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填海造田一个月顶国外多少年
10年。中国填海造田位于世界前列,一个月顶国外10年。填海造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的行为,对于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城市有限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利用一定高度的围堰框围一定范围,利用潮汐带来的泥沙淤积成高于海平面的陆地,或直接用海堤框围潮上带乃至潮间带以由海边取得土地,或在海岸浅水区、海岛周围,把大量沙石倾入海中造陆或构筑人工岛的活动。
❷ 中国的石头城是哪个城市
中国的石头城有:
1、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
(2)中国填土造地是哪个市扩展阅读: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都城的起源地。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由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清凉山公园管理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在南京清凉山公园东北角的原八角亭处对南京六朝石头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
此次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孙吴时期的砖铺路面、东晋至南朝早期的包砖墙及角楼遗迹和南朝晚期的城门遗迹,展现了石头城在整个六朝时期不断修缮、传承使用的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南京
网络——阳朔石头城
网络——石头城(宝山石头城)
网络——石头城(新疆石头城)
网络——石头城(青海石头城)
❸ 中国七大殖民地的城市是哪里
中国曾经沦为殖民过的七大城市是:大连、长春、天津、香港、澳门、南京、青岛。
1、长春
长春,号称“国都新京(长春)”,城市建设起点很高,由日本人规划设计的城市,仿照当时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到1942年,长春人均占有绿地 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当时的长春拥有多项亚洲第一:最大的无线电台 ——1934年建成新京无线电台,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中国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1938年开始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
2、大连
大连曾被沙俄、日本殖民统治47年。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解放,被斯大林又租借旅顺至1954年才撤出。是中国除港澳台外被殖民最长的城市。
3、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4、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5、澳门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6、南京
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同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7、青岛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
以上内容参考:殖民地(地理学名词) - 网络
❹ 中国沿海哪些城市是围海造陆或者滩涂围垦
现在上海石化的部分地区和上海化工区的部分地区就是填海造陆的。
天津滨海新区将完成中国最大的围海造陆工程
--------------------------------------------------------------------------------
2007-8-13 16:33:00 图片新闻
现场:天津东疆港区围海造陆工地。吹泥机正源源不断地将海上挖泥船挖来的泥“吐”上岸;推土机在平整砂石和泥土;打桩机将一根根水泥柱子嵌埋深处;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劳作着……
五年后,这里将完成中国最大的围海造陆工程——人工填海造陆33平方公里,形成大型集装箱码头区、物流加工区、港口配套服务区,具备码头装卸仓储、物流加工、商务办公
等功能。
东疆港区的建设,仅是天津滨海新区众多大型建设项目中的一个。滨海新区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后,迎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潮。
滚滚建设大潮,蕴藏无限商机。
十余个重大项目带动巨额投资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后,一些以前申报很长时间的重大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恺说,这些大型项目带来的投资数额之巨是天津前所未有的。
据天津市发改委介绍,天津市已经确定在今年重点推动约3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绝大部分是滨海新区的项目,其中包括多个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这30个重大项目包括在年前已开工而今年需加快进度的10个项目、今年确保开工的10个项目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10个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2995亿元人民币,今年将完成投资344亿元。
今年全面开工的10个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948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14亿元。这些项目包括总投资219亿元的100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191亿元的滨海新区核心区路网工程、总投资150亿元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23.9亿元的北疆电厂工程等。
