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黑吉辽一年产多少大豆

中国黑吉辽一年产多少大豆

发布时间:2023-02-18 03:04:55

A. 我过主要农业区都有什么

中国农业分区概要:一、东北区(黑、吉、辽)1、自然条件分析(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2、农业特色(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1、自然条件分析:(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2、农业特色:(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1、自然条件分析:(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着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2、农业特色:(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着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着名的“丝绸之府”。(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1、自然条件分析:(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2、农业特色(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5)台湾的樟树颇为着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五、西南区(川、黔、滇、渝)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着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而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六、青藏区(藏、青)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着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着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B. 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1、粳稻。东北粮食主产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平均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北粮南运’格局已经取代传统的‘南粮北调’。

2、玉米。玉米是该地区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同时也成为国内第一大粮食品种。

3、小麦。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 70%左右。

4、高粱、谷子。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

5、大豆。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C.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都有哪些地方啊

我省粮食主产区分布 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及其主栽品种主产区分布情况见表1。 大豆:我省大豆主产区为西部的齐齐哈尔地区、北部的黑河地区、南部的哈尔滨地区、东部的佳木斯地区、中部的绥化地区,以上是我省大豆产量最大的五个地区,这五个地区的产量在40-80万吨之间,约占全省总产的60%。其中大豆主产市县为:巴彦、克山、克东、拜泉、林口、海伦、讷河、嫩江、富锦、北安、林口县、五大连池市。农垦系统大豆产量约占全省总产的三分之一。 2002年我省大豆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有绥农14、合丰39、黑河19、合丰25、北丰11、合丰35、黑河27、绥农10、黑生101。其中绥农14种植面积最大,达到536万亩,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15.5%。 水稻:我省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为哈尔滨、佳木斯、绥化、齐齐哈尔地区,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这四个地区产量占全省总产的45%左右。其中五常市、富锦市、庆安县、北林区、桦川县、虎林市、密山市、尚志市是我省着名水稻产区,年产量都在20万吨以上。农垦系统产量占全省总产的一半左右。 2002年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在6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有空育131、垦稻8、五优稻1号、垦稻10、合江19、富士光、松粳6号、绥粳3、龙粳8。其中空育131种植面积达到1049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42.6%,占据绝对优势。 玉米:我省玉米主产区为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地区,面积约占全省三分之二。其中双城市、呼兰县、巴彦县、肇东市、北林区、五常市、青冈县、拜泉县、桦南县、宾县、海伦市、依兰县是我省传统玉米主产县。农恳系统产量占全省总产十分之一左右。 2002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有龙单13、四单19、本育9、吉单180、东农248、海玉6、绥玉7、克单8。其中龙单13面积为773万亩、四单19面积为692万亩,这两个品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2%。 小麦:我省小麦生产近年呈逐年下滑态势。小麦主产区为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地区,以上三个地区面积占全省40%以上,产量约占20%左右。其中富锦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讷河市、克山县、桦川县、拜泉县为我省小麦主产市县。农恳系统播种面积约占全省一半左右,产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二。 2002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品种为龙麦26、克丰6、龙辐麦10、克95R-498。其中龙麦26面积达到202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一半。 二、2002年我省粮食四大作物主栽品种播种情况 200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941.2万吨,较上年增加289.5万吨,增长10.9%。平均亩产236.5公斤,较上年增加29.3公斤,增长14.1%,是近三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其中,玉米总产1070.5万吨,较上年增加251万吨,增长30.6%;大豆总产556.3万吨,较上年增加60.1万吨,增长12.9%;水稻总产量921万吨,比上年减少95.3万吨,下降9.4%;小麦总产量为89.4万吨,较上年减少4.4万吨,下降4.7%;薯类总产量为135万吨,比上年增加11.7万吨,增长9.5%;其他粮食总产169万吨,比上年增加66.4万吨,增长64.7%。 2002年全省四大粮食作物主栽品种播种情况见表2。在所有农作物品种中,其中以水稻品种空育131面积最大,达到1049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2.6%,主导地位突出;面积居次位的垦稻8只有153.9万亩,差距极大。大豆品种以绥农14面积最大,达到536万亩,合丰39面积其次,为247万亩。玉米以龙单13和四单19面积最大,为773和692万亩。小麦则是优质强筋小麦龙麦26一枝独秀,面积达到20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9%。

