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抑郁症中国有多少人
这个说不好!中国这么大!得抑郁症的可多了,你上网查一下,抑郁症中国有多少人!看看网上能不能查到!
㈡ 中国一年产生多少精神病患者
您好。这个不好统计,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 和界限。有一些人只是很多事想不开,压力很大,并不是真的有病。再说了,如果去统计数量似乎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
㈢ 抑郁症人群占比多少
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5%,女性多于男性,其终生患病的危险性女性为12%—20%,男性为4%—12%,终生患病率高达17%。而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也有其特点,一般多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在别人眼里工作较好的人》另外,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40、50岁的下岗职工中出现抑郁的也日益多见。除此以外,产后抑郁症也是一个常见现象。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却至今还是一个谜。
㈣ 中国泛抑郁人数超9500万,你认为是哪几个因素导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中国的抑郁症人数已经超过9500万,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第二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侠的键盘侠越来越多,无时无刻的在键盘的背后对别人进行着攻击谩骂。特别是明星患抑郁症的几率比其他职业要多很多,比如说韩国的女子偶像雪梨就因为在公共场合不穿内衣,说穿内衣是女性的自由,被广泛讨论,经常被人身攻击,最终抑郁症自杀了。作为一个明星,你要承受着流量,同时也要承受着黑粉的谩骂,即使你没有做错什么,明星的私生活就会被放大,就会被讨论,所以这是也是演员和明星不容易的地方。
第三就是个人的性格原因和童年时期的阴影,或者是家庭经历有关,比如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爱,或者双亲都去世了, 或者经历过一些网络暴力,校园暴力等等,这些外界因素,这些都是造成抑郁症频发的原因。
以上这几个因素都是造成抑郁症频发的原因,大家一定不要歧视,或者觉得这个病有什么特别的,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和其他普通疾病一样,所以大家要正确的对待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
㈤ 为什么现在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国患抑郁症的几率多少
2005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超过2600万。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而是这样一个观念: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可是在我国超过2600万抑郁症患者中,是什么原因导致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九成患者未获治疗呢?美国加州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德伟总结了三个原因:“一个是文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使抑郁症患者不好意思就诊,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去看这个病。第二是患者没有意识到这是病,也就是说,患者根本不知道通过看医生治病吃药可以治愈。第三可能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我国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社会上广泛存在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以及病人的自卑感。
人们常常把抑郁症看作是性格的弱点、意志薄弱的表现,或是过多地强调抑郁症是精神压力或精神刺激的结果,片面地以为解决了现实问题,抑郁症就自然消失了,无需寻医问药;又由于抑郁症常常合并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感,被疑为得了各种躯体疾病,做了多种检查而发现不了什么异常,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另外,非精神科医师对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对伴随焦虑、抑郁症状的躯体疾病患者,如不处理相关的心理问题,就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非精神专科医师来说,提高对患者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必要。还有一部分患者根本不知道到什么机构看什么门诊,特别是在在偏远的农村山区,人们对这方面的信息获取远远不够,也是导致未能及时获得诊断及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我国现在的医疗资源不充足,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足够的资源保证抑郁症患者看病。因此,从患病到真正能够获得治疗,患者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
抑郁症具有严重的社会损害性,在年龄上,各种年龄层次均可患病;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在患病群体上,社会阶层低的人群患重症抑郁危险性比高阶层大两倍;在地域上,抑郁症患病郊区较城镇多见;此外,人际关系差、离异、单身者患重症抑郁较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群体都无法免于抑郁症的侵袭。因此,每年因抑郁症这一疾病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WHO指出,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疾患是精神疾病,而抑郁症是其中的重点,并认为抑郁症大规模爆发的危险性为15%~20%,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最重要的引起人类残疾的疾病,是非衰老性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抑郁症的有效防治工作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广为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最新对北京市15岁以上的城镇户口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87%,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有7个人一生中至少患一次抑郁症,而十几年前的数据仅为0.83‰。虽然大家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依然不够,有专家乐观地认为,现在大家越来越了解抑郁症,公众的认识度已经比几年前提高了很多,大都能够正确处理和对待,这都得益于抑郁症的宣传。
㈥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今天,世界精神卫生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正确看待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神经衰弱
轻度抑郁症病人常有顽固性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除此之外,健忘、乏力、头痛、胸闷、气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莫明其妙的空虚感、恐惧感、孤寂感和强迫等症状,也是常见的早期轻度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临床上这些症状往往会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莫名的身体不适
