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最大梅瓶在哪里

中国最大梅瓶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1-31 23:35:34

1. 被称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在哪里发现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乡观音山沐英墓发现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即为元景德镇窑代表瓷器,该瓶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被称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而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之独特。

此件梅瓶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

这件瓷器的画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2.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青花梅瓶现在在哪,为何会下落不明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韩信因为没有得到重用,于是选择了离开刘邦。结果萧何知道了花了三天三夜才把萧何追回来,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刘邦只好任命韩信做大将军。韩信果然不负众望,屡次替刘邦立功,最后助刘邦得了天下,被封为“淮阴侯”。这才有了汉朝几百年的江山。



陈新民请来几个资深的同行看宝,经文物专家鉴定,这只梅瓶是一级国宝,价值连城。他们为这个梅瓶定名为“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

此后,“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一直被视作无价之宝,业内专家流传有“十亿不卖”的说法,这简直是希世之珍啊。

3. 梅瓶,为何被誉为“中国第一器形

在德州市博物馆第二展厅宋元展柜,有这样的一个瓶子:素色无纹,颜色青中带灰,足露胎,表面布满不规则开片,开片和釉色略似哥窑(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感觉,不过从足部显露出来的施釉时留下的手指印可断定,它的出身应该没有那么高贵。

就是这样的一个朴素至极的瓶子,却经常引得很多游客在它面前驻足不前――它让人不知其因,只知其美。

其实,它就是被陶瓷界誉为“中国第一器形”的梅瓶。

历史渊源:起于唐,兴于宋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历史上各大窑系都有烧造,因其造型的修长优美,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器形”,因此也一直被沿用至今,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不过它还有过另一个名字――“经瓶”。《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特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因此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后世所存大多制作精美。

器型之美:颜值与内在兼备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这种审美观影响后世至今。其实越简单,越难。博物馆的这件青釉梅瓶为元代烧造,从釉色审美及造型来看完全继承宋代风格,只是肩部更加丰满。

细细观赏,它没有青花的繁缛纹饰,也没有五彩的艳丽色泽,通体呈现出一种很独特的青灰色,虽然不够亮丽,但却质朴敦厚,有一种不张扬的美,内敛含蓄中透露着优雅大气,像一位饱读诗书的书生,颜值与内在兼备,在众多眼花缭乱的瓷器种类中,默默的诉说着自己的美,邂逅着一个个懂它的人。

再看它的器形,梅瓶跟其他样式的瓶子有所不同,它的重心在上面,头重脚轻。一般此类造型的器物,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梅瓶却是个例外。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在成型时,聪明的工匠们巧妙地将瓶体下部瓷胎加厚,致使底足厚重稳定不易倾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

独特气质:优雅了千年岁月

如此我们便知,这样的一个造型优美让人看着极其舒服的瓶子,其实凝聚着古人造物的灵气和智慧,那是上千次上万次的试验与磨合,再加上上千年时间的沉淀,才有了这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与韵味,到今天与我们世人相见时,总感觉它像是有生命的。在古人做出的物品中,有时能感觉到一种把永恒定格于一瞬的东西。现代社会人们借助先进设备工具做的工艺品,琳琅满目造型多样,越来越精准无误,但岂不知做出来的东西只见技术反而丧失了风味。

物的质感,是一种痕迹,是时间的记忆。当把时间铭刻进一件器物后,器物仿佛有了人格,呈现出独特的气质。

梅瓶,瓷器里的一支独秀,优雅了千年岁月。(宫凯李晗艺刘冬)

4. 估价10亿的青花第一瓷,为什么40年来只露半边脸

作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被估价十亿,有中国青花第一瓷的美称。而之所以40年来只露半边脸,主要与梅瓶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预防有心之人模仿造假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元青花梅瓶用料、工艺造型均属优级,艺术价值高。

