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教我国历年的贸易顺差数据.
以下是历年的贸易顺差数据(单位 亿美元)
2004年 320
2005年 1,019
2006年 1,775
2007年 2,622
2008年 2,955
2009年 1,961
2010年 1,831
2011年 1,551
2012年 2,320
2013年 2,598
2014年 3,825
2015年4,822
2016年 5100
2017年起以人民币口径统计
2017年为2.87万亿元人民币
2018年为2.33万亿元
2019年中国贸易顺差2.92万亿元
2020年我国贸易顺差3.7万亿元
拓展资料: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么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该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膨胀,给本国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连续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4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加工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顺差中所占比重依次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顺差达1063亿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更达58.47%;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进口,如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对华贸易报告就指出:2003年美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34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对中国出口仅290亿美元。
② 中国前9个月的外贸顺差多少
贸易顺差3.66万亿元。其中,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3.66万亿元,扩大58.2%。今年前8个月,中国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外贸结构和发展质量均有所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两位数增长、比重提升。
③ 贸易顺差的中国状况
促使中国贸易顺差迅猛增长的原因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各国的经济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商品和服务越来越更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流动,这必然为推动刚刚加入世贸体系的中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比较强。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国际分工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一生产能力的,正是国际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经营的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比重已达60%,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仍是中国21世纪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与中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与中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亚洲四小龙的50%-60%,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中国贸易差额的发展概况
原本经济落后的国家,采取了符合其国情的经济发展方针策略,随着经济发展,其对外贸易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逆差后转为顺差。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如此。中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18.8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国际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顺差仍达到615亿美元,超过2005年同期水平。
中国贸易顺差剧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连续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4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加工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顺差中所占比重依次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顺差达1063亿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更达58.47%;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进口,如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对华贸易报告就指出:2003年美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34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对中国出口仅290亿美元;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大量地从中国进口劳力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严格限制其具有先进技术的产品向中国出口,人为地扩大了贸易差额;
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口(主要是设备进口)增速(17%)放慢,与出口增速(28%)拉开缺口;
外商投资企业伪报进出口额以转移资金。有学者运用比较法(即比较贸易伙伴贸易统计数据估算转移定价规模)对进出口伪报的研究结果认为,“仅2001年一年,中国大陆通过进出口伪报方式进行的变相资本流动,就高达662.2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0%。当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影响而并不十分精确,但足以说明进出口伪报规模之大已不可忽视。”“2002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兴起,进出口伪报的目的,日益从资本外逃转向资本内流,方式也从过去的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转向高报出口低报进口。”这样的变化虚扩了中国大陆外贸顺差。渣打银行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出:“由于进出口企业虚报数据等原因,中国去年的贸易顺差远没有官方公布的1020亿美元那么多,估计实际上只有350亿美元,其余的670亿美元实际上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
2014年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6.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2%;进口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6%;贸易顺差6306.1亿元人民币,下降6.5%。按美元计,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0208.6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10618.6亿美元,增长0.9%;进口9590亿美元,增长1.5%;贸易顺差1028.7亿美元,下降5.1%。
2014年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前11月外贸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进口10.95万亿元,同比下降0.4%;贸易顺差2.05万亿元,扩大40.4%。
2015年前5个月,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④ 中国贸易顺差怎么理解
贸易顺差的利与弊:
利:
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首先,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经济增长。一是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 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额。其次,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贸易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贸易顺差额。
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伴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4010 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三是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该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 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当财政有赤字时, 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中国的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贸易顺差的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以贸易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连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的债权国。因而,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外汇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国对外清偿能力、保证对外支付,还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提高了国家抵抗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贸易顺差使得国家有充足的外汇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是国家有充足的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执行主动的对外经贸政策。三是贸易顺差增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由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因此,中国资本流动性实际上比较大。在资本流动性实际比较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效应,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弊:
