟声!
时光倒流回唐朝的一个深秋夜里,科举考试屡次不中的张继在又一次落榜返乡途中经过苏州寒山寺并夜宿。想想自己身边的好友一个个都高中了,而自己却屡屡无缘榜单,积郁难消,一夜无眠!看着清冷的秋夜里那点点渔火,听着寒山寺那悠远的划破寂静夜空的钟声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诗。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张继因人指点才特地来寒山寺听钟声的,因为寒山寺那口大钟洪亮悠远的声音能驱除烦恼。
从这里也能侧面了解到寒山寺的钟声是从唐朝就略有名气,而因为张继的这首诗闻名天下。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诗里说姑苏城外,的确,当时枫桥一带不属于城内。现在早就被划分为城内。
寒山寺名字的由来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还是在唐朝,一位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寒岩山洞的僧人叫寒山,又叫寒山子,他文采斐然极富才华但是脾气古怪,行为举止让人侧目,他常常无缘无故跑到各大寺庙里对着空气乱骂一气也常常嘻嘻哈哈行为无状。和尚们都当他是个疯子,他却嬉笑着离去。就在大家都羞辱他嘲笑他时,国清寺的一个烧饭和尚拾得却和他一见如故。拾得,顾名思义就是捡来的意思,没错,身世不幸的拾得和尚是个孤儿,被僧人捡来在国清寺做烧饭和尚。拾得经常把一些剩饭剩菜汇起来接济寒山,从此二人更加情同手足不离不分了。主持看二人如此要好就索性把寒山也收入寺中一起做烧饭和尚。从此二人一起潜心钻研佛法、吟诗作词,所以他们二人在佛学和文学方面造诣都很深。
有一天,寒山再次因为古怪行为被人羞辱时,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世代相传的非常有哲学和儒家意义的“寒山问拾得”精彩对白来历。
后来寒山和拾得应邀来主持寒山寺,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拾得和尚后来远渡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而妙利普明塔院最终改名为寒山寺,寒山也被世人尊称为诗僧。
寒山寺初建于南朝, 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济公出家的地方 。古诗说寒山寺在姑苏城外,但现在早已纳入市区范围。而且同属于景点密集区,离观前街,园林,虎丘都不远。寒山寺依古运河而建,坐东朝西,来旅游的朋友也可以顺便看看隋炀帝开凿的古运河。
我们今天去寒山寺会在门口黄色的墙面上看到寒山寺三个大字,这个写于明代。当时的主持特地请了江南大文豪文征明来写,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也答应了要写,但是有条件的,一个字一千两白银。主持却囊中羞涩实在凑不足3个字的银两,于是他只留下了寒山两个字就拿钱走人了,任凭主持怎么劝说都没用。这个时候浙江绍兴的书法家陶浚宣闻听此事赶来了,说他可以免费帮主持补上第三个字“寺”,但是也有条件,那就是字后面必须留落款。于是流传至今的两种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寒山寺三个字一直被人好奇议论。我们去了可以仔细看看。
这是寒山寺看点之一。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很多,,碑刻艺术闻名天下,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岳飞,唐伯虎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古往今来吸引了很多书法家前来观摩学习。
这是看点之二!
寒山寺佛像雕塑也别具一格!在藏经楼里,大殿梁上刻着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的画面。殿内立着寒山、拾得的石刻像,坦胸露腹,谈笑风生。寒山手拿一支荷花,拾得手里捧着一个木盒,二人形象明显区别于我们平常看到的正襟危坐的僧人们,显得喜庆活泼。后来传说寒山、拾得原来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是为点化迷惘的世人,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样和吉庆的象征。因为和合二字,这里逐渐演化为夫妻或情侣来祈祷膜拜的地方,祈求感情长长久久,甚至有人专门远程而来求姻缘。也是一种美好意愿的寄托吧!
这是看点之三。
我们来说说 第四个看点也是最后一个看点,准确来说应该是听,听钟声! 让我们跟张继一起跨越时空听一听寒山寺的钟声。当然,精彩之处很多,这里只提及4个看点,其他的留给你们补充。
寒山寺历年以来每逢跨年都会有跨年钟声,足足响108声!108这个数字是按佛教教义来的,因为人生有108个烦恼,元旦听108响钟声,便可得到层层解脱,预祝人们来年幸福安康。每年的跨年夜,寒山寺都是人山人海,苏州市长也会例行在那里为大家致新年贺词。
我们平常去寒山寺也可以撞钟,只能撞三下,寓意福禄寿齐全。现在去见到的古钟虽然已经不是张继诗里提到的那口,但也是清代的文物了。每次撞击都能直击心灵,很震撼!
