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国情怀,援助非洲的钱,为何不用来振兴自己
中国为什么不拿援非的钱去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这笔钱留给我们扶贫不香吗?事情的真相并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
我们的崛起是带着劲头与气势的,而这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有着类似援助他国、共享疫苗之类大国情怀的一面,这是我们该为之骄傲的地方。
所以,援助非洲是大国应该做的事儿,利人也利己。
‘贰’ 中国援助此国670亿,发现稀有资源后,他们是如何回报的我国的
非洲是七大洲中,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地区,虽然非洲的人口和土地资源,都位列全球第二,并且有丰富的矿场资源,但是由于文化和历史的缘故,非洲很多国家的发展都十分缓慢,即使是矿场丰富的国家,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很多都是西方发达国家,而本地人则只能做一些采矿的基本工作。
所以非洲现在全球最穷的区域之一,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有五分之三都在非洲,全球人均GDP最低的地方,也基本上都在非洲,而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年来一直在援助非洲,帮助非洲走出贫困,以及建造一些基础设备。
‘叁’ 中国向哪里提供过帮助,是帮助什么的
一九七六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其中人均gdp超过中国的有92个国家。七六年后中国政府大幅度减少了对外援助,提倡合作互利。建国后最早的对外援助是在五四年,中国向外蒙古8200名工人,帮助蒙古建学校、医院、疗养院、专家招待所、热电站、玻璃厂、造纸厂、养鸡场等,甚至修复古庙。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五六年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至五九年中国无偿援助蒙古1.6亿卢布。出工和物资折合黄金800万两,折合当时原油价格3亿桶。“一五”期间,援助最多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五O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动100多万志愿军,开支战费7万亿元人民币(旧币)。五三年,中朝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不仅将战时费用一笔勾销,又无偿赠送朝鲜8万亿元人民币(旧币)。抗美援朝战争中,五O年中国拿出大量的作战物资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军,五O至五四年,共向越南政府提供1.67万亿人民币的援助,并表示,越南要求中国援助的军事物资,均可予以解决,奠边府战役,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提供战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弹药、通信设备、粮食、医药等。五五年援助越南修复铁路、恢复邮政电信、修复公路及航运、水利,援助煤矿、水泥厂、纱厂、发电厂等,并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无偿赠送越南8亿元人民币、援助3万吨大米,以及300吨面粉、5吨葡萄干、1130箱酒及粉条、香烟、中成药、医疗器械等;还有电炉、轮船、电话机、卡尺、灯泡;农业援助项目从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到建兽医院、家畜防疫药剂制造厂、火柴厂、加固水坝等,还包括10个碾米厂、两个汽油库。五六年,对越援助大幅上升,五九年向越南提供人民币3亿元的长期贷款和1亿元的无偿援助。五六年,中国无偿赠予柬埔寨8亿柬元(折合800万英镑)的物资。六O年,援助几内亚一万吨大米,援助刚果5000吨至一万吨小麦和大米。向埃及等国派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在非洲最着名的援建工程是坦赞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中方59人牺牲。工程接近尾声时,铁轨告急,中国二话不说,将本国急需的铁轨运去,保证了按时完工。这样倾其所有的例子几乎遍及受援国。中国曾无偿为非洲国家建造了20多座体育场馆。截止六O年,中国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给了越南、蒙古、朝鲜。截至六六年,中国援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一五”计划中的援外占国家基建投资的1/10。六二年,中国负责修建云南孟腊至老挝丰沙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为人民币31万余元,所有的修建费用都算作中国政府给予老挝王国政府无偿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中国同时派出2.1万人的高炮部队担负老挝的防空任务。六二年初,中国承诺对外援助69亿多元人民币,主要是越南、朝鲜、蒙古、阿尔巴尼亚,其次是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尔、埃及、马里、叙利亚、索马里等亚非拉国家。六一年,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六二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六二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商,中国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武器。六五年中国先后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和后勤部队共计32万人,最高年份高达17万人。七O年中国军队奉命全部撤回国内,1442位烈士的遗骸至今仍留在越南。七一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无偿援助协议共7笔,援助数额达36.1亿元人民币。还同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签订了援外协议,总额度为74.25亿元人民币,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任务最重的一年。对外援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8月,越南北方发生特大水灾,危及数十万人。中国紧急调动飞机和火车,运送救灾物资到越南。9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1972年中国向越南提供经济、军事物资援助协定,确定中国无偿援助越南27.98亿元人民币。七二年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51.49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签订1973年中国对越南13项无偿援助的协定,援助价值21.07亿元人民币。七三年中越南签署7笔包括一般物资、军事装备、成套项目和现汇在内的无偿援助协定,折合人民币25.39亿元人民币,加上同其他国家签订的援助协定,1973年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达到57.98亿,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2%,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七四年中国又签署了给予越南无偿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协定。七五年,越南南方解放,中国援建越南的鱼雷快艇修理厂、轻重机械厂、高射机枪厂及枪厂的扩建等工程还在继续,中越两国政府签署中国向越南提供无息贷款的协定和1976年中国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资的议定书。六八年前,中国生产的63式电台3000余部,绝大多数支援了越南,自己仅留下少数样机。六八年,越南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国已停止生产这种型号,把库存全部给了越南。七一至七二年,越南更是把中国当成了免费武器库,提出要1000架飞机,3个营的红旗二号地空导弹地面设备及导弹180枚(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都是从苏联进口的,中国自己还没有这么多),警戒雷达2部,水陆坦克20辆,舟桥2套,大口径加农炮204门,炮弹4.5万发。这张清单完全超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截至七八年,中国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各种物质折价200多亿美元。包括轻重武器、弹药和军需品,450个成套设备项目,346亿米棉布,3.5万辆汽车,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亿美元的现汇。这些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中国对外援助的另一个大户是阿尔巴尼亚。六O年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六O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从1954年起,中国政府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而当时中国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国还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中国帮阿建设纺织厂,而阿自己不种棉花,要中国用外汇替它买。