这些大项目不仅自身投资巨大,还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带动相关投资。如今年6月即将动工的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拉动工业产值上千亿元,并带动天津传统化学工业实现整体升级换代,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产业带动力和聚集效应的、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石化和化学工业基地,进而带动相关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 今年投入218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今年共安排80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入218亿元。
在80个基础设施项目中,今年将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快构建城市快速路网。通过建设多条城市快速道路,加强滨海新区内塘沽、汉沽和大港的交通联系,同时加强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交通联系。
二是加快疏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年要续建南疆进港铁路;加快建设津滨轻轨 二期;启动建设京津城际铁路新区枢纽站;开建天津开发区新交通实验线项目(小轻轨)。
三是启动建设港城交通分离项目。重点抓好海滨大道中段高架桥及沿线疏港立交桥,做好筹集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勘察和设计,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尽快与海滨大道实现贯通。
四是加快市政、公用、能源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北疆电厂、大港电厂二站和220千伏双环供电网等项目。启动建设津滨水厂至临空产业区、宁河岳龙至天津开发区两条输水系统。推进天津开发区10万吨、大港区15万吨海水淡化工程。
五是推进重点开发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今年要加快天津开发区西区、空港加工区、中心商业商务区、休闲旅游区等重点开发地区的征地拆迁和土地管理工作,做好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建设。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证。滨海新区一方面要承接和利用好银行贷款 ,同时要创新投融资思路,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土地资源丰富 房地产成为投资热点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当地居民感受到的最大化是:大型会议多了,建设工地多了,人流物流增大了,更重要的是,房价一涨再涨。
“三年前,塘沽的房价不超过2000元/平方米,去年上涨到4000元/平方米左右,而现在,这里的平均房价已到了5500元/平方米”。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五年的李先生感叹房价上涨幅度之大。
以前,滨海新区尤其是开发区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城市功能不完善,在开发区上班的工人大部分住在市区,每到上下班时间,连接市区和开发区的公路上,总是排着长长的“班车龙”。随着滨海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尤其是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这里不仅是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航运和物流中心,而且增加了“生态城区”。因此,这里的房地产开发价值被重新挖掘,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了它的商业潜力,普通市民也有在此居住或投资的愿望。滨海新区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滨海新区的塘沽区和开发区在售、在建和即将启动的房地产项目就超过3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中,中档房产起价在每平方米在5200元至5600元之间,一些高档住宅甚至达到1.1万元/平方米。
天津中原物业商业部总监容淑贤认为,滨海新区特别是开发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每年都将超过20%,如按每个家庭三口人计算,这一增长速度将带来接近7000套住宅以及购物、办公、休闲等一系列的需求。随着滨海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产业升级,更多外来人口也会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需求。
在土地开发成本方面,天津滨海新区有120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不适于耕种,只能做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这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资源平台。据了解,今年天津市优先安排了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的计划指标,根据新区建设用地需求,2006年为滨海新区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达1200公顷,占全市计划总量的34%,是2005年下达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4.3倍。大量的土地资源,对房地产开发商具有很大的诱惑。
珠三角城市群围海造地使珠江口变窄 易发内涝
http://news.tom.com 2007年05月16日 13时43分 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关键字:珠江口
广州万顷沙二十一围调查;专家认为无序围海易导致内涝和赤潮
珠三角城市群检讨(第七期)之围海造地
珠江口变窄了,这不只是地图上海岸线的变化,它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影响我们的生活。导致珠江口变窄的重要原因就是珠江口城市群的围海造地。
珠江口是广东围填海最多的区域。据统计,近年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沿海围垦总面积已达6666.7公顷。从1963年开始围海,虽然1997年一度被叫停,但专家调查显示,1997年后珠江口伶仃洋依然在缩小,这显示40年来人们一直在向海要地。据介绍,伶仃洋的水域面积比1977年以前少了近1/10。
人们在为围海造地所带来的土地储备和几乎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欢呼时,隐患也随之出现。地质专家和水利专家表示,围海造地阻碍了一些天然泄洪出口,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内涝;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引发赤潮。
