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有多少脑瘫患儿

中国有多少脑瘫患儿

发布时间:2022-11-21 10:31:40

❶ 脑瘫患儿的发病率高吗

小儿脑瘫的疾病不仅在生活当中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疾病,而且对于孩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要正确的认识小儿脑瘫疾病,也能够做好对于小儿脑瘫疾病的预防工作。
所以,在脑瘫患儿的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少食多餐,每天饮1-2次淡盐水,以补充水和电解质。饮食要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素,还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还应补充钙与维生素A和D,以防止骨质脱钙、疏松。饮食的特点应具备四大特点,烂、细、鲜、软。婴幼儿脑瘫的脑细胞发育离不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❷ 脑性瘫痪在残疾儿童中占的比例多少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潜伏在我们身边,面对各种挫折,人们总在坚持。我曾听一名脑瘫患儿家属说、喜的还是痛苦的,我们都还,不如坚强的面对,克服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脑瘫儿占残疾人总数1/3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脑瘫患者,其中儿童近200万人,

并以每年4万-5万名的数量在增加。而据上海明珠医院提供数据,上海共有残疾人23.7万人,其中脑瘫患者就占了1/3,即约有7.9万人。另外,脑瘫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五,
。。。。。。。。。。。。。。。
脑瘫患者数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每年每个脑瘫患者的治疗费用平均多达2万元

,尽管主要由政府承担,但脑瘫患者的生活起居、教育等问题仍是对家庭的重要考验,同时也给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带来负担。
母体不健康易生脑瘫儿

❸ 全世界患脑瘫的概率

截止到2015年,全球脑性瘫痪患儿超过1000万,欧洲发达国家已经达到6%-9%。但是我国脑性瘫痪患儿超过800万,发病率大约为5.5%-7.8%,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这项疾病,并且抓紧研究。

拓展: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病因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临床表现
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1.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诊断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鉴别诊断
1.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
本病于婴儿期起病,多于3~6个月后出现症状,少数病人生后即有异常,表现为上下肢呈对称性无力,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患儿哭声低微,咳嗽无力,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本病不合并智力低下,面部表情机敏,眼球运动灵活。
2.运动发育迟缓
有些小儿的运动发育稍比正常同龄儿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其不伴异常的肌张力和姿势反射,无异常的运动模式,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反射。运动发育落后的症状随小儿年龄增长和着重运动训练后,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
3.先天性肌弛缓
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被误诊为张力低下型脑瘫,但后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4.智力低下
本病常有运动发育落后,动作不协调,原始反射、vojta姿势反射、调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异常,在婴儿早期易被误诊为脑瘫,但其智力落后的症状较为突出,肌张力基本正常,无姿势异常。

治疗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3.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4.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1)儿童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 ①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②使用双侧身体。③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④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⑤预防畸形。
(2)各型儿童脑瘫的训练目标 ①痉挛型 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预防畸形。②手足徐动型 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③共济失调型 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

预防
1.怀孕时
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
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
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
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
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
应注意脑部病变。

❹ 我国脑性瘫痪患者人数有多少

脑性瘫痪是新生儿致畸的主要病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2%-4%。目前,我国有脑瘫病人600余万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❺ 满月就会翻身的宝宝,为啥会是患上了脑瘫呢

婴儿在满月时会“翻身”,可能是脑瘫!

要掌握基本的养育常识

在每一个父母心中,孩子是最珍贵的宝贝,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养育婴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把孩子养大,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养育常识。比如新生儿常见病的症状,婴儿行为是否异常以及婴儿如何养育等基本知识父母都应该熟悉掌握,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小孩也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不安,父母对于刚出生的小孩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样,小孩平安健康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因此平时对孩子要小心一点。

中国多少脑瘫儿童

你好,中国脑瘫儿童有多少有很多的,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脑瘫的孩子一般很难彻底治愈,都留下一些后遗症,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建议再生育一个孩子。
建议以后生孩子的时候要增加饮食营养,注意增加各种维生素的补充,营养充足才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要改善营养,夫妻双方都需要补充营养,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基础。

