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概况是什么
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目前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行政范围包括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的部分地区。
在维吾尔语中,塔卡拉玛干就是“走得进,走不出”的意思,如今,中国虽然陆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建起了沙漠公路、绿色长廊,沙漠面积有所控制,10年时间治理减少了1.97万平方公里沙漠(2009年统计数据沙漠面积为35.73万平方公里)。
㈡ 在治理沙漠上,中国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进展
㈢ 全国光伏治沙面积多少
全国光伏治沙面积是1000万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是其最主要的治沙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贺槐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档世节禅蠢友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㈣ 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共有多大
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4)中国共治沙多少亩扩展阅读:
土地沙漠化成因
1、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3、人类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㈤ 求1949-2007年中国沙漠化的数据!具体点的!
2007年的数据不可能有,现在有的,公开的,最权威的就是2005年的数据,因为全国沙漠化监测是第四年才进行一次。下次到2008年了!
根据国家林业局组织的2003-2005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国沙漠化散镇土地总面积为17396.63万公顷。其中敏掘逗流动沙丘(地):4115.99万公顷,半固定沙丘(地):1787.76万公顷,固定沙地:2746.53万公顷戈壁:6622.61万公顷,风蚀劣地(残丘):648.3万公顷,露沙地:1011.02万公顷,非生物工程治沙地:0.96万公顷。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讲的是沙漠化土地,而不是荒漠化桥卖土地。
详细情况请参考《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研究》,这里有各个典型区的详细情况!
㈥ 2022年甘肃省完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多少万亩
100.15万亩。累计完成治沙造林100.15万亩,封沙育林草60万亩,管护林地面积54万亩,防沙治沙成效较为显着,甘肃,哗携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市,乱前伏中华人悔李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㈦ 土壤沙化的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历程与成效
早在3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对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整体认识,靠着物质循环再生、社会协调共生和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生态观,维持着其几千年稳定的社会结构。纯凯对维持农林牧生态平衡更有其独特的见解。孟轲、管仲及《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是这方面的典型。“垄稻沟鱼”、“桑基鱼塘”就是相当成熟的生态工程模式。这说明,我们的先人已认识和利用生态治理造福于民。
我国做丛唤在周朝以来“保护山林以固土”的思想就形成了,群众在田边地角营造许多小林网,零星分散,不规模,但却起到了防护林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在风沙十分严重的河北西部正定、行唐、灵寿、新乐、无极、藁成等六县连片营造防风固沙林。1952年原东北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东北区西部防护林带计划。1954年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开始实施北部大型防风固沙林带。1955年全国人大会决议黄河中游各省区营造水土保持林计划。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决定在13省区551个县(旗、市)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郑源建设工程,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形势,步入了新阶段,90年代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经过50年建设,我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取得重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1年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治理沙化土地1.6亿亩,增加林草植被1亿亩,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批复的1991-2000年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国21个治沙重点县、24个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果,涌现出赤峰、榆林、和田等治沙先进典型,牛玉琴、王果香、 石光银等治沙先进人物走上联合国讲台。局部地区治理成果显着,榆林地区林草覆盖率从50年代的1.8%提高到39%,赤峰地区从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5%提高到21%,生态环境改善,沙暴天气减少,牧民收入提高,实现安居乐业。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1991年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3.6亿亩,草地治理1400万亩,封沙育林育草3700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从5%提高到9%,林网化保护农田面积3.2亿亩,保护牧场1.34亿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5亿亩。造林种草生物固沙、工程固沙等建设取得成就,遏制住流沙扩展,据监测数据,全国流动沙丘面积1999年较1994年减少4823万亩,固定及半固定沙丘面积5年增加6331万亩。
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通过基层党政领导的有力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和生动实践,创造出成功典范,看到了中国治沙的希望。
㈧ 中国每年治沙,沙漠面积有没有缩小
中国每年治沙,沙漠面积有没有缩小的回答如下:
㈨ 怎样形容我国的治沙科研成果
我国治沙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风沙化土地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全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
从50年代起,纯旅党和国家就棚镇号召人民治理沙漠,1978年“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后,我国沙漠化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吉林省完成治沙造林804万亩,在沙区形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沙植被体系,治沙造田和改造低产田400多万亩,在沙区建成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全省基本控制了风沙危害和沙漠化土地的扩大。建国初期“沙临城下”的陕西榆林,多年来坚持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共治沙造林近1200万亩,固定流沙550万亩,不但保护农田230万亩,恢复和保护草场230多万亩,链裤粗而且治沙造田100万亩。在治理沙漠的同时,我国人民还创造和总结出了许多先进的、适用的治沙技术,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铁路防沙技术、固沙造林技术、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带飞播造林种草技术、设置沙障技术、钻孔深栽造林技术等,这些成果为我国治沙事业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治沙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