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文化古琴有那些
古琴,又称为七弦琴、玉琴、瑶琴、丝桐,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为着名的古代四大名琴为——“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名琴的主人分别是四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齐桓公、楚槐蠢庄王、司马相如、蔡邕。
古琴曲专指用古琴演奏的曲子,需注意并不等于古老的琴曲。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流传至今。琴、棋、书、画它被誉为四艺之首,古琴是中国之中占据着中国古典乐艺术的最高点。
中国十大古琴曲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细细聆听,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后来在并明粗《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绝镇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掌握了异容术。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贰’ 中国十大古琴
中国十大古琴分别为:
1.周代“号钟”(“号钟”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
2.春秋“绕梁”(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3.汉“绿绮”(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
4.东汉“焦尾”(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
5.唐代“春雷”(“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制琴世家雷威所作。)
6.唐代“九霄环佩”(“九霄环佩”是古琴中的精品,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
7.唐代“大圣遗音”(“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缓兄宫琴.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
8.唐代“独幽”(灵机式,晚唐。通长120.4公分,琴额宽20公分,琴肩宽21公分,琴尾宽15公分。琴面桐木斵,琴底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
9.唐代“太古遗音”(太古遗音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唐初贞观年间斫制,长3050px,额宽550px,尾宽350px,中央音乐学院藏,师旷式。)
10.明代“奔雷”(纤哪衫奔雷琴明长3190px肩宽475px尾宽390px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毁腔,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目前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叁’ 中国的古琴有多少种
七弦琴: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宽皮哪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慎码。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握嫌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着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派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
诗琴 :诗琴,又称“里拉”。古代欧洲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诗琴是象征音乐的标记。诗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诗琴是由希腊的赫尔墨发明的:有一天,赫尔墨在野外散步时无意中踩着了一个会发音的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上面留着一条筋,由于受到振动而发音。赫尔墨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后来用乌龟壳作为底座,蒙以牛皮,作为共鸣箱。上面支着两只小牛角,上部之间有一横梁,架上四根弦(筋),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演奏时,抱于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到了公元前七世纪,被誉为希腊音乐之父的脱尔潘德将诗琴的四根弦先后增为五根和七根弦,琴身底座及支架为木质结构,可以看着当时的符号谱来拨奏,这就更方便了。希腊人把诗琴尊为国乐器,每当祭祀阿波罗太阳神时就要演奏它。后来又有人将琴弦增为十一根弦,琴身也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金属材料,音质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着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人民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横笛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
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
笛子的音色,不仅取决于吹孔的形状和位置开挖得是否得当,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适当,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对音色的影响也不小。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尤其是低音),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
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
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也有十孔笛,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如今竹笛又分为C调笛、D调笛、E调笛、F调笛、G调笛(又称梆笛)、A调笛、B调笛,音色由低沉到尖细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要吹好笛子必须气(功)、指(法)、舌(头)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竖琴:竖琴(英:harp;法:harpe;德:harfe;拉丁:arpa),是一种包括了弧形颈部(或称为“梁”)(neck)、共鸣箱(resonator)、五金装置(它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钢琴或小提琴的琴轸一样,放松或拉紧某条特定的弦)及琴弦(parallel strings)的弦乐器。她在每个地域,如中国、缅甸、爱尔兰、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等等,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琴弦数、弹奏法。(中国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种,“诗鬼”李贺曾写过《李凭箜篌引》。)
现在最常见的音乐会所用的踏板竖琴,除了颈部及共鸣箱,还有一根圆柱(column)。竖琴的底部(base)有七个踏板,这些踏板系在圆柱里的七根踏板杆(pedal rods)下端,再由踏板杆连接到颈部里的动盘(action),负责掌管七个音(左脚si-do-re 右脚mi-fa-sol-la)的升降。动盘里有两千多个小零件环环相扣,再牵动外面的小圆盘(discs),借由改变琴弦长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每个踏板呼应八度音程中的一个,并有上、中、下三个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每个踏板都配有弹簧,你可以用脚去推踏板,或是放开它们,在各个凹槽间变换位置)。正因为竖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的乐器,再加上木料与雕工,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
琴弦由共鸣箱穿出,再固定到颈部上的铁栓(pin)。把所有调好音的琴弦加起来,它们的拉力(tension)是730公斤。(这是为什么弹竖琴会起水泡又长茧的原因!)