好了,我们来说说门票和美食。寒山寺不论淡旺季,门票统统为20元,1.2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半票,70岁以上老人免票。
要说美食,当属寒山寺素斋。一碗素面20元,味道很棒,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食。既然来到了寒山寺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味的素斋。每年的腊八节寒山寺也会免费发放腊八粥。
寒山寺边上就是枫桥景区,需要另外买票,晚上里面还有表演。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下午四点多寒山寺工作人员就准备要下班了,所以太晚的话就第二天再去寒山寺。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此为止,欢迎加入同名微信公众号“尔生不凡”来查看收听图文+音频形式的立体感的寒山寺。
㈥ 千年古刹灵隐寺
依稀记得2013年,或者说更早的时候,去过灵隐寺,拜过灵隐寺的佛,觉得那是很遥远的时候,甚至忘了跟谁来,怎么来,寺内什么建筑,都有那尊佛,己经记不得了,今天旧地重游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进入灵隐寺,一条笔直的石板路两边,古树繁茂,枝藤交错,左边悬崖峭壁上刻有很多佛像,刻画细腻,形态各异。悬崖峭壁的下边是一条小河,溪水潺潺,池鱼畅游水中。河旁的枯藤老树倒影水面上。江南园林的秀丽与佛门境地的空灵融为一体。不由得想起了王维的“古木无人经,深山何处钟”。
灵隐寺是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兴于南宋,期间几经焚烧,几经法难。到干隆年间,干隆帝六次驾幸于此地,筹两万余两银子恢复修建灵隐寺。实际上从清朝到民国,灵隐寺修复修建在不断地进行。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灵隐寺全面整修,直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宏大,环境幽静的灵隐风景区。
灵隐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华严殿”等为中心,两边有“五百罗汉堂”,“客堂”,“济公殿”,“大悲殿”等。
拜佛是从小跟着母亲养成的习惯,儿时母亲经常带我去城隍庙里,母亲烧香拜佛念念有词,而我只是跟着磕头,至于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问,以至于长大后,甚至到了30多岁进庙堂里只知道上香磕头,从来没许过什么愿。记得有一次去峨眉山,从金鼎下来,同伴们都乘车回去,而我却请了一大把香,一路见庙就进,见佛就拜,大约走了3个多小时才回到车上,同伴问我许了什么愿,我说“上香还许什么愿呢”?她们顿觉惊诧,那有逢庙必拜却没有愿望的人。后来每每回忆此事,连我自己都不可思议,怎么那时的我一个愿望都没有呢?随着时间的沉淀,现在无论去哪里上香拜佛,就会反复的琢磨着上香要许什么愿。但是,一但手顶三柱香,站在庄严肃穆的佛面前,一切杂念就会烟消云散,甚至语无伦次。我想,这可能是佛的力量吧。
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像。
到“大雄宝殿”拜佛时,正巧赶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式,场面特别壮观,大约有一百多位僧人,身披袈裟,在主持的引领下,高涌佛经。释迦摩尼像前,众僧人中间,站立三男一女。时而跪拜,时而上香。身后有很多人或是观看,也或许是默默的跟着佛拜。
望着庄严慈目的佛像,听着众僧阵阵不断的诵经声,不由得被这种气氛感染.。虔诚的一遍又一遍祈祷,求佛祖保佑,把心中要许的愿望也默默地说出来,我想在这样一个隆重的法式上,在众僧人一片诵经声中,或许实现愿望会更灵些吧。
法事结束后,众僧结队走出“大雄宝殿”,随人群走出,沉默片刻,心情复杂。也许心存善念,种下善果,是人们愿追求的精神境界,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放弃繁华一心面佛呢?
