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从哪个朝代知道五大洲的
清朝! 1770大洋洲(租核明亡,清朝)
利玛窦(欧) 郑和(亚御型穗,非) 新航路(美洲)
麦哲伦(1519)美洲 亚,非镇卜
哥伦布(1492)美洲
美,亚,欧,非,大洋
1770大洋洲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2)
⑵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最远通往哪里
西汉。达到已程不国(斯里兰卡)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丝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向航线.系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的贸易航线.
东海丝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向航线.系指自中国东北沿海,经渤海或黄海,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日本的贸易航线.
太平洋丝路:地理大发铅渗现以后,欧洲人的东来,形成的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行.系槐掘脊指自中国福建至菲律宾,再横渡太平洋抵达美洲的贸易航线
明朝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1)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散老西洋(1405~1431年间):这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曾到达亚洲、非洲39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南纬8o55"的麻林地(今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但李约瑟认为明代已有大帆船到过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而进入大西洋水域。这对后来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由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向东南航行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继而,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基进入太平洋,东行到达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Acapulco)和秘鲁的利马港(Lima)。
⑶ 海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期最远抵达哪里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明代时期,“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对外贸易上,明朝中期的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
清代时期
清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大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而这在清代的外贸史上也是重要的转折点。进口商品中,鸦片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
⑷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第一次到达非洲
中国历史上到达非洲的最早记录一般认为是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年。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掘瞎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判稿空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敬芦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⑸ 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与欧洲人(即狭窄含义的洋人)打交道的
现代意义上所谓“洋人”这个词是明朝后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后,中国人开始直接接触欧洲人,于是把西方殖民者称为洋人。
当时欧洲来华最早的是商人,但他们并没有带来一样欧洲产品,而是依然从事东南亚的传统贸易。他们贩卖的依然是东南亚的土特产,比如香料胡椒这些。只不过他们抢占了键早以前阿拉伯商人的市场而已。为什么当时欧洲的工业商品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欧洲的东西中国人基本不须要,在中国没有市场。
所以,西洋人最早与中国上层贵族发生接触的不是商人,而是传教士。他们第一次进入中国宫廷是在明万历年间。利马窦第一次进闲给万里皇帝的夕阳“玩样”是油画圣母像。传教士的意图很明显是想让中国皇帝皈依天主教,而在中国皇帝眼里这无非又是一次蛮邦朝贡。第二次利马窦埋仿又带来了一件新奇的东西,一台机械钟。明代留下的记录只有四个字“其可自鸣”。大概是因为那时西方的时间格式与东方不同,所以钟表在中国的用途也大打折扣,仅被当作音乐盒了。
关键的产品还是夕阳商人通过民间走/私传来的。欧洲商人的武装商船把西洋的红衣大炮和佛郎基带到了中国,最初的用途不是为军火贸易,而是用于对付明朝关军的缉私。但后来这些便节的武器却成为大明朝廷倾心采购的对象。
眼镜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代,最初与钟表遭到了同样的境遇。汤若望进献给顺治皇帝的眼镜被当作放大镜在看画的时候平扑在桌上使用,大概是因为哪个时候中国也很少有近视眼。后来还是西洋商人们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带来望远镜并传入中国,中国的将军们才真正认识到望远镜的妙用,从此欧洲的透明镜类开始在中国流行。清康熙年间眼镜、放大镜、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都已传入中国。康熙皇帝为了打破西方人对高纯度玻璃的垄断,特意下旨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玻璃场,最初的地址就在紫禁城内。钟表的用途也是在这时才被认识,中国人终于明白西方的时间单位是中国传统时间单位的1/2,于是“小时”这个概念开始被中国人接受。清干隆年间干隆皇帝下令在广州稿液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机械钟表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