织成布做成衣服,没地方卖,反过来卖给中国。中国援建了化肥厂,但阿方不放心中国的主机,提出要意大利的主机,结果意大利主机使用不长时间就坏了,又要中国用外汇买意大利的备件。优质钢材中国自己都极少,而阿方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电线杆,优质钢板铺厂房地面,甚至铺路。中国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高标号水泥,援助给阿,而阿方竟用来建烈士墓——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了1万多座纪念碑。七O年中国援阿19.5亿元人民币的长期低息贷款。七四年中国贷款给阿尔巴尼亚10亿元人民币。七五年中阿签订长期无息贷款等议定书。七六年邓小平复出后,在外交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结束中阿的畸形关系。直到八三年,中阿两国才逐步恢复正常的国家关系。七O年至七六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0.15亿美元。六五年,周恩来对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说:在我们“三五”计划期间,除已经提供的6000万美元外,我们将继续向你们提供援助。六六年中巴签订无偿军事援助议定书。仅此一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4笔无偿援助已经达到1.8亿元人民币。六七年,中国再次无偿援助巴基斯坦1亿元人民币。七O年,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说,“四五”计划安排的对外经济援助太少,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很不够,要由原定的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一直未断,不断向朝提供物资援助。新华社报道:七O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石油15万吨,七二年增加到140万吨。七年 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七四年2月破土动工,七六年1月输油管竣工,年输油能力为400万吨。七五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压缩和调整我国对外援助支出的文件。我国对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到七二年、七三年、七四年上升到6.7%、7.2%、6.3%,超过了国力所能负担的程度。中共中央决定,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外援助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由“四五”时期的预计6.5%降至5%以内。对外援助总额基本维持“四五”水平,大约平均每年50亿元人民币。七O年到七六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七O年代后,又同31个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七O年代,我国先后同智利、秘鲁、牙买加、圭亚那等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定。七五年8月18日,中柬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协议规定,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价值6亿元人民币的一般物资和成套项目的无偿援助。七六年2月10日,签订中国向柬埔寨提供无偿军事援助协定,援助额折合人民币2.26亿元。七六年中国对外援助为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7%,比上年降低1.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被当作中国支援世界革命,越援越多。一些受援国从工农业、军事设施到日用品什么都要,还有些援助国伸手要外汇还债。六二年,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就说过:国际义务必须承担。
‘肆’ 福建援非哪几个国家
福建援非哪几个国家,福建省向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启运仪式在福州举行,本批物资将于近日陆续从厦门口岸运往津巴布韦、尼日尔爾利亚、加纳、刚果金、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及中非7个国家之多。
福建援非
福建省向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陈许冰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各级政府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向南非、肯尼亚、毛里塔尼亚友城与国际友好组织捐赠了1万个医用N95口罩和13万个一次性医用普通口罩。
中国武夷公司、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福建和兴旺有限公司等在非投资企业及福建警察学院积极参与防疫物资捐赠,助力非洲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
福建省外办、省友协广泛发动民间力量,鼓励已在非投资且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中非抗疫合作。本批物资包括由福建红星中源投资有限公司、福州鑫团贸易有限公司、福州尚飞制衣有限公司捐赠的25万只一次性医用普通口罩及由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2000个额温枪。
‘伍’ 中国捐非洲6000亿是美金吗
中国捐赠非洲6000亿不是美金。是人民币。如果是折算美金大约是800多亿美金。
‘陆’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2000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出口显着增长,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例已超过50%。在非洲对中国出口方面,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曾经是主要商品。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逐渐为中国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有所下降,但农产品进口增长了25%。
多年来,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中国已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加强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从2005年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部税目95%的商品。在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国在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亿美元,包括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中国还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和非洲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中非贸易具有很大潜力。就中国而言,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对华出口,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出积极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适合非洲发展的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非洲资源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非洲,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始阶段规模普遍较小。进入90年代后,中国对非投资规模逐步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日趋多样。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增长迅速。200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为4.9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大幅增长到93.3亿美元。二是分布广泛。中国对非投资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主要流向南非、尼日尔爾利亚、赞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三是领域丰富。主要涉及采矿、金融、制造、建筑、旅游、农林牧渔业等。四是方式多样。除独资、合资外,参股、并购以及与第三国企业合资开发资源等方式也逐渐增多。