在古代墓葬文化中,梅瓶被认为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它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墓穴随葬品,不仅是陵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彰显,且除了王侯权贵外,普通人并没有资格享受这种等级的陪葬品。而这个元青花梅瓶更是青花瓷器中的稀贵珍品,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在2005年南京博物馆举办的江苏国宝展活动中,元青花梅瓶首次震撼面世。但在参展时,却故意将梅瓶的展示柜安排在靠墙角位置,即只展示了瓶身上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部分画面。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若将梅瓶全貌公之于世,民间一些手艺高超特别是师承景德镇的工匠,会暗自模仿造假。

陶瓷和考古界学者,对元“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做出了极高评价,认为它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一级瑰宝。且此梅瓶的出土,对我国研究古代陶瓷的绘画工艺、烧制方法和用料配比等方面内容,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 从东汉琉璃到元霁蓝留白龙纹梅瓶

1987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汉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这件出自洛阳东汉墓地的玻璃瓶形状极似后期宋金时期的长颈瓶或玉壶春瓶,直觉感观更近似于金代长治地区的绞釉长颈瓶,玻璃瓶使用白色与绿色玻璃相搅制作而成,胎体的机构更相中国唐至宋金时期的绞胎瓷器。据考此件玻璃瓶的产地应该是罗马,玻璃器最早的使用记录是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公元前200年,巴比伦发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的方法,接着这个方法传入罗马,欧洲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罗马的波特兰瓶即是玻璃浮雕作品。公元97年甘英出使罗马,随后东西两大帝国开始互通商贸,此件玻璃瓶便是这种文化与商贸交往的实证。

1972年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扁壶满施黄釉,壶身为两半模印贴合而成,肩部置两系,此类釉陶扁壶原型来自金银器及皮质扁壶,是水器或酒器,属游牧民族特有的器物造型,其扁平的形制设计为了游牧之便携。扁壶主图案是一组人物乐舞场面,五人均高鼻深目,着胡服,属西域人形象。这与北齐统治者提倡汉人鲜卑化有直接关系。北魏孝文帝在文化上的鲜卑人汉化,与后期北齐鲜卑化的汉人政权构成了180度的反转。这也正展现了北朝时期的北方文化的丰富性与活力。如日本学者宫本一夫所言:“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推荐序 许宏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撞成就了南北朝文化。

来自伊朗的萨珊舶来琉璃碗,碧绿通透,内壁光素无纹,碗外壁饰圆圈凸起装饰,中心磨琢内凹,颇似吸盘。钠钙玻璃,原料纯净,熔制水平较高,品相也较为完好,有附着物,腐蚀面积小。1983年秋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塔罐外腹用钴蓝料绘人物捶丸花卉纹饰,透明釉。塔式罐是一种随葬明器,由于其形制类似佛塔,罐顶一般为塔型扭,原型源自印度,属佛教物品;未见魏晋南北朝墓葬出土,多见盛唐与中堂墓葬出土,唐末逐渐减少。出土地集中在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甘肃与新疆,宁夏与内蒙地区也有不少的发现。此件青花塔式罐出土于郑州市上街区,出土一对,另一件为花卉纹,出土地点位于巩义市与上街区交界地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唐代的彩绘宝相花小木罐】

大漠遗珍 丝路传奇——新疆出土文物大展

唐代的彩绘宝相花小木罐,是用木头旋制的,外表涂黑,在黑地上绘白花。盖上是卷草纹,罐身上是宝相花和云纹,这是当时的流行花纹。这个罐子很漂亮,可能是明器制作。宝相花与缠枝花卉图案与中原地区墓葬壁画极其相似,如果没有地域的阻隔,如果不是明确的出处,我们认为此件器物就是中原地区的,通过一件小小的器物我们足以看清当时帝国本土与边界的文化维系。



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件蓝色琉璃托盏的造型优美,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关于琉璃的产地还须进一步考证,但就其造型来说,显然是中原文化的范畴,同时代或略早期的金代与南宋时代,同样造型的瓷器、漆器、金银器均有同类造型的器物出现。汪氏家族为金末至元代到明初陇右望族,整个元时代,割据一方,至元代灭亡家族没落。家族墓地从1243年汪世显始到1616年,历373年15代200余人。



