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沿海的波浪、潮汐、风暴潮及海流
6.4.1.1中国近海的波浪
6.4.1.1.1波浪分布概况
风系性质和中国近海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近海波浪情况的分布特征:冬季盛行偏北向的风浪,夏季盛行偏南向的风浪;渤海、北部湾风浪波高较小,台湾海峡的风浪较大;太平洋的波浪可通过琉球岛链传入东海、黄海,通过巴士海峡传入南海,在黄海、东海、南海都可生成涌浪,并在济州岛东南海区、台湾岛东北海区、东沙岛东南海区易形成大浪;气旋风活动时,有较强的巨浪,这种突发性海浪常在东海、南海和黄海出现,北部湾、渤海也会出现。
每月出现5级(3m)以上大浪的频率不低于20%的叫大浪频繁出现月,频率小于20%的叫大浪较少出现月。现将我国各海域每月的风浪情况列表6.2予以说明。根据表6.2有关内容,将与中国大陆相邻各海区的每月最多浪向为偏北向的月份和偏南向的月份以及各海区的大浪频繁出现月与大浪较少出现月的情况概括于表6.3。从表6.3可知,中国(中)东部沿海海域的偏北浪向和大浪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表6.2中国各海区主风浪浪向、频率.5级以上风浪浪频在各月份的分布
资料来源:王颖等(1996),中国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
表6.3每月最多浪向为偏北、偏南的月份和大浪频繁出现月份与大浪较少出现月份分布表
6.4.1.1.2特殊天气系统下的波浪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冷空气大风可控制从渤海到南海北部的广大海域,对南海中部甚至南部都有影响。我国又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带气旋从秋末至翌年初春均可在渤海、黄海、东海生成或在沿海陆上生成后移入上述海域。夏秋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可频繁影响南海、东海、黄海,有的还可伸入渤海。以上是构成中国沿海海域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也是产生中国沿海海域主要灾害性海浪的天气系统。这些灾害性海浪不仅会冲决海塘使海水涌入平原,同时也能在一些潮间浅滩及水下岸坡掀起大量泥沙,在一些有侵蚀陡坎发育的潮间带或水下岸坡有时还会产生大范围坍塌。现将这些灾害性海浪的分布特征分别简述如下。
A.冷空气大风所形成的波浪。冬季中国海域从北到南都会出现西北风、北风、东北风,形成风力8~9级、风向稳定、持续时间达数天甚至10余天的大风。中国海的波浪自北至南随风区增大而增强,冷锋所在海区往往形成浪高4~8m的巨浪区,浪高最大可达9~11m。冷空气大风所形成的海浪,其波向从渤海到南海皆以西北向、北向、东北向变动。这些波向的巨浪即是形成涌浪的渊源。
注:根据表6.2有关资料编制。
B.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所形成的波浪。热带气旋风是快速移动的逆时针旋转风系,中心风速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热带气旋范围内的风浪,波向不时地随风向调整,在气旋移动方向右侧有利波浪生成,因而巨浪区大多在气旋移动方向的右侧出现。气旋近中心多风浪,边缘为涌浪。东海已记录到气旋大浪波高为17.8m的狂涛,南海亦已记录到波高为14m的狂涛。
C.温带气旋所形成的波浪。温带气旋的活动范围虽不及热带气旋,但由于它的突发性强,发生的季节长,故对它所形成波浪的危害不容忽视。它的最大风速可大于10级,在渤海可产生7m狂浪,在黄海、东海可产生8m狂浪。
6.4.1.2中国近海的潮汐与风暴潮
6.4.1.2.1中国近海的潮汐
据沈育疆(1980)、丁文兰(1985)等研究,中国近海区域的潮振动主要为太平洋传入的潮波所引起的谐振动,来自日、月引潮力所产生的独立潮很小。由图6.1可知,太平洋潮波是从琉球岛弧与巴士海峡分别进入我国东海与南海,形成东海、黄海、渤海的潮振动与南海潮波运动。
图6.1传入我国海域的潮波示意图
大洋潮波为许多频率不同、振幅不等的分潮波所合成。在诸分潮中,主要太阴半日分潮(M2)、主要太阳半日分潮(S2)、太阴太阳合成日分潮(K1)和主要太阴日分潮(O1),这4个分潮的振幅之和一般约占实际潮波振幅的70%左右。其中M2分潮和K1分潮由于分别在半日、全日分潮族中的振幅和比重均最大,故可以这两个分潮为代表来了解中国海域的半日潮波和全日潮波的活动情况。