D. 大豆杆子能干什么

大豆秸秆是一种非常规性饲料资源,经研发生产后,可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饲喂草食动物或作为配制全价饲料的基础日粮,对草食家畜的饲养和增重,提高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有良好的作用。作用:大豆秸秆饲料来源广、数量大,大豆秸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戊聚糖,借助了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被牛羊消化利用。我国养牛总数量占世界第5位,养羊占世界第13位,正在实现三个转变:即役牛饲养向肉用型转变,养牛散养向圈养转变,饲料由单一饲料向复合饲料转变。 大豆秸秆蛋白质含量为10%-12%,质量较好。秸秆饲料一是可直接节省大量的精饲料粮食,百斤秸秆可顶替3公斤粮食。二是牛羊秸秆饲料过腹还田增加了土壤的能力。三是大豆秸秆饲料可减少生物能损失,防止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和蛋白质资源损失。四是解决了圈养提高存栏率的问题。五是秸秆饲料真正达到了大豆“吃干榨净”的目的。产值:辽、吉、黑东北三省年约产大豆秸秆近375万吨,占全国大豆秸秆总量的60%。而目前大豆秸秆利用率不到3%,在秸秆利用率还属空白。东北三省仅有6%-8%的肉牛是由农作物秸秆饲料转化而来的少量的大豆秸秆被牛羊不合理的肯食掉,大量的大豆秸秆都被当作燃料焚烧,造成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外西欧各国对大豆秸秆的利用情况比较好,大约有40%的大豆秸秆被用作牛、羊的配合饲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9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约有27%,澳大利亚约有18%,新西兰约有21%的肉类是由大豆秸秆为主的秸秆饲料转化而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大豆秸秆资源还是大有利用潜能的。因此,研究效果好、成本低、适合国情的大豆秸秆处理方法,致力于改善大豆秸秆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增加营养价值,提高酶解能力,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E.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的主要粮食作物

①稻。中国是世界种稻最早、 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最高,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9%、总产量的42.4%。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又分为:
a.华南双季稻籼稻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福建闽江、晋江和九龙江下游河谷盆地,广西浔江、郁江、贺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台湾西部平原,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冬甘薯或油菜、冬绿肥一年三熟轮作。 在海南岛东部万宁、 陵水、崖县和北部儋县是三季连作稻地区。此外,局部地区尚有再生稻、混作稻和旱稻栽培。
b.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秦岭、 淮河以南的 12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地区,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2/3,是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20世纪50年代前以单季籼稻为主,50年代发展稻麦两熟,60年代发展双季稻,70年代大量发展双季稻三熟制。1980年以后双季稻面积缩减,一季中稻面积回升。
c.云贵高原稻谷区。稻谷分布垂直变化明显,由海拨1200米的河谷两季稻到2000多米的一季粳稻均有,为中国重要的糯稻产区。
b.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以单季中稻为主,面积和产量均占稻谷的70%;分布上限可达2400~2500米,为全国水稻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大地区之一。双季稻面积不大。稻谷在北方地区种植少,且零星分散,近几年有所发展,以东北三省稍多,面积约占北方稻区的40%。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②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6.7%和23%,广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 85%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 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折多山以东、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麦稻稻、麦豆稻、稻麦肥等三熟制。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③玉米。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1990年玉米播种面积2140.1万公顷,产量9681.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69%,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以一熟春播玉米为主。黄淮海平原和西南山地为春播、夏播玉米混合区。华北地区二年三熟制多采用春播玉米晚熟种,一年二熟制则用夏播玉米早熟种。云贵川三省从海拔300~2500米均有分布,在1000米以上多为一熟春播晚熟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区为春播、夏播、秋播玉米混合区。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④高粱、谷子、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⑤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
商品粮产区 中国生产水平较高的余粮区,主要分布在:①中国南方各大江河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湖盆平原,如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苏苏北平原等地区。②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③安徽皖北平原,内蒙古后套,宁夏引黄灌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F. 东北为中国每年提供的粮食比是多少

