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哪个中国人翻译了寒山诗

哪个中国人翻译了寒山诗

发布时间:2022-11-19 20:35:40

Ⅰ 谁知道<寒山诗注>这本书的详情

《寒山诗注》刍评

《寒山诗注》,项楚着。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一版。全书64.1万字。校注正文、引用书目、

附录(搜集了有关寒山事迹和传记、诗集的序跋和叙录、拟作等)1036页,前言、诗句索引等

113页。首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传周文绘的《寒山拾得图》,《四部丛刊》景宋本《寒山子

诗集》、日本宫内省藏《寒山诗集》、《四部丛刊》景高丽本《寒山诗》书影各一帧。

本书不仅为项楚教授的最新着作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寒山研究的最新、最为重要的成果,是我国文学、佛学、语言学、古籍整理乃至整个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值得注目的成就。

寒山何许人也?上个世纪编写的一些文学史教材中没有涉及。寒山诗在其产生的唐代确实没有什么社会影响,不过时而为禅师引用以化人而已。降至宋代,开始受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朱熹等文人的喜爱和摹拟,但并没有在正统文学中取得一席之地。“五四”以后,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学时,一度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不久又重归沉寂。然而,近几百年寒山诗来一直在日本受到重视和推崇;上个世纪50-6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更是奉寒山为偶像。今天,西方的寒山热虽然已经消褪,但寒山已然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大诗人具有同等的知名度,寒山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已然确立。

西方学术界,从1950年代开始即出现了寒山诗的选介、选译本。如:阿瑟·韦利(Waley, Arther)《寒山诗二十七首》(27 poems by Han-shan),载《邂逅》(Encounter)第三卷第三期(1954年9月),第3-8页;主要属于翻译。伯顿·沃森(Watson,Burton)《寒山:唐朝诗人寒山诗100首》(Cold Mountain: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shan),纽约·格罗夫出版社(New York:Grove),1962年;既有翻译,也包括介绍。对寒山诗展开深入研究的滥觞,得数吴其昱的《寒山研究》(A Study of Han-shan),载《通报》(T’oung Pao)第四十五卷第四、五合期(1957年),第392-450页。再后,加里·斯耐德(Snyder, Gary)付梓了《乱石和寒山诗》(Riprap & Cold Mountain poems),此为着作第七种,圣·弗兰西斯科:四季基金会(San Francisco:Four seasons Foundation),1966年。步入1970年代,罗伯塔·斯坦伯格(Stalberg, Roberta)写出了其博士论文(ph. D. Diss)《寒山诗集》(The Poems of the Han-shan Collection),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1983年,雷德·派恩(Red Pine)的译注本《寒山诗全集》(The Collection Songs of Cold Mountain)问世,汤森港:科波·坎农出版社(Port Townsend: Copper Canyon)。较新的成果,为罗伯特G·亨里克斯(Robert G. Henricks)译注的《寒山诗全注全译》(The poetry of Han-shan: A Complete,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见于《SUNY 佛教研究丛书》(SUNY Series in Buddhist Studies),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年。

日本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渡边海旭监修的《寒山诗讲话》,京文社书店,1933年第二版。太田悌藏译注《寒山诗》,东京·岩波书店,1934年初版。入矢义高译注的《寒山》,为《中国诗人选集》之五,东京·岩波书店,1958年初版,1961年第二版。入谷仙介、松村昂译注《寒山诗》,属《禅语录》第一三种,东京·筑摩书房,1970年。另外,1990年代还问世了另一种研究专着。1989年,韩国也出现了金达镇译注、崔东镐解说的《寒山诗》(世界社)。在中西方寒山诗研究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陆续问世了几种着作,如:曾普信编注《寒山诗解》,台湾花莲·华光书局,1971年12月30日初版。陈慧剑《寒山诗研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第二版。钱学烈《寒山诗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郭鹏《寒山诗注释》,长春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上述着作,质量参差,良莠不齐。

199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梅维恒(Victor H. Mair)教授,将罗伯特《寒山诗全注全译》与其他人的着作,作了全面的对比和评价。文章认为,以寒山诗研究为视角,可以窥见世界汉学界的的一大弊端:即几乎全然漠视中古汉语俗语言原典中的口语及俗语言成分,而且以割裂词为代价而过分关注单个汉字,无视中古汉语俗语言的语法特征。[1]

