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迪拜的中国城在哪里
迪拜现在所谓的“中国城”,名字叫做“国际城”"International City",在规划之初,这个社区被划分出很多区域,有中国区、英国区、法国区、意大利区,还有波斯区、摩洛哥区和阿联酋区等。只是最后除了中国区真的住满了中国人,其他国家的区域可能连一个那个国家的住户都没有。所以“国际城”最后大概就沦为了“中国城”。是整个中东华人规模和密度最大的地方,华人餐厅、华人超市、华人理发店、华人美容院等等和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纷纷落户这里,即便不会说一句英文,也能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因为华人设施齐全且租金便宜,许多工作在别处的华人都会搬到国际城来生活,即便不住在国际城的华人,也常常不定期要往国际城跑,补充物资和填补空虚的中国胃。虽名不叫唐人街,但就是名副其实的唐人街。
但并不是说中国人在迪拜都生活在中国城,在活力四射的迪拜,其实到处都能看到华人面孔,
中国人到迪拜经商学习旅行的人本身就很多,所以迪拜街头各处也不乏华人的餐厅、超市、旅行公司、货运公司。
另外早在去年,阿联酋开发商依马尔就计划在迪拜市中心运河港的地方建造一个6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将来会是迪拜旅游的另一道风景线。
‘贰’ 迪拜是不是有华人区华人区离海滩远嘛是不是只有中国人呢
名义上的华人区是龙城(China Cluster, International City),龙城有很多有中文标识的服务,比如“温州超市”可以买猪肉和很多中国泊来的商品,商品标有中文。理发店有讲中文的师傅,中国餐厅的味道也相对地道。
龙城离海滩较远,中国人比较多,但也有很多印巴人和东南亚一带的劳工居住。
‘叁’ 迪拜的中国人多吗|
2010年迪拜的华人有16万,2011年整个阿联酋超过20万。
在迪拜,有几个华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个是娜沙广场,这里主要是中国贸易转口,批发的公司和店铺。还有一个就是龙城,一个集零售为副和批发为主的大型商场,所有的货源都来自中国。龙城边上是中国人聚集的国际城的中国城社区。那里可以购买到基本上所有中国人需要的食物、生活用品及医药等。
‘肆’ 迪拜人长什么样
你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迪拜本地人是阿拉伯人,就长这样子。但是迪拜本地人只占全部人口的不到20%,其它主要是中东其它国家人比如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孟加拉人,当然还有很多中国人。
‘伍’ 迪拜都主要什么人种比较多
迪拜酋长国中42.3%的人口为印度人,17%为阿联酋公民,13.3%为巴基斯坦人,7.5%为孟加拉国人,9.1%为阿拉伯人,10.8%为其他种族。
迪拜(Du)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七个酋长国中第二大酋长国,迪拜市是一个融合了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和南亚文化的新兴城市,是阿联酋的贸易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港。
迪拜(Du) ,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中东最富裕的城市,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与卡塔尔为邻、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与阿曼毗连。常住人口约262万人,本地人口占20%左右,外籍人士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常住迪拜的有约20万人,其他外籍人士来自诸如埃及、黎巴嫩、约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英语。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迪拜本地人信仰伊斯兰教。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以活跃的房地产、赛事、会谈等近乎世界纪录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的迪拜,已经发展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成为了东、西方各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物流、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迪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业、旅游业等非石油产业,还着重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超前规划、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未雨绸缪、超前规划、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
‘陆’ 在迪拜怎么分辨中国人和菲律宾人
如果在迪拜想要辨别一个外国人是不是当地人,那么你可以先看他的外貌、因为每个地方的气候都不太一样,所以不过地方的人在外貌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果你觉得那个人跟自己的外貌很多地方都是不相似的话,那在很大程度上你们两个就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
而且,穿着打扮上也有一些差别。虽然说有一些外地人到了迪拜,也会穿迪拜的特色服装。但是毕竟他们是属于外来人口,因而即使服装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不过也是能够看出差别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他们是饮食习惯。相信大家去旅行的时候,都会出现当地的特使食物不符合自己胃口的这种情况。因为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习惯当地的饮食习惯。