图6.2反映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M2分潮波运动的基本特征。图6.2所示潮波自琉球岛弧传入后大部分以前进波形式经东海向黄海传播,进而进入渤海;小部分则在台湾北部沿海形成所谓“退化旋转潮波系统”,以左旋方向进入台湾海峡。
图6.2渤海、黄海、东海M2分潮同潮图(据王颖等,1996)实线为同潮时线(东8时),虚线为等振幅线(cm)
在渤海、黄海各有两个M2分潮的逆时针旋转的潮波系统。前者两个无潮点分别位于辽东湾口和黄河口外约13km处,后者两个无潮点分别位于山东半岛成山头附近与连云港外海。
在台湾海峡的半日潮中,一支由东海南下,另一支由太平洋经巴士海峡传入南海,后向北进入台湾海峡。两分支在金门—台湾马公一带汇合,呈驻波性质(丁文兰,1983;郑文振等,1982)。
与半日潮相比,渤海、黄海、东海的全日潮振动较弱(见图6.3、图6.4)。由于周期较长,全日分潮(包括K1分潮和O1分潮)在渤海、黄海皆只能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潮波系统。另外,整个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中部海区全日潮波的运动均为驻波性质(丁文兰,1984)。
整个南海区潮汐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平洋经巴士海峡传入的潮波,其次是引潮力在整个海域产生的独立潮,两者叠加构成了南海潮汐系统。南海潮振动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全日潮波大于半日潮波(见图6.5、图6.6)。K1、O1两个主要全日分潮合成的潮差在南海大部分海域为1~1.5m,而M2、S2这两个主要半日潮合成的潮差在大部分海域为0.5~1m。
6.4.1.2.2中国近海的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海面在风暴强迫力场作用下偏离正常天文潮的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导致我国沿海风暴潮发生的主要风暴为热带气旋、强冷高压系统和温带气旋三种。
每年影响我国海域、沿海甚至内陆的热带气旋平均约20次,每年影响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约5~6次,而每年影响我国海域的温带气旋多达近50次。我国沿海平均每年发生增水1m以上的风暴潮有14次,2m以上的严重风暴潮2次,构成重大灾害的平均每2年就有一次。我国沿海是世界上各类风暴潮的一个频繁多发地区。我国沿海风暴潮的分布概况如下。
图6.3渤海、黄海、东海K1分潮同潮图(据王颖等,1996)实线为同潮时线(东8时),虚线为等振幅线(cm)
图6.4渤海、黄海、东海O1分潮同潮图(据王颖等,1996)实线为同潮时线(东8时),虚线为等振幅线(cm)
图6.5南海M2分潮同潮图(据王颖等,1996)实线为同潮时线(东8时),虚线为等振幅线
图6.6南海K1分潮同潮图(据王颖等,1996)实线为同潮时线(东8时),虚线为等振幅线
A.黄海、渤海地区。在江苏沿海,主要为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导致的风暴潮,其中以前者为主。此类风暴潮每年一次多。在8114号台风期间,吕泗(四)、射阳河口及小洋口最大增水分别达到2.38m、2.95m及3.81m。
在渤海寒潮大风是产生风暴潮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天气形势为“冷高压配合气旋”和“横向冷高压”这两种类型。前者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后者多出现在秋末—冬初。在渤海南岸这类风暴增水不但频率极高,且增水极为显着。在1958~1974年间,增水大于1m的出现61次,平均每年3.4次,超过2m的有23次,3m以上的2次。
B.东海地区。本区的风暴潮基本以热带风暴潮为主。其中每年袭击、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为6.8次,袭击、影响浙江沿海的3.7次,长江口一带平均每年约1次以上。
浙江自1949年以来,台风增水超过1m者已有20余次,其中1956年8月1日特大台风袭击时,镇海最大增水2.33m,澉浦达4m以上。
C.南海地区。影响南海海域及其沿岸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多达13次,约占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总数的五分之三。其中在广东沿海登陆的平均每年5次,在广西沿岸登陆的平均每年2.5次。每年影响时间达6个月之久(5月中旬至11月中旬)。
