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人正常最短和最长有多少
正常在9到12cm,正常最长和最短这个没有标答,够硬就行
⑵ 平均值到底有没有意义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 最美的脸,就是把所有人的脸综合在一起取平均值得出的脸。网上有很多这种图片,比如下图,就号称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算出来的中日韩三国青年男女的“平均脸”。
这六张平均脸,似乎还真带一点本国人的特色,更关键的是,确实都非常漂亮。可是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有多少人长得像这些平均脸?第二,我们能不能说,人的长相距离平均脸越近,就越美,越远,就越丑呢?
我的长相……距离中国男性的平均脸挺远的。不过我觉得,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像图中这些平均脸。我们在生活中能见到很多俊男美女,他们的长相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美法 —— 那么这些“平均脸”,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今天要说的是一本2016年1月出版的书,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平均的终结:我们怎样在一个崇尚相同性的世界中成功 ),作者是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托德·罗斯(Todd Rose)。
我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这些所谓的平均脸,一点意义都没有。
用平均值审美,这个概念早在1945年美国人就玩过了。据此书说,一个知名妇科学家,用了15,000个美国青年女性的身体数据,取平均值,算出了一个“标准美国女青年”,而且还据此塑造了一个雕像,取名为Norma(英文单词normal的变种)。
这个雕像被克利夫兰健康博物馆收藏,可能现在还在,就是下图的样子。
看上去就是一位健康漂亮的女青年。
Norma的问世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被视为完美女孩,人们纷纷购买塑像的复制品。
于是克利夫兰健康博物馆、克利夫兰医学院,和当地的教育机构,就联合举办了一个选美比赛 —— 看看谁最像Norma。比赛方式就是青年女性把自己的身体数据寄给主办方,大家搞一次科学的比美!头等奖奖金是100美元,这在还处在战时的1945年算是挺多的一笔钱。
主办方使用了身高、臂长、腿长等等一共九个指标作为评判标准。他们总共收到了3864份女性的资料。结果其中跟Norma大致一样的人……一个都没有。不但如此,哪怕放宽到只看五个指标,也才找到40个符合的。主办方最后勉强选了个一等奖得主,她是个超市的收款员,其实身材并不怎么像Norma。
媒体对这个结果非常沮丧,专家们很快达成共识 —— 这说明美国人身体素质不行啊!这么多人身材走样,实在太不健康了!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人”。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空军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当时空军认为飞机战损率过高,可是飞机质量没问题,飞行员操作也没问题,最后判断是驾驶舱的设计有问题 —— 飞行员身处其中感觉特别别扭,操作不顺手。
有人就说,这些飞机的驾驶舱尺寸是按照1926年美军平均身材数据设计的,那么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可能士兵的身材已经变了?于是空军派人去调查了当时的飞行员。
研究者总共调查了4063个飞行员,每人测量10个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取平均值,算出了一个美军“标准飞行员”的身材。但是这一次,派去调查的这个研究者多想了一步,他想知道到底有多少飞行员的身材符合这份平均数据?
他给每个数据都设定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误差空间,比如说平均身高是69英寸,他规定,只要一个士兵的身高在67到71英寸之间,就算他“符合”平均身高。
那么在这四千多个飞行员中,全部十项指标都符合平均值的有几个呢?一个都没有。有的人身高合适但是手臂过长或者过短,如果长短合适的,胖瘦又不对。不但如此,哪怕只考察三项指标 —— 脖子、大腿和手腕的周长 —— 也只有3.5%的人符合平均标准。
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发现。我们一般设想,可能大多数人都应该差不多,各项指标都应该接近这个“平均计算出来的标准人”才对,而事实却是没有人是平均人。空军据此下令把飞机驾驶舱里的设施必须设计成可以根据飞行员身材调节的。最初工程师们还认为这很难,后来还真做出来了 —— 就好像我们现在开的汽车一样,座椅、方向盘、后视镜等等全都可调。
所以人和人的身材的确是各不相同。而如果你要是考察大脑的话,那就更不一样了。
书中举了个大脑核磁共振成像的例子,简直触目惊心。
有人做实验,考察人的词汇记忆能力。实验者先说一个单词,要求受试者回忆他是否知道这个单词,在他回忆的过程中,他的大脑活动被拍成照片。实验者想观察大脑中的哪个区域,会在回忆单词的过程中被用到。
结果书中说的这位研究者发现,每个人的词汇记忆活动区实在是太不一样了。我们看到下图中的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对多个照片取平均值的结果,后面三张是真实的实验照片。现在这四张照片可以说完全不同!请问取平均值这个行为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一般在论文里看到的脑成像图片,很多都是对多个受试者的成像图片取平均值的结果。同行们就劝这个研究者,说大家都取平均值,你也这么做就行。而这位研究者就非常、非常不满。
这些事实的关键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罗斯说,“平均人”、“标准人”这些概念其实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19世纪最为流行,当时强调的是流程化和标准化。但今天已经是信息时代,这些概念都过时了!我们应该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同的,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
这本书我们还要继续讲。
|我的评论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标准无用”这个观念冲击了。至少还有两次。
有个脑科学家说,每个人的大脑其实都很不同,跟基因、环境都有关系,特别是小孩,年龄相近,大脑发育水平却可能差别极大。他说他每次看小学生班级合影照,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 这些小孩的差距如此之大,老师竟然会把他们放在同一个班级中,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内容,这简直是世界上最荒诞的事情!
还有一个物理学家的话也很有意思。他说探索太空以来,个人最大的感触,是每个行星都和别的行星很不一样。太阳系中的这些行星,简直是天差地别,哪有什么“普通的”行星?!
行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下“平均脸”。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平均脸肯定不一样,黑龙江人和吉林人的平均脸也会不一样 —— 这就是为什么中日韩三国的平均脸不一样。其实这些所谓平均脸,不过是几千张照片合成的结果。那我如果随便再找另外几千张中国人照片,可能合成出来的脸就非常不一样!如果你真把中国十几亿人的脸都计算进去,得出一张平均脸,我敢打赌那一定是一张毫无特色的脸。
平均脸之所以看着好看,无非是因为它既然是平均出来的,肯定是对称的,各项数据指标肯定没有离谱之处。仅此而已。
人,是如此复杂的东西,各种自由度实在太多,怎么能被平均呢?
|由此得到
平均脸、标准人,不过是人为想象出来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多大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根本没有人真的符合“标准”!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某个特点和“一般人”不同,千万不要焦虑,不一样就对了 —— 一般人都跟一般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不需要去适应什么“标准”的驾驶舱,驾驶舱需要适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