“有些填海工程从目前看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但几年、几十年后,可能有无可挽回的影响。”
——1999年12月24日时任省长卢瑞华在广东海洋工作会议上讲话
4月30日,阳光明媚,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注:万顷沙镇原为番禺区所有,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万顷沙镇划归南沙区所有。由于围海是改区划前的事,因此本文仍用“番禺”指代)十九涌的伴海码头。一排标有“伴海游”字样的渔船停靠在岸边。
华仔是一艘伴海游渔船的船主。曾经的打渔船现在主要是租给都市人出海打鱼、海上吃饭休闲用。
华仔说,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是因为填海造地的原因。华仔对这种改变是拥护的,“至少,改变了以前对大海的依赖,改变了以前‘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的劳作方式”。
围海造地后,鱼少了很多,打鱼已很难养家糊口。华仔说,以前这里伴海游渔船最多时有30艘,现在只有14艘了,有的船报废了,有的船重新回去打鱼。
华仔的父亲根叔在万顷沙已经生活了30多个年头,他见证了近几十年番禺围海的全过程。他还记得,当年从三涌开始还是一片汪洋,那时候海里的海产十分丰富,每次出海都有收获,基本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几十年来,随着围海造地,海面越来越小,陆地开始从海面上冒起,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二十一围。他说,当年的河涌里,就有许多河虫可以打,但现在由于海域面积减少和污染严重,已经看不到了,“现在出去打鱼,连油费都要赔掉”。
填出万顷沙二十一围
万顷沙现有二十一围,其中十九围处于广州内伶仃洋与珠江口的交界处。而二十围、二十一围,是从十九围新向海延伸出去的两块地,它们约形成于1997年左右。
根叔说,这二十一围都是围海造田的作品。用当时的话来说,那是人定胜天的成果。
万顷沙二十一涌——广州最南端,在1997年前,这里曾是广东填海最快最多的地方。而现在,当记者走在用细细海沙铺成的堤岸上,已找不到当时工程的蛛丝马迹。站在堤坝上眺望,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的中山。番禺和中山在不断地向海要地中相遇了,据当地的老人介绍,没有围海前,海面宽得很,想看清楚中山是很不容易的,后来两边都在围海,这个距离就越来越近了,“照这个程度下去,番禺和中山不用十几年就可以连在一块了”。
番禺地区处于珠江往南海的出口水域,自北向南,略呈喇叭状的河口湾,湾顶虎门口,宽约2.4公里。番禺临近珠江水系的四大出口——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横门水道和虎门水道,向湾内渲泄珠江水系60%的洪水。据资料记载,自东、西、北三江顺流而下的泥沙不断填充淤积,年淤积速度为2.4厘米。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广阔的滩涂。仅蕉门垦区已有海涂面积28万亩,其中水深负2米以上可供近期围垦造田的有13万亩。
对此,当地认为“番禺围海造田得天独厚”。
早在1963年,番禺就成立了围垦公司,专门负责对这些滩涂海域的围垦开发。围垦公司把这些自然的滩涂围起来,加筑堤坝,再建灌溉系统,就可以用作农田。1970年,围垦公司组织蕉门垦区“围垦大会战”,用了两年时间,集中全县数万民工到垦区施工,至1978年,就扩大了耕地面积1733公顷。滩涂的成熟是沿着新垦和十九涌延展的方向,一般3年左右填成一个框框,就是一个围。每两围之间会留下一条河涌,以便排水排涝,引流灌溉,这些河涌也与围的位置相对应,被人用数字命名,比如,十九围对应的河涌就被命名为十九涌。从1984年到1997年14年间,番禺围垦公司总共围海造田8.98万市亩(约5987公顷),年平均成围6.91千市亩(约461公顷)。
实际上,番禺可以说是一个围海围出来的区,根据广州市志,它80%的土地是围海而来。
沧海桑田。如今,当记者走在这曾经的大海之地,这里已经没有了大海的记忆。围垦地上水陆交错,游走于万顷沙,你会为这里旖旎的田园风光陶醉。随着“万亩葵园”等旅游景点的出现,这一带的田园美食逐渐兴起,犹以番禺十八涌为盛。这里的水产养殖户已把食肆开到了田间水塘,游客们自己捞鱼,自己摘菜,自己动手烹饪,全程自助。
来自四川的赵先生在十八围承包了大片鱼塘,他说,光他的老乡在番禺租用围海土地的人就有数百人之多,有的种莲藕,有的种香蕉。他们都是从番禺围垦公司(现为南沙围垦公司)手中承包的土地。
围垦公司的职责本是组织按规划有序地开发番禺的滩涂,也就是围海,“按照水利部和珠江水利委员会的规划,番禺围垦公司的所属辖域,是在老番禺的万顷沙和龙穴岛一带”。不过在1997年围海被叫停后,围垦公司主要帮番禺区政府管理已填出来的10万多亩田地,对现有耕地发包公开招标,代收地租。
围垦公司国土办罗主任说,他们现在主要是把这些地租给农民们种植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他告诉记者,当年围垦一亩地的成本是1万元左右,目前他们是以一亩地700元/年左右的价格,承包给3000多耕户。这些耕户来自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也有一些本地人。他们在这些围出来的土地上种植甘蔗、香蕉、莲藕,养鱼养虾等,一些农产品还出口到境外。
据介绍,这些地每亩大概可以产出数千元,池塘产出更多。“这相比每亩才1万多元的围海投入来说,它带来了效益远远高于投入。”罗主任这样定义围海的投入于产出比。
农副产品的大量出产带来了大批前来收购特产和旅游观光的人,每到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就有一些都市人在网上发帖,找人结伴到番禺围海造田的地方去享受田园风光。流动人员的增多带旺了当地的经济,一些本地人告诉记者,此前,万顷沙这里还讲究一、三、五或二、四、六赶墟,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被淡化,“现在街上基本什么东西都有,当然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在固定的时间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赶墟逐渐成了人们脑海中的记忆。
二十一围的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渐成规模,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到围海造田为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
珠江口变窄导致内涝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包括海洋,地质、水利等各方面的专家们却一直在为围海造地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不断呼吁、警告,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正视我们长久以来不愿注意或者说忽视了的环境生态问题。