❼ 中国多少脑瘫患儿

你好。据相关部门调查得知,近90%患儿可以成活到成年或者老年,但是据估计平均期望寿命在30岁左右,患儿的10%左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所以,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能活多少年并不能掉以轻心。

❽ 中国多少脑瘫儿

据统计全国脑瘫儿童0-14岁约有70万人左右,大多数都在偏远的农村,由于家庭贫困,没有经济能力为脑瘫患儿治病,认为脑瘫不可能治好,所以很多家庭只能选择放弃,使一些脑瘫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造成了终身残疾。为了普及脑瘫知识,挽救脑瘫儿童的健康,儿助会面向全国的贫困家庭的脑瘫儿童开展了救助工作。儿助会要在脑瘫儿童较多、家庭生活贫困的地方捐赠康复器材,对当地的脑瘫儿童进行免费诊断、评估。同时发放脑瘫康复常识宣传册,告诉家长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医院还为脑瘫儿童家长制定出康复培训计划,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可以到北京尔康医院参加为期两周的《脑瘫儿童康复家长培训班》,通过对脑瘫儿童家长的康复培训,让脑瘫儿童在家里也能得到康复训练,减轻脑瘫儿童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另外还要告诉所有人不要歧视孤残儿童,提高人们的公益理念,理解和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使他们早日融入社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希望。此次器材的捐赠和对这次参加脑瘫儿童康复家长培训班的补助费用是由着名歌星满文军(脑瘫康复爱心大使)筹集到的。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脑瘫儿童家长是来自辽宁阜新,据了解阜新的脑瘫儿童大约在350人左右,其中约有230人来自贫困家庭,此次到北京尔康医院培训的家长得到了阜新市民政局大力支持,为这次参加培训班的家长们购买了往返车票,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并安排了工作人员陪同家长们到北京。 事实说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实践方面都证明脑瘫能治,当然目前讲还属于难治之症的行列,只要医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坚定治疗信心,就能让那些因脑瘫而失去参与社会能力的孩子们,重新回归社会。

❾ 孩子脑瘫怎么治疗可以治好吗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它是指在胎儿或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综合来说,经颅磁刺激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增强患儿运动能力,改善异常姿势,预防关节畸形等方面作用显着。

TMS作为治疗脑瘫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其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会带动患儿生活自理、认知和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使患儿从持续的康复治疗中受益。

渊兮医疗可提供先进的经颅磁刺激,为脑瘫患儿康复创造更为便利和有效的途径。

❿ 脑瘫的过去,世界发展简单史你知道了吗

        脑性瘫痪(cerabral palsy,简写CP,以下简称脑瘫)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脑瘫早在1839年由英国伦敦着名学者、整形外科专家little博士发现,并首先在Lancet杂志上报遭了因难产发生脑损伤引起痉挛性瘫痪的病例,因而被命名为Little氏病,Little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发现脑瘫的学者。所以后人凡是谈到脑瘫部必须从脑瘫的创始人Little的业绩谈起。多少年来人们将脑瘫称为Little氏病。并把两者看作是同义词沿用多年。

