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代的时候有没有法医
旧时官府检验命案死尸的人,由于检查尸体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严重,因此一般在检查尸体的时候由贱民或奴隶检查尸体并向官员报告情况,也就相当于是现代的法医。
战国后期有“令史”一职,专门带领隶臣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汉代,法医学检验已相当盛行,一个县约设置仵作一至三名,每年可以得到三四两银钱的“工食银”。
❷ 我们国家每年毕业的法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人数,一共有多少
法医学专业比较出名的学府:山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全国设有法医专业的医学院校大约有30家左右,每年本科毕业保守估计平均每个学校60人,研究生人数为本科人数的十分之一,所以大约为2000人上下。
❸ 中国有多少法医,法医就业怎么样
司法机关中运用医学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的专门人员。中国古代称官署中负责检验刑事伤害和尸体的吏役为仵作。法医的主要任务是:①勘察各种凶杀命案现场,检验谋杀或有谋杀嫌疑的尸体,判明死亡原因、时间和性质,推断和认定致死致伤的兇器,分析犯罪手段和过程。②对民事、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律事件的活体(人身)进行损伤、劳动能力、性别、性机能、精神状态等鉴定。③检验和鉴定同犯罪有关的法医物证。④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鉴定,分清责任性质,同时便于医疗部门提高医疗质量。⑤协同有关部门查清重大中毒事故和意外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在中国,担任法医鉴定人一般是公安、司法机关的专职法医,也可以是受司法机关委托、聘请的高等院校法医学教师或具有法医学知识的医师。他们必须与案件无利害关系。法医鉴定人进行检验、鉴定后,应作出鉴定结论。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应告知被告人。如被告人提出申请,可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法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这是根据当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专业设置情况、学科发展方向、技术手段、检验和鉴定内容,并参考国际惯例而制定的。
中国最好的培养法医的高等学府是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系.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科由我国着名法医学家胡炳蔚教授1953年创建,该学科为法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系以来,一直担任着法医学的教学、科研及对外法医服务工作,并担负着全国法医干部培训工作。法医学实验室于1997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99年被评为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共建),2000年被批准为法医学项目博士后流动站,2001被教育部评为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被陕西省司法厅批准为陕西省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经过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1%任务、国家水稻基因组计划、中丹家猪基因组计划等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造就了一批以中青年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科队伍。
本学科点主持承担过国家“九五”攻关、国际合作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5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在法医物证、法医毒理及毒物分析、法医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在法医物证学方向的研究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十五”期间,法医学科将主要开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着重解决目前在法科学和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中华民族基因多态性数据库和法科学数据库,毒品依赖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基因多态性与人类疾病,基因多态性与发育基因调节机理,基因个体识别与个体化医学等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法医科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人类健康服务。
❹ 法医的工资有上万块吗
这个跟各个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因为法医是公务员,比如上海的法医能达到一万,有的城市的才两三千。
❺ 全国十大法医都有谁
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着《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2、华佗:字符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3、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着《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着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4、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着名医家,其着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着,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着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着述,直至去世。他还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着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着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6、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着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着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着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着,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其所着《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着。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着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8、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着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着名的医学家。
