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耍大刀中国人是哪里人

耍大刀中国人是哪里人

发布时间:2023-01-25 00:23:52

1. 一代豪侠大刀王五,为何最终死在外国人的枪下

晚清年间,在武术之乡的沧州出了一名耍大刀的人士,他的大刀耍的是十分有力,而且出神入化,多行侠仗义,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在当时乃至于今天都是人们十分崇敬的一代豪侠,本可以一生平淡无奇的度过,但他选择了保家卫国,被八国联军围剿,凭他的身手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那是为什么,他却甘愿被杀呢?

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处于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很小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他,很快王五就幸运地遇到了他的贵人,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习武之路,在这位贵人的指导之下,王五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基础。最后在这位贵人的介绍下,王五又拜到了另一位武师的门下,而这位新的武师将他毕生所学,尤其是在刀法上的成就一一传给了王五。

在抓捕的过程中,王五并没有任何的抵抗,一人扛下了所有的罪名。请求当时的捕头,不要涉及其他人,本来王五在江湖上名气就特别响亮,再加上为救他人舍生忘死,捕头为他的仗义所感动,最终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清廷抓住王五之后,为了息事宁人直接把他交给西方列强由他们任由处置,就这样,王五慷慨赴死,他的精神以及故事便流传下来,直至影响到今天的我们。

2. 刘流的详细资料.

●刘流(1914—1977),原名刘其庚,河北省河间县(市)尊祖庄后念祖村人。着名长篇小说《烈火金钢》的作者。他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他曾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的侦察科长、军区司令部的参谋等职务。还当过晋察冀军政学校的区队长、军区政治部的军事教官、军区白求恩学校的军事教员和政治教员、大队长等。后来,他到晋察冀边区的抗敌剧社任职,曾参加京剧《史可法》、《苏州城》、《李自成》的改编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到保定工作,先后担任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的秘书和创作部长、保定市文化馆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等职。曾任《戏剧战线》编辑部主任,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写过叙事诗、短篇小说、鼓词和独幕话剧。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烈火金钢》,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1964年,他又写出长篇小说《红芽》第一部,也受到好评。

●刘流(1914年—1977年),原名刘其庚,河北河间人。从小热爱民间艺术,爱看野台戏,听大棚书、鼓词等。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五支队侦察科长、军区司令部参谋、晋察冀军政学校区队长、军区政治部军事教官、军区白求恩学校军事教员等职,后到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做演员和京剧改编工作。建国后,历任保定市文联秘书及创作部长、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戏剧战线》编辑部主任、河北文艺学校干部。着有长篇小说《烈火金钢》、长篇评书《红芽》等。

★烈火炼就金钢---刘流和他的《烈火金钢》

节?祢url]河北日报》记者任少辉

1958年,一部小说一出版就震动了文艺界。“猪头小队长”、“解老转”、“何大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给同学起的这些绰号,忘不了曾趴在“电匣子”头前儿,津津有味地听评书———“肖飞买药”、“史更新出生入死”、“丁尚武耍大刀”。之后,随着影视剧的热播,更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那段历史,那些英雄……

———题记

长篇小说《烈火金钢》着实影响了几代人。作者刘流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他笔下的那些英雄果有其人还是虚构?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滹沱河下游到底在哪里?……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作家的家人、同事、朋友及他的故乡、战斗发生地进行了走访。

★追溯滹沱河

“我要通过这部书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过那样一场残酷的战争,有那样英雄的人民,那样伟大的党。”

———刘流

“父亲首先是个革命者,然后才是作者。”美华是刘流的大女儿,丽华、建华排行二、三,“父亲曾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来跟地下党砸了北平第二监狱,之后就加入了共产党。”在刘氏姐妹心中,父亲是个真正的英雄。

“有人问我,《烈火金钢》是否也写了我自己?没有。我自己的经历还值不得写。”7月22日,在刘美华家的一幢老房子里,记者看到和小说手稿放在一起的刘流写的《关于〈烈火金钢〉的创作报告》。

1943年,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二届群英会。“当时我在大会上服务,和英雄们在一起。”“当我了解了英雄们以后,脑子里自己的经历退让得没什么位置,游过来飞过去的总是英雄们的影子。如何呢?他们就像生铁投进熔炉一样,锤炼成钢……从此(我)把(他们的)形象印在心里……这就好比一粒写作的种子撞在我的心底,不能不让它生长起来。”

7月28日。滹沱河下游,河间市尊祖庄乡后念祖村。

“解放战争那会儿,刘流回来过。呵!当时他留着连鬓胡子,骑着匹大红马。”刘流的堂叔、78岁的刘学文眯着眼昂着头,仿佛又看见侄子回来了。

刘流那次回乡做了两件事:一是与青梅竹马的小学教员徐广纯成婚,二是继续搜集小说的素材,让心中的“种子”发芽、抽穗。

“七七事变”后,河间人民与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念祖村的抗战成为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

“1942年鬼子‘五一大扫荡’,村里日军的炮楼密布,碉堡林立,共产党无法存身,转入地下。农历六月二十八那天,这个村里发生了惨案。我当时正跟父亲放鸭子,日军骑着大马进了村子。我刚把身子站直了,一颗子弹就贴着头皮划过去了!我转身就跑……”