五是主体多元。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等,均在非洲投资兴业,各有所长,相互补益。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一是通过签订协定等方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3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11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中非企业合作创造条件。二是设立中非发展基金。该基金是由中国金融机构设立的专门用于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成立3年来已决策投资30多个项目,涉及农业开发、机械制造、电力、建材、工业园区、矿业、港口物流等领域。目前基金一期10亿美元额度已安排完毕,将逐步扩大到50亿美元。三是推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中国企业在双方政府支持下进行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并负责招商,吸引中外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目前,中国正在赞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尔爾利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建设6个经贸合作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2.5亿美元。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已引进13家企业,涉及采矿、勘探、有色金属加工、化工、建筑等领域,完成实际投资6亿美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非洲国家资源丰富,在资源领域的开发合作是中非投资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非洲资源开发,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资源加工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合作中,中国企业严格遵循国际规则,采取公开透明、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不垄断、不排他,与非洲国家和国际企业共同开发、利用资源。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拓宽了非洲发展的资金来源,提升了资源价值,也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欢迎。如,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与苏丹合作开发石油资源,帮助苏丹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苏丹的财政收入由此大幅增加,对改善人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在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与当地民众关系,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施“本土化”经营,雇用大量当地员工,积极提升所在国自主发展能力,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如,中国在赞比亚的矿产企业,不仅投资建设冶炼厂,提高当地铜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承诺,“不减少一吨产量、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成为该国7家外资矿山企业中唯一没有减产、裁员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发展和中国市场潜力扩大,非洲企业对华投资日渐活跃。其中,毛里求斯、南非、塞舌尔、尼日尔爾利亚、突尼斯等是非洲主要的对华投资国家。南非企业在华合资成立的啤酒企业,共经营着近70家啤酒厂。突尼斯与中国企业在华合资成立的化肥企业,已成为中国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非洲国家累计对华直接投资99.3亿美元,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交通通讯、轻工家电、服装纺织、生物制药、农业开发、娱乐餐饮、房地产等领域。非洲对华投资体现了优势互补,也带动了中国对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商品出口。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重视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对非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保质完成项目建设。
多年来,中国援助非洲国家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20世纪70年代,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援建了1860多公里长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成为中国无私援助非洲的历史见证。中国援建的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每年举行上百个国际会议及展览,推动了当地商贸及旅游业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较大的项目还有索马里贝莱特温—布劳公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突尼斯麦热尔德—崩角水渠、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等。正在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等一批项目。
为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优惠性质贷款,并支持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对非洲商业贷款规模。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非融资力度。2007年至2009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5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010年至2012年,中国计划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优惠性质贷款支持的在建大型项目,包括毛里求斯机场、赤道几内亚马拉博住宅、加纳布维水电站等。
中国工程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通过竞标在非洲承建工程项目,建设了大批质量好、造价低、非洲急需的基础设施。从住房、道路,到机场、炼油厂、电信网、水电站,项目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企业投标到组建国际企业联合体投标,中国企业在非洲展现了实力,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中国企业建成的大型项目包括阿尔及利亚喜来登酒店、埃塞俄比亚全国电信网、苏丹麦洛维大坝等。正在建设的大型项目有安哥拉社会住房、利比亚沿海铁路、尼日尔爾利亚拉各斯轻轨等。
中国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从事惠及当地民众的公益事业,赢得了所在国政府、公众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捐资修路、架桥、打水井、建医院、盖学校,还捐赠物资,为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如,中国企业在苏丹的公益事业已使200多万人受益,在尼日尔爾利亚捐建的中尼友好小学缓解了当地300个村庄的基础教育压力,在安哥拉、利比亚等国建设的职业培训中心已培训大批学员。
四、加强发展能力建设
发展是非洲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是制约非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发展能力建设,通过与非洲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向非洲派遣援外专家和青年志愿者等,努力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中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合作,为非洲培养大量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国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学校,向29465人次非洲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目前,中国政府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5000个左右奖学金名额。中国还加强与非洲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建立生物、计算机、分析化学、食品保鲜加工、园艺、土木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中国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非洲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截至2010年6月,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农牧渔业、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20多个领域。另外,中国在非企业通过建立培训中心、在职培训、选派优秀员工赴华培训等方式,为所在国培训大批熟练技术人员。