环珠江口海域有7座城市,依次是广州、东莞、中山、珠海、深圳、香港和澳门。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建设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珠江口也是广东围填海最多的区域。根据统计结果,姑且不论工程用海,近年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沿海围垦总面积已达6666.7公顷。
这些城市的围海造地运动吞噬了内伶仃洋海域,也使得珠江口变窄了。
1996年华南发生特大洪灾,在珠江中游梧州水位线50年一遇,但在下游中山莺哥咀,水位超过了200年一遇。广东省资深地学专家杨超群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填海导致入海口泥沙淤积和排洪不畅。珠三角近年来之所以接连发生洪水和围填海造地引起的泥沙淤积、河床水位升高有很大的关系。围垦公司国土办罗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当时有一批专家组进行调研时,其中一些地质专家和水利专家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围海造地阻碍了一些天然泄洪出口,造成地下水位局部上升,使得泄洪出口以上城市出现内涝,进而造成土地松软,地下水系遭到破坏等。而可怕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事实上,有专家在经过调研后发布信息说,广州、深圳近年来发现不少楼房基础受浸,甚至开裂,以及地下室冒水等现象都与地下水位抬高有关。
从番禺十六围上龙穴大桥,就能到正在建设的南沙港。根据规划,位于龙穴岛的南沙港建成后,将往南拓展出一个和万顷沙持平的方块,据估计填海面积将达1.5万亩。罗主任说,龙穴岛的填海用地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并不是乱来的。
罗主任这段话的背景是:1996年5月,广东省政府颁布了《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规定围填海需由国土部门会同海洋与水产、水利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然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后,由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海域使用证,并缴纳海域使用费。因此番禺在1997年就停止了围海造田。1999年10月,国家水利部发布了《珠江河口整治管理办法》,要求坚决制止填海造地的无序、无度和无偿状态。在当年12月24日的广东海洋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卢瑞华指出,“有些填海工程从目前看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但几年、几十年后,可能有无可挽回的影响”,要求“所有围海工程先行停工,经严格论证后,可以上马的再开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夏真教授从2003年开始对珠三角近岸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长达3年的调查,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
据夏真教授调查显示,1997年后,珠江口内伶仃洋依然在缩小。与番禺临近的中山还在继续围海。在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1996年和2003年所研究的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中山的横门1996年后又多了1/3的面积,在洪奇沥水道方向扩展出一个巨大的长方形。这也就是说,1996年-2003年间中山横门朝海里最远延展出了6.3公里的距离,最大块的填海面积达到了8.6平方公里,填出的土地大多用来种香蕉等经济作物。这就像是另一个番禺。
夏真教授说,实际上,很多人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在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只能牺牲环境,没有多少人愿意探索两者协调发展的路子,何况不一定成功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夏真教授介绍,近年来珠江口西岸的围填海运动规模要强于珠江口东岸。因为西岸除有工程建设外,还有中山、番禺等地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其中,西岸变化又以中山横门的东西围、番禺新垦的十九涌以及龙穴岛等地为最。广州番禺龙穴岛陆地最远向海里延伸了7.2公里,最大的填海面积达到了18.3平方公里;新垦十九涌的海岸线最远延伸了2.85公里。
而位于东岸的深圳湾,海岸线最多也延伸了1.4公里,蛇口湾延伸约0.7公里,大铲湾延伸约1.5公里,淇澳岛北部延伸了0.8公里。
填海大潮,慢慢地蚕食珠江口的海域,勒紧了内伶仃洋的口袋,使得伶仃洋海水正在变浅,水路不像以前那样开阔,航道在缩小,伶仃洋也正在萎缩变小。
对此有过专门研究的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教授曾对媒体这样说过:伶仃洋萎缩变小以至最终消失,这在科学界并没有争议,现在主要研究的是会在多长时间消失的问题,目前有七八十年和一百多年两种说法。
生态破坏水质恶化
“目前来说,我还是认为番禺的围海造田是利大于弊的。”罗主任说:“番禺的围垦是有理论依据的,一来这里的围垦已经历史悠久;二来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显示,珠江四大口门属于弱潮海口,珠江水到这里速度减少,径流原动力不足,导致大量的泥沙沉淀,“就算不围也会变成陆地。”
“我们围垦这些滩涂,是把河流中间的泥沙挖走,在河口围垦,这样虽然是围海造了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是疏通了径流,有利于珠江水的通畅”。罗主任这样说。
“我们围海造地给政府储备了大量土地资源。按照广州市南拓战略,番禺、南沙将是未来广州发展的重点区域,这样的土地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围垦公司党政办陈主任,目前还兼着广州南沙港区开发建设公司总经理。他认为,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不断向农村扩展,沿海围垦几乎是必然的。
他的依据是,在番禺围垦的十几万亩陆地中,有3万亩已经被政府收回,这3万亩地现在被几个大公司看中,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和厂房建设。
不过,回想起番禺近40年的围垦情况,再看看现在番禺的发展情况,很显然,广州南拓的速度比不上人们围海造陆的速度!