以汕头为代表的粤东岸段,在1955~1977年的23年间,台风增水超过0.5m者多达63次,超过1m的11次,最大增水3.02m;在粤中珠江口黄埔一带,1950~1974年的25年间,台风增水超过0.5m者多达90次,超过lm的有18次,超过1.5m的有11次,最大2.45m;在湛江出现5.94m的特大增水峰值(至今为世界纪录的第3位)。
以上叙述了中国近海海域波浪、潮汐、风暴潮的分布情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北射阳—吕四以东海域存在两个潮流系统,一个是太平洋的前进波,通过中国近海大陆架到达黄海地区;另一是太平洋的前进波通过中国近海大陆架碰到山东半岛后形成反射波。前进波和反射波汇集形成辐射状潮流场。据王颖(2002)资料,这个地区的平均潮差达4.5m,最大达6.5m,但已测到9.28m,表明该区的潮流作用很强。另一方面,苏北射阳—吕四沿海岸滩以淤泥(沙)质为主,在波浪、涌浪、潮汐、风暴潮、涌潮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容易被掀起成为悬移质。同时,在苏北射阳—吕四滨海分布众多的沙洲(见6.4.3节),在这些凸出的沙洲处波浪往往出现辐聚,能量集中;尤其是在冬季偏北浪向和大浪盛行,风场稳定,强劲的波浪使先前堆积的泥沙被重新掀动悬移。在后文(见6.4.2节)有关中国近海浑浊流的论述中将指出,遥感影像显示中国近海浑浊流的最大宽度和含泥沙量最高处出现在苏北射阳—吕四以东海域,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6.4.1.3中国近海的海流
从图6.7可知,对中国近海影响较大的海流有:黑潮、黄海暖流、台湾暖流、沿岸流和季风飘流,现分别简述如下。
(1)黑潮。源于太平洋的北赤道流。北赤道流西进至菲律宾东岸受阻后分成两支:一支南下;另一支(主体)北流(称黑潮),从台湾东北部进入东海,然后折向NE,经吐噶喇海峡出东海重入太平洋。
黑潮的流幅较窄,约150km,大于0.8节流速的黑潮主流宽度变化于70~110km之间,在东海的厚度为800~1000m。如以700m深度作为起算面,黑潮在东海的平均流量约为21×106m3/s(相当长江径流量的676倍)。
(2)黄海暖流。在北纬30°以南,东经125°以东地区,由黑潮主干分出一支流向日本海方向的对马暖流,对马暖流又在济州岛南分出一支从东海流向黄海的支流——黄海暖流。该暖流从南到北纵贯整个黄海,最后进入渤海。黄海暖流从黑潮分离出来后能长驱直入渤海湾,这与潮波的全程相随、助推有密切关系。
该暖流在进入黄海南部时的流速约为0.2节,在北上途中受海底地形影响不断有分支分向沿岸,其中在北纬34°左右有一条向西的分支分出,致使苏北如东以东的沿海浑浊流在形态上产生明显异常(见后面的图6.9);约在北纬37°附近向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较大分支分出,分别与南下的朝鲜西海岸沿岸流和苏北滨海的黄海沿岸流汇合;黄海暖流的主要部分经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在抵达渤海西北部时又分成两支,北支沿辽东湾西北岸北上,汇入辽东湾,南支南下与黄河等入海的径流汇合形成沿山东半岛北部流动的渤海沿岸流。
(3)台湾暖流。这是黑潮主干在台湾东北海域向北分出的一个终年具有高温、高盐特征的支流。它自黑潮主干分出后,沿东海大陆架底坡北上,沿途受海底地形影响,流速逐渐减弱。该海流除表面易受季风影响外,中、下层的流向比较稳定,终年向北。其前锋在长江口外与南下的沿岸流混合,然后折向东北,其中一部分海水汇入对马暖流,另一部分汇入黄海暖流。冬季东北风盛行时,迫使海水向岸输送,暖流方向与沿岸流方向相反,此时台湾暖流势力减弱,流幅变窄。在浙江近海的暖流和沿岸流之间形成向西倾斜的锋面,锋面以西为沿岸流南下,以东为暖流北上。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迫使海水离岸输送。这时台湾暖流与沿岸流同向,两者汇成一片,流幅宽而势力强,几乎遍及东海西部的浅水区。
图6.7中国近海海流分布示意图[根据王建(2001)主编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图6.18和引自http://www.ngdc.noaa.gov的地形等资料编制]。
(a)近海冬半年海流分布;(b)夏半年海流分布