        1839年、little对异常分娩与脑瘫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写了数篇论文。Little在1839年发表的《关于足畸形与类似障碍性质》的论文中,就异常分娩与脑瘫关系作了论述、并在英国妇产科学会上作了讲演。当时讲演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要重视小儿出生时的状态,难产对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儿神经系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这些原因就是障碍的原因,并发现这些障碍的原因与小儿出生时的疾病相吻合,也与小儿以后发生脑瘫的病理生理学相吻合。文章明确指出,如果未成熟儿、难产、分娩时头部与颈部等损伤后的小儿能生存下来,不久就会出现痉挛,四肢明显地出现运动性障碍,Little把这些障碍称为新生儿四肢痉性挛缩,认为这是由于新生儿窒息造成的。little的这种观点,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新生儿窒息后如果能生存下来则不会引起任何障碍忡的观点完全不同。这在当时人们是难以接受的,直到现在我们对新生儿窒息,特别是严重的窒息是否需要抢救,是否留有后遗症仍持有不同的认识。此后litile又做了大量的尸体解剖,进一步证实了他的观点。在他的多篇论文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充分说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胎盘和脐带被挤压后,影响了胎儿的血液循环,不可避免地使氧与物质交换发生障碍。尤其是造成二氧化碳的潴留,一氧化碳刺激延髓的呼吸中枢,对出现肺呼吸十分有利。但如果此时因产程过长、产钳分娩、臀位分娩、急产、脐带绕颈或脐带脱出等各种原因而不能建立肺呼吸。就会造成新生儿窒息,导致呼吸障碍,静脉淤血。,严重缺氧引起循环衰竭,引起脑静脉、脊髓周围的静脉丛、大静脉、右心以及肺淤血。或因机械的耷拉,物理的损伤,使硬脑膜破裂,矢状窦、横窦破裂,造成了脑表面以及颅底出血,严重者涉及到小脑和延髓。从异常分娩死亡的小儿死因分析中发现瞥遍地存在着这些问题,如果引起神经系统毛细血管的出血,则将引起永久性的四肢变形及痉性挛缩。在LittIe的记载中,造成脑瘫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胎盘循环障碍,由于脐带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缺血缺氧性脑病,产学糖组织的永久性损伤。脑损伤后除引起痉性挛缩、麻痹外,还有智力低下等多方面障碍。Little之所以有如此杰出的贡献,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肢体不自由的残疾人。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左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德国的Stnomeye外科医生给他做了跟腱(achllis)手术,使他左腿的机能得到了显着的恢复。由于疾病的自我感受,自强的信念,使他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研究肢体不自由的病因,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吧。

      在Little的论述中,不仅详细地记载了脑瘫的临床症状、发生的原因,更全面地描述了脑瘫的运动障碍特点与肌张力的关系,指出脑瘫是令身性的痉性挛缩,并伴有随意运动障碍与肌肉的挛缩,其分布不等,表现一侧重、一侧轻,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障碍最明显、并以大腿的屈肌、内收肌、膝关节的屈肌为主。随着时间延长,多数病人发生肌肉及关节韧带挛缩,关节变形。影响下肢的外展与伸展,膝关节也难以伸直。足跟不能着地,肘半屈曲、腕关节屈曲、内旋,手指不能随意活动、躯干无力,脊柱后宫威圆背状、胸肌与腹肌挛缩平坦。Little认为,患脑瘫后发音器官的肌肉也受侵犯,特定的文字不能正确地发音,构音障碍。他对手足徐动型的脑瘫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护士对脑瘫患儿不能像给正常小儿那样顺利地穿衣服、脱衣服及洗漱。与舞蹈病相似、这些患儿对外界刺激过敏,对声音有惊吓的表现、稍一触碰就像破伤风息者那样出现僵硬症状。Littie指出新生儿由于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症状不典型,往往以痉挛为开始表现。新生儿窒息常引起痉性挛缩。作为一个整形医生,他对早期治疗很感兴趣,认为了解小儿出生的状态及小儿精神与身体的状态,可早期发现脑瘫、对障碍的治疗会有好处,从整形的角度看就是在后期也有一定的作用。从预防脑瘫的观点出发,Little提出为减少脑瘫的发病、要防止早产,加强国产期的保健及新生儿的护理,预防新生儿并发症等。little不愧为脑瘫的创始人,以他的智慧和业绩赢得了世人的敬佩。little不足的一面,就是他认为脑瘫多伴有智力低下,在他的论述中认为"脑瘫即智力不足一、脑瘫是不治之症。他这种悲观论调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使脑瘫的康复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

    1916年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整形外科总会的高木博士开始研究脑瘫的治疗,9年过去了井没有新的进展、直至1925年,他接到一位实业家打来的电话,说他患脑瘫的爱子,在玩收音机的时候,当旋转刻度盘的旋钮时,收音机发出了声音。然后每天把收音机旋钮插在笔杆上,不久患儿能握住笔,并能画圆圈和四方图形,这个消息启示了他,使他产生了脑瘫可以治疗的设想。高木博士当时称他为"上天的启示。,以此为契机,他用音乐、玩具并结合心理因素治疗脑瘫。他认为脑瘫的治疗,是以运动为目的,调节中枢神经的活动,使肢体运动机能恢复运行。治疗时不光是训练手脚,而是使支配手脚的脑的机能得到恢复、这是最重要的。并提出了"诱发意欲、指导方法与自我锻炼"三大方案。从治疗概念上又提出脑瘫需要社会治疗与医学治疗两大方面。

