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有多少俄罗斯族人
俄 罗 斯 族
俄罗斯族,有人口1 3 5 0 4
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
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中国的俄罗斯族已有将近
2 0 0 年的历史。他们最初是
在1 8 世纪末叶由沙皇俄国迁来的。进入1 9 世纪,又
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
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
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
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
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
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
俄罗斯族人的服饰丰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马裤、
皮靴或皮鞋,女的穿连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
穿汉族服装或西服。年轻人则爱随社会的潮流,喜欢穿
时装。
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
居住城镇的俄罗斯族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
人。住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从事农业、园艺业、养蜂
业和捕鱼业。俄罗斯族人文化素质较高,从事文化教育
事业的人较多。
礼节
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
,接人待客,讲究礼节。
俄罗斯族人对熟识的人见面时要问好,说“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节日前夕见
面时要说“预祝节日愉快”,如遇重大节日,有的还有
互相写信或互相致贺电的习惯。
接吻、鞠躬、握手等礼节最为普遍。亲人或好友久
别重逢的要拥抱一起,双方互吻面颊。在比较隆重的场
合,有时男子要弯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长辈和晚辈相见
,一般是长辈吻晚辈的面颊三次,先右后左,再回到右
,以表示疼爱。也有的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疼爱和赞
许,吻额头一次。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间好友相遇时,一般是拥抱,有时也互吻。男
子之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离时
,要行握手礼,一般下级或晚辈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
女子时,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与之握手。对初次见面的
妇女,只行鞠躬礼。
到俄罗斯族人家中作客或办事,进屋要敲门,得到
允许才能入内,进屋要脱帽,坐在主人让给的位子上,
不能坐床,坐床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来客不得随便
吸烟,吸烟须经主人同意。俄罗斯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
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友谊和善意。来客须用
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方可进屋。这种礼节
从前只用于迎接贵宾和新娘,现在也用于一般社交场合
。
忌讳
俄罗斯族人忌讳“星期五”和“1 3 ”这两个数字
和日子,原因出自宗教。据《圣经》记载:耶酥曾召1
2 门徒,传教于犹太各地。后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
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于星期五被钉死
于十字架。此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这两个数字和
日子为忌讳。俄罗斯人请客时从不请1 3 个客人,结婚
时也要避开每月的1 3 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举行较
有纪念意义的活动。
俄罗斯族人忌讳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象征着不忠
诚;喜欢蓝色礼品,认为蓝色代表着友谊。从前,俄罗
斯人还忌讳专门给人送手套,认为这意味着挑衅。据说
古代俄罗斯族人决斗前双方先互递手套,这也是决斗即
将开始的一种信号。与俄罗斯族人初次交谈,最好不要
探问主人的生活细节,如年龄、工资等。尤其是对女子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面问其年龄。在公众场合不能
抠鼻孔、伸懒腰、抓痒、大声咳嗽。交谈时,不能用手
指他人。
参加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宴会或晚会时,要注意容貌
和服装整洁。要事先刮脸。穿衣服必须打领带,衬衣下
部要扎到裤腰里。参加宴会、舞会时要穿皮鞋,妇女一
般都穿裙子,显得高贵庄重。
㈡ 中国有几个民族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斯坦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
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汉族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分别是:
1阿昌族 聚居于云南
2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保安族 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布朗族 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布依族 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中国的朝鲜族 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达干尔族 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傣族 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德昂族 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东乡族 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侗族 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独龙族 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我国的俄罗斯族 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鄂伦春人 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鄂温克族 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高山族 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仡佬族 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哈尼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汉族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一般全国都有
21赫哲族 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回族 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
23基诺族 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景颇族 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柯尔克孜族 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拉祜族 聚居于云南
28黎族 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傈僳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珞巴族 居住在西藏东南部
31满族 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门巴族 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34蒙古族 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
35苗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36仫佬族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37纳西族居住于云南
38 怒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两岸
39普米族 居住于云南西北和四川部分地区
40羌族 居住于岷江上游,务农兼事畜牧
41撒拉族 居住在青海循化地区
42畲族 散居在我国东南部
43水族 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
44塔塔尔族 居住在新疆地区