当他去到外面的时候,就算东西再好吃,他们也会觉得不对自己的胃口。因而,如果那个人吃不习惯当地的特色食物的话,那么也就能够说明他有可能不是当地人了。
最后,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我们区别一个人是哪里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的他说的话。
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是别的区域的人很难模仿的,我们可以根据他说的话判断他到底是不是当地人。因此,倘若那个人说着一口很流利地道的迪拜话语,那么他应该就是本地人了,因为外地人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捕捉到语言的精髓所在的。
‘柒’ 迪拜的中国人多吗|
中国人在迪拜如鱼得水 华人高达10万人 现在要说起中东哪个城市最着名,恐怕大家都会回答“迪拜”。是的,迪拜如今成了全世界最有名、最奢华闪亮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中东、乃至世界的新兴经济中心。而迪拜对中国人来说更加不陌生。据统计,目前在迪拜经商和工作的华人高达10万人。当记者到了迪拜,和很多常年在那里生活工作的华人聊过之后,更是听说实际远不止这个数字,在迪拜的华人总数可能高达15万之多。在迪拜停留的数日里,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华人在那里的生活,以及华人对迪拜的贡献。温州老板坐拥四商城初到迪拜时,记者拜访了我驻迪拜总领馆的高有桢总领事,高总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在迪拜是响当当的人物。当我问到迪拜华人里比较成功的有哪位时,高总一下子就想起了陈志远。在迪拜华人圈子里,提起陈志远的名字,可以说是大名鼎鼎。50多岁的陈志远有一个半官方的职务,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这位陈会长的来头可不简单。在迪拜,他开有四家商城,中国商品城、轻工城、志远鞋城和汽配五金城。在迪拜的Musalla路上,四家商城比邻而立。最显眼的轻工城大楼楼顶处的五个汉字“中国轻工城”熠熠生辉。“温州的鞋很出名,物美价廉,我们看到了迪拜的商机,就来到了这里,最开始就是卖鞋,后来事业越滚越大,就到了今天这样。”说到自己事业上的成就,陈志远很低调,“1999年我刚到迪拜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外语、签证、办事程序、法律等等,碰了不少钉子,但是我不灰心,我相信这里是我能够取得成功的地方,所以我坚持。”陈志远说。“有了一些成功的经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我的温州同乡介绍来一起挣钱,迪拜的很多温州人或我们国家其它城市的朋友都是我介绍来的。现在大家在这里都干得不错,我也很开心。”风雨过后总是彩虹,陈志远的坚持也为他带来日后的喜悦。如今,走在这四家商城所在的街区,中国人的面孔比比皆是,有的在这里工作,也有的前来购物,周边的旅店,也大多居住着前来经商或旅游的中国人,甚至还有几家中国餐馆就在这个街区里。这里,俨然成了迪拜的“城中之城”。“我们这里就是国内常说的迪拜‘中国城’。”陈志远说。房地产老总英语流利去年,一则《中国商人一掷千金拿下迪拜世界地图岛之上海岛》的消息在国内不胫而走。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走高,又是什么人在把地产热带到了迪拜?在迪拜一栋豪华别墅里,记者见到了叶建民。他是上海一家民营企业“中州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正是这家民营企业,斥资2800万美元购下了上海岛。见到叶总,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现在民营企业领导已经换了样子。以前,我一直认为民营企业老总是那些只会享受名车豪宅的幕后人物,而眼前这位叶总侃侃而谈的商业思想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对民营企业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谈到买上海岛这一大手笔,叶总说:“我们投资这个岛,就是看中了它的市场。”叶总说,“我们已经为上海岛做了一个整体设计,在岛上建高档别墅区和会所,来吸引欧美高端人士在此消费。”小超市里应有尽有要说在国外居住的华人有什么共同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可能莫过于买不到中国菜需要的调料、难以在家里吃上可口的饭菜了。但是在迪拜,这一问题就不存在,因为这里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中国超市。在迪拜中国商品城二楼一个门脸不大的小商铺里,女老板王月眉边给新到的货物打价签,边向记者介绍说:“你看,我这里出售的全是中国食品,你在国内能买到什么,我这里几乎全买得到。”毫不夸张地说,这家小店是在中东地区国家生活的华人到迪拜时铁定会去的地方,米醋、老抽、花椒、老干妈辣酱甚至速冻水饺、旺旺米饼和泡椒凤爪,应有尽有。因为对于这里的中国人来说,它是中国式烹饪所需调味品的“补给站”。很多顾客都是整箱整箱地购买各种佐料和食品。“这回吃饺子终于有醋蘸了。”从沙特到迪拜出差的中国小伙子姚一磊一边忙着把10桶醋往纸箱里装一边说,“我这回专门带了个大行李箱,全预备装了中国佐料带回去的。”这家小小的超市,已经成为了中东地区华人圈中有着响当当知名度的中国超市。王月眉告诉记者,几年来,小店名气都是靠来过的人口口相传而越来越大的,有些在其他中东国家长期居住的华人,时常会打电话来订货,然后托朋友帮忙捎过去。中国“的哥”迪拜拉活“中国城”位于迪拜的老城区,是迪拜堵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也被不少迪拜出租车司机视为载客“禁区”。一天,记者在该地区采访结束后,在路边苦等40多分钟也没等到一辆出租车。在几近绝望的时候,来了一辆出租车,更让记者惊喜的是,司机是中国“的哥”。这位名叫杨洪超的司机说,他在迪拜跑“个体”出租车已经一年多了,他的乘客多是中国人。据他说,迪拜的出租车司机很多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由于中国游客语言不通,打车时讲不清目的地,所以有些司机不爱拉中国乘客。“见着同胞,能帮就帮一把呗。”杨洪超说,平时他看到路边有中国人等车,肯定要停下问一声。“‘中国城’堵车,别的司机可以不来,我肯定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