(4)南海季风飘流。据孙相平(1996),南海的表层流流向随其季风的更迭而改变,故称南海季风飘流(见图6.8)。在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为东北季风飘流,主要靠近我国华南和越南、马来半岛近岸,经卡里马塔、卡斯帕海峡流入爪哇海。部分黑潮水也经巴士、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并折向西南。表层流流速一般(南海)北部为1~1.5节,南部为1节,主流流速一般为2节,最大3节。6~8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时期海流转为向东北流,流速除越南近海及海峡内较大外,南部大部分海区的表层流流速较小,一般为0.5节。强流区出现在马来半岛及越南南部沿海,流速1节,最大2节。至南海北部,大部分海水经巴士海峡及巴林塘海峡流出南海汇入黑潮干流,小部分继续北上流入台湾海峡。
图6.8南海冬、夏季风飘流图(根据王颖等,1996)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组海洋综合调查办公室(1964)资料,在北部湾,冬季由于受东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流速为0.2~0.4节。在春季湾内仍有一个较大逆时针环流。夏季受偏南风的影响,海水作顺时针方向运动,形成一个与冬季海流方向相反的环流,流速为1节左右。秋季时,湾内西侧海水已改变为逆时针方向运动,仅雷州半岛仍为顺时针运动。
(5)沿岸流。中国大陆沿海的沿岸流因其成因不同可分成南北两部分,即北沿岸流和南沿岸流,两者大致以分布于台湾海峡的驻波地域为界。
A.北沿岸流。流向一年四季均由北向南。对于北沿岸流的成因,我们认为并非是传统观点认为的主要是由江河入海的径流所形成(孙大文,1992;孙湘平,1996等)。我们认为黄海暖流在北上途中向两侧分出的流向相反的分流和抵达渤海西北部时产生的回流是构成北沿岸流的主体,江河入海的径流主要是对沿岸流的盐度有局部冲淡的影响。黄海暖流在北上途中,受海底地形影响,不断向两侧分出的流向相反的分流。在抵达渤海西北部时,受陆地阻挡,按质量守恒要求,必然要向其两侧形成回流(参见图6.7(a)):一支向东北沿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西岸—朝鲜半岛南端;另一支向南,并且沿途不断得到由M2、K1和01分潮在渤海、黄海形成的逆时针旋转的潮波系统所加强,沿山东半岛南下,经苏、沪、浙沿海直至台湾海峡南端与南沿岸流汇合。沿途相继与海河、黄河、灌河、射阳河、长江等入海河流的冲淡水混合,从而形成中国(中)东部大陆沿海的北沿岸流。北沿岸流的分布和强弱随冬、夏更迭而有所变化:在冬半年时(大致是9月至翌年4月,共8个月),受较强的偏东北风影响,北沿岸流的规模增大,流速加快;在夏半年时(5月~8月,约4个月),北沿岸流规模萎缩,流速减缓,至闽北海域全然消失(参见图6.7(b)。
B.南沿岸流。主要由季风飘流派生而成,故流向随季风飘流的更迭而转换。在冬半年时(10月至翌年4月,共达7个多月),流向由北往南。从台湾海峡南端开始沿两广沿海,进而沿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南下。夏半年时(4月至8月、9月,长达5个多月),流向从南往北。南起越南的金兰湾附近海域,北上至福建厦门附近的海域最终消亡(这与台湾海峡中所存在的驻波地域相吻合)。
南沿岸流与北沿岸流相比,最大的差别有以下三点:①南沿岸流主要由风浪流派生而成,北沿岸流则主要与黄海暖流在北上途中向两侧分出的分流和抵达渤海西北部时产生的回流有关,并不断被M2、K1和01分潮在渤海、黄海形成的逆时针旋转的潮波系统所加强。②南沿岸流流向随风浪流的更迭而变化,北沿岸流流向始终自北而南不变。③南沿岸流流势较弱,规模较小,而北沿岸流流势较强,规模较大。
综上可知,黄海暖流、季风飘流对中国沿岸流的形成与变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潮波对中国沿岸流的影响也很大,其中最显着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夏半年期间,北沿岸流于闽北海域消亡,与东海潮波垂直这一岸段直冲而来有关。因为此时北沿岸流行进到这一岸段附近海域,本来前进的力量已不是很强,自然这直冲海岸而来的潮波便成了它一道不可逾越的“坎”。②在台湾海峡,南下、北上的潮波于海峡南部相汇,致使在交界地区形成了一条横亘海峡的驻波带,这条驻波带便成了夏半年期间从南海沿岸北上的南沿岸流难以逾越的障碍。③在江苏昌四以东海域是前进潮波与旋转潮波相交汇的地方,致使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潮流系统,自然北沿岸流行进此地亦受到强烈干扰。④在水深小r等于λ/25波长的滨海地区,潮流成了往复流,这时对沿岸流运动影响很大。另外当遇到风暴潮和大规模涌浪时,正常的沿岸流格局亦会被彻底打乱。
