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养牛有几千年的历史,肉牛饲养农谚有什么
"冬冻皮,春冻骨"。牛在冬季,常因气候寒冷,加之饲草不足,逐渐憔悴,来年春天更甚。因此,在冬春季节,一要减少减肥,二要保暖。"夏有池,冬有床","牛无巧,圈干粮足"。即天气炎热时有池塘洗澡,天气寒冷时有住所保暖。它们又饿又暖,所以应该好好地喂养它们。
冬牛饲喂1公斤干物质饲料必须保证3.5公斤水,可分早、中、晚三次饮水,水温在20℃左右为宜。冬牛体质好,饮水不宜少","冬牛不生病,饮水不能停"。冬季圈养牛时,必须供应清洁的水。缺水会导致反刍缓慢、瘤胃积食、前胃松弛、耳道梗阻等疾病。供水一般为每天早、中、晚三次,温度为2O℃左右。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B. 中国历史上牛耕是何时普及的呢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牛耕地?有的说两汉中叶,有的说春秋战国,还有的说早在商朝就开始了。这些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在人类历史上,牛被驯养为家畜是很早的事,最初是为了食用,后来为了敬祖媚神,也作祭祀的牺牲,再后用来驾车。用于耕地在世界耕作史上是较晚的事,而中国牛耕较之外国则更晚些。
其实,也有人考证,我国早在商代就有牛耕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说:商代已发明牛耕,卜辞中常见做字。邰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来的“犁”字。商人传说其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想必也会用牛拉犁。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指出:在 卜辞中,关于牛的记载最大量的是用于祭祀的牺牲和运载的力畜。当然,殷代既然有了人耕,也就可能有牛耕,只是目前尚无确证,,还有待进一一步的考察。
C. 人们开始用牛耕地是在哪个时期
牛耕
先秦时继耦耕后出现的耕作方式.对牛耕起始时间,过去就有不同看法,如郑樵以为起于西汉,而王应麟则以为春秋战国时已有之.后来的学者多从王说,所持论据也较王更为充分.
现据诗、书等史料来看,西周时似未出现牛耕,当时耕作主要靠人力,牛多用于拉车.《山海经》说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恐出于传闻,未必可靠.但《山海经》为战国人作品,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有牛耕.前人还以冉伯牛名耕,作为春秋末有牛耕的证据;《国语·晋语》亦有以“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之语.但有关战国时牛耕的史料更多一些.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都记邹穆公时邹民“饱牛而耕”之事.穆公与孟子同时,则战国中期今山东一带牛耕已较为普遍.《战国策·赵策一》说秦国是“牛田,水通粮”,元吴师道的注解是:“牛耕积谷,水漕通粮”.这种情况已为云梦秦律所证实,如《厩苑律》有“其以牛回”及“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的记载.可见秦和关东各国一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还不清楚战国时期是否已使用铁犁铧.辉县战国墓出土的V字形铁器,过去都以为是犁铧,但其形制和铧不尽相同,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农具.当然,没有铁铧,牛拉着木犁也能耕地,外国历史上不乏其例.
D. 中国黄牛养殖有多少年历史
中国牛种的驯化和演进 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 6000 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长期的定向选择以黄色为主(见《礼记·檀弓上》),牛角也逐渐变短。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优秀的牛种。现代着名的秦川牛,奠基于唐代,可认为导源于当时,毛色则以红色为主。至于塞北草原的牛种,据南宋徐霆《黑鞑事略》中说:“见草地之牛 , 纯是黄色 , 甚大,与江南水牛等,最能走”,也说明了牛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生的差异。
E. 牛耕地是哪个年代开始的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6年铁犁牛耕出现
F.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牛耕的
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制度转变。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汉代时期的甘肃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较为普遍。开始是单辕犁(驾二牛),后来又有双辕犁(驾一牛)。东汉时,耧播技术传入河西,使河西成为“富甲天下”的地方。嘉峪关市境内发现的魏晋时期古墓葬中,出土有多块(幅)《牛耕》画像砖,佐证了当时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很普遍。除了一牛挽犁和二牛挽犁之外,耕种后的覆土填埋及平田碎土,均用畜力完成,这就是牛拉的“耙”,又称“耢”。“耙”一面有齿,可碎土,翻面即可耱地,埋压种子,使田地平整。至今,当地农村仍在使用。
《牛耕》砖画出土于嘉峪关5号壁画墓,图上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角下弯上直,牛鼻有环,但无缰,说明牛驯养得已很温顺,二牛所挽之犁,犁头部分深深切入土中;扶犁者为一青年男子,衣长襦,束腰,领、袖口缘边,发髻插有发簪,右手扶犁,左手扬鞭。画面显示出画匠对农耕生活体验很深,就连扶犁者头上滴落的汗滴,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潇洒自如,人、牛、犁都处在动态当中。真实地反映了魏晋画风以及当时画坛流行的写实精神。由于画匠要反映劳作者的辛苦,扶犁者只穿长襦,光着小腿部分。从细微处体现了画匠巧妙的构思。看似平常,实则精妙。《牛耕》砖画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老的绘画技艺,它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而且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幅1600年前的中国《牛耕》绘画,今天看来仍是那么清新喜人,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绘画艺术。此画为国家一级文物。
牛耕技术是在西汉出现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的生产力的进步,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新的高度。
牛耕技术从出现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在中国农村延续了2000多年。在2000多年的延续过程中,虽然也有技术上的改进,但是改变并不大。应该说牛耕技术在历史上是起过重要作用的,对中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尤为深刻。
小的时候,家乡农村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还比较少,耕牛依然是农户的重要劳动力,牛耕还是非常普遍的,我觉得我这一年龄阶段的对牛耕还有所认识,掌握的恐怕很少了。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是一句俗话。表明了农活技术含量的低下和简单。作为牛耕技术,算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有一定难度。
通常的牛耕是两头或者三头牛来拉犁耕作。把绠绳拴好,牛套整理好,然后把牛套在一起,扎好肚带,再扯一根缰绳系在牛耳上,农夫通过扯拽缰绳来“指挥”控制牛的行进方向。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执鞭、扯缰绳进行耕作。这一技术,我在12岁的时候已经初步掌握,后来到学校读书,便“荒废”了。呵呵,即使不荒废,恐怕在今天也早已被淘汰、派不上用场了!