《寒山诗注》的首要贡献是,正好弥补了西方寒山诗研究乃至西方汉学界研究存在着的语言学方面的这一大遗憾。寒山诗为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基本材料之一。而众所周知,项楚教授是研究唐五代俗语言的行家里手,他善于广泛运用包括佛、道等方外典籍在内的各种传统文献以及俗文化文献,以细致入微地辨析难于索解的、特别是貌似平常的俗语词。《寒山诗注》延续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寒山诗第O七六首:“有汉姓慠慢,名贪字不廉。”项教授认为,“汉”字是对男子的鄙称,源于北朝胡人鄙视汉人;因长期沿用,汉人彼此或亦称“汉”,且轻蔑之意如故;并举出《北史》、《北齐书》的用例,以及寒山诗中的其他五处例子。(第206-207页)一般不会注意的“汉”字,竟然会隐藏着如此深的语义和历史背景!寒山诗第O七七首:“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项教授曰,“空心”即空腹;空腹进补,药效最佳;该句意谓空腹服用枸杞羹。用例则撷自《道藏》本《四气摄生图》、《上清经真丹秘决》、慈受《拟寒山诗》第四三首、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又以《抱朴子内篇》、《太平广记》等证明,古人相信服枸杞可以延年益寿的习俗。(第208-214页)

其次,对口语俗词之外的其他生词僻典和佛家语汇,作了推源溯流式的考释,达到空前的水平。寒山诗第一九一首:“有身与无身,是我复非我。如此审思量,迁延倚岩坐。足间青草生,顶上红尘堕。”项教授从茫茫佛教典籍中,探明“足间青草生”典出自《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菩萨是时入灭意三昧,三昧境界名寂诸根。诸天啼泣泪下如雨,劝请菩萨当起饮食。作是请时,声遍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觉。有一天子名悦意,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生至肘,造诸天曰:奇哉男子,苦行乃尔,不食多时,唤声不闻,草生不觉。”中国佛教文献中,如敦煌本《八相变》、《明觉禅师广录》等中并有化用。(第493-495页)寒山诗第一九八首:“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粗粗一看,似乎文从字顺,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留意的。项教授却说:佛教谓造罪之人死后当受恶报,“楂”则是对人的鄙称,又写作“查”等,如王梵志诗第一八七首“饮酒妨生计,★扌雩蒲必破家。但看此等色,久后作穷查。”宋释圆悟《枯崖漫录》卷中亦有“娘生爷养 好儿女,也有许多无赖查”之句。(第512-513页)一下子即拨开了迷雾,显露出文字后面的底蕴。还需要指出的是,《寒山诗注》梳理出了后人大量化用寒山诗的情况,这不仅令我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寒山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且为我们进一步从佛学、文化学等角度进行探索指明了方向。比如,寒山诗第二O一首“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即至少为唐代和明代禅僧在参访或应酬时所用。

第三,在中国下层文人文学、佛教文学、比较文学等方面的贡献。该书的前言部分,准确地概括和勾勒出了寒山和寒山诗的面貌。(1)、寒山此人生卒年不详,姓名亦不传;因长期居于天台山的翠屏山(别称寒岩、寒山),故而自称寒山或寒山子。有关其时代和生平等,一种说法认为是初唐贞观时人,疯狂贫士,其诗集乃台州剌史闾丘胤令僧道翘搜集编纂;另一种说法曰,为中唐大历时人,其诗集由徐灵府在宝历初以后编辑和作序。作者认为,后者最近真实。(2)、现存寒山诗或许不是其诗作的全部,其中也可能混入了别人的诗。诗的思想驳杂不纯,大致可以分为世俗诗、隐逸诗和宗教诗三类。世俗诗主要写于前期,其中的一些抒情咏怀诗表现的民本思想、怀才不遇的悲慨、对亲朋好友的深厚情意,与唐代一般士人并无二致;生活场景诗,有的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则为对人生无常的反复喟叹――这成为他通向佛道的途径;大量讽世劝俗诗,并不只是对社会不平的批判和冷眼旁观,而是以一个下层民众导师的身份而劝诫。隐逸诗中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是后期处于寒岩时的山林隐逸诗,它们表达了对天台山的礼赞,记载了在这儿和生活和感受。宗教诗,表现了诗人从道教到佛教的心路历程,佛教的信仰愈老愈笃,他批判粗鄙的僧侣,倾慕禅宗的心王,但又流露出居士的意识;宣传教门观念的诗,反映了唐代民间佛教的实际形态;禅悟诗在具体的形像的描绘中,创造出一种充满哲理的悟境,这正是其魅力所在。总之,寒山诗的基本倾向是佛教的精神。拾得诗大体都是佛教诗,没有超出寒山诗的范围。(3)、艺术风格多样化:其化俗诗,多用白描和议论的手法,俚俗的语言;隐逸诗多着力于风景描写,力求创造禅的意境;……总的风格是,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或俗或雅,涉笔成趣。后人称这种诗体为“寒山体”。总之,作者认为,寒山是以王梵志诗为代表的唐代白话诗传统的直接继承者,是继王梵志之后唐代白话诗派最重要的作家;但寒山诗又自有其特点,浓重的个性色彩中焕发出醇厚的人性之光。