45塔吉克斯坦族 大多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
46土家族 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
47土族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部分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48佤族 分布于云南西南边陲
49维吾尔族 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世代繁衍在西北部新疆
50乌孜别克族 散居在我人新疆地区
51锡伯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52瑶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53彝族 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
54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5藏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
56壮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㈢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有几个都是谁
1、冼夫人
冼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典范。而其在军事上的才能,被朝廷封为中郎将。
公元548年,冼夫人北拒梁朝叛将李迁仕,使其未进一步;公元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叛陈国,进军百越,冼夫人领兵大败欧阳纥;公元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首领也起兵响应,冼夫人亲自出马,镇压了叛军。
2、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3、妇好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也是商朝军队最高统帅,领兵打败周围二十多个方国。因为当时条件限制,战争一般最多出动上千士兵,但是妇好领兵能力极强,最多一次发动了一万多人的战争。
除此之外,妇好还是商朝的占卜官,商朝迷信鬼神,崇尚天命,占卜官是国家重要事务的实际决策者。可以说,商朝“武丁中兴”的局面,有一半的功劳归属于妇好。
4、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着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5、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㈣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氏百家姓以外还有多少姓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百家姓”的来源】
1.“百家姓”简述。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被列入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外,复姓30个、共计438个。
在中国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姓氏何止438个,就是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2. 16种“百家姓”的源出。
第一种,以租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黑、貅、貔、虎”等。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查的《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姜
黄帝(轩辕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姬水之滨,而得姓姬。
又姜(彻吧)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 “羊”字头。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
年(Zian)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颛项(闹旭氏,姬姓),其后人重黎在帝誉时担任火官,被帝答赐为“祝融氏”。共工氏作乱时,祝融奉命平叛。叛乱虽被平息,但祝融并未将共工氏成员全部消灭,况融以此获罪,被帝誉杀掉。祝融死后,其弟吴回担任火官,依旧称祝融
氏。吴回有子陆终,娶鬼方氏首领之妹女聩氏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于叫季连。
牛: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鱼:系出于姓。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其后人以其宇中的“鱼”为姓氏。
井:春秋时,虞国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后以其字“井”为姓氏。晋灭虞国之后,井伯的后代井奚逃入泰国。秦穆公以井奚为大夫,封邑于“百吸”,井奚便号“百里奚”。百里买的支子依旧以“井”为姓氏。
牧:上古时代,黄帝以“力牧”为相。力牧的后人以其字:“牧”为姓氏。
终:上古时祝融弟吴回(后也称祝融氏)的儿子为“陆终”。陆终后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终”字为姓氏。
常:上古时,黄帝曾以 “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其字“常”为姓氏。
孔:出于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于宋,微于死后由其弟仲衍继承封地。仲衍之后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孙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为姓氏,在鲁国定居。
廉:颛项的曾孙名廉,其后人以祖字中的“廉”为姓氏。
乐:出于子姓。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其后人以祖上“乐父”中的“乐”字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后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为姓氏。
高:出于姜姓。齐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后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为姓氏。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赵:伯益后裔造父,拉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驾的马车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车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赵诚),其后人便以“赵”为姓氏。
吴:出于姬姓。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郑:出于姬姓。周历三封少于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的后代以“郑”为姓氏。
陈:周武王灭商之后,追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河南淮阳)。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卫:出于姬姓。周文王其于摩叔于卫,建卫国康叔于孙以名为姓氏。
蒋:出于姬姓。周公且的儿干伯龄被封于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蒋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沈:出于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贿受封于深(河南平舆县北),建沈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韩:出于姬姓。周武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韩(山西河津县东北),后被晋国灭掉。桓叔的儿子万受封于韩。万的后代以韩为姓氏。
秦:出于嬴姓。伯益之后有嬴非子。非于擅育良马,周。孝王以其育马之功封非于于秦谷(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用非子的孙子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灭亡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 以国名为姓氏。
吕: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怕夷在尧时任掌礼官,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戚: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封地为威邑(河南汝阳县东冯东北)。孙
林父的孙以邑名为姓。
谢:周宣王封舅氏申侯于谢(河南唐县南),申侯子孙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为姓氏。。
邹:周代有曹挟封地于邾,战国对改国号为邹。其子孙中有一支 以国号为姓氏。
柏:出于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舞阳县东南),其后以封地)姓氏。
