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国旗仪仗队的士兵是怎么训练的
前几天,央视采访过中国仪仗队队长程志强
他说过:当士兵时,练站立,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两腿肿得上
不了床;练操枪,每天上千次的托枪、端枪,震得虎口流血,吃
饭捏不住筷子;练嗓子,在饭盒里冻冰块,用丹田之气把冰坨子
融化;练眼神,对着100瓦的灯泡,一瞪就是十几分钟,瞪得双眼
流泪;练正步,小腿上绑上5公斤重的沙袋,一踢就是上百次、上
千次。3年正步相当走了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凭着这股拼劲
,程志强练就了站立四五个小时纹丝不动;行注目礼四五分钟不
眨眼;走正步踢腿生风,落地砸坑。
。。。。
苦受的多了!
呵呵,你自己在网络上搜视频,估计有!
❷ 仪仗队是干什么的
仪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执行任务时,配有军乐队,通常用来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将领等,有时参加具有重大意义纪念物的揭幕典礼和珍有特殊地位人士的殡葬仪式,以示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
仪仗队指仪式或典礼上的卫兵,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某一军种人员单独组成。
仪仗队在平时执行军务,通常由慎于其体能及灵巧度者自愿担任,仪仗队是国家军队组织的象征,从国家重大庆典、外宾来访、敦睦舰队或基地开放等。仪仗队只有操行良好、仪态端正,并表现出对仪式责任感者才被认为是合格人选。
(2)中国仪仗队是哪个人培训的扩展阅读:
训练内容
军姿训练: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的必修课目,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个仪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的站立三个小时以上。
正步训练:正步是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仪仗队员最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以智力和耐力的培养与锻炼。为了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七双皮鞋,每一个士兵脚上都有磨破得伤痕。正步伴随着每一个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每一个仪仗兵队员在服役期间所走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表情训练:在三军仪仗队中,表情是对内在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检验。在这里,每个仪仗兵,面对外宾时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军刀训练:中国仪仗队的持刀礼节是从1992年开始的.它是跟中国历史上武士用刀和骑兵用刀的有关理解,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这六中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军刀与仪仗队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军队仪仗兵特有的风范.
营区生活:三军仪仗队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军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直接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有着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❸ 中国仪仗队在训练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营在紧锣密鼓中组建的同时,紧张有序的训练也随之展开了。
仪仗营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没有现存的训练教材,也没有懂国际仪仗礼仪和富有训练经验的教官,包括营长王立堂,教导员翟白元在内谁也没有见过迎接外宾的礼仪场合。王立堂给公安部写报告,请求外调教官帮助仪仗营抓训练,不然难以走上阅兵场。
公安部从沈阳步校选调了宋荟等三名队列动作比较好的干部任仪仗营参谋,主抓动作训练。但他们也只执行过泽登巴尔来访时的仪仗任务,当时的仪仗远不能代表三军的形象和国家的尊严。因此,这些教官对抓好新中国第一支仪仗队的仪仗训练,也缺乏足够的底气。
在此紧迫之际,外交部想起了苏联“老大哥”,建国之初,毛泽东、周恩来都出访过苏联,检阅过苏联红军的仪仗队,中国的外交司礼程序与模式也都首先想到学习苏联的。
外交部为仪仗营找来了苏联红军仪仗队受阅的电影、图片和文字资料,这些东西虽然为新诞生的仪仗营带来了一定的依据,但毕竟已经跨越了国界,接受和吸收都需要一个过程。
外交部还请来了苏联仪仗训练专家。他们都是极其负责任的,一心想把中国的仪仗营训练成苏式的三军仪仗队。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苏联人个头高,按苏联训练模式摆臂高,步伐大,走起来很别扭,看上去也不美观。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军人的枪几十年来都一直是托在右肩上,走起路来自然美观而且方便,而苏联教官却一定要仪仗队员们把枪托在左肩上,不仅别扭而且又和全军的托枪动作相反。这样训练下去,仪仗队就无法代表三军的形象。王立堂向苏联专家提出来更改动作规定,苏联专家拒绝更改,王立堂没有当场再坚持,而是向中央作了反映。
周恩来很快作出指示:要从我军实际出发,形成中国仪仗队的特色,不要一味地学习外国。
王立堂、翟白元、刘玉明心里有了底,他们背着苏联专家开始研究中国特色的仪仗动作训练方案,一边形成理论教程,一边组织人探索动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