作者还在注释中,追根溯源,探赜发微,凸显出了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前影后踪。这在该书中俯抑即是。如大家熟知的苏轼《江城子》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即“十年生死两茫茫”),与寒山诗第一三四首的意境颇有相似之处:“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同是梦见久别的妻子,只是内容或有生死之异尔。(前言第6、16页,注释第344-346页)至于陆游、黄庭坚等许多诗人,也对寒山子具有特殊的兴趣。

第四,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贡献。如前所述,作者在考释阐明词语短句时,善于运用自己在佛教典籍和义理方面的精深修养,阐释佛教术语,探索与佛教有关的语辞或者典故,并洞察出非佛教性题材背后的佛教性因素,发抉出佛教性题材中伏匿着的中华文化底蕴。这使得本书在汉语史、文学史、宗教史方面的成就和价值之外,更具有了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等方面的成就和价值。该书发明原着里中国文化和佛教文明等背景因素的例子,几乎充满了每一书页。如寒山诗第O七五首“贪淫状若猪”一句,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历来对猪既贪且淫的习性的认识,从《左传》到唐代牛僧孺《玄怪录》,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印度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看法,如《增一阿含经》即有“若有一人,习于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是名为人如猪。”(第203-205页)这实际上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史上的猪八戒这一形象。寒山诗第O七七首“饶你居犀角,饶君带虎睛”,古人以为犀牛之角和虎睛皆有辟邪避祸解毒之效,故而多食之或带之,作者前一句举了从《抱朴子》到《太平广记》等五条书证,后一句的书证更多达十一条!

第五,对中国古籍整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本书包括寒山诗注和拾得诗注两个部分,共收入寒山诗313首,别附佚诗12首,拾得诗57首,别附佚诗6首。校勘方面,以四部丛刊景宋刻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宫内省本、正中本、高丽本及四库本等善本,以及其他传世版本、古注本、宋以前的禅宗语录和着述。堪称海内外寒山诗的最为完整和可靠的定本。

实际上,该书的最大贡献不是简要精当的校勘文字,而在于作者在进行丰赡详明的校注的过程中,时刻立足于文化史这一大的视野。一般来讲,传统意义上的校注,只是作校勘学角度的字词判别复原,以及语言学角度的释字解词。本书的校注则除了训释字词、发明典故、阐述原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底蕴之外,还始终注意凸现寒山诗出现的时代背景,从若干个方面揭示出寒山诗背后的文化氛围及其承传流变。故而本书不仅仅是对寒山诗本身的研究成果,更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文化的一个宝库。这是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校注,是对中国古籍整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实际上,项楚教授的所有论着都贯穿了这个特点。比如,寒山诗第O九六首“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泥丸”有时可解作泥弹丸,但在此处,则应是道家之语,意谓成仙。道家之“泥丸”本指上丹田,佛教也有“泥丸”一词,即涅盘之异译;佛教既以之作为修行之终极境界,所以道教遂也将“泥丸”作为本教修炼的最高境界,即成仙上升。至于别的寒山诗本子有作“泥洹”者,盖是以为寒山诗的“泥丸”乃涅盘之意,故改书为“涅盘”的异译之一“泥洹”也。(第259-261页)

