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南方红土的分布
我国南方的一些“红色盆地”沉积了中、新生代红色岩层和第四纪红土,其上并发育了较厚的红壤。其中除四川盆地属于早期形成的另一沉降带以外,主要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长江三峡以东和浙闽丘陵以西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新构造轻微上升区,表现出地质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即老的燕山运动的断陷构造盆地在新阶段没有强烈上升。
新构造可使低丘、阶地地形整体地保留抬升到高海拔处。我国整体上西部是大幅抬升区,向东则抬升量渐少。由西至东,如珠峰地区海拔4900m处、唐古拉山口一带海拔5000m左右发现古红土,昆明附近1900m左右的网纹红土,庐山海拔1000~1300m的高山网纹红土等等。庐山山麓地带的网纹红土仅限于海拔400m左右,说明1000m以上的网纹红土可能是后期断块抬升造成的。相反,新构造下沉又可使古红土被掩埋于沉积层之下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两湖平原等地,如安徽大别山南麓,因华阳河流域的普遍沉降,地下的网纹红土很多。洞庭湖东部地区处在湖水面以下的红土亦发育至深20余米。东部地区的网纹红土的局部地形多为相对高度20~30m或40~50m的河流阶地或海滨阶地上,多是低海拔的平坦地段,如闽南沿海50~100m,江西泰和50~100m等。洞庭湖周边及湘江中下游谷地为30~100m。高海拔地区的红土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快速抬升的标志,湖盆地下红土则是地壳抬升之后又经地壳下沉的证据。
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均是前期的沉积物、地层和岩浆岩在后期的湿热气候环境条件下,在各种综合地质作用、尤其是后期的环境地球化学作用下化学物质重新组合分配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陆景冈(1997)认为各地同时期的网纹红土有其近乎一致的特征,而不同时期则相差甚大,这对解释一个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是很有作用的。
学术界(陆景冈,1997)有一种认识:华南大部地方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因而第三纪以来形成的红土地层完全,虽然气候环境曾有变化,也只是红土化程度强弱的差异。红土化程度亦与地层暴露地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同纬度、同高度与同种母岩的古红土,时代愈老风化度愈深;但同时代的母岩愈近地表,时代愈新,风化度愈深。朱照宇(1997)认为在多次红土形成的过程中,我国华南有十数层或数十层古红土(包括风化壳或风化层),它有可能记录了全球数十次气候环境等的变化,可与深海同位素记录作对比,可与我国北方多次沉积的黄土联系研究,说明了红土具有多旋回发育的特征。黄镇国等(1996)按照地层接触关系,将华南沿海的红土型风化壳划分为六期,各形成于相应的风化期。这里的划分除地层外,更着眼于地貌,在野外易于识别,它同样体现了多旋回的特点。朱照宇(2000)研究了粤西南若干多旋回火山岩-红土剖面后认为该区存在两大喷发旋回,上部属布容期,下部为松山期;红土可分为潮湿贫氧型和干旱富氧型两大类;埋藏古红土多处于中到中低级红土化阶段,地表红土属中高级阶段;同层红土存在若干个指标波动,表明古气候环境和风化作用时间对红土发育的双重控制。
第四纪前古红土则于第四纪前堆积于山谷或盆地古老岩石地层,火成岩之上,以后又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而出露于地表,归属于残余古土壤。
㈡ 红土地在哪个地方
红土地在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红土地镇。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至2600之间。由于土壤里的铁含量丰富,经氧化沉积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故素有“红土高原”之称,也被誉为“上帝遗落的调色板”。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东川红土地景区的景点
东川红土地景区是云南继哈尼梯田后又一个以土地兼作旅游资源的风景区。在东川参观大坪塘、落霞沟、螺丝湾、锦绣园、七彩坡、乐谱凹、多依树、大窝塘等景点。还有打马坎、水平子、瓦梁房子等。有些景点分布相对比较集中,随处都是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卷。
㈢ 红土地在哪里
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3)红土地在中国哪里分布扩展阅读:
红土的应用:
为更好地利用红土,须对其淋溶作用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不良性状进行改良。
具体措施是: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土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土的关键措施。
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土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用于多年生林木和经济林,比如马尾松、油茶、杉木、乌桕等,及种植柑桔等经济作物。
㈣ 红土地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红土地适合种植的作物,一起来看看。
红土地适合种植的作物
红土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
红土多为酸性土壤,人们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对红壤进行了改良,主要分布于南方,因而适合栽种一些喜酸性植物,如:茉莉、栀子、桂花、米兰、马尾松、杜鹃、珙桐、山茶、蓝果树、喜树、石榴、蓝桉、大叶桉、篦齿苏铁、油杉、沙松、黄杉、银杉、云杉、华北落叶松、华山松、湿地松、榧树、杨梅、枫杨、白桦、鹅耳枥、菠萝栎、广玉兰、秋海棠类植物等等都可以。
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土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土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红土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土肥力。
红土地改良措施
为更好地利用红土,须对其淋溶作用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不良性状进行改良。
红土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土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土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土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土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
红土地分布地区
㈤ 中国红土主要分布在哪
中国境内北起长江沿岸﹐南抵南海诸岛、南洋群岛﹐东迄台湾﹐西至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范围为红土的重要分布地
特征: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长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土又称为红壤。一般土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土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土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土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
㈥ 黑土地,红土地,黄土地,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黑土以及黄土。黑土主要在我国分布在东北平原一带,而红土主要是分布在亚热带以及热带的一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