1.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贸易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贸易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贸易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该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中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2.贸易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外汇流入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 升。贸易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贸易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中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3.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中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中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贸易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 汇储备的成本越高。贸易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贸易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贸易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4.贸易顺差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⑤ 中国07,08,09年的贸易顺差各是多少
2009年全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2008年顺差在2900亿美元左右2007年中国顺差可能在2618亿美元
⑥ 中国和美国贸易的逆差和顺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美方有巨大逆差,且迅速增加,这是个老问题。随着金额的扩大和中美经贸关系其他问题的解决,逆差问题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方压人民币升值、部分议员提议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附加税,指责中国产品加剧美国工人失业,以及对华纺织品设限、彩电反倾销等问题,主要源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中美贸易差额真相
中美贸易发展迅速
由于中美两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国内需求旺盛促使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96亿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承认,与中国贸易是其发展最快的部分。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出口总额达到34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14%。而同期,美国对德国的出口仅增长了7%,对加拿大的出口增长了6%,对日本的出口则减少了17%。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英国之后美国的第五大出口国。
中美贸易关系基本不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过去的25年中,尽管中美关系经历了炸馆事件、考克斯报告等事件的影响,但中美经贸总额只有1990年下降了3.9%,。此外,中美贸易关系受美国经济周期影响不大。
根据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1993年美方开始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亿美元,11年增长了近12倍;而根据美国的统计,1983年美方开始有逆差,为3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162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1988年中国开始进入美国的前10位逆差国行列,1989年就从第9位发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逆差对象。2000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继续攀升,到2004年,中国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达到26.2%。
中美贸易差额统计口径不同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一差额不仅由来已久,且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
美国商务部把从中国大陆直接进口和从香港转口但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所有货物都算成是从中国的进口,也就是说,美国把所有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产品价值都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海关的统计只包括中国大陆直接向美国出口的和出口时已知最终目的地是美国但经香港转口的货物。然而,许多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的最终目的地并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许多最终运往美国的中国产品没有包括在中国的贸易统计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国大陆向香港的出口。
中国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与香港公布的转口贸易价值不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大陆出口到香港的许多商品,因最终目的地不明确而未被统计到中方的数据中。第二,美方的进口统计,因包括了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考虑到香港为大陆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安排运输、保险、寻找客户等,因此,对这些商品的增加值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从美进口统计差异
中国统计的来自美国的进口与美国统计的向中国的出口,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5年两者差额为43亿美元,2003年为55亿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导致出现运输费用的差价,可以说两者大体相当。这说明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与中国统计的进口和美国统计的出口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双方均未将服务贸易统计在内
美国在总的对外贸易持续逆差的情况下,商品贸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服务贸易则相反呈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WTO的报告,美国服务出口占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盈余国。2003年美国服务贸易5495.9亿美元,增长5.77%;出口3048.1亿美元,增长4.3%;进口2447.8亿美元,增长7.64%;服务贸易顺差600.3亿美元,减少7.41%。
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务隐性化影响了我们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情况真实全面的了解。
第一,由于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造成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低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1999年,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外的服务销售额达到3380亿美元,比当年对非居民提供的基于国际收支方法统计的跨境服务出口额2790亿美元还高21%,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这两个数字不能简单相加,但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增加,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东道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
在我国,许多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于我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国内提供产品的同时,为了获得内部化收益并支持其货物制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务。如,汽车制造厂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石油制造企业自己投资设立加油站、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如IBM和GE等。目前,由于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并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
第二,伴随外商直接投资的追加服务往往被“资本化”,在我国,外资“以技术入股”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实际上使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信息密集型服务、研究与开发型服务提供的隐性化,尽管我国也为此付出昂贵的成本,但在服务贸易进口中却无法体现出来。
第三,我国以购买设备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务费用也没有被统计出来。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中美双方贸易数据均不准确,中方的数据被低估,美方的数据被高估。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转口贸易特别是中国从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贸易是否包括在两国双边贸易统计的不同而产生的。