另一方面,珠江口过度的围垦填海造地,在许多专家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仅以洪水为例,中山市1991年后为抵御洪水袭击投入的水利建设已达到了12.4亿元,围垦的收益远远不足以用于加固堤围的投资。
此外,广东珠江口海域别的一些城市的围海造地,很多处于“无序”、“无度”状态,很多项目未经科学论证,不作环评报告,不进行用海许可申报而盲目、非法围垦。这种围垦使得珠江口缩小,水位升高,航道变小,纳潮量减小,生态破坏严重。
专家认为,港口变小,潮差也会随着变小,这样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就会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随之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从而可能引发赤潮。自1990年以来,全省有记录的赤潮共发生22次,对当地渔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还要引起重视的是,夏真教授的调查发现,在珠江口海域存在着大量的浅滩,往往造成船只搁浅。
围海还毁掉了一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围垦公司国土办罗主任也承认围海肯定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他说,比如,以前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在围海之后,湿地面积已经越来越少,生物品种也就越来越少了。围海造田还导致了大批红树林正被毁坏。
所幸的是,在广东,围海造田带来的生态改变已被人们逐渐意识到,各级政府也开始考虑向大海要地将要付出的代价。比如,在2004年11月,深圳市政府发文要求包括沙井、宝安等16个填海区要严格按审批范围填海,不能随便填海造地。
“围海田间说围海,伶仃洋里叹伶仃。”在珠三角,当许多地区还在孕育着向海要地的冲动时,也许我们有生之年可能踏在伶仃洋这片已经没有海的陆地上,徒留一声叹息了。
围海造地PK
利大于弊
□珠江四大口门属于弱潮海口,珠江水到这里速度减低,导致大量的泥沙沉淀,就算不围也会变成陆地。
□围海造地给政府储备了大量土地资源。
得不偿失
□中山市1991年后为抵御洪水袭击投入的水利建设已达到了12.4亿元,围垦的收益远远不足以用于加固堤围的投资。
□非法围垦使得珠江口缩小,水位升高,航道变小,纳潮量减小,生态破坏严重。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引发赤潮。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谭林 实习生 江文玉
❺ 除了香港,澳门,还有哪些城市热衷于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对于现在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拓展耕地面积的手段,而比较有名的填海造路城市有中国的香港澳门,日本的东京以及荷兰的弗莱福兰省。荷兰围海造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荷兰有20%的国土是由填海造陆造出来的,最有名的弗来福兰省就是这个工程的产物。不过随着国际上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的提升,荷兰。在新世纪。到现在为止,提出了许多保护海洋的措施,并且开展退滩还水等方案。
❻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
行者无疆tj 文
(吹填造地(示意图))
曾有报载,海河综合开发十大基础工程之一的海河清淤采用先进、环保、封闭三位一体循环往复式清淤法,用水陆两用挖掘机和挖掘船清淤装船,运至堆泥场,凝固后填埋造地,预计可增300万方土地储备,为海河改造开发提供土地资源。回顾海河改造历史,河道疏浚和淤泥处理,有着许多宝贵经验,吹填造地就是其一。