总之,穷尽性地校勘、注释了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和拾得全部诗作的《寒山诗注》,是传统治学方法与现代学术思潮相结合的产物。该书充分发挥了作者国学根柢深厚、精于校勘考据、谙熟佛教和其他四部典籍、擅长融会贯通的治学特色,以考证为本,表达了作者的许多独得之秘。作为治学方式的典范,该书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公认。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空白,更直追和超越了海外的研究水准,和作者的《王梵志诗校注》及其他俗文学研究成果一起,改变了我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忽视俗文学这一局面,揭开了中国俗文化研究的新的一页。

Ⅱ 台州历史名人——寒山的概况

人物简介
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重。 寒山像
[1] 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着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62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评议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中华大地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由此,寒山始受到国人的青睐,大陆及台湾学术界纷纷撰文评议寒山,新中国成立后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更呈现出雨后春笋之态势。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其诗一时之间风靡欧洲。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在那里,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受到了中国及西方众多读者、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脚步的逼近,文学及文化的全球化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如寒山一样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接纳的诗人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以下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百年中的寒山研究概况。
研究内容
二十世纪以来的寒山子研究,总体上可分为生平研究和作品研究两大部分。关于寒山子生平研究包括对其生活年代、生活经历、以及葬地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寒山子生活年代问题,历来有“贞观说”(公元627—649)、“先天说”(公元712—713)以及“大历说”(公元766—799)三种说法。贞观说以唐代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寒山子诗集序》为始,后经宋释志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肯定,后人如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元释熙仲《释氏资鉴》、1979年版的《辞海》等均以此说为准,近年来学者中亦有赞同此说者,其中以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为代表。前者以诗为证,通过历史与寒山诗的相互印证,指出寒山“约生于隋开皇三年(584),卒于唐长安四年(704)(也许是个概数,难以肯定)”。后者通过对寒山诗中所反映社会状况的详尽分析同样支持贞观说。先天说以宋释赞宁所作《宋高僧传》为滥觞。此说仅有元释昙噩,撰于至正二年(公元1366)的《科分六学僧传》和谭正璧所撰,1934年版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表示赞同。
得出看法
对寒山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及对诗歌内容分类的研究,有以下几种看法。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诗》 中将寒山诗内容分为以下几种:表达对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 寒山
[2]嘲弄;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直接宣传佛理;记叙个人生活及身世。李敬一在《寒山子和他的诗》中,把寒山子诗歌内容分为: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思想面貌;反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下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揭露社会上不合理的婚姻现象;反映沙门生活,宣扬虚无观念、因果轮回、消极遁世以及描画社会炎凉世态和城镇、乡村不同习俗等几个方面。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对其诗歌也作了较系统的分类,将其诗歌分为:自叙诗、隐逸诗、风俗诗、道家诗和佛家诗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诗歌作了较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项楚《寒山诗校注·前言》中认为寒山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世俗诗与宗教诗,不过,二者并不是绝对地泾渭分明的。”其世俗诗中又包括抒情咏怀诗、讽世劝俗诗、山林隐逸诗等。 通过寒山子诗歌内容的探究,可以使我们看清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从而进一步认识其诗歌的价值。寒山子的诗歌“有相当多的作品触及现实生活,大谈人生问题,从农业生产、社会道德、到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几乎触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这部分诗歌不仅在绮靡软媚的初唐诗风笼罩下面使人感到清新可爱,就是在高亢激昂的盛唐之音回荡的时代里,也掩盖不了它的蓬勃生机和朴爽之美。”寒山诗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对社会现实等各方面的反映表现出来。 除了对寒山诗歌总体上的内容分类研究外,由于寒山诗中表现出驳杂的儒、释、道思想,有人认为其诗从内容上看“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因而,对寒山诗歌宗教思想的研究也颇为重要。张立道《浅谈寒山子诗的道家思想》、钱学烈《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这两篇文章对寒山诗所体现的儒、道思想有所论述。然而 寒山、拾得的牙雕摆件