东北区是大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的农业地区。1990年,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即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占63.3%,林业占2.8%(不包括森林工业),牧业占24.5%,副业占5.0%,渔业占4.4%。在耕作业中,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左右,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商品率较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的比重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5%左右,其中大豆占15%左右,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其他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花生、烤烟、亚麻等。经济作物比重大,粮食商品率高,是本区农业的重要特点。东北区原来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经被玉米、大豆所代替了。虽然大豆仍为第二大作物,但其所占作物面积比重已由20%下降到15%左右。粮食作物中属于减少趋势的是高粱和谷子,两者已由40%降到20%左右,呈现增加趋势的是玉米、水稻和小麦,合计已由35%上升到65%左右。水稻和小麦是东北区的两大细粮作物。水稻面积1949年前只占总播种面积的2%左右,分布上也仅限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1949年后,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水稻又是高产稳产作物,播种面积逐步增长,已占到粮食作物面积的8%左右,产量更占到15%以上。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和朝鲜族人民聚居较多的地区,大体是以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盘锦、浑河、梨树、前郭旗、拉林河)为主。但水稻分布也有向北向西推移的趋势。实践证明,只要水利条件可能,东北全区几乎都可以种植水稻,目前水稻种植已到黑河市,这是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界。东北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小麦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2.6%,为水稻面积的1.7倍,但其产量只相当于水稻的4/5左右。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都地区,黑龙江省小麦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区的90%左右,其中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和黑河地区最为集中。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虽不如杂粮多,但都是商品率较高的作物,都有极大的发展前途。水稻是重点发展的稳产高产作物,小麦是机械化开荒地区的重点作物。玉米、谷于、高粱是东北区三大杂粮作物,面积和产量合占粮食作物的70%上下。玉米是发展最快的作物,在本世纪初,玉米还是种植极少的啃青作物,在旧中国只占粮食作物的10%左右,1949年后,在50~60年代一直占20%上下,进入70年代后迅速增加到40%以上,分布非常普遍,不管东部与西部,山区或平原,湿润区、半湿润区或半干旱区,都占很大比重,尤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谷子面积占杂粮面积的第二位,但产量低于高粱而居第三位。谷子是日常主食之一,谷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在粮食作物的面积中,一直保持在1/7左右,分布也比较普遍,而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比重较大。高粱是本区传统的粮食作物,东北人民的主食之一,以辽河平原为主产区。大豆生产在东北区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东北区曾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商品大豆产地,大豆的商品率一般都在75~80%左右,出口率达50%以上,在国际久负盛名。但自1949年以后,由于区内食用油和工业用油的成倍增加,粮豆比价的限制,大豆的面积有所压缩,虽然产量和商品率没有降低,但出口率大为减少,目前基本上是区内消费为主,国际地位已大有下降。大豆的分布以平原地区最多,而北部又多于南部。沈阳以北经四平、长春、哈尔滨到北安的铁路沿线地区,是大豆的最集中产区。一般年份,黑龙江省占全区产量的65%,吉辽两省各占15%上下,内蒙古东部占5%左右。东北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气候和土质条件适宜大豆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1/3强,耕地多可保证大豆的种植面积,大豆又是与杂粮结合的理想轮种作物,民用、出口以及工业都有迫切的需要,本区又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这些都是有利于发展大豆专业化生产的条件,只要制定与落实促进大豆生产的各项经济政策,推广新的科学技术经验,恢复大豆生产的地位是可能的。东北区是全国传统的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除辽宁和内蒙古东部是缺粮区外,黑吉两省则属于经常调出粮食的省份。黑吉两省土地资源丰富,粮食单产水平虽较低,但人均粮食产量最高,故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全国有重大意义。东北区商品粮产区分布的地域辽阔,面积较大,各地的热量、水份、土壤条件差异性相当大,各种粮食作物的适宜区也不相同,大致是:高粱偏于南部,小麦偏于北部,水稻偏于东部,谷子偏于西部,大豆偏于中部、东部和北部,玉米则最为普遍。从各地区的粮食作物组合结构来看,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大体可分为6个作物组合类型:1.小麦大豆类型;2.小麦、大豆、玉米、谷子类型;3.玉米、谷子类型;4.玉米、大豆、谷子类型;5.水稻、大豆、玉米类型;6.水稻、玉米、高粱类型。
阅读全文

与中国黑吉辽一年产多少大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国王为什么倒 浏览:50
苹果为什么对伊朗 浏览:155
为什么中国不重视教育 浏览:505
英国人如何评价马岛战争 浏览:998
意大利威特奇新风系统怎么样 浏览:201
英国有两书是什么 浏览:333
中国空间站多久发射的 浏览:198
越南人到韩国打工需要多少钱 浏览:781
印度禁什么 浏览:165
伊朗用什么代表数字 浏览:410
意大利许愿池叫什么名字 浏览:859
中国大学生在线用户名怎么改 浏览:458
什么叫印度洋消亡边界 浏览:524
印尼有什么药治痘痘的 浏览:125
美国为什么斩首伊朗将领 浏览:551
为什么印尼钢厂老是招人 浏览:495
印度喀拉拉邦多少人 浏览:202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哪个城市 浏览:851
印度冠军是什么种姓 浏览:943
美国和伊朗什么情况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