踏板竖琴因需要的不同,琴弦数与琴的大小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47根弦,包含6个八度再加一组最高音的do、re、mi、fa、sol,重量在80磅左右。最下面的一个半八度,用的是钢弦(wire strings),中间音域用羊肠弦(gut strings),高音则因每个人对声音的喜好不同,有时候最高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半八度,使用尼龙弦(nylon strings);也有人因为不喜欢尼龙弦又脆又亮的音色,而从中间音域以上全部用羊肠弦。
琴弦一般有钢弦、羊肠弦跟尼龙弦。有一届以色列竖琴大赛的冠军,是出身于罗马尼亚一个贫穷家庭的小男生。他说小时候练的琴,根本没有钱装上琴弦,只能用钓鱼线代替!现在的我们,真是何等幸福,虽然都用尼龙做成,音色却是大不同。
竖琴同其他弦乐器一样,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调音。演奏者必须在开演或预演前都至少47分钟到场,竖琴的47根弦,每根都需要调音!在调音时,竖琴家还要戴一副耳机,这副耳机连接到一个看起来像随身听的调音装置上,这个装置可以让他听到他想要的音高,他的工作就是让弦的声音听起来正好符合那些音高。
曼陀林 :曼陀林,拨奏弦鸣乐器,与琉特琴类似并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弦乐器。琴体呈半梨形,短颈,颈部带品,琴头呈镰刀形,向后弯曲。音孔为椭圆形。4组双弦 (两对弦)由钢丝制成,定弦与小提琴相同,是g、d1、a1、e2。用拨子拨奏。其特点是需快速反复弹奏,以震音方式保持音响的持续,音色明亮。
[编辑本段]乐器历史
曼陀林是琉特琴的变体,最初是在18世纪由16世纪的小竖琴曼朵拉演变而成。现今最为人们所知的曼陀林变体产生于那不勒斯 。19世纪由意大利曼陀林制造家P·维纳恰予以改进,奠定了现代的式样。18世纪和19世纪的作曲家有时也为曼陀林创作作品。在意大利(尤其是在南方)和美国,曼陀林主要是民间乐器,在美国,它常与吉他和班卓琴一起被用于乡村音乐。
[编辑本段]乐器信息
家族:弦乐器
音域:两个半八度
材料:玫瑰木、金属弦
大小:约60厘米长,其中亲身33厘米
起源:曼陀林是由15世纪的一种叫做曼朵拉的乐器演变而来的。曼朵
拉形状与鲁特琴相似,有4~5组复弦。
分类:弦乐器,声音由琴弦的震动产生。
Tips:莫扎特在他的歌剧“Don Giovanni”(1787)中使用了曼陀林,在少女的窗户下,曼陀林表达了一段浪漫的小夜曲。
[编辑本段]乐器类型
1意大利曼陀林(Blowback mandolins,圆背传统型)
2平背曼陀林(Flatback mandolins, A Model)
3 乡村音乐曼陀林(F Model)
4 电曼陀林(Electric Mandolin)
5 双颈曼陀林(Double-neck Mandolin)
6 其他变体曼陀林 (Mandolin banjo…)
[编辑本段]曼陀林乐曲
就音色而言,曼陀林的声音要更纤细一些,也显得更加细腻。维瓦尔第的《双曼陀林协奏曲》知名度稍高于《琉特琴协奏曲》,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第二乐章广板,经常被巴洛克精选集的唱片所选取。事实上,这个忧郁且恬静的慢板乐章,只有放在两个舞曲般的快板乐章之间演奏时,才能更显示出其深刻的情感魅力。
五弦琴 三角琴 风笛 三弦琴
吉他 竖笛 班卓 西班牙吉他 双簧管 钟琴 竖琴 钢片琴 管风琴 贝司 班卓琴夏威夷吉它 筝 箜篌
http://ke..com/taglist?tag=%B5%AF%B2%A6%CF%D2%C3%F9%C0%D6%C6%F7&tagfromview
拍板 筝 胡笳 梆笛 唢呐 筚篥 笙 三弦 板胡 竖琴 箫 巴乌 管子 笛 椰胡 秦琴
还有很多,我就不给你一一例举了,这些也都是我从网络里面找的,你输入词条,在文章最后的相关词条里都会都很多例子!你可以去看看,比如: http://ke..com/view/361375.htm
‘肆’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有多少根琴弦
古琴身只用一根木头制成,琴面用七根弦系着,古称“七弦”。绳子用天鹅绒绳捆绑,并绕着绳子的轴线系好。它属于音乐的“无马乐器”;古筝由板、板、底三部分组成。第一个筝有五根弦,在警戒期结束时发展为12根弦,隋朝有13根弦,清代有16根弦,60年代有21根弦,最后几年有24-26根弦。琴弦均匀地放在筝的表面,每根琴弦a由一个气环骨线马支撑,属于断开音乐的“马乐器”。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传统的弦乐乐器。他有一个至少有3500年历史的故事。古籍记载了伏羲传说,使秦和神农做秦。舜设秦为五弦,文王加一弦,武王剪周,加一弦为七弦。古琴有十三个标志节奏的符号。它也是一种仪式工具。有七个声音分散,按着声音是九十一个一百四十七个。古琴音域宽广,声音柔和、沉稳、内向。古琴的意义不在于能力和动作,而在于意境和自然。古琴的密友可能会遇到,但不会被通缉。
‘伍’ 古琴中存世的唐琴一共有多少着名的有哪些
现在公开过的唐琴有二十多张,有名的比如四张九霄环肆差佩、裂春皮大圣遗音、春雷、枯木龙吟、飞泉等等,可森毕以参考《中国古琴珍粹》一书