轻度抑郁症患者通常会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头痛、四肢痛、腰痛等,但医院检查找不到器质性病变。有的病例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腹泻、厌食、恶心,或心慌、心悸,以及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不适。
有轻生厌世的念头
部分病人在早期轻度抑郁症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感觉活得太累,虽然正常人也会有这种情绪出现,但抑郁症患者会长期存在。
也有的患者会感到对生活兴趣索然,整日唉声叹气,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社交减少。要么动不动就流眼泪,甚至反复出现轻生的想法和行为;要么遇事常会表现为易激惹、敏感多疑、固执,总是感到不顺心。
抑郁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我国民众受心理健康疾病困扰现状及治疗情况分析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郁风险
据数据显示:2008年,青年没有抑郁问题的比例为75.8%,10年后下降了5.3个百分点,而有轻度及中度抑郁风险的比例与2008(16.8%)相比增多了近5个百分点;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也高于2008年(7.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
对14~35岁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青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研究发现,14~18岁年龄组有7.7%存在抑郁高风险,19~22岁年龄组有7.4%存在抑郁高风险,23~30岁年龄组有8%存在抑郁高风险,31~35岁年龄组有9.7%存在抑郁高风险。由此可见,31~35岁的青年群体抑郁风险最高。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心理咨询服务跟不上
通过调查发现,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而有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这提示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
针对民众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其后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际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职业指导”(33.9%)和“婚姻”(28.9%)。
对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了解,是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预测、引导和改善个体、群体、社会的情感和行为,才能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提升国家凝聚力。
㈦ 中国约有多少抑郁症患者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其中,抑郁症患者在我国有大约3000万。抑郁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随着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剧,职业人群逐步成为抑郁症发病的重灾区。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与每天工作7到8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的人在5年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提升2.4倍。
目前80%以上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现象,导致病情复发。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反复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抗抑郁治疗。
希望患者有更好的治疗吧。
㈧ 全中国每年因心理问题自杀人数
全中国每年因心理问题自杀人数大约是28万人。
据数据显示,仅10%左右的人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70%以上的人早已处于心理亚健康而不自知。而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
最近一连串的抑郁自杀令人们再一次惊醒: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赵会华称,“中国现在每年有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而自杀。”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抑郁症。这后一个数字印证了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自杀。
自杀干预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主要是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同时预防措施包括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他危险物品,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应付困难的技巧。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其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主要是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如果能预防心灵的疾病蔓延,也就可以有效地干预自杀。因为自杀者80%患有抑郁症,干预了抑郁,也就避免了绝大部分的自杀。
心灵疾病的防治固然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而且在心理医生看来,抑郁不外乎是一次情绪上的感冒,是可以防治的。
其实,与其把抑郁看成感冒,不如看成流感,因为,流感感染的人更多,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可导致大量人员的死亡,例如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致死2000万-4000万人。而抑郁这种精神流感不仅有传染性,而且致死率也很高,例如在中国就每年造成20多万人自杀。
以上内容参考:心理自杀 - 网络
㈨ 我国抑郁症人数已过1亿,我们平时该怎么调整情绪
抑郁症超过了1亿人,我国有14亿人,有1亿人得了抑郁症,这除开了小孩,然后除开啦一副正常,那几乎很多正在干活的年轻人,我估计占不少数啊。
还有个原因,意义就是很多单身男女,其实这个社会压力大,然后男的觉得结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是男的意义最主要原因,儿女的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就觉得高,不就是觉得我要嫁了个好的,然后又感觉又遇不到合适的,但又不愿意将就,然后就会导致自己。长期这种,哎呀,我又没有步入,大家就是比较安全的那个套路里面,所以他们有时候又害怕又想进,但又进不了,就会导致他们可能会有抑郁症。
㈩ 中国已有9000万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为什么有些家长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
如果是重症抑郁,神经递质减少,则这个机制会完全停止。病程过长,比如几个月以上,就会体现为病人短期记忆障碍,还有一系列可见的脑组织病变
然而那个年代其实我们都知道,太多人经历精神创伤,PTSD,时隔多年后很多当年亲历者都说自己曾经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否认掉,甚至丢掉了情绪。因此,父母那一代的国人不会直接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如抑郁,而往往习惯于描述外在的身体病痛症状如失眠、头痛、无力。2000年之前的调查显示中国不到0.5%的人有抑郁症,概率是西方社会的几十分之一;不过神经衰弱在中国则是“高发病”。与其说不把抑郁症当回事,不如说不把私人情绪当回事。与其说抑郁症可耻,不如说不创造劳动价值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