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中国在许多非洲国家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编织、刺绣、皮革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如,中国为利比里亚战后难民、辍学学生、贫困农民举办了多期竹藤编技术培训班,推动当地竹藤产业发展。竹藤编培训班学员通过出售自制产品,月收入可达150美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条件。
派遣援外专家和青年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3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帮助非洲国家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派遣专家指导中国援建项目的生产运营,培训当地管理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掌握独立管理项目的能力。中国还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与毛里塔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加蓬、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尔爾利亚等国分别签署了《南南合作三方协议》,累计向上述国家派出600多名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非洲派出青年志愿者312名,提供了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五、帮助提升民生水准
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积极援建公共福利设施。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了一大批低造价住房、打井供水、污水处理、广播电视和通讯设施等公共福利项目,对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塞舌尔、莫桑比克、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的低造价住房项目,改善了当地民众居住条件;尼日尔爾利亚、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的打井项目、坦桑尼亚查林兹供水系统、尼日尔爾尔津德尔供水工程等,解决了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赤道几内亚国家电视中心,满足了当地电视信号传输、覆盖的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农业合作。粮食安全关系到非洲的稳定发展和脱贫减困。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国始终将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根本目的。中非农业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养殖业、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转让、农产品加工和储运等。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为非洲援建农业技术试验站、推广站、农场等农业项目142个,启动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并向非洲国家提供大批农用物资、农业设备。中国政府还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农产品加工、农业开发项目。
改善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援建医院、派遣医疗队、提供药品和医疗物资援助,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主要措施。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4所医院,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向35个非洲国家提供价值约2亿元人民币的抗疟药品。自1963年起,中国持续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共向46个非洲国家派出过1.8万人次援外医疗队员,累计治疗患者2亿多人次,并为非洲培训数万名医疗技术人员。中国医疗队不仅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还创造条件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断肢再植、巨大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挽救众多生命垂危病人,并填补了受援国多项医学空白。目前,有1000多名中国医疗队队员在41个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服务。
减轻非洲债务负担。中国政府一贯支持非洲国家的减债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减轻对华债务负担。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的312笔债务,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上述减债举措,体现了中国帮助非洲实现发展的愿望和决心,也推动了国际社会对非减债进程。
开展减灾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与非洲积极开展减灾、救灾领域的人员交流、技术合作以及经验共享。当非洲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乱影响时,中国坚持及时向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随着国力提升,中国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8级地震,中国迅速向其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并派遣国际救援队,救灾援助总计536万美元。2004年,中国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援助行动更加快捷有效。近年来,中国向苏丹、马达加斯加、布隆迪、坦桑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莱索托、津巴布韦等国家提供了食品、帐篷等紧急物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增强抵御灾害以及灾后重建的能力。自2004年以来,中国向苏丹提供近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人道主义物资和实施打井供水项目。
六、拓宽中非合作领域
近年来,中非合作领域日益拓展,金融、旅游、航空、环境保护等逐渐成为中非合作的新领域、新亮点。中非还在多边框架中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支持、加强合作。
拓展金融合作。中国政府支持中非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为双方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业务已遍及非洲大陆,提供国际结算、贸易和融资等服务,融资领域涉及制造、能源、通讯、电力、供水、交通、农业、物流等行业。中国金融机构已在赞比亚、南非和埃及等国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通过捐款、减债、设立双边技术合作基金等方式,支持非洲减贫与发展事业。非洲国家的金融机构也积极拓展对华业务。截至2009年底,埃及、摩洛哥、喀麦隆、南非和尼日尔爾利亚等5个非洲国家的6家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
推进旅游合作。旅游是非洲国家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正成为中非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中国积极推进与非洲国家的旅游合作。2002年,埃及成为非洲第一个中国大陆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截至2009年底,非洲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2009年,中国大陆公民首站到访非洲38.1万人次,同比增长18.5%;非洲来华旅游40.1万人次,同比增长6%。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开设旅行社、餐馆,参与酒店建设、管理等。