‘陆’ 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琴
(一)传世唐琴
说到千古名琴,当然就要谈到传世唐琴。
虽然唐琴并非现存最古的琴器,但唐朝却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而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
所以,传世唐琴,实是历代琴人梦寐以求的神品。
现存的传世唐琴并不多,主要包括:诗梦齐旧藏的“九霄环佩”,汪孟舒旧藏的“春雷”、“枯木龙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上海吴金祥旧藏的“九霄环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雷”(原张大千藏),山东博物馆的“宝袭”,北京曹桓武旧藏的“云和”,李伯仁旧藏的“飞泉”、“独幽”,旅顺博物馆的“春雷”,查阜西旧藏的“一池波”,管平湖旧藏的“冥王”,冯恕旧藏的“松风清节”,成公亮所藏的“秋籁”等。
(二)宋琴及其他
传世名琴中,仅次于唐琴的,当数宋琴。
宋朝也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之一,其时 *** 对斫琴十分重视,设有“官局”,同时野斫也十分风行。
所以,宋朝的传世珍品也很多。
现存的两宋古琴佳器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混沌材”、“玉壶冰”、“海月清辉”,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鸣凤”,安徽博物馆的“飞龙”,山东省博物馆的“南风”,吉林省博物馆的“松风清节”,香港沈兴顺所藏的“鹤唳清宵”、“洒尘”、“清梵”、“潇湘夜雨”、“铁鹤舞”、“石泉”、“片秋”等。
传世元琴与明琴,虽不如唐、宋琴那样珍贵,也同样是古琴珍品。
现存的元朝传世古琴珍品主要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籁”,上海博物馆的“月明沧海”,香港沈兴顺所藏的“戛玉”等。
现存的明朝传世古琴很多,主要包括: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凤凰来鸣”,张子谦旧藏的“惊涛”,谢孝苹旧藏的“纪侯钟”,郑珉中所藏的“巨壑秋”,顾泽长所藏的“飞瀑连珠”,沈兴顺所藏的“悬崖飞瀑”、“天风环佩”、“遏云”、“中和”等。
(三)神品春雷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传世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
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
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
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
所以,在古琴神品中,“春雷”实是最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北宋末扰困滚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设“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于其中。
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尺核宫的珍宝,装了2050车,运往燕京。
“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
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
在地下埋了十八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
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承相大琴家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曾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
以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
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
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
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府中。
以后,该琴又流出府外,后来为满州大琴家佛诗梦所得。
后来,佛诗梦又将“春雷”琴传予其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
现“春雷”琴仍为汪氏家传珍宝。
无缓余价之宝,神品“春雷”,得以传承至今,实在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