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孔雀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为珍稀半草食性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孔雀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
它们身体粗壮,雄鸟长约1.4米,雌鸟全长约1.1米。头顶上那簇 高高耸立着的羽冠,也别具风度。
繁殖方式
蓝孔雀的繁殖期3-6月,绿孔雀的繁殖期为6-12月。营巢于灌丛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时雄鸟的羽毛特别绮丽。常见数只雄鸟追随于雌鸟周围,并把艳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开如扇状,不断抖动,并相互摩擦而发生“沙—沙” 的音响。
雄鸟为争雌还发生格斗。巢营于郁密的灌木丛、竹薮等的高草丛间。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衬以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雌鸟每隔一日产一卵,多在黎明产下。卵每产4-8枚,一般为5-6枚。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
② 孔雀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白孔雀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1雄配数雌。其中蓝孔雀分布范围广,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并不是国家保护动物。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等地,我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可私自饲养、买卖和运输。
蓝孔雀,蓝孔雀是养殖最多的种类,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绿孔雀,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它比华南虎的数量还少,而且不能人工繁育。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林中空旷的开阔地带活动。黑孔雀,黑孔雀是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极其稀少。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寿命25年左右。
白孔雀,脊椎动物,鸟纲,雉科。其全身洁白无瑕,羽毛无杂色,眼睛呈淡红色。白孔雀是人工繁育下蓝孔雀的白化品种数量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但经过人工驯养,已经达到了种群自我维持的状态,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③ 孔雀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1雄配数雌。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孔雀可食用。白化品种称白孔雀,全身雪白。
种群现状
蓝孔雀分布范围广,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绿孔雀截止2014年,分布于东南亚的物种数量继续下滑,在过去三代,这个物种的数量几乎肯定会下降超过50%,预计这些动物数量将继续下降。在所分布的区域已经凤毛麟角。如果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10年内,云南野生绿孔雀很可能将灭绝。
④ 孔雀是我国几级保护动物
截止到2019年9月孔雀保护级别: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绿孔雀——濒危(EN);刚果孔雀——易危(VU);蓝孔雀——无危(LC)。
蓝孔雀分布范围广,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4)孔雀是中国多少级保护动物扩展阅读
孔雀形态特征:孔雀有2属3种。其中孔雀属两种,总长度超过2米,其中尾羽约1.5米,是鸡形目中最大的。头翠绿,羽冠蓝绿色,尖而绿;尾羽特别长,形成一道亮丽的尾屏;真正的尾羽是短而深棕色的。
雌性无尾,深褐色和斑叶。人工饲养的白化品种叫白孔雀,全身是白色的。刚果孔雀1种,体长70厘米,雄性黑色,冠状花序白色,雌性绿色和棕色。雄鸟有直立的枕冠,羽毛华丽,尤以覆盖在尾巴上的羽毛伸展,远远超过尾羽。
有20尾羽,长而微凸;尾下羽为绒毛状;翅膀略圆,第一根主羽比第十根短,第五根略长。跗关节长而有力,远比中趾爪长,与雄爪有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