章:出于姜姓。齐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东东平县东)。受封于鄣的齐大公庶子的后代,去邑为章姓氏。
苏:颛顼后裔终的最小的儿子樊受封于昆吾,樊的庶子后代受封于苏(河南温县)。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名高,受封于毕,称为毕,称为毕公高。华公高有庶于受封于潘,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葛:出于嬴性。颛顼之后,封于葛(河南宁陵县东北)。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范:周宣王时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晋国,被任命为士师,其于以官名为姓。
彭: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钱铿受封于彭(江苏人徐州),为大彭氏,后人以彭为姓氏。
鲁:出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干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怕食的子孙以国名为姓。
韦:出于累韦氏。豖韦氏在夏代居于豖韦(河南滑县东南),为一路诸侯,建豖韦国,又称韦国。韦君后人以国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于贲皇亡命晋国。受封苗邑(河南济源县西南)。贲皇又名苗贲皇,
其后人以苗为姓氏。
任:出于有熊氏。黄帝的儿子禺阳受封于任,禺阳以任建国,其后国名为姓氏。
柳:鲁孝公有儿公于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名为氏,称展无骇。展无骇的儿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他死后号为惠。所以双叫柳下惠,其后代取封地“柳下”第一个字为姓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代官名,传说尧、舜时已设,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司徒。”
司空:据说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上本工程建设。帝尧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代所设官职,为军事长官。曾为官司马的人的后代,有的以此官为姓氏。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乔:出于有熊氏。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出于姜姓。郭,为古代时人们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为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后人便以东为姓氏。
东门:出于姬姓。鲁庄公有于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以东门为姓氏。
西门:春秋时,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后人便以西门为姓氏。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汉化后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呼延”为姓氏。
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后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
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
所谓“说”为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穆:出于于姓。春秋时有宋穆公,其后子孙中有以其谥号“穆”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未,周族首领季历死后。其于姬吕继泣,后被其为西伯。西伯思病死后,其于周武王继位,并完成灭商大业,建立周朝。武王追说其父为周文王。文王的庶于中有以其谥号为姓的。一出妫姓。齐威王之孙田文,号孟尝君。孟尝君避乱到魏国,死后进号文于,其后人以其谥号“文”为姓氏。
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于卫,其死后说号为“废”,因此又称卫康叔。卫康有庶于以其谥号为姓氏。
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于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于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
田:一儿子伪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于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于澄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
金:被尊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说中的西方属金而,称金天氏,其后人有以金为姓的。汉武帝时,匈奴休盾王之于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掸。
刘:出于陶庸氏。尧之后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社隰在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后来又从上氏改为刘氏。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赐项伯改姓为“刘”。
郑:出于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封于郑,其后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
万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后叫毕万,毕万后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万”字为姓氏。
丙:又写作邴。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受封于邴(河南成武县东);其后以邴(丙)为姓氏。
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
元:春秋时,卫国大夫元亘之后以元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令鲜卑
族改穿汉眼,改说汉话,并改换“拓跋氏”为“元氏。”
少数民族以汉姓的人物中,还有着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领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闻助唐击败黄巢长安,任河东节度使,又进封为晋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后唐王朝。
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性的为数也不少。
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
满族有穆昆组织,产生于姓氏社会,是构成满族社会的基层血缘组织。穆昆由一个或数个家庭组成。同一个穆昆中,只有一个姓氏;同宗的几个穆昆,则冠以几个汉姓。如乌雅氏的五个穆昆,分别以吴、穆、包、黄、邵为姓氏;宁古塔氏的四个穆昆,以刘、宁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宾县永陵镇)以图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为姓。
壮族经父系计算世系,子女随父姓。女儿出像后,须加双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后。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罗,她便称为“莫罗氏”。此称,与汉族旧习俗(张王氏、李扬氏等相同。
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于汉字有许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们读错。如万俟.音为Moqi(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寿”。
区,音为OU(欧)常有人读为“区”(qu)
黑,音为He(贺), 常有人误读为“黑”(hei)。
盖,音为Ge(葛),常有人读为“盖”(gai)。
查 本是检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为姓氏要念zhā,着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教 指传授、教授之意时念jiāo,但作为姓氏时要念jiào。
任 本义是信任、担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为姓氏时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同志。
曾 指曾经、未曾之意时念céng,但作为姓氏时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荫权。
缪 本是修缮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绸缪”时念móu,但作为姓氏时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着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广东省有大型企业广晟集团。但作为姓氏时念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