中美贸易差额究竟有多少
自从1990年以来,多位经济学家对中美贸易差额实际规模进行了估算。美国加州经济学家K.C. Fung和刘遵义,经过调整后估算,2002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766亿美元。加上服务贸易,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为743亿美元,这一数字与中美双方统计数字的平均数(729亿美元)大致相当。按照这一数据,美国统计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估了288亿美元,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低估了316亿美元。
中美贸易巨额顺差原因
美方对巨额逆差的认识
美方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美国产品遭遇中国贸易壁垒、缺乏对中国的市场准入;(2)中国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执行两国签署的协议;(3)中国对人权、劳工权和环保的滥用以及拒绝遵守这些领域的国际标准,从而获得不公平的对美国贸易优势;(4)未来的不可预见性;(5)中国有意压低工人工资,压低人民币币值,以促进出口。
上述五个方面的主要归纳为对中国市场开放不够的指责。然而,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贸易盈余并不能说明中国正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应该说,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最开放的市场。中国市场的高度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近年来中国的全球进口规模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进口额从1990年的53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9.5倍。进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并实行了较低的进口关税。
巨额顺差产生的真实原因
原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进行加工组装,而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从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来看,近十年来,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不断增加,但是这一逆差占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的比重却并没有显着提高,近年来维持在20%左右,远低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50%多。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取代日本,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逆差国,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在绝对额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在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见表四)。
如果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看,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是在相对减少。因此,中国现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由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来,它们对美国的出口也因此转移为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了。
从出口来看,一方面是许多中国现在出口的产品其实是原来在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生产和出口的,只是现在转移到中国来了。另一方面,从市场来看,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的市场规模总体上比欧美小,而且进入的限制也确实要比欧美严一点,因此大量的中国出口产品就主要销往欧美而不是东亚。
从进口来看,中国之所以大量从东亚进口而不是从美国进口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美国对向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国愿意进口的产品无法进口。第二,由于中国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进行加工贸易生产,而中国目前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进口用于加工贸易的各种投入品在美国和日本都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较优势,因此中国更多地从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进口。
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四类最大宗商品的顺差
贸易不平衡本身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比较优势差异。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美国的优势则在于它的科研能力、技术及人力资本。从产业来说,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则在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是体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普通机械电器、家具玩具、鞋帽和纺织服装,2004年这四类产品贸易顺差为522亿美元,占当年中美贸易顺差的89.2%。
从表五中可见,双方贸易量最大同时也是差额最大的是机械电器产品。此类商品中,特别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如核反应堆,高性能仪器、仪表等,美国原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行严格控制,2003年仅对华出口114亿美元。相反,中国向美出口的普通机电产品以及由外商投资、在中国加工组装的高技术机电产品高达394亿美元,这样,在这个美方本来具有优势的项目下出现了2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双方贸易量和贸易顺差均位于第2的是家具、玩具等杂项,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2003年中方逆差的产品依次是植物产品、化工产品和纸制品,逆差分别为21亿美元、15.7亿美元和9.5亿美元。
美方顺差第三大的项目是纸制品,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森林资源的贫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可是中美贸易当中,美国却需要依靠其农业和林业部门来创造贸易顺差。
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较优势发挥
在科技推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但美国始终对对华高新技术出口进行管制,不愿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都有限制。
美国的储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国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结构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差额要用贸易差额平衡�这就是贸易逆差和顺差的根源。比如美国从1960年到1971年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所以年年有贸易顺差,并表现为美对外净投资和债权;但由于美国近30多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是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导致求过于供。美国的储蓄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2001年只有2.3%,2001年10月达到最低点,只有0.3%。高消费导致总储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重估贸易逆差对美影响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国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不断膨胀,10年前,美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20%,当前这一比重已超过60%。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表明,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750多亿美元,另有同等规模的商品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实现了出口。据中国美国商会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回报率相当可观。
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巨大受益者,它至少在就业和维持国内的高生活水准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好处。虽然美国国会的一些议员指责中国夺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实际上,如果按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美国每出口10亿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就能给美国国内带来近万个工作,仅其每年对华直接出口就可以提供30万个高薪水的就业岗位。而且双边贸易也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可以这么说,如果跟中国的贸易断裂,美国的失业率将急剧攀升,同时美国的股票市场将会急剧动荡。
此外,从美国国内市场价格看,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有助于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使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
对美国负面影响被美一部分利益集团严重夸大