9、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着。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着。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10、叶天士: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着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❻ 全中国有多少女法医职业者
中国一共有n(n > 0)个女法医,且每年在递增。(你是女生吧?加上你便有n+1个咯,不简单哦^_^)
全国开设法医专业的院校有不少,不过较好的有:中山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同济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等等(还有的……)。有些警校也有开设,但还是医学院所学的知识较全面,对今后深造也有好处。(我个人比较喜欢前三所高校~~~)
❼ 有法医吗
法医在公安系统里有,属公安局刑侦科的技术人员,一般市、县局以上都配备有了。中国有几个大学设有法医专业,也有的法医是从医学专业改行的。
❽ 中国法医男女比例
差不多5比5。
法医临床的男女比例差不多5比5,DNA和毒物化验男女比3至4比7比6。
目前法医学专业毕业生,约40%选择进入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就职,约20%选择继续深造,约10%进入法庭科学实验室为技术更新作贡献,约15%选择转行,或投身基础医学。
❾ 女孩当法医好吗
这个我来说两句吧,我是一个搞现场的法医,我们队里法医有六个,三个男的三个女的,可以说女法医占了半壁江山。现在因为法医电视剧的热播,很多人包括女孩子都有当法医的梦想,觉得当法医是个很好的工作,也很光鲜,最起码有那么一层神秘感。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发现很多人都有当法医的梦想,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做我们这一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女的说没有当法医是父母反对,说以后谁敢娶一个白天摸死人晚上摸活人的女法医,估计很多男人尤其是不做法医的想找个女法医处对象,心里肯定有阴影,还有一个就是外公是医生,坚决不让她学法医。
那到底女孩子当法医好不好呢?我从作为公安局的女法医两个方面回答,就从不利方面和有利方面说。
法医并不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光鲜,现在中的法医(我说的出现场的法医),接触尸体比较多,都是干很苦很累很脏活,而且是体力脑洞加脑力劳动的结合。体力劳动就是平时跟着出现场到处跑,现场得跟技术人员一起勘验,解剖也得自己动手,有时候一站就是好久,所以体力是个考验,脑力劳动就是分析死因分析案件现场,比如他杀案件是分析几种工具伤害、几个作案、是不是第一现场、是什么类型的杀人案件(为情为愁还是为财)、死亡多久等,因为有时候你的分析决定以后的侦查方向,所以责任重大。可能破了案功劳不是你的,但是如果破不了案可能罪过都得担着。所以我才说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还有一个就是有时候腐败尸体也得自己动手去看,尸臭味道可能会沾染到长发上双手上。还有一线的法医经常值夜班,像我们隔三天一个二十四小时的班,女孩子经常值夜班,照顾不到家。还有就是职业缘故,男孩跟女法医谈恋爱会不会产生心理阴影也是个未知数。还有一个就是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公检法系统对性别还是有要求,比如只要男性,因为女人面临结婚生孩子一耽误就是两年,所以有时候用人单位不想要的现象。
所以以上不利因素总结起来就是工作累、工作忙、责任重大,还有不能很好顾家或者不好找对象、选择工作时候的歧视等。
下面说有利因素,公安局都是男性居多,女人还是相对少,这样的环境,如果女孩子能干一点,就会被领导看在眼里,随后就是各种荣誉什么三八红旗手什么嘉奖就会有很多,也很有职业成就感。还有一个就是女人心细,特别是女法医可能会对工作更加严谨。还有就是女孩子犯错误更容易被体谅,不会被领导当头痛斥……等等吧。
现在你搜搜女法医,会出来很多关于女法医的宣传材料,所以女性是半边天,同样不能小看女法医哦。
所以各位想当女法医的妹子们,看完我的分析你们还会去选择法医行业吗?
最后上我从网上搜到的女法医的照片。
❿ 至今我国法医人才是否短缺解剖率怎么样
其实法医人才不缺,只是很多报名做法医的人上来领导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安排在派出所。
新中国的法医学工作者的培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和两种模式:第一阶段是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及司法系统法医工作者的培养。
1951~1956年间,卫生部分别委托南京大学医学院、沈阳医学院,由法医学家林几(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及陈东启等主持开办第一、二届全国法医学高师班,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必修课培养了法医高级师资人才。
目前国家开设法医学类法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由最早的6所增加到10所,即北京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山西的山西医科大学,辽宁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上海的复旦大学,安徽的皖南医学院,湖北的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的中山医科大学,四川的四川大学,陕西的西安交通大学,学制为5年(最初几届为6年)。
上述各高校于1985年以后陆续开始招生,每届40人左右,故每年约培养法医专业本科生400人,截至2008年底的24年来共招生约9600人,其中2000人尚在校,毕业约7600人。
然而我国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招收实际上已经失控,高等教育改革后,自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有些省属医学院校不具备招生条件也在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93家医学院校中,约有23所在招生。
如仍以每年招生40人计,这多出来的13所院校在1999~2008年10年间至少招生5200人,而校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实际招生人数远超过40人,不少学校甚至一年就招100人以上。
由于缺乏公开的数据来源,目前对这些学校的招生人数已经难以统计。招生规模的盲目扩大,一方面使得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一方面使高校的师资和物资配置都难以达到要求,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和质量差打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