加强航空运输合作。中国鼓励双方航空企业建立更多合作关系,开通更多连接中国、非洲的直达航线,以便双方人员交往和货物运输。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赞比亚、南非等15国正式签署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与塞舌尔、利比亚、乌干达等6国草签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目前,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航空公司已开通直达北京、广州的航班。中国的航空公司开通了北京至尼日尔爾利亚拉各斯、安哥拉罗安达和苏丹喀土穆的直达航线。此外,中国航空主管部门通过国际民航组织等渠道,积极开展对非援助合作,承诺从2008年至2011年,每年向国际民航组织“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地区实施计划”捐款10万美元,用于帮助非洲提高民航安全水平。
开展环境保护合作。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召开中非环保合作会议,实施中非人力资源环境培训计划,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中心。中国政府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就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支持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正当权利,在长期减排目标等问题上最大限度照顾非方关切。中方还承诺,在资金问题上不与非洲争援助,并将结合非洲实际需要,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目前,中国已与部分非洲国家开展了沼气技术、水力发电、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等方面的合作。
七、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
200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创建了中非合作论坛。论坛迄今召开了四届部长级会议和一届峰会,建立了部长级会议、高官会、企业家大会等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增强了中非政治互信,引领、带动了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中非合作,不断丰富中非关系内涵,提升中非关系水平。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以来,中方围绕着中非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长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不断出台新的经贸举措,推动中非经贸关系深入发展。这些经贸举措契合非洲发展需要,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上的务实和创新精神。
在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减免非洲债务、鼓励企业对非投资和培训专业人才等措施。在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增加对非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等措施。
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了旨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的8项举措,包括扩大援助规模、提供优惠性质贷款、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扩大免关税受惠商品范围、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设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疟疾防治中心等。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这8项举措已在2009年底前全面落实。
在2009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又宣布了8项新举措,涉及农业、环境保护、促进投资、减免债务、扩大市场准入、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进一步突出改善非洲民生、加强农业合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等内容。这些举措,立足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着眼于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的一系列经贸举措,惠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使非洲有关国家和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后,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互利共赢、友好协商、务实高效的精神,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加强论坛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深入发展。
‘柒’ 曾经中国援助非洲小国670亿,后来他们是如何回报的
中国一直是一个十分有责任感的国家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坚持援助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地区,中国援非,大家应该也多少也有一些了解,非洲在各个大洲中发展比较落后,非洲一共有55个国家,其中有33个都是被联合国认证的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很多都还处在为了温饱而发愁的底部。
‘捌’ 中国捐非洲6000亿是美金吗
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9月17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向46个非洲国家的项目提供了6000多亿元人民币(约合870亿美元)的资金,但不是美金。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
‘玖’ 中国帮助了非洲什么四句话来说
我们与非洲的援助是相互的。非洲国家和人民一向努力投桃报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打破西方遏制、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都得到非洲的有力支持。从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微博)的合法席位,到一次次打掉西方人权反华提案,从中国在许多国际组织内的竞选到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都离不开非洲朋友的鼎力支持。
2008年,我国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仅200万人口的赤道几内亚就捐赠了200万欧元,平均每人一欧元,体现了中非纯真的友谊。刚果(布)政府在汶川地震后捐赠100万美元,在玉树地震后又捐资200万美元建设一所寄宿制小学,来自仅300万人口的“重债穷国”的情谊重如泰山。
中国对非洲援助是量力而行,绝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小平同志生前曾经多次对非洲领导人说,中国给非洲的援助数量不大,是穷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将来中国发展了,我们对非洲的贡献就会大一些。中国尽管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但毕竟比以前富了,对非洲的援助有所加大,是情理中的事。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数量相比,我们还相差比较大,但我们在政策上、质量上和效果上都比他们强。
‘拾’ 中国支援非洲国家七几年每人好几万元
1958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陆续建交,建交前几个月开始援助中小型工业项目和农场。1959年到1960年,中国连续两年粮食减产,但还是答应非洲一些国家的要求。1960年,中国援助几内亚10000吨大米,援助刚果5000吨至10000吨小麦和大米。中国向埃及等国提供经济援助,派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在非洲最着名的援建工程坦赞铁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刚开始向西方大国和苏联求援,被拒绝后才转求中国。
坦赞铁路的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中方59人牺牲。工程接近尾声时,铁轨告急,中国将本国急需的铁轨运去,保证了按时完工。这样倾其所有的例子几乎遍及受援国。中国曾无偿为非洲国家建造了20多座体育场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要想看中国最好的体育建筑,请到非洲去。截至1966年,中国援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