(189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在天津成立)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历史上河患频发,而泥沙淤积是顽症之一。开端口以后,海河内河航运繁忙 ,中外轮船穿梭其间,各国码头遍布两岸,停泊的外国船只有时竞达四百余艘。由于海河过分利用,疏于治理,淤积加剧,给航运带来困难。
(上图,1902年,海河工程局从荷兰购进我国第一艘链斗挖泥船“北河号”;下图,1909年天津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内燃机动力“金钟河号”挖泥船)
1897年时海河水深仅两米多,船只停航。1898年直隶总督荣禄上奏朝廷,要求治理海河。后在海河的陈家沟、军粮城、西大沽三个支渠渠口处建闸,使河水涨落差增加1.8尺,冲淤开航,但收效甚微。二十世纪初海河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裁湾疏浚加快进行。
(上图,海河上李鸿章的帅字官船,海河淤积,木船吃水很浅;中图,被洪水围住的天津麦肯齐医院;下图,1895年,望海楼前的海河很窄很浅)
历史上海河栽湾疏浚七次,最早的裁弯工程,是在1901年10月21日开始的,地点从挂甲寺到杨庄子,长2、4华里,消除了天津湾、火柴厂湾和东河区三处河湾。前三次受条件所限,使用人力,后四次使用挖泥船、吹泥船等机器施工,效率大增。海河裁弯改造,共缩短河道26、3公里,使航运状况发生根本变化。
(民国初年航拍裁弯取直后的三岔口)
文人张涛在《津门杂记》中对挖河船有着精彩描述:“浚河机器之状如舟,大亦如之者曰挖河船,以铁为之,底有机器,上有机架,形如人臂,能挖起河底之泥,重载万斤,置之于岸,旋转最灵。光绪初,天津机器局造成试用,曰‘直隶挖河船’。”
(上图,裁弯疏浚的施工场面;下图,专供河工吃饭的饭摊)
海河裁湾疏浚时,随之而来的大量淤泥需要处理。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后,英、美、法三国强迫清政府划天津城南紫竹林一带为租界,外国轮船驶入海河,天津市的重心渐渐移向海河两岸。
(围埝式吹填造地所用的浮筒)
当时,海河两岸满目荒凉,洼地水坑、沼泽淀塘比比皆是,属未开发城外荒地,而租界为了建设的需要,必须填土造地。因此,曾经被视为无用之物的裁弯废土及疏浚河道后的淤泥,成为填坑造地的宝贝。仅第一次裁弯,从新河道的河床和裁弯处挖出的淤泥,竞多达上亿立方米,这些淤泥被运到英租界扩展地,垫到了今日五大道一带。它既拓展了建筑土地空间,又孕育了异域风情的建筑文化。
(裁弯取直并吹填造地后的英、德、法、日等租界,货轮穿梭,码头繁忙,楼宇林立)
海河清淤初期,淤泥处理是人挑车载。1916年,首次采用世界先进的挖泥船进行吹填工程,天津引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中华号”和 “快利号”,在疏浚吹填中居功至伟。1907 年还建立中国第一座泥泵站, 续写了利用疏浚泥浆吹填造地的新篇章。当时吹填造地方法有两种:一是吹扬式,挖泥船将疏浚淤泥吸至船舱,然后吹扬到坑塘苇洼处,此法多用于城郊。二是围埝式,此法多用于市区。先在吹填地方用土围成土埝,吹泥船停在河中,从船上伸出粗管置于吹填地,机器开动后,泥沙和着河水变成泥浆灌入土埝中,灌满后船工将管道移至下块。长此以往,块块相接,待泥浆沉淀,水分蒸发,大约两年后,这些土埝中的泥浆沉淀成坚实的土层,就可以在上面修路盖楼。
(1.五大道上的界碑,EME表示英租界推广界,吹填造地而成;2.五大道位置图;3.民国年间的大小营门一带,吹填造地后的街区)
据史料记载,现在的河东、河西、和平的大部分低洼地区都是依靠吹填海河泥沙垫高的地面,为建筑地基和开辟市政道路创造了条件。例如吹填于英租界达520万立方米,平均垫高1、4米;德租界为181万立方米,垫高2、6米。解放前,吹填量占挖泥量的90%。因此,疏浚河道与陆地吹填相结合,是海河两岸改造开发的重要举措。
(1.裁弯取直后的海河英租界一侧,早期码头的木桩岸壁清晰可见;2.宽阔的海河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