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姆雷特和贾宝玉的家庭背景
王子,皇室贵胄。哈姆雷特在原作中的身份背景是丹麦王子;贾宝玉的出身和家庭背景在古代他是皇室贵胄。《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贾宝玉,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B. 莎士比亚是哪个时期的人在这个时期和中国的那位作家并称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和明朝的汤显祖齐名!
C. 宋代哈姆雷特已经传入中国
没有。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D. 《哈姆雷特》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哈姆雷特》这出戏剧在戏剧史上是一个奇观。莎士比亚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很注意这部戏,但是没有人估计到它究竟有多么高的价值。莎士比亚去世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跟它享有同等荣誉的一些同代人的作品逐渐地都像泡沫被历史的潮流吞没了,消失了,而《哈姆雷特》却始终如日中天,被人重视。它像一口涌流不尽的深井,不断显现出一些新的东西,让人们惊讶,让人们深思。有人作了这样一个统计,从1877年开始直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研究《哈姆雷特》的论文或者专着问世,二直延伸到现在。这可不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像这样的奇迹,我们中国也有一比,那就是《红楼梦》。说不完的《红楼梦》,就像是说不完的《哈姆雷特》一样。
《哈姆雷特》是从丹麦1200年的历史中提取出的一段故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复仇故事。在莎士比亚以前,已经有好几位作家对这个历史题材有兴趣肥它改编成剧本。所以莎士比亚并不是第一次使用这个题材,但是在莎士比亚写出《哈姆雷特》后,就再也没有人尝试着重新去改编或加工这段历史,因为他们觉得不可能超过莎士比亚。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丹麦的国王哈姆雷特有一个美丽的、贤惠的妻子,叫乔特路德。他们有一个非常心爱的儿子小哈姆雷特。在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他们把他送到人文中心威登堡大学去读书。年轻的王子哈姆雷特在那里过着一种非常愉快的生活,他有自己的好朋友——像霍拉旭这样的很有骑士风度的年轻人;他有那么关爱他的父亲和母亲,特别是老哈姆雷特,在年轻工子的眼里,父亲是人伦的典范,时流的明镜,自己愿意将来做一个像父亲这样伟大高尚的人;哈姆雷特还有一个美丽的情人,就是奥菲莉妮。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可以说他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他有一个充满玫瑰色的、关于未来的理想。这理想不仅是关于他个人的生活,而且是关于丹麦国的,因为将来他要做这个国家的国王。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他的父王猝死的消息。他急急忙忙赶回了自己的国家,遇到第二件事情,就是在他的父亲死了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他的母亲,他那么钟爱的母亲,要跟他的叔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结婚了。这在当时是算作一种乱伦的行为。而且这个行为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本来属于年轻的王子哈姆雷特的王位被他叔叔夺走了。父王的惨死、母亲的速嫁和王位的丢失,这是三道冲击波,一道强似一道,冲击着这个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年轻人。这时,他的父亲的鬼魂向他显现,并且告诉他说:我是被你的叔叔克劳狄斯用毒药灌进耳朵毒死的,你应该为我复仇。作为一个年轻的骑士,哈姆雷特当然应该为自己的父亲复仇。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宫廷里边,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克劳狄斯的耳目和帮凶,他必须要非常谨慎地来做这件事。他决定装疯。在他装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王子虽有一点疯癫的样子,好像不能控制自己,不断地在说一些疯疯癫癫的话,但这些疯疯癫癫的话又带有某些真情的流露。他的母亲乔特路德很担心,克劳狄斯也非常地疑心,就让他的母亲乔特路德把自己的儿子叫去,好好教育教育、规劝规劝。就在母亲的卧房里,年轻的哈姆雷特痛斥他的母亲从为她很“无耻”。母亲这时候心里头也感到惭愧。就在母子俩谈话的时候,哈姆雷特觉得窗帘后面好像有人在偷听,便一剑捅过去。因为他当时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克劳狄斯。没想到剑捅过去,倒下来的不是克劳狄斯,而是克劳狄斯手下的一个亲信,叫波洛涅斯。这个人说起来也是一个帮凶,是一个罪有应得的家伙。但是,他是青年王子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妮的父亲。奥菲莉娅是一个年轻的、纯洁的、不谙世事的女孩子,父亲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而且,竟然是自己倾心所爱的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因此,脆弱的奥菲莉妮疯了。她的疯是真疯:她全身戴满了花环,爬上小河边的树上,然后从树上跌下来,跌到河心。开始时,她浮在河面上,漂流而下,她唱着歌,逐渐地下沉,就这样死去了。由于哈姆雷特对波洛涅斯行兇,使得克劳狄斯察觉了哈姆雷特的内心,就准备要对哈姆雷特下毒手。