② 失德艺人该不该继续守护
③ 跨境电商被推向“风口浪尖”,未来可期
不少文章类似“95后跨境小哥深圳全款买房!”“90后夫妻两人做跨境电商,年入五百万”等之类的标题,有宣传成分但也不乏是真人真事,也反映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跨境。
前几年,跨境电商鲜为人知,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为什么近两年突然就变得火爆起来了,应该算是火遍全球,特别是2020疫情爆发之后,随着国内致力发展跨境电商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这一行业。
主要是全球疫情刺激了国外人群网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加上疫情加剧了海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给中国跨境电商带来了蓬勃商机。“2月的口罩,3月的额温枪,4月的熔喷布,5月的头盔,6月的自行车,家居产品火爆等等;
疫情使得 “宅经济”爆发, 人们一改聚餐、出游等习惯,更多的人开始享受在家的生活,在这一趋势下,多数人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2020年9月以来,以厨房家居、室内运动、远程办公、园艺等为代表的宅品类以40%以上的Listing数量增长率持续上新。
宠物市场继续扩大 :2020年有41%的英国人成为新晋铲屎官。。别说是国外了就咱们国内而言养宠物的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宠物多了自然对于宠物用品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这么一来自然就推动全球宠物护理电商市场快速发展。
2010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0.5亿元,这个增幅以及交易额还是比较惊人的。2020年全球受疫情冲击,线上购物需求急剧增加,2020年全球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0亿美元,即使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跨境电商行业复合增速仍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未来的3-5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 历史 性时间窗口,经过2020年后,中国大规模品牌出海的良好局面已经初步形成。2020年全球跨境电商规模达到1万多亿美元,中国跨境电商占到了28%左右的市场份额。
国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随着电子商务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大力扶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跨境电商的海外仓数量超过1800个,2020年一年增速达80%,面积超过了1200万平米。新增50个跨境进口试点城市,新增加了46家跨境电商综试区,17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一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本次扩大试点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将从37个城市扩大至海南全岛和其他86个城市(地区),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去年国外港口拥堵、派送延迟,让许多卖家清醒意识到,把货放在距离买家最近的地方,用空间来换时间,也是买家对时效的考验,买家对货物的时效敏感度更高,之前的国内直发将更多向海外仓倾斜。其次,选一个靠谱的国际货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咱的货物品类和数量合理安排运输方式和仓位,保证货物安全、省事不少呢!
随着今年的火爆程度,跨境电商行业将是未来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小G希望新更多新加入的创业年轻人和投资者能赚取更多的收益!