,寒山思想相对来说受佛教思想影响更大,其诗中体现佛禅思想的诗占一大部分。台湾黄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诗来写禅理,写得最多,写得境界最精湛的,应该是寒山。” 因而对其诗歌从禅的角度分析也是一个重要切入点。钱学烈在其《寒山子禅悦诗浅析》中,将其佛禅诗分作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而其禅悦诗又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禅趣诗几类,并分析各类诗歌具体包含内容及思想特征,系统地对寒山子佛禅诗进行了分类整理工作。另有何西虹的《略论寒山景物诗中的禅意》一文,对寒山景物诗中所体现的禅意之美有所论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中指出,寒山诗“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可见寒山诗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探究其诗的艺术特色。李振杰《寒山和他的诗》中指出,寒山诗“蕴藏着神秘的禅机哲理”、“形式自由、感情朴实”、“语言通俗”、多用“比拟的手法”等几大艺术特点。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中则指出,其诗歌“具有民歌那种通俗、质朴、生动、清丽的特色”、“常采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尤其注重自然界声音的模拟”、“体制上一般都较为短小……形式和风格是比较多样的”等艺术特点。钟文《诗僧寒山子》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讥讽时态,毫不容情”、“劝善戒恶,富于哲理”、“俚语俱趣,拙语俱巧(沈德潜《古诗源·例言》),耐人寻味”、“有许多比喻生动的句子”、“叠字的连用”等几方面。
艺术风格
寒山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情景交融, “信手拈弄”,“机趣横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程德全在《寒山子诗集跋》(见清宣统二年(1910年)刻本)中指出“以 寒山
诙谐谩骂之辞,寓其牢愁悲愤之慨,发为诗歌,不名一格,莫可端倪”;王宗沐序《寒山子诗集》(见明台州计谦亨刊刻本)有“如空谷传声,干坤间一段真韵天籁也。”的评价。项楚在《寒山诗注·前言》中认为“不拘格律,直写胸臆,或俗或雅,涉笔成趣”是寒山诗的总体风格。寒山诗所独有的风格为后代文人所模仿,从而形成独特的“寒山体”。 寒山子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接近口语。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拾得是七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三五个白话大诗人”之一,是继王梵志之后“佛教中的白话诗人” 。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版本》指出:“寒山诗十分接近口语,堪称唐代白话诗的典范,在白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对于了解唐代口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对于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对于研究汉语发展史,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因而,近年来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寒山诗者也不在少数。钱学烈《寒山诗语法初探(上)》
生平自述
寒山的生平保留在他的诗篇里。听他自述:“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联翩 寒山拾得图
[3]骑白马,喝兔放苍鹰。”(引自钱学烈《寒山诗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寒山少年时,过着富家子弟的生活。青年时,照例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因为奇怪的原因而落选了——据《唐六典》云:“吏部……以四事择其才,曰身、言、书、判。“唐代选官量才有四个标准,分别是身材丰伟、言词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良。寒山“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书法和文章都不错,可惜爹娘把他的身材生矮小了,或者相貌不够端正,而没有选上官职。这是大唐科举给人落下的一个话柄,当官的个个要相貌堂堂,这是奢侈的、唯美的,也是非人性的、不公平的标准。“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卷。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寒山多次落选,最后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个流浪书生。“前度是富儿,今度成贫士。”“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兄弟责怪他,妻子不理他,在人世间,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绝了人情,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绝境。带着一身伤痛记忆,寒山浪游天下,最后选择上山去独居。为什么在大唐盛世做隐者?因为他无法在世俗生活中求得荣耀,在三十岁以后,他是被迫走上一条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生活道路。这期间,要经历多少心理煎熬和自我超越,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跳出世俗主流的价值观,独自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的依据?
人物评价
寒山的诗风和100年前的王梵志一脉相承,也是口语体的白话诗。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却入山作了隐士。他与李白、杜甫同时代,放到星光灿烂的盛唐诗人堆里,他的诗艺算不上高超,但淹没不了个性的光辉。他生前寂寂无名,身后却声誉日隆,并绵延千年至今不断——白居易、王安石都写过访拟他的诗集的诗篇,苏轼、黄庭坚对他的诗有特殊的兴趣,朱熹、陆游关心过他的诗集的出版与校勘。他没有正式进入哪所寺庙剃度,唐朝苏州城外的一座着名寺庙(寒山寺)却以他的号命名。他的诗歌的最早传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说就把他编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却被佛家公认为文殊菩萨再世。元代他的诗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明代他的诗篇收入《唐音统签》的《全唐诗》中,被正统文化认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与他的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居然成了老百姓礼拜的婚姻神和爱神。。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运动中他被封为祖师爷。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只是以号行世——寒山子。

