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掖的地理位置
甘州区市区海拔是一千四百多米 。
张掖市最低的地方是高台县天城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
张掖市最高海拔,东大山,海拔高度为3633米。
B. 中国是桑树的起源有什么论据
中国桑树分布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也是桑树的起源中心。近代考古证明,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蚕丝,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桑树人工栽培和蚕丝业生产,由于桑树利用和栽培历史悠久,加之幅员辽阔,生态多样,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品种多样的桑树种质资源,为我国历代蚕桑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桑树的起源中心,有以下论据:(一)根据出土文物考证
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一个“半割的茧壳”,经科学测定,其距今约为5000~7000年。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地区,发掘出土了一批丝织品,有绢片、丝带和丝线,距今有5000年,说明了新石器时代就有养蚕业的存在,证明了我国远古先民发明蚕桑丝织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二)中国古代文学、纹饰记载详尽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蚕、桑、丝等象形字,其中桑象形字共有六种,这六种桑字,既是六种不同刻写,又显示了各种不同树型的象形,这就说明了早在3500年前,我国桑树栽培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近代陆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上有乔木桑、高干桑及地桑等多种采桑纹饰,可见周代已有较大规模的桑树栽培。《孟子》中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话;《史记》则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树桑麻”和“邹、鲁滨、泗,颇有桑麻之业”等,都反映了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桑树栽培已较普遍。
(三)蚕桑生产技术向外传播
根据文献记载,首先是丝绢的输出,然后才是蚕种、桑种和技术外传,公元前3世纪,我国即以盛产丝织物而闻名于世,希腊人已称中国为“丝国”。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道路,后来中外历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汉朝蚕桑相继传入中亚君士坦丁堡和欧洲,《史记》和《汉书》中有周初箕子在朝鲜传播田、蚕织作的记载。公元2世纪前后传入日本。
(四)中国桑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几千年来,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选育出许多桑树品种。周代的《尔雅》中有女桑、桋桑、檿桑和山桑等记载。6世纪30年代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今世有荆桑、地桑之名”和“凡蚕从小与鲁桑,及至大入簇,得饲荆、鲁二桑”。元代《王祯农书》载“桑种甚多,世所名者,荆与鲁也;凡枝干条叶丰腴者,鲁之类也”。以后随着桑树栽培的发展,品种数量愈来愈多,明末《沈氏农书》写道:“种桑以荷叶桑、黄头桑、木竹青为上,取其枝干坚实,不易朽,眼眼发头,有觔两;其五头桑、大叶密眼次之,细叶密眼为最下。又有一种火桑,较别种早五、六日,可养早蚕”。1638年,清初张炎贞的《鸟青文献》中所载的桑品种有密眼青、白皮桑、荷叶桑、鸡脚桑、扯皮桑、尖叶桑、晚青桑、火桑、山桑、红头桑、槐头桑、鸡窝桑、木竹桑、鸟桑、紫藤桑、望海桑等16种;1874年,清同治年间汪日祯撰《湖蚕述》,增述了“麻桑、富阳桑”等品种。目前,中国国家镇江桑树种质资源圃已保存桑树种质资源12个种、3个变种近2000份,它们不仅形态多样,特性各异,而且适应不同地区和栽培条件。四川省叶质优的大花桑、黑油桑,早生的小冠桑。浙江省的丰产、适应广的荷叶白(湖32号),丰产、优质的桐乡青(湖桑35号),早生、早熟的火桑。广东省早生、耐剪伐的广东桑。安徽省大叶型的大叶瓣。山东省适于留枝留芽收获的大鸡冠、小鸡冠。河北省丰产、大叶的牛筋桑、桲椤桑。陕西省早生、密节的胡桑。山西省适于出扦收获的黑格鲁、白格鲁。新疆果叶两用的白桑等,以及具有各种抗性的品种,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宝贵遗产,已成为我国桑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是育种的重要材料,同时在生产利用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C. 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管子在《牧民》中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有六畜也。
为什么先贤如此看重它,是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头,衣食住行中的“衣”,离不开桑麻。 陆贾(汉代)在《新语》中说,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一幅农人自给自足的画面。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
考古发掘证明,良渚文化时期,家蚕已驯化成功。据蚕业史家研究,从出土实物和甲骨文记载来看,不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都已养蚕,并会利用蚕丝织绢了。伴随着蚕业的兴起,人们很早就形成了祭祀蚕神的信仰习俗。殷代的甲骨文中,不仅有了“蚕”“桑”“帛”等字,还在一片甲骨文上发现了八月“用三头牛祭蚕神”的记载。最早的蚕神是谁,古籍上并没有点名。传说蚕业是黄帝元妃嫘祖所发明,另一是“马头娘”。
清朝政府一直劝谕百姓种树,原因是“桑木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足可以供爨”。只是丝帛比较珍贵,一般百姓只有植桑养蚕缫 丝 织绸制衣之苦,却没有穿的机会。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小时候,我与老父亲或与二哥绕过麻绳。当然,也盖过麻帐,还穿过麻衣,在父母去世期间。觉得虽然是麻料素衣,却似乎更让人亲近,更有生活气息。
1、桑榆,一般指是桑树与榆树。但另有解释——
(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本指日出的地方;桑榆,本指日落的地方。
(2)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
2、扶桑,位于崂山附近东海。这里流行一个传说,就是《西荫氏找蚕桑》。西荫氏会是谁?就是黄帝的元妃嫘祖。
陈水河整理于2018.7.26早上
D. 桑麻指的是什么
桑麻指的是什么