      1924年6月20日高木博士在日本国家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对脑瘫患者要采用特种教育,做手工及工艺练习,以及职业咨询等多方合作,才能使脑瘫患者成为一个有独立资格的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939年高木博士创立了东兴学园,这是一所专门收治脑瘫患者的康复机构。高木博士是一位远见卓识的学者,为日本及世界康复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32年美国学者Phelpe发表论文,指出利用矫形器为主的训练治疗方法,提出脑瘫是可以治疗的、为脑瘫的康复带来了希望。1938年他根据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特点,正式提出应该将Little氏病改为脑瘫这一诊断名称。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对脑瘫患者从用整形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发展到用矫形器纠正异常姿势,再配合功能训练的治疗方法。1941年Phelp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脑瘫患者的治疗总结出15种训练方法,即按摩、被动运动、借助运动、自动运动、抵抗运动、条件运动、自动混合运动、组合运动、休息、弛缓松弛运动、松弛位运动、平衡运动、手伸展运动、抓握运动、精细运动,设计十分全面合理。同时他还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最早在世界上报告了脑瘫的发病率为4%o。非常明确地提出治疗脑瘫主要用训练治疗,改变(脑瘫是不治之症的观点,以此加强人们关心脑瘫,积极治疗脑瘫的信心。

        1942年日本高木博士在东京又创立了整放疗育园,是现在心身障碍儿综合疗育中心的前身。用一克服训练-(诱发克服意欲。克服指导方法以及努力克服自我锻炼)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43年英国Bobath夫妇开始致力于脑瘫的研究与治疗工作,收治了大量的脑瘫患者,开始用训练的方法治疗脑瘫。

          1951年Denhoff提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不只是脑瘫的伴随症状。而应看成是小儿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伤后产生的必然结果,最先在世界上提出脑损伤综合征新概念使人们对脑瘫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同年Denhoff又将脑瘫的定义分为标准定义、限定定义与实用定义三种,明确指出脑瘫是分娩时损伤造成的,是脑损伤综合征的一个侧面,即运动功能障碍。

          1956年美国脑瘫协会(MCP)将脑瘫分为八大类型,这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全面的分类方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1961年日本学者福山幸夫提出应将脑瘫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1964年日本学者林参考denhoff的观点,规定脑损伤综合征必须具备以下四大特点(D脑瘫圆智力不足圆癫痫固行为异常。根据脑损伤重复障碍的特点分为八个类型。这种分类方法对判定脑瘫的程度、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将脑瘫的研究工作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1965年着名的Bobalh疗法终于同世了,并很快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承认,被世界各国采用。Boba·h疗法主要是从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发育学的观点去认识、治疗脑瘫,所以又被称为发育神经治疗法。Bobath疗法为脑瘫的康复及所有肢体不自由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在脑瘫的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创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66年瑞士医师Kbn日报告了早期治疗脑瘫的效果和意义,明确提出小儿脑的可塑性及小儿未成熟脑(发育中的脑)运动发育的可能性。如果早期治疗,可以促进脑组织向正常方向发展、促进中枢性协调运动功能的发育,提出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如开始治疗,可以干预异常姿势的形成。根据神经生理学论点,又提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 d·velopnental treabnent),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1966年西德学者Vojla博士创立了着名的Vojla诱导疗法。该疗法是Vojla从1954年开始研究脑瘫的治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大段的研究与实地观察、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才完成的。他是当前世界上早期诊断脑瘫、早期治疗脑瘫的最有代表性学者之一,成为当今早期治疗脑瘫的又一个有代表性的学派。