Ⅲ 谁是美国人心目中最优秀的中国诗人

费勇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从20世纪到现在,寒山并非一个很出名的人。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寒山是一个名人。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他是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也是嬉皮士的精神偶像。说到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嬉皮士,一般人都会想到垮掉、颓废、性放纵、吸毒之类,但杰克·凯鲁亚克在谈到1948年首次使用Beat Generation这个词时表示,所谓垮掉的一代,乃是融合了佛教和天主教精神的新的自由的一代。
简单地说,垮掉或嬉皮,隐藏着一个很简单的追求:摆脱了偏见的自由。把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带给这个世界。
1958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写了一部小说《达摩流浪者》,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寒山子。在这部小说里,凯鲁亚克把寒山称作禅疯子(Zen lunatic)。
《在路上》写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迪安·莫里亚蒂。小说里的叙述者萨尔带迪安回家,他的姨妈一见到迪安就断定这是一个神经病。是的,这确实是一个神经兮兮的人。凯鲁亚克却从这个人的神经兮兮里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生命无限探索的热情和好奇。神经兮兮,或者说,疯疯癫癫,不过是对平庸的拒绝,对独一无二的向往。从迪安开始,凯鲁亚克写了一群人,一群古怪的人,一群总是在路上的人:四处浪荡、不务正业。
要么是正儿八经的道路,要么是疯疯癫癫的道路。但疯疯癫癫,并非醉生梦死;相反,正儿八经地活着,恰恰是在原地重复,是醉生梦死。这世界上到处是醉生梦死的面孔,却很少疯癫的笑容。疯癫,在日常中疯癫,其实是寻找的旅途:希望在另外一侧找到信仰。
貌似放浪的外表下有认真的心无处安放。到《达摩流浪者》,另一侧的信仰已经找到,那就是《金刚经》和寒山。这本小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特别有趣,因为可以读到嬉皮士如何理解《金刚经》和寒山,如何从中找到治愈的力量。
《达摩流浪者》的主人公贾菲·赖德说到他为何喜欢佛教和寒山:“对性毫无成见的态度,正是我喜欢东方宗教的原因之一。我注意到,印第安人也经常持这种态度……你们知道吗,当我还住在俄勒冈,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个美国人,因为美国的中产阶级理想,对性的压抑态度,还有为根除一切人性价值而设的报刊审查制度,全都让我深恶痛绝。”
这个贾菲的原型是凯鲁亚克的朋友、着名诗人盖瑞·史耐德。盖瑞·史耐德并非美国最早翻译寒山诗歌的人,最早翻译寒山诗歌的是阿瑟·魏雷,他于1954年发表《寒山诗二十七首》。史耐德1958年才出版《寒山诗二十四首》,但史耐德的译作影响巨大,很多美国人是从他翻译的诗歌里和寒山相遇的。
不论是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还是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寒山都是一个自由的符号,代表着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的心境。人不一定非要在成败得失、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里打转,人可以在社会习惯之外,走一条自己的路,去探索去体验生命本身的无限可能。这是凯鲁亚克、史耐德等美国小说家、诗人透过寒山这个形象所要传达的信息,也是他们赋予疯癫这种行为的精神色彩:在这个虚伪的循规蹈矩的社会里,疯疯癫癫的不正经,会把我们带到另一种跃动的清新的充满创造力的生活里。而创造,才会因活着变得有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c3b70102v2xp.html

Ⅳ 杳杳寒山道古诗翻译

杳杳寒山道
寒山 〔唐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释
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Ⅳ 唐朝寒山的诗

寒山大师又称寒山子,他长期隐居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丰干、拾得友善,时相过从。为唐代着名的隐逸诗僧白话诗人。

寒山生性洒脱,不为世俗所羁,常以近似痴狂的游戏行径来点化世人。其诗清奇雅致,展现出心灵世界的宽广与自在,在文学史上具有甚高的地位。

诗三百三首

[唐] 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饿着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口过口过。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四时

Ⅵ 二十世纪60年代在美国最流行的中国唐朝诗人是

摘要 继续补充增加知识:白居易的流行很容易理解,寒山何以受到美国人的吹捧呢?不得不说,让人意外。就连寒山是谁,恐怕连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