④ 在中国有哪些地方可以观潮
1、盐官镇
浙江省的盐官镇历史悠久,同时也是个名闻遐迩的潮乡。太平洋潮波浩浩荡荡进入东中国海,其中就有一路潮水径直扑向连接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在这个呈喇叭口状的海湾里,潮水鬼使神差地变得异常汹涌,转瞬间就涌现出一派排山倒海的气势。
尤其神奇的是,当潮头到了盐官附近还会壁立着排列成一条直线,犹如万马奔腾的军阵开始接受人们的检阅。这就是着名的“盐官一线潮”。
2、海宁观潮胜地公园
海宁潮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海宁是举世闻名的观潮胜地。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景观白石坛广场是海宁观潮节的举办地点,当地政府会组织观潮、祭潮、追潮、弄潮等一系列活动,还有多项体现当地人文风采的文艺表演。
最佳的观赏地点为观潮胜地公园内鱼鳞石塘、两座观潮楼和6个观潮台。
(4)当今中国风尖浪口在哪里扩展阅读
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潮神的生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作为观潮胜地的盐官就会变得人流如潮,显得热闹非凡。这一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聚集于海塘上的观潮台,就为着一睹这天下奇观。
而这一天在盐官镇上,街面张灯结彩,城头彩旗飘舞,家家户户格外地殷勤好客,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节日。如今这个节日有了个新名称,叫做“海宁观潮节”。
钱塘江涌潮一日两次,分为日潮与夜潮。既然来到了盐官,夜潮不可不看。而观看“月中齐鸣半夜潮”抑或更有情趣。游人在白天观赏了日潮之后,可以在镇上找个客栈下榻,放下行囊,从容悠闲地去体味古镇的风情民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盐官:潮声伴随的古镇(魅力名镇(13))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秋节庆召唤国内游 赏枫赛马随你挑
⑤ 风尖浪口是什么意思
风尖浪口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解 释: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⑥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武昌起义成功的客观原因
〔摘要〕武昌起义有其客观条件,甚至对武昌起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 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主导原因,但立宪党人与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抛弃及寻找新代理人也是十分重要因素,袁世凯伺机夺权,未对武汉三镇真正进攻是起义成功的不可忽视因素。
武昌起义胜利 客观原因 革命党人响应 立宪党人 袁世凯夺权 帝国主义对华政策
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其取得胜利的主导客观因素。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散布在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与会党起义响应,各地群众自发性起义也风起云涌激荡中华大地。10月22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发动新军与会党起义,有力地巩固了湖北后方,并且派遣了军队赴武汉;陕西革命党人景梅九等起义,攻入山西,切断了北方清军南下之途及清政府与西北地区的联系。10月23日,江西九江新军起义,解除了长江下游清军对武汉的威胁。29日,山西起义,11月3日上海起义,4日杭州、贵州起义,5日安徽起义,9日福州、广东起义。短短一个月内全国有13个省宣布起义或光复。同时,革命影响下的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走向高潮:江苏苏南部分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竖起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号,广东地区农民组成各路民军围攻官署衙门和豪绅住宅,四川农民反抗清军斗争发展至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当时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共和的起义。应该说,革命在全国各地的积极策动响应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大大分散了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力量,使得处于风尖浪口的武汉有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政治军事环境。设若没有这些短期内风起云涌般的起义,清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全国军队,开赴武汉镇压起义军,以当时武汉三镇之新军起义力量,是根本无力取胜的。
立宪党人、旧官僚等人在武昌起义后采取的墙倒众人推的态度是起义胜利的重要条件。立宪派与部分旧官僚是主张实行立宪的,他们不想革命,也不希望革命的发生。但是,第一,在新政和立宪中有所转变并具有一定能量的他们,急切希望在全国政治上有发言权,在政府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第二,他们虽然不革命,但对满族贵族垄断政权核心的状况不满,就是说,他们也有反满情绪,虽然这种情绪远远不能与革命派相比。他们尤其不满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去世以后少壮亲贵把持政权的局面,他们不相信这些纨绔子弟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危机,走向富强。能够完成这样的艰难任务的,只有他们自己。清政府中的当权者们不会意识到这些既没有枪也没有炮的立宪派人士能够对清王朝的生存造成威胁。所以,当清政府不肯立即开国会之时,当皇族内阁成立之时,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有限支持也就宣告终结了。立宪派离心倾向的加剧以及最后对清政府的绝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武昌起义爆发后,由于立宪派加入革命阵营,使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立宪派人在地方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是对民众的,也包括对相当多的地方官员。武昌首义后,北京人心浮动,清政府中一些官员即采取将家属走避天津租界的办法,甚至当时裕隆太后还有出走热河的准备,一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也举棋不定乃至坐视清廷崩溃。立宪党人对此时局势发展虽有不同认识,但不久以后即基本上共同倾向于不保清廷:当时从武汉赶到苏州的张謇会同雷奋等,为江苏巡抚程德全起草要求清政府“宣定宪法,开国会”的奏折;赵凤昌则宣称:“文明大举,大势已成,计旦夕即定……,以保将来中国。”张謇则明确地对袁世凯说:“甲日满退,乙日拥公”。当其时,立宪派与旧官僚采取“和平夺权”与“政变夺权”的手法,先后取得了湖北、江苏、湖南、福建、贵州、广西等省的地方统治权。因此,从武昌起义到清廷宣布退位,不过几个月时间,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立宪派抛弃清政府应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2 武昌起义成功的客观原因 (转载