桑麻指的是什么,我们都听过把酒话桑麻,其中的桑麻的意思是指桑和麻类农作物,指代农事,出自《过故人庄》,作者是孟浩然,那么具体的桑麻指的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这里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桑麻指代的是庄稼。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话桑麻”的意思是闲谈农事。桑麻原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这句话的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桑麻"原意是指桑树和麻,诗中泛指庄稼。本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为: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朴实的田家做客。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情况。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来好友这里观赏菊花。
(4)中国哪个省桑麻多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田园,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描写出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桑麻是什么意思
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这里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桑:
是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强。
麻:
麻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
其中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
桑麻的解释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管子·牧民》 :“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 词:“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词语分解
桑的解释 桑 ā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姓。
麻的解释 麻 á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 * ”、“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 * 。麻袋。麻绳。麻纺。 指“芝麻”:麻酱。麻油。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桑与蚕,丝枲与帛
蚕丝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
考古发掘证明,良渚文化时期,家蚕已驯化成功。据蚕业史家研究,从出土实物和甲骨文记载来看,不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都已养蚕,并会利用蚕丝织绢了。伴随着蚕业的兴起,人们很早就形成了祭祀蚕神的信仰习俗。
殷代的甲骨文中,不仅有了“蚕”“桑”“帛”等字,还在一片甲骨文上发现了八月“用三头牛祭蚕神”的记载。最早的蚕神是谁,古籍上并没有点名。传说蚕业是黄帝元妃嫘祖所发明,另一是“马头娘”。
清朝政府一直劝谕百姓种树,原因是“桑木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足可以供爨”。只是丝帛比较珍贵,一般百姓只有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制衣之苦,却没有穿的机会。
麻与衣
麻丝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小时候,我与老父亲或与二哥绕过麻绳。当然,也盖过麻帐,还穿过麻衣,在父母去世期间。觉得虽然是麻料素衣,却似乎更让人亲近,更有生活气息。
其它关联词汇:桑榆、扶桑
1、桑榆,一般指是桑树与榆树。但另有解释——
(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本指日出的地方;桑榆,本指日落的地方。
(2)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
2、扶桑,位于崂山附近东海。这里流行一个传说,就是《西荫氏找蚕桑》。西荫氏会是谁?就是黄帝的元妃嫘祖。
E. 张掖食物和东北食物的区别
张掖食物和东北食物的区别
张掖美食有黄酒、搓鱼面、张掖小饭、张掖羊筏子、张掖臊面等等。张掖,别称甘州,甘肃省省辖市,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美称。张掖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
东北美食特点:量大 东北菜的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量大。不论是什么菜,多就完事了。
第二个特点:较咸 东北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咸。其实东北菜是不咸的,咸的是酱料。很多时候是图方便省事直接放酱料炒菜,导致菜咸。可是真正了解了东北之后,你就不会觉得咸了。寒冷潮湿,是主要原因,而盐能够保证人身体的基本机能。一开始是为了抵御寒冷,到后面,是因为工作越来越忙,就放任了菜的咸度。
第三个特点:黢黑 东北菜以炖、酱、烤为主要特点,形糙色重味浓。
F. 中国的中药材之乡是哪里
当归之乡——甘肃省岷县 枸杞之乡——宁夏中宁县 三七之乡——广西靖西县 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 银花之乡——山东省平邑县 菊花之乡——浙江省桐乡县 山药之乡——山西省平遥县 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 木瓜之乡——安徽省宣城县 甘草之乡——宁夏盐池县 阿胶之乡——山东省东阿县 党参之乡——山西省平顺县 茯苓之乡——湖北省罗田县 泽泻之乡——福建省建瓯市 知母之乡——河北省蠡县 枳壳之乡——江西省靖安县 选自: 当代健康
G. 甘肃河西都有哪些城市
甘肃河西的城市有酒泉、张掖、武威。
1,酒泉
酒泉,甘肃省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北纬38°09′~42°48′,东经92°20′~100°20′之间, 自古是中原、东北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
2,张掖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肃省地级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3,武威
武威,甘肃省辖地级市,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
(7)中国哪个省桑麻多扩展阅读
酒泉地形地貌:酒泉市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祁连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层峦叠嶂,陡峻高拔。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
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连山山前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约1500-1800米,向东北渐次降低,到夹山子北侧为1340米左右。
H. 中国农业大省在那里
中国农业大省在哪里?
你好,作为一名社会领域创作者,回答你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