刘书峰,69岁,他和72岁的赵博文都是日军残暴罪行的见证者。

“那天的战斗太惨烈了!当时八路军战士站房上,有的连军装都没换。鬼子们起初在村边上的高粱地里打枪,后来就围上来了,见到人就拿刀刺,有的牺牲了,现在我家的大瓮上还有刺刀戳的印儿!当时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八路军战士往外冲时,鬼子的子弹打得高粱乱动。后来一个战士回来还跟我说,你看这帽子!我一看,那帽檐上,全是子弹洞??
“当时村西头有个土地庙,鬼子在那儿设了迫击炮和机关枪,冲着村子扫射。那时正是夏天,草那个嫩绿啊,战斗完了一看,全给烧干了!房上都是血啊??
“鬼子进村以后,把老百姓召集到村北的据点,开始搜查谁是八路军。他们挨个儿看手,谁没有茧子就把谁当成八路。刘流当时一个亲叔伯哥哥才20多岁,因为手上没茧子,被鬼子当场挑死。”

……

后念祖村东北方有个流水沟,仿佛一只绿色的盆,托起一汪浅水。西面高地上,有我们永远的战士。葬一冢,立一碑,赵博文的父亲“足足埋了一天”。上刻碑文:英灵照万古,1942年农历六月二十八八路军任河大支队72烈士。

刘流在《报告》中说:“为什么单写冀中”?一是“这是我生长的故乡”,二是“这块抗日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有重要的意义”。“那些英雄就是在烈火中锤炼出来的‘金’与‘钢’。”

★流淌的情结

“从入党那刻起,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党一天。”

———刘流

“父亲对战争年代的生活记忆犹新,常常触景生情。我7岁时的一个下雪天,很冷,风很大。当时父亲把大毯子挂到窗户上说,‘有一次,武工队让敌人打散了,跑到老乡家,坐着热炕头,吃着老乡给烙的白面饼,这么大———’他边说边比划,可见当时的生活给他的烙印很深。”刘建华是陪伴父亲时间比较长的,她说父亲总谈战友如何牺牲,很少谈自己。

那段记忆对于刘流来说难以忘怀,挥之不去。“我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非写不可。”

1958年,小说《烈火金钢》终于和读者见面。“……不论大街小巷,或是穷乡僻壤,凡是有收音机或大喇叭的地方,平头百姓都尖着耳朵听‘肖飞买药’。就这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烈火金钢》就印了上百万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黄伊为小说的出版付出了心血,这是他生前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烈火金钢〉》中的原话。

刘流与《烈火金钢》一时间家喻户晓,但他仍有未了的情结。1959年,刘流准备进行第二卷的创作,同时构思新的长篇《红芽》。

然而,三年自然灾害使刘流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红芽》20万字的第一部刚发表,“文革”开始了,刘流进了干校,《烈火金钢》也遭到批判。“文革”后期的刘流尽管念念不忘要写《烈火金钢》第二部,要写完《红芽》,但命运已经不给他时间了。1977年春节前,刘流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3.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传统风俗: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

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3)耍大刀中国人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参考资料

网络-苗族

网络-苗族节日

网络-苗族的习俗

4. 电视剧《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连奕名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扮演的是不畏强敌、精神饱满、视死如归的郑羽。

连奕名生于1972年7月7日。中国内地知名导演、影视演员。在剧中演技很好。主演过《烈火金刚》《雪狼谷》、《一双绣花鞋》、《我心飞翔》、《血色浪漫》等作品。参与执导了《英雄郑成功》、《天下粮仓》、《干隆王朝》、《独行侍卫》等多部很有影响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大刀中更是兼导演,又是优秀的深入人心的演员。

大家觉得呢

5. 向鬼子头上砍去>:中国历史上真有一个"大刀英雄"吗

很高兴为您解答: 为纪念“卢沟桥事变”7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电视剧《大刀》近期在全国热播,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这不仅是一则关于中国大刀的精彩传奇,也是北平耍刀艺人郑成龙一家保卫家园和女人的悲壮故事,更是一曲中国军民上上下下团结抗日的慷慨悲歌。历史果真如此吗?
抗日战争时期,确实有一位大刀英雄。1937年7月8日晚,乘着茫茫夜色,一位年轻军官率领5路大刀精兵突入桥头和龙王庙敌阵,经过一个多小时拼夺,日军被砍杀400多人,俘获500多人。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果真如《大刀》中的英雄一样铁骨铮铮、英勇善战吗?
1937年7月7日晚约10时40分,北京丰台宛平城卢沟桥守军突遭日军炮击,营指挥所中弹,两名卫兵被炸死,营和团、旅之间的电话被炸毁。在无法和上级联络的情况下,一位年轻军官果断下达开战令:各阵地马上反击,把进犯日军赶回去。
就这样,卢沟桥守军反击日军入侵的战斗打响了!
这位打响中国全面抗战第一枪、率大刀精兵杀敌的年轻军官,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真实存在着的大刀英雄——金振中(1902~1985),河南省固始县人,时任29军219团3营营长。

阅读全文

与耍大刀中国人是哪里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沿海城市怎么样 浏览:833
怎么拆信封的印尼 浏览:350
日本大名相当于中国什么 浏览:620
印尼泛印集团怎么样 浏览:798
苏格兰为什么给意大利庆祝 浏览:429
印度以什么树木为主 浏览:490
印尼最近有什么节假日 浏览:963
jojo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897
娶越南姑娘一般要多少钱 浏览:369
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领事馆是什么意思 浏览:189
标准的中国行政区图在哪里查 浏览:828
90万越南盾等于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877
伊朗博主长什么样 浏览:866
知乎伊朗是怎么样 浏览:653
意大利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50
和平精英国际服哪里有申请列表 浏览:60
印度的土地是什么土 浏览:995
世界杯伊朗是什么球服 浏览:494
森淼意大利怎么样 浏览:804
美国总统特朗普什么时候到中国访问过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