袁世凯利用起义伺机夺权,对武汉三镇进攻半真半假是起义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曾派萌昌率北洋新军开赴武昌镇压革命,但北洋军大部分将领都是袁世凯心腹爪牙,根本不听从萌昌调度。在帝国主义者的策划下清政府被迫起用袁世凯,统率北洋军前往武汉三镇。袁世凯刚刚重新起用,北洋新军即展开猛烈进攻,且取得了不小胜利:11月2日攻克汉口,11月27日,又攻占汉阳,使得武汉形势严重告急,革命大有被扼杀危险。但袁早已抱定了“剿抚兼施”的政策,很快即与南方革命党人谋划和谈:在军事上,袁不立即攻占武昌,而是形成一时间南北对峙局面,一方面对革命党形成强大威慑,同时也给革命党人以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以此要挟清政府;在政治上,10月29日,袁即派与黎元洪同乡的湖北道员刘承恩致书军政府,表示愿与革命军言和,11月2日,冯国璋攻占汉口,复命刘再次致书黎又云言和,11日,袁第三次让刘与海军正参领蔡廷干再往武昌表示商议和平。同时,袁又指使驻直隶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卢永祥等电奏所谓的政纲二十条,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特敕国事犯、组织责任内阁。”12月初,得知赵凤昌参与南方革命党人事务后,即派赵秉钧之幕僚洪述祖致私函赵,探听南方动静,谋求和谈。此后,又在南方筹备临时政府成立之际,与南方革命党人联络出一个共同倒清方案,并派唐绍仪赴南方谈判。由此,人们也可以理解:20世纪初,革命党人屡次起义且作了长期准备,均以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武昌起义事起仓猝,却能取得成功,难道只是由于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所导致的吗?或者当时军事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了吗?历史证明,袁世凯当年大军压境,于军事得手之后,一再谋和停战,要挟汪清廷与南方谈判,完全是为其个人政治目的,和与战只是其手中的政治筹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态度客观上使得武昌起义的胜利果实得以保存下去。
帝国主义分子迅速放弃清政府也是起义胜利的有利客观因素。长期以来,在人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19世纪末,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光绪帝实行改革表示支持,戊戌政变后一度曾帮助康有为梁启超出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许正是认识到当时清政府力量不足以形成对广大人民真正的高压统治,故此希望清廷通过一些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增强有限力量,更好地充当其“以华制华”之工具。义和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更加衰弱,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其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不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才出现了清廷对国家机器大大修补的行为――清末新政。但事与愿违,新政不仅没有能够将清廷的专政工具修好,反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武昌起义发生后,帝国主义对清廷已基本上完全失望:刚发生革命之时已有亲自出马的准备,在武汉江面集合了十余艘军舰,监视革命军活动,截留清政府海关收入;驻京各国使节连续举行会议,共同商讨对策;当时清政府摄政王载沣为急抒财政困难,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団请求财政援助,但遭到各国拒绝。可见当时帝国主义各国已完全放弃了清廷这一统治中国的工具。另外,从国际背景看,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十分尖锐,世界性的战争也处于一触即发的境地,当然也更不愿意在中国出现影响其主要战略目标的事件,对武昌起义采取的态度应是迅速实现稳定,可能维护其利益不出现巨大损失。既然清政府不能起作用,那么另外寻找新的实力派就是自然而然的举措了。于是,他们竭力帮助袁世凯取得了全国统治权,并积极为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就此,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飞走了,历史的车轮终于将其辗作历史的尘埃――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寿终正寝。
⑦ 大国之间的博弈使全球环境治理日益简单化对不对
并不是说博弈让全球环境治理简单化。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化,经济全球化催生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所以在生态环境和气候日益恶化的今天,全球之间的合作应该越来越密切,使得环境治理越来越规范化全球化,分配各个国家的任务重构,全球携起手来,共同面对人类面对的生态问题,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展资料】
大国博弈意思是说大国与大国之间,因某些利益冲突,或其他事情有了不一致的看法。但又都想让对方采纳自己的意见,故而通过外交手段如下棋般相互斡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以当下的大国博弈来说,主要的参与方有美国、俄罗斯、(英、法、德)、中国,这些是一线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韩国等这些是二线参与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国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处于风尖浪口的国家,只能左右寻找平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大国博弈的原因:为了发展竞争、改善自己的安全环境、谋求更好的分工地位、合作中获取有利的收益分配结果、维护本国文化利益或制度利益。世界形势的主流依然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冲突和动荡多现于区域。国际政治关系合作与矛盾并存,大国关系将持续合作与博弈。
