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条作为中国传统主食,出现在什么时候面条的种类有哪些
有明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面食,出现在汉代。那个时候面食都叫做“饼”,因为面条必须在汤中煮熟才能食用,因此又被称之为“汤饼”,更确切的说,应该叫“片汤”。早期的面条大约就分为片状和条状,到了南北朝时期,面条种类开始增多。
最后就是关于卤汤方面的区别,卤汤是关乎面条口感的至关环节,它分为带汤和不带汤两种。像不带汤的有炸酱面、凉拌面、热干面、扯面、油泼面和拌面等。
带汤的也比较多了,像烩面、牛肉面、臊子面、浆水面、罐罐面、西红柿大卤面等等。
2. 中国面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为何跟桂林的米粉有关
面条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目前研究者发现的最早的面条,是青海喇家遗址出现的一碗面条。经考证,这个面条是经过黄米或者小米碾制出来的。 而桂林的米粉,传说起源于秦始皇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国面条的的衍生。
无论如何,面条作为一种今天常见的粮食食品,做法多样,如福建的龙须面、山西的刀削面、重庆的小面等,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更将传承于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3. 面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大约4000年前
考古学家在中国黄土高原泛滥区挖掘出最古老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里,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
这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中国西北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泛滥区中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十四监定,这碗面已有四千年历史。四千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三公尺处。面条已经煮过,被覆盖在一个倒扣的陶碗中,面条属于细面,长约50公分,直径约0.3公分,看起来细细黄黄,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复抻拉成细条。
碗中的面条在一些沈淀物上方,沈淀与碗底之间的空隙形成一层保护空间,使软面条未被压碎而保存下来。当陶碗出土,面条因为氧化而迅速化为齑粉,不过考古学家仍设法分析出面条的成分。当考古学家在查看面条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他们发现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和小米做成。
发现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所的吕厚远指出,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虽然在五千至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但直到唐宋朝才给推广起来,也就是从公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第二大谷类作物。
该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叶茂林等人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2002年,叶茂林等人发掘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以这些遗物的状态研判,当时有人在煮面,结果遇到大地震引发的洪水,全村几乎都被洪水淹没。叶茂林等人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考察。目前叶茂林仍在当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除了这碗面,陆续出土的还有人骨化石的房子、陶器、石器及玉石艺品,以及动物骨骸。
吕厚远则在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制作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而是由小米和粟合成的。吕厚远表示,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他们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考究。即使是现代的厨房也难以做成如此高手工艺的面条。
不过,这还是说明了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以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这些发现对于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去中国人声称,马可波罗把面条从中国带到义大利,义大利人则说,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喇家村陶碗面的出土,终于有确切证据证明面条最早渊源。
在喇家村拉面出土前,在此发现之前,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是在一本东汉时期有一千九百年历史的书里。义大利的面食起源不详,在现今罗马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擀面、切面的情景。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义大利人,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烤食。煮的面条可能是在公元五到八世纪之间从阿拉伯世界传至义大利。面条究竟是不是马可波罗自中国带回义大利,始终是谜。
面条已是中国民俗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或“馎饦”,唐朝叫做“冷淘”或“不托”,宋朝称之为“溥饪”。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拉面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4. 面条起源自中国,已有四千年的制作历史了
面条在中国已有4000年的制作历史。面条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即可当主食,也可做快餐,深受中国人的喜爱。面条起初的叫法很有意思,叫“汤饼”。
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极大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尤其是北方人更爱吃面食。由于调味、粗细、制条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布全国。所以,在中国也产生了10大名面,例如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兰州牛肉面、山东炝锅面、北京炸酱面等。
面要想做的好吃,调料也很关键,今天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款面食,我家一周可以吃伏枝手4次,这款面食里加入3种调料,每次吃两碗面都觉得不太够。
酸汤口蘑青菜面
食材:面条适量、口蘑少许、青菜少许、香菜少许
调料:盐、木姜子油、酸汤酱料包、香茅草(柠檬草)
制作方法:
1.青菜、口蘑和香菜洗干净放入盆中,与面条、酸汤火锅料准备好
2.煮面我们会用到酸汤酱料包、香茅草、木姜子油
3.把口蘑切片,香菜切段,分别放入碗中
4.锅里加水,放入少许的香茅草,水开后煮5分钟,这时候就搭孝会闻到柠檬的香气,沁人心脾,把香茅草捞出来
5.放入1/4袋的酸汤酱料,下入口蘑,煮5分钟,把酱料的香味也煮出来
6.下入面条
7.面条煮熟后,下入青菜,加入少许木姜子油(一点点儿即可)加入少许的食用盐,调好味就可以了
8.面条捞入碗中,撒上香菜,好吃的酸汤面就缺嫌可以吃了
用上面3种料做出来的面非常好吃,非常开胃,木姜子油的味道和香茅草的香气混合,香味浓郁,加上汤的味道很正,一次吃两碗都不觉得够。
5. 中国面条起源是什么时候
世界第一碗面条来自中国
考古学家最近指出,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碗面条不是来自意大利而是来自中国。
一碗保存良好的黄色面条在中国西北部黄河附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经过检验,历史长达4千年之久,至此,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把关于面条发源地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此前,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他们的祖先曾在2千多年前发明了面条。
面条是在青海省的拉加(音)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面条很细,直径大约0.3厘米,长50厘米,颜色发黄,和今天的拉面很相似。
像拉面一样,他们也是用手工拉抻做成的,不过古代的面条不是用面粉做的,用的是小米。这一新发现发表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证明中国比意大利早2千年,就可以制作出面条并且煮熟。
现在,意大利面条的起源仍不得而知,说法各异,有的说来自意大利中西部古国的伊特鲁里亚人,有的说来自古罗马人,甚至还有人说是阿拉伯商人传过来的。
在意大利罗马城北,有一个公元前四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墓,墓内壁画上画有佣人用水和面做成面条的全过程。事实上,伊特鲁里亚人和古罗马人更喜欢烤东西吃,比萨就是个例证。
发现面条的地点拉加,是石器时代的遗址。在4千年之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洪水摧毁了村庄,现在整个村庄被掩埋在三米深的地下。
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李厚源(音)博士带领的科研小组,负责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发现一个倒盖着的碗状物,翻过来一看,才发现是面条。
为了查明面条所使用的原料,小组把碗中的面条和现在的面粉做对比。现代的意大利面与亚洲面条通常是用小麦粉和面包粉制成。而古代的面条则是由小米做的,不含任何面粉。
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证据,那就是古代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早期的基本作物和食物生产都是依赖小米的。
6. 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多少年 的悠久历史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很明显面条是起源于中国。
由此说明:1、面条至少在中国有4千年历史了;2、过去的面条不是面粉做的,而是粟米做的;3、中国是无可争议的面条起源国。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 中国“面条”源于何时“面条”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中国“面条”起源于汉代,不过当时它的名字为“饼”或者“汤饼”,后来直到宋朝才改名为面条。面条这种吃食其实并非源自于中国,而它的制作材料小麦同样来自于其它国家,后来小麦以及制面工艺经由丝绸之路从中东地区辗转来到中国。不过当时面条的吃法与现在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面条发展到现在,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食物。不同地区,面条的做法与吃法也是各有不同。就以南北方的面条为例,其中南方的面条多由面粉制作而成,而北方的面条则主要是由小麦粉制作而成。除此之外,在中国面条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诞生了许多有趣的面条文化,比如说过生日时要吃长寿面,吃的时候面条还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