不可否认,中美贸易逆差确实对美国部分制造业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美贸易的巨大不平衡造成美国制造业大量失业的说法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首先,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产量所需人员减少。其次,经济周期决定就业形势。每当GDP增长强劲时,就业人数就大幅增加。生产工人失业也会减少。再次,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从美国进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也是影响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的因素之一。总体上看,美国制造业失业同对华贸易逆差没有因果关系。
美方不应逃避责任
美国不仅对华实行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加强了技术管制。美国在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占有较大比较优势,多年来美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上一直拥有较大顺差。其次,长期以来进口石油一直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商品。
⑦ 2010年中美的贸易额是多少啊顺差和逆差各是多少啊在线等。谢啦。
10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各位记者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商务部10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首先简要向各位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商务运行情况,然后再重点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中国商务发展主要成就,接下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情况
今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各项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延续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快速恢复态势。进入三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外补库存需求减弱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外贸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21486.8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顺差1206亿美元,下降10.4%。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9.1%、5.4%和13.5%,顺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外补库存需求减弱和基数提高,9月份进出口增速从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从34.4%回落到25.1%,进口从35.2%回落到24.1%。
(二)当月进口达到历史新高,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前三季度,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8.4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进口1281.1亿美元,增长24.1%,创下当月进口的历史新高,当月顺差降至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目前,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和美国是中国前六大的进口来源地,前三季度中国从上述国家的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贸易顺差呈现结构性特点。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逆差364.1亿美元,加工贸易则出现贸易顺差2256.6亿美元,增长22.4%,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1.9倍。从国别看,中国对美、欧的顺差有所增加,但对日本、东盟的逆差则猛增82.2%、1261%。这也说明中国现有的贸易状况与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有很大关系。
(三)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根据对方统计,目前,中国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1-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36.2%,德国对中国出口增长52.1%,1-6月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2.1%,另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增幅都超过了40%。出口结构继续优化。1-9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6%,9月份406种“两高”产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规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⑧ 中国出现了贸易顺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商务部外贸司日前发布的《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报告称,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顺差达到602.2亿美元,按此进度推算,全年贸易顺差将接近1000亿美元,超过我国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1倍多。顺差占外贸总额比重将超过5%大关,而这项比重在2004年仅有2.8%左右。 今年贸易顺差出现这种空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主要贸易伙伴不同步,国内经济降温,内需不振,进口需求萎靡,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仍处于高增长期,海外市场迅速提升,两项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二,此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三,日趋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即国内上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区内导致昔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转为“小进大出”,原材料、中间投入品进口不能与出口同步增长。 当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贸易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下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方式而内流。 今年贸易顺差高增长既然已成定局,那么它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尽管贸易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尤其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按照我方统计,今年全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可望达到60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今年全年对华贸易逆差可能超过1900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美国某些政治势力最钟爱的话题,中美纺织品争端久拖不决,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贸易顺差高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巨额顺差是我国国内经济降温的表现,国内经济降温最终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向下调整的压力。两种作用究竟谁能占据上风,有待进一步观察。 贸易顺差高增长及其负面影响导致削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上升,为此,可供选择的策略通常有扩大进口(特别是战略资源和资本设备进口)和对外投资两途。这两项策略固然必要,但应当注意时机选择和其他相关问题。在战略资源进口和建立储备方面,鉴于目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仍然处于高价位,但已经连续数年上涨的初级产品行情可望在近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发生转折,中国国内经济降温将加快这一转折到来,我国不应急于在高价位上入市,而应当等待其价格回落。扩大资本设备进口应当限于必要的、国内无法生产的尖端设备和技术,不应损害国内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对外投资中,应当注意约束企业经理们借机扩大自己“王国”的冲动,避免对外投资沦为制造大堆烂账和资本外逃的黑洞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⑨ 我国7月单月贸易顺差6800亿创纪录,我们靠啥赚的钱,赚谁的钱
7月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我们靠啥赚的钱?赚的是谁的钱?顺差创新高的同时,是百利而无一害,还是存在其他隐患?
最后驳斥一点,有观点说国外通胀严重,他们拿“废纸”买我们的商品,实际对我们不利。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而美联储今年4次加息,美元一度走强升值,何来“废纸”一说?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能也恢复得很好,在海外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充当着世界工厂的重要角色,源源不断的填补着需求缺口,对全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⑩ 2001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新数据
2010年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2009年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61亿美元,2008年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2007年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2006年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2005年出口大于进口1019亿美元,2004年进出口相抵,顺差320亿美元,2003年256亿美元,2002年是304亿美元,2001年22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