Ⅶ 空谷幽兰的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着名汉学家人。他将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反响。他曾经以“红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着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空谷幽兰》是最着名的译本,曾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Ⅷ 寒山与拾得是什么朝代的人

寒山(约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二十世纪的寒山诗果然遇到了众多的“明眼人”。
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重。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着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62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Ⅸ 寒山诗是哪位高僧所作

“寒山诗”是唐代僧人、诗人号寒山子所作的诗。世传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寒山子诗集序》①。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由于寒山诗表达上的特殊性,并非浅显易懂。或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是中国古代诗国中的一枝奇葩,寒山诗长期流传于禅宗丛林,宋以后受到诗人文士的喜爱和摹拟,号称“寒山体”。近代以来风靡欧美和日本,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寒山诗热”

Ⅹ 永远的枫桥夜泊

                                                                                   --祖咏   《终南望余雪》 

1000年前,正值大唐盛世,一名士子祖咏去参加科举。考试场出的文题,便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6韵12句的长文,年轻的祖咏思考了一会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四言绝句。短短20字,写尽了长安城冬日风貌,可惜考官不答应,说你这不符合格式要求。

祖咏想了想说,意已尽矣,不愿修改一个字。不合考试要求的诗肯定是没有办法上榜的。祖咏落了榜,却留下了传唱千年的《终南望余雪》穿越数千年的时光回首,曾经的考官早已籍籍无名。但祖咏却随着这首应试诗名垂千古。

无独有偶,几百年后

生逢乱世的张继,路过姑苏城外,江枫渔火,夜半钟声。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你还是要有点黑色幽默。

如果张继不是经历安史之乱,如果不是刚好来到姑苏城,如果不是夜半的钟声,如果不是江上的渔火,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首枫桥夜泊,也许张继这样一名举子他也不过只是历史上籍籍无名之辈罢了。

也许他能够”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却也未必比得上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也许落寞是文人最好的助产师?

穿越千年风霜,能让人记住的不是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也不是那些让统治者喜欢的,鼓吹盛世,粉饰太平的吹鼓手。

让人记住的恰恰是柳三变“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落寞;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洒脱;还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羁;是袒乳东床的王羲之;是千古一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张养浩。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悲天悯人的杜甫。

人绝不因谄媚而伟大,也不因失落卑微而渺小。

命运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下个转角你会遇到什么。

阿甘会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谄媚者的故事是什么呢?解晋一生行事百无禁忌,为帝王喉舌,为当权耳目,帮朱棣篡位,粉饰太平出谋划策。可谓功勋卓着,可是一朝为人所厌便只能”喝醉了酒误入雪中冻死可也”。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文人都是无奈的,有人“且去填词”,也有人“春风得意”。

但对历史而言,每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浪花而已。真正穿越千百年历史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首临江仙,道尽多少世事沧桑无奈。虽然历史沉浮变幻,但人心世道却千年不改。虽然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但人,不过是在河岸边生活而已。所以阅尽千帆,所求不过当下心安而已。

如今千年时光过去,痛苦、落寞、悲伤、无奈早随时间风化,终南山的片片雪花还在飘落,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依旧夜半钟声。古人留下的诗篇也依旧在传唱。当时的无奈与痛苦换不来的洒脱,在千年后却酿成了回忆的美酒,而沉淀在历史中的东西却早已微不足道。

寒山寺原来不叫寒山寺。

南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姑苏城外建了一间禅院,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又改名枫桥寺,寒山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人。

先说一个有名的公案:

寒山问拾得,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是个和尚,性格怪僻,几乎所有的寺院都被他得罪过,和尚们都觉得他是疯子,寒山倒也不与他人辩解,洒笑而去,四处漂泊。后来化缘来到国清寺,国清寺有一个做饭的和尚叫拾得,拾得见寒山饿得奄奄一息,便找了一些饭给他吃。

寒山自述“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书法和文章都不错,可惜相貌不够端正,而没有选上官职。这是大唐科举给人落下的一个话柄,当官的个个要相貌堂堂,这是奢侈的、唯美的,也是非人性的、不公平的标准。“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卷。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寒山多次落选,最后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个流浪书生。“前度是富儿,今度成贫士。”“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兄弟责怪他,妻子不理他,在人世间,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绝了人情,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绝境。带着一身伤痛记忆,寒山浪游天下,最后选择上山去独居。

