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2012·鄂州)“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着名的对外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2018·孝感)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指南针。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派郑和出使西洋。
(2015·孝感)“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2015·十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❷ 明朝造船业有多发达,看看郑和下西洋的船就知道了
明朝初年,三宝太监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率领了240多艘船只,2.7万人,先后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是在明朝初期,便有如此多的船只,由此可以想象鼎盛时期明朝的造船业,我们来了解下郑和下西洋船只的规模。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以至于全世界古代规模最大、轮船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这是明王朝强盛国力的体现,也是发达的造船业的体现。
我们主要说一说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船,也就是宝船,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主要有五类船舶,宝船、马船、粮船、坐船与战船,宝船就是其中最大的。据史书记载,郑和的船队里,总共有240艘船,其中宝船63艘,这样的船最大的是长44丈4尺、宽18丈,把它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长151.18米、宽61.6米,是整个世界上最大的船。这种船有4层,相当于4层高的楼房,如此大的船只需要有200人才能够启航,可容纳1000余人,而且光锚重便有几千斤。
只是说一些数字,可能大家还是不能给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可以说说它的排水量。郑和的宝船排水量一般都在一两千吨,最大的可以达到四五千吨,五千多和现在大型的军舰差不多了,现在的军舰都是钢铁制造,那时候还只是木船啊。
总之,在600多年前能够有如此庞大的木质轮船,可见明朝当时造船业的发达,领先全世界的水平,也正是明朝国力的彰显~
❸ 读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比较表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航海业有哪些领先
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 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⑤时间不同:郑和从1405—1433年7次远航,比西方早半个多世纪。
❹ 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明朝海军实力可以称霸各国,为何没有建立殖民地
“郑和下西洋”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主要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非常强大,并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向外扩充疆土;同时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扬我国威,与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可以说郑和七次下西洋是带着和平的目的,根本不会对外进行殖民。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为什么郑和多次下西洋途过这么多国家都没有建立殖民地的原因,当时的明朝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巅峰,自然瞧不起周边这些荒蛮之地。自从汉族建立之后,扩张性不再那么强烈,从汉武帝到唐太宗,再到明朝基本上无需像游牧民族一样为了生存抢夺资源,只有还没有发达的国家才会想着如何开辟新的领土。
❺ 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呢
1405年,明成祖朱棣任命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出使西洋,由此掀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历史篇章。
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出使西洋呢?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
一、继续加强和发展明初太祖同各国建立的友好关系,扩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二、是为到国外寻找寻找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的踪迹。
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和国家带来了什么?
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就的航海家,1405~1433年,二十九年间,郑和率领他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所到各地都受到热情的欢迎,人们把他们看做是智慧和文明的化身、友谊的使者。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使中华民族的声望扬名于海外,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郑和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
1425年,郑和在他完成最后一次出使使命两年以后,郑和在南京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❻ 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中国没能就此进入大航海时代
所谓大航海时代,其实也就是开启了列强征服世界,让世界各地成为他们殖民地的时代。郑和下西洋起始于1405年,终止于1433年,比西方大航海时代早了半个多世纪。
西方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开启的大航海时代,为何当时的大明朝没有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呢?很显然物质条件已经成熟,当时朱棣也已经称帝,大明王朝一片祥和,难道明朝统治者就没有考虑过通过大航海去征服世界各地吗?
总结:大航海时代成就了西方,东方一度落寞。其实不仅大明王朝闭关锁国,后来日本在丰成秀吉一统天下以后,德川幕府也实行了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以说当时的东方强国,都采取了这一统治措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普通人逐渐开智,封建统治已经无法稳健地鱼肉百姓了。
只有将整个国家封锁起来,再采取高压政策,让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拼命干活,最后再收获那么一点点报酬,他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走出去瞧瞧。最终封建统治者的目的的确达到了,可是东方强国们,也一个个都被西方列强给远远甩在了后面。日本和清朝相继被大炮轰开了国门,德川幕府和满清政府两百多年的统治相继结束。大航海时代对西方人的眷顾,使得东方大国在那个时期一度落寞。
❼ 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都有哪些成果呢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❽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呢
在中国悠长的历史时间里,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明代是经济、军事都非常发达的国家,为了宣扬国家的繁荣,为了与其它国家技术、经济上面的交流,明成祖命令郑和七下西洋。郑和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东起琉球等地,到最远的东非、红海等地,是中国古代历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
郑和七下西洋,经过不同的地方,途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古里、菲律宾、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也门、肯尼亚、索马里等多个国家。下西洋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注意目的,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将中国的文化和制造技术传到国外,宣扬了大明王朝的国威,也获得经济、制造、农业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七次下西洋,通过这几次航海行为,推动了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废除了朱元璋禁海政策,开启了海外经济贸易。下西洋将国外的原材料和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为中国的工艺技术、手工业生产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明、经济的交流,对于航行中的国家、地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留下非常珍贵的航海地图。
❾ 为什么中国古代郑和下西洋时海上技术不称为方便而称为发达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事情。明朝时期我们的海军是非常强大的,打荷兰打葡萄牙打小日本从无败绩。那时英国还没发展起来,欧洲就荷兰称雄,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结果荷兰被明朝水师先后打败三次。可惜这些光辉战绩不为大多人所知!!
郑和宝船(1421)与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1492)的比较
❿ 为什么中国古代郑和下西洋时海上技术不称为方便而称为发达
方便和发达意思完全不同,郑和当时的航海技术领先于欧洲差不多一个世纪,只能用发达来诠释。
方便是指便利的、省事的。
发达指事物已有充分发展或使事物充分发展。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