        1968年日本厚生省脑瘫研究班对脑瘫下的定义是从受孕到出生后4周,由于脑的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永久性的可以变化的运动与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进行性的、一过性的及将来可正常化的发育延迟则除外。厚生省的定义基本上统一了脑瘫的定义,十分完整,属于纯医学的定义。同时日本东帮大学的有马正高教授,专门研究小儿姿势与异常姿势,在《神经进步》杂志上连续做了报道,强调小儿姿势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与脑损伤的关系,提出小儿姿势是诊断脑瘫的重要依据。

        1970年匈牙利Peto教授创立了治疗脑瘫的集团指导疗法。Pelo教授从1933年开始从事脑瘫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才完成。Peto教授主张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为避免各种方法在各自训练中只强调自己重要而造成混乱。提出由一个训练人员组织多个脑瘫患儿完成规定的训练内容的集团指导方法。他收治了866人。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970年日本圣母整肢园的梶浦一郎先生与纪伊克昌先生,先后到英国Boba由中心,学习了Bobalh疗法,并首先在国内应用该疗法治疗脑瘫,发表了数十篇很有价值的论文。

Bobath夫妇在1973年与1978年先后两次来日本培养了近50名Bobath疗法训练师。

        1982年西德的Voita博士到日本讲学、传授Vojla方法。由于康复医学的进步和世界各国学者对脑瘫的深人研究,唤起了全社会都来重视脑瘫、关心脑瘫、积极治疗脑瘫。

        我国对脑瘫的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前,人们传统地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医生诊断患者为脑瘫后,告诉家人这种病没办法治疗,或仅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对症治疗对较重的肢体畸形,如尖足、下肢交叉等也采用一些外科手术矫形的方法。在我国很多城市有儿童福利院。那里有很多脑瘫患儿.多数是被遗弃的孤儿。福利院只以收养、护理为主、没有治疗。可以说人们对脑瘫是束手无策,在脑瘫是。不治之症。传统认识的影响下面放置不管。70年代10亿人口的大国。竟没有一个治疗脑瘫的专科医院,所以很多患儿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终身残疾。按照脑瘫的发病率为2%o计算,我国将有200多万名脑瘫患儿,如此惊人的数字,可想而知给每个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对每个患儿更是深重的灾难。

      1980年初,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李树春、卢庆春、孙世远三位医生。在阅读日本学者有马正高教授连续发表在日本小儿科诊疗上的《小儿姿势》一文中受到启迪,开始研究脑瘫的治疗。然后由后二位医学者查阅大量的有关外文资料,摘录、翻译,编写成册,从1980年开始,在佳木斯地区,首先进行了中国正常小儿姿势、小儿反射、Vojla姿势反射及小儿运动发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正常小儿姿势反射运动功能的调査研究中,同时发现了脑罐患儿,亲眼目睹了脑瘫患儿的痛苦及其家长对治疗的强烈企盼,开始意识到儿科的病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变化,儿科医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治疗小儿脑瘫。尽最大可能减轻伤残程度,是儿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应该有治疗脑瘫的专科医院,康复医学应该得到发展,这是造福于人类的千秋伟业。从学习、研究小儿姿势人手,终于找到了方向,确定了以脑瘫为中心的脑损伤研究课题,并把重点放在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上、决心为中国的脑瘫患者开辟一条康复途径。为便于研究及患儿就医,

      1981年佳木斯医学院附院开设了小儿发育门诊、这个门诊就是后来小儿脑瘫防治中心最早的雏型。

      1987年9月23日黒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成立,其前身是佳木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小儿脑瘫研究室。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多少脑瘫患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核计划遭受什么病毒侵袭 浏览:580
印尼地震海啸28楼有多少米 浏览:619
印度9亿人参加哪些大选 浏览:209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1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69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5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06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09
印度用什么钱最贵 浏览:687
印尼黑酸枝家具保养用什么材料 浏览:5
越南政权如何交接 浏览:809
意大利什么时候能成立 浏览:694
在中国哪里卖房子 浏览:509
为什么英国没有威尔士元素 浏览:146
英国货币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261
印度尼西亚矿产怎么样 浏览:448
去印度买手表怎么样 浏览:708
哪个明星去了中国好声音 浏览: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国家 浏览:162
中国庚子年年都有什么事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