而拾得和尚,本来就是方丈捡来的一名孤儿,起名“拾得”,从小也是孤独伶仃,饱尝人世艰难,所以,两个人惺惺相惜,成了好朋友,一起当起寺庙的僧厨。

所以正业从来都不是用来务的。

两个不称职的厨子天天谈玄论道倒成了至交好友,所以不想当厨子的僧人不是好诗人,他们在诗词一道却很有长进。

后来,寒山来到了苏州施药舍茶度日,最后于枫桥诗圆寂。

寒山的知己,拾得和尚,则远渡日本。

当然令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是,拾得到日本之后,很快风生水起,成为一代宗师,影响巨大,日本不仅有了“拾得寺”,还有“寒山寺”。

寒山也成为日本文化偶像,他俩的诗也成了日本文学史上最着名的“寒山诗”。

文化是互相影响的,寒山拾得在日本出名之后,日本学者来唐朝寻找寒山曾经诗作和踪迹,唐朝人也开始注视和研究寒山。

寒山圆寂的枫桥寺也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寺及《枫桥夜泊》开始风靡日本。

唐代以后,寒山思想、诗句越来越多地传日本,在日本的政治、社会、宗教、艺术、美学、商业等诸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成为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中国人。

毫不夸张地说,寒山影响日本文化一千年,仍然“活在”当代日本。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寒山不仅影响了日本文化,还成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

1953年,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在日本了解到了寒山,内心被震撼,形成强烈而震撼的印象。从此,他开始翻译寒山诗,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并为年轻读者所接受,一时之间风靡西方。

恰逢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寒山诗就成了“佯狂似癫”的嬉皮士和朋克的“精神食粮”。

美国学者罗伯特·科恩(Robert Kern)曾回顾:“在当时的语境下,斯奈德笔下的寒山——这位唐代诗人、疯癫的山之隐者——就变成了一位‘垮掉’英雄和反文化的先锋。”

大卫森(Davidson)说寒山成了一个“反对符号”。寒山诗也风靡欧洲。从

五六十年代的“垮掉运动”一直延续至今,美国的学术界对寒山文化一直热情不减。

20世纪90年代,美国小说家查尔斯·弗雷泽创作的长篇小说Cold Mountain,小说的扉页就引用寒山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Cold Mountain: there's no through trail)。

这部小说在2003年被拍成经典电影《冷山》。

没有寒山的人生不如意,就没有风靡天下的寒山词, 没有风靡天下的寒山词也就没有后来的寒山寺,没有后来的寒山寺,就不会有后来的夜半钟声,没有那前路无知的愁上心头。

一千年前的《枫桥夜泊》看似只是一场科考失意的愁肠满腹,到最后才发现是人们无论多少岁月更迭都改变不了的一场又一场人间荒诞剧。

在大唐王朝灭亡几百年之后。

一名叫金圣叹的士子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巡抚下令逮捕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以叛逆罪判处斩首。

金圣叹就很懂人生的黑色幽默。

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

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到刑场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谁说人生的价值就一定是功名利禄?在跨越千年时光之后,谁好谁坏又有什么重要呢?只有那寒山寺的钟声依旧按时响起。

阅读全文

与哪个中国人翻译了寒山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有哪些运动项目 浏览:184
谢谢伊朗文怎么写 浏览:699
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版权多久下证 浏览:401
伊朗是讲什么语言 浏览:15
越南香水怎么辨真假 浏览:336
印尼的外汇监管力度怎么样 浏览:731
中国到伊朗火车有多少趟 浏览:300
伊朗为什么要扎耳洞 浏览:89
越南gdp为什么不能修改 浏览:166
中国市场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浏览:969
中国和美国谈判的结果怎么样 浏览:47
越南宣光是哪个省 浏览:599
英国的电压是多少如果去英国的话 浏览:425
中国好声音在哪里看不用会员 浏览:567
越南芒街都开什么车 浏览:908
为什么要去印尼旅游 浏览:656
银河号是中国什么公司船舶 浏览:949
意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373
伊朗核计划遭受什么病毒侵袭 浏览:583
印尼地震海啸28楼有多少米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