扬州博物馆藏

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

小口颈细而短,肩部丰满,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底足外撇。器身通体着蓝釉,腹部刻画的一条白色蛟龙扶摇直上,四肢奋力舞动,追逐一颗游动的火焰宝珠,俗称“赶珠龙纹”。梅瓶出自景德镇窑,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烧造水准。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元代白龙纹梅瓶全世界目前仅存三件,另外两件分别收藏在北京颐和园和巴黎集美博物馆,且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是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一件。博物馆近200平米的国宝厅,只放置了这个白龙梅瓶,市民可以360度欣赏它的美。

6. 梅瓶为什么叫梅瓶

梅瓶之所以叫梅瓶,是起源于许之衡所写的《饮流斋说瓷》,由于梅瓶的造型和梅的瘦骨相称,所以被称为梅瓶。

早在唐朝时期,便已经出现了梅瓶,但当时梅瓶并不叫梅瓶,而是叫“经瓶”,梅瓶的口比较小,颈部较短,瓶身呈不规则状,上大下小,可以插梅花,也可以用作盛酒的器皿。

唐代的烧造工艺举世闻名,景德镇生产的青花梅瓶最为出名,很多制造瓷器的烧窑都曾制造过梅瓶,梅瓶造型优美,还被称为“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

梅瓶是一种陶瓷器,唐、宋、元、明、清都有梅瓶,其中宋朝时期最为盛行,梅瓶这个名字出现的比较晚,直到清末民初才有这种叫法。

梅瓶是做什么用的?

根据文献记载,梅瓶有两个用处,第一个用处是作为盛酒的器皿,第二个用处是陈设观赏,梅瓶产生之初,便被皇帝用来盛放酒,当皇帝要招待大臣时,也是用梅瓶盛酒。

随着不断的发展,梅瓶不再用来盛酒,而是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陶瓷器,明朝中后期时,便有很多人将梅瓶作为观赏品,清代之后,梅瓶的观赏性越来越强,逐渐成为一种陈设品。

7.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约0.8米,出土于南京西善桥某南朝大墓中,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8.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文物来历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经历非常复杂。1950年,沐英墓被盗,这件青花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并很快被卖了。据当年资深文物专家王引先生介绍,当时,有人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抱着个大瓷瓶子兜售。刚巧,这一幕让当时开古玩店的收藏家、解放后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陈新民看到了。陈新民一见,便认出这是一只梅瓶,知道这东西不简单。陈新民心中窃喜。当时,他就判断这是元代的瓷器,便问那人从哪里得来的,要多少钱。那人看到陈新民认货,便开始讲价。宝物求之不得,稍纵即逝。陈新民最后花5根金条(一说10根金条)买了下来。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只梅瓶是一级国宝,定名为“梅瓶”。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9. 中国的八大名瓷是哪八大,产地在哪

汝窑、耀州窑、官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哥窑。

1、汝窑

产于汝州。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2、磁州窑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县。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着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3、定窑

河北省保定市。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4、官窑

江苏扬州一带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毛公洞第一(今 江苏扬州一带)。

5、景德镇窑

江西省景德镇。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6、哥窑

没有具体资料记载。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7、耀州窑

今河南禹州一带。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8、耀州窑

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

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着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

10.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为何会后来居上,它有何独特的魅力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为何会后来居上,它有何独特的魅力?(五)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最大梅瓶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小学生去英国上学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672
英国车保养一次多少钱 浏览:235
为什么英国队要在大晚上踢足球 浏览:952
印尼1月12号新冠新增多少人 浏览:143
印尼四宝是什么东西 浏览:64
晋中国庆汽车展哪里有 浏览:566
英国龙虾价格多少 浏览:190
德国政府怎么看中国 浏览:537
印度向哪个国家运送疫苗 浏览:119
有哪些中国传统 浏览:516
榴莲糖印尼怎么说 浏览:145
意大利那个水城叫什么名 浏览:815
在越南买什么美食 浏览:603
英国哪里买菜最多 浏览:61
越南哪个海边城市中国人多 浏览:388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仗 浏览:332
伊朗干旱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69
印度黑喷怎么样 浏览:517
伊朗为什么要穿和服 浏览:853
买的英国勋爵有什么用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