牛是有力气的,但是速度比较慢,在没有农业机械的时代,它也恐怕是最佳选择了。耕地、耙地、耩地、耘地……,牛都是主要的“动力”。还记得小学课本上学过的课文《饲养员赵大叔》,对牛马有深厚的感情;还记得“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今作为农耕时代的标志,牛耕技术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耕牛也已经被诸多的农业机械取而代之,不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农田里已经见不到耕牛的身影!
牛耕
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汉人说的“古者”,当指战国和秦。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G. 用牛耕地是什么时期
在宁夏贺兰山的深处,发现了两万年前的“岩画”,岩画中就有“牛耕地”的内容。
看来,两万年以前,已经有了“牛耕地”的劳作了。
H. 耕地牛的寿命
牛的正常寿命可达20-30年,耕地牛的寿命因长期劳作相对要少。
I. 关于牛年的传说故事
牛是中国的12生肖之一,排名第二。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5的年份都是牛年。
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广泛运用。
战国时代的齐国还使用火牛阵,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也曾用到牛。
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除了牧马之外,牧牛也相当常见。
蒙古草原盛产蒙古牛,西藏高原盛产牦牛。
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的汉人,会比江南更盛行牛肉、牛乳的食用。
J. 2022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是牛年吗,2021年几牛耕田,几龙
提起2022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是牛年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1年几牛耕田,几龙治水?另外,还有人想问“今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几日得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1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几日得辛几马驮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几牛耕田,几龙治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十一牛耕田,二龙治水,一日得金,六人分饼。2022年虎年几龙治水。
根据老黄历每年正月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几日决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龙治水”,等等。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中国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几牛耕田也是同样的道理。
老黄历的应用:2022年是几龙治水雨吗。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神、值日、胎神、彭祖百忌;
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即古代中国把每的喜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指南。2022年年景预测怎么样啊。
一、几龙治水
“龙多靠,龙少涝”,意思是说,龙越少,水越多;龙越多,水越少。哪一年为几龙治水,是根据“六十甲子法”推算出来的。2022年是什么年几龙治水。
二、几牛耕田2022年是干旱还是多雨。
旧历书里有所谓几牛耕田的说法。旧历书上的日子是用干支记载的,每天都有一个干支代表它,这样每十二天里便有一个丑日。从正月初一数起为第,哪排上“丑”字,便为几牛耕田。2022年雨水怎么样。
三、几人分饼2022年是旱年还是涝年。
在有干支纪日的历书里,每十天里便有一个丙日,从正月初一起为第,哪排上“丙”字,便定为几人分饼(饼和丙同音)。
四、几日得辛
有几日得辛的说法,也是从正月初一起为第,哪排上“辛”字,便定为几日得辛。
中国,龙是管雨的神,以五龙治水可获风调雨顺,因东南西北中都有神龙,各司其职。龙少了当年就要发大水;龙多了当年就要天大旱。
原因是管雨的龙神少了怕管不过来,就忙忙碌碌四处播雨以至大涝;管雨的龙神多了呢,就像“三个无水吃”一样以至大旱。至于涝到什么程度还看治水的龙少到什么程度。龙越少涝得越严重。旱的程度亦一样。
牛耕地就不一样了,是越少越好!是当年只有一牛耕地。那是因为风调雨顺,不旱不涝而至土地,只须一头牛就可按季节把九州大地耕完!若或旱或涝,则须好多牛同时抢耕才能不误农时,农人则须加倍辛劳方能收获了。
那么怎么知道今年“几龙治水”、“几牛耕地”呢?老夫告诉你,其实很简单,就看当年农历正月次出现的辰(龙)和丑(牛)在初几。如06年出现的个“辰”是在正月十一,06年就是十一龙治水了;06年出现的个“丑”是在正月初八,那么今年就是八牛耕地了。
以上就是与年几牛耕田,几龙治水?相关内容,是关于2021年几牛耕田,几龙治水?的分享。看完2022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是牛年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