改革开放的内在需求、庞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在博弈中的强大支柱。迄今为止,中国以世界第二大GDP的体量,依然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长,堪称世界经济的关键动力。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再平衡”: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驱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⑧ 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这应该是个课题,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观点(非专业研究人员,局限性很大,仅供参考):
所谓世界强国应该是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也就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强。
之所以有些国家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从他的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我说几点吧(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仅供参阅)。
第一,国家稳定,经济民生稳定中高速发展。
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文化共识凝聚国内思想。
第三,有明确的国家战略。
第四,军事上要有能够产生威慑效应的攻击或者反击能力。
第五,大国博弈中不犯下重大错误。
第六,面对当今世界,要有金融战争的能力。
第七,机遇。
---------------------------------------------------------------------------------
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以当下的大国博弈来说,主要的参与方有美国、俄罗斯、(英、法、德)、中国,这些是一线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韩国等这些是二线参与国家,有民族报复的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国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处于风尖浪口的国家,只能左右寻找平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就目前情况,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最为激烈,其次是美国拉拢日本等国和中国的较量,当然博弈中互相包含,中国也多多少少参与到了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同样其他国家多少也参与到了中美博弈。俄罗斯情况不大乐观,最近美国拉着欧盟在乌克兰上搞俄罗斯,又拉着沙特在油价上搞俄罗斯,然后叙利亚(这里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被isis和反对派搞的不死不活的,普京的反击手段有限,也就是博弈中手牌太少,导致现在形势对俄罗斯非常不利。还好,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给了普京一点契机,不过,整体劣势太大,短期内只能招架。个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俄罗斯会在一线国家中掉队,沦为二线国家,除非有其他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发生俄罗斯才有可能保住一线国家的位置,比如:中日冲突,南海问题激化,中东问题全面爆发等。俄罗斯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依赖资源出口,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也是基于此,个人认为,油价2年内也就是拖垮俄罗斯之前,不会大涨,当然如果沙特或者美国先跨了,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可能性太小。俄罗斯现在的应对是:背靠中国,以主动出击来换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的形势目前正在脱颖而出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名列前茅,但是还没有完全脱出去,能算上强国。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东海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周边的半岛问题,日本二战清算问题,等等。中国的战略是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先共存,再追赶,最后超越的路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的大国崛起战略。我还是相信国运的,国运来了,就好好好把握。(新中国成立时,有美苏争霸,中国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下成长;苏联解体时,各国都去收割苏联遗产,没人管中国,中国继续发展;消化苏联用了将近10年,发现中国发展太快了,西方担忧了,突然出来个911,美国被恐怖袭击了,于是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中国又发展了十年;08年奥运会的完美变现,让西方坐不住了,这时候又出现了伊朗核问题以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然后乌克兰也出乱子了……中国好好把握吧)
我是不是啰嗦了一大推,也没有说到正点上?
⑨ 风口浪尖和风尖浪口的区别
正确的是风口浪尖,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就是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从字面意思上看,一说风口就是风最大的地方,而且汇集来自各个方向的风,浪尖是浪头最高的地方,浪最急,位置非常凶险。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端。
一个人身处在某个重大事情和斗争的最前头,也是最关键和最危险的环境之中。体现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内心的无奈,其实我们不管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都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要太过于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才不会让自己走上错误的道路。
⑩ 风尖浪口什么意思
解释: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斗争激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