但是克劳狄斯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他知道如果用自己的手杀掉哈姆雷特,那么丹麦的臣民就会起来反对自己,因为他们很喜爱自己老王的后代。于是他就想借刀杀人,把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去,用英王的手来结果他的性命。在半路上,哈姆雷特察觉了这个好计。他使了一个掉包计、让送他去的两个人当了自己的替死鬼,而他自己悄悄地返回了丹麦,想继续实行他的复仇计划。在他回来的时候,在郊外,他看到有人在埋葬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就是奥菲莉娅。哈姆雷特的出现使奥菲莉娅的哥哥,也就是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大为愤怒,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妹妹都死在了哈姆雷特的手里。作为一个骑士,他要复仇。他向哈姆雷特提出了挑战,要和哈姆雷特比武。哈姆雷特出于内心的一种愧悔,同意和他比武,并且决定让雷欧提斯赢。奸王克劳狄斯觉得这是一个可乘之机,设下了毒剑和毒酒的计谋,让雷欧提斯的剑不仅开了刃,而且抹了毒,另外准备了一杯毒酒。结果毒酒毒死了乔特路德,毒剑分别刺死了哈姆雷特和雷奥提斯。哈姆雷特死前拼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刺死了奸王克劳狄斯。戏剧以所有的主要人物:老哈姆雷特、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乔特路德、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奥菲莉娅、克劳狄斯——所有人的死亡而结束。这是一个大悲剧。
下边进一步来分析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是怎样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特别是剧中主要人物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揭示出来的。
E. <<哈姆雷特>>又称中国的
赵氏孤儿
故事来源: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史书《史记》
时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地点:(今中国的 河北 省邢台 赵孤庄) )
主要人物:程婴(乡间医生)赵武(赵氏孤儿)
屠岸贾(赵国将军)
据《邢台县志》记裁:“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着的《史记 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怀着孩子,躲在宫中藏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伴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的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分晋国?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 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现存山门、牌楼、戏台、钟鼓楼。碑坊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三十余处遗迹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气势万千。近年来,当地爱我论坛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战国城”,增设了群雄殿、将相府、忠烈馆、古战场等新的仿古建筑,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三晋历史。
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F. 哈姆雷特与中国的哪一部戏剧对应
纪君祥的历史剧《赵氏孤儿》被称为“东方的哈姆雷特”
G. 莎士比亚活着的时候中国什么年代
明朝末年,明朝末期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
H. 和哈姆雷特名字很像的是
应该是和哈姆雷特剧情差不多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名字,都有重名的,像名字的那就多了去了。剧情相似的应该是电影《夜宴》了。
《夜宴》,一部电影的名称,是中国导演冯小刚于2006年制作的电影,于2006年9月14日星期四公映,首日票房突破1200万元。该片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改编,声称故事背景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围绕宫廷斗争讲述权力、爱情、死亡的主题。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出生于北京大兴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I. 文学评论家常常把哈姆雷特和哪部中国文学作品比较
与儒林外史比较:
儒林外史简介: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干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3]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J.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时代背景
哈姆雷特的背景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表面上看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矛盾加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