灵隐寺出来再往上走即是“永福禅寺”,“永福禅寺”称之为钱塘第一福地,既然福地,就不能错过。拜别了“永福禅寺”,再往上走还有“韬光寺”,实在走不动了,只能求“韬光寺”的佛祖原谅了。
㈦ 千年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位于今 河南省洛阳市 老城以东12公里, 洛龙区白马寺镇 内,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是 中国第一古刹 ,世界伽蓝,也是 佛教传入中国 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 历史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1961年,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2年,对寺院进行全面修复,前后持续十年,使千年古刹,面貌为之一新。1987年3月,寺院的山门、 大佛殿 、 天王殿 得到维修加固。1990年, 齐云塔院 得到扩建,扩建后的白马寺总面积达到200亩左右。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 国家 旅游 局 列为首批 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 。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据《冥祥记》《高僧传》等记载,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
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仍然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白马”之名来源有两个:1、据《高僧传》记述:“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2、据《洛阳伽蓝记》所载,汉明帝遣使求法,“时白马负经而来”,后以为寺命名。据说当时建造格式仿照印度祗园精舍,中间有塔,殿内有壁画。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传为中国汉译佛典之始。同时译的还有《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已佚失不传。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在洛阳翻译,该寺是最重要的译馆。
《开元释教录》记载,三国魏时共有译经沙门四人,除安法贤外,昙柯迦罗、康僧铠、昙无谛等都在寺内译经。如嘉平二年(250)昙柯迦罗译出《僧祇戒心》,以当地梵僧举行受戒的羯磨之法来传戒,被称为中土戒律之始。
西晋时,先后在寺内译经传法者有竺法护、安法钦、法立、法炬等,均为释门巨子,颇有建树。唐代的白马寺比魏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武则天执政后,白马寺由其亲信薛怀义主持,因而成为宫廷的重要寺院。后经千余年,屡有兴衰。现寺内存有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殿堂及古清凉台遗址;建筑、雕塑、碑刻等多为明、清遗物。山门内东西两侧相传有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人修建的墓,均拥土为堆,古木森蔚。寺东南有密檐式舍利砖塔一座,名齐云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风格与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相仿。
㈧ 千年古刹潭柘寺
心情郁闷的时候,去寺院是个明智的选择。北京的寺院可真是多,龙泉寺、广济寺、大钟寺、卧佛寺、法源寺、碧云寺、通教寺、红螺寺……有的隐藏在景区里,有的是独立的院落,印象最深的是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房山区的一个山坳里,周围有9个小小的山峰,潭柘寺就隐藏在中间。光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话,就让这座千年古刹比别处景致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它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寺院,史料显示,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说,现在寺院正门匾额上的“敕建岫云禅寺”六个字为康熙皇帝手书。潭柘寺名字的由来非常简单,因为寺后的山上有龙潭,周围有很多柘树。
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猛然间,视野变得开阔,原来是已经到了潭柘寺山门。还没进去,就感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朴实。
进入庙门,一股香火燃烧的气息扑面而来。有人在合掌默念,有人在作揖磕头, 空气中有种淡淡的香味。
潭柘寺的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和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寺内有许多参天古树和名贵花木,不管站在哪,只要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它们。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穿行在殿堂和树木组成的世外桃源,心旷神怡,天高云淡。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对那些在尘世里颠簸的心灵轻轻抚慰,让人的心沉静下来。
老虎洞
关于老虎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方丈带领众弟子念经时,一只老虎闯入,众弟子一方面吓破了胆,一方面又不忍打断正在打坐诵经的方丈。出人意料的是,老虎却静静地听老方丈念经诵佛,丝毫没有侵犯之意。之后,这只老虎经常来聆听方丈念经,再后来,这只老虎成了保护寺庙的神虎。
帝王树
大雄宝殿后面那棵千年古树,叫“帝王树”。树高40多米,直径4米有余。据说“帝王树”的名字,还是干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的,这也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的最高封号,其职位远在着名的“五大夫松”、“遮荫侯”之上。今天,帝王已经成为历史,而古树还郁郁葱葱,迎风起舞。
转经塔
据说,围着转经塔转几圈,就会有好运降临。于是,我们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转晕为止,希望带给我们好运气呢。
来此的游客大多为善男信女,他们怀着虔诚的心:盼孩子金榜题名、盼家人健康平安,盼自己一帆风顺……如果让我心有所求,会求什么呢?我想:可能有三个愿望吧:1、家人平安健康。2、自己平安健康。3、愿所有善良的人都无灾无难过一生。
走在古寺中,脑海中浮现“信仰”两个字,什么是信仰呢?个人理解的是对大自然,对他人怀有敬畏之心,放下执念。一直觉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或许早已注定, 一切应该顺其自然,不强求。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就这样东游西逛,胡思乱想,吸吸氧,看看景,发发呆,竟也是惬意的周末时光。
㈨ 中国有哪些千年古刹
千年古刹 支提山华严寺
千年古刹 阁院寺
千年古刹 开封大相国寺
千年古刹 柏林禅寺
千年古刹 丹霞寺
千年古刹 宝光寺
千年古刹 灵岩寺
千年古刹 夹山寺
㈩ 四大千年古刹
推荐景点:山东长清灵岩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如果你想要寻古访幽,避暑消夏,古刹是个不错的选择。千年的时光积淀,成就了如今中国四大古刹的古朴幽深。喜欢安然访古的朋友,不要错过中国最着名的四大古刹。
山东长清灵岩寺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其风景区总面积约批860公顷,最高峰拔286米,依地形由三山两涧即龙山、虎山、中峰、桃花涧、中峰涧组成。
栖霞寺为南朝古刹,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后僧朗法师在此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