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哪个公司拥有橡胶园

中国哪个公司拥有橡胶园

发布时间:2023-05-20 06:19:02

1. 我国有哪些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我国现已建成了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天然橡胶种植生产基地和广睁岩西农垦植胶园好早亩,种植面积友森达77.5万公顷,年产量约55万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43个产胶国中的第5位。
其中,海南农垦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2. 从五个方面介绍陈嘉庚 字数要长 回答准确的 必有重谢

1、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这里便成了着名的侨乡。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闽南一带,曾有着十分光辉的历史。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集美村还有着郑成功的“国姓寨”、“国姓井”,在老一辈人的传说中,陈嘉庚从小就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够报效祖国。 1890年,陈嘉庚已经17岁了,父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世面,于是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慈母,独身前往南洋。虽然都市的繁华是一种诱惑,但他却不为所动,老老实实地呆在店里,跟着老伙计学习怎么管理,很快就成了父亲的左右手。 1898年,母亲病逝,闻听噩耗的陈嘉庚立即回乡葬母。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 陈嘉庚相关着作
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的边缘。 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2、菠萝“苏丹”、橡胶大王
独自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陈嘉庚手里的资金只有一点,用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资金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着手建造一所菠萝罐头厂。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用在建厂总算勉强够了。制作菠萝罐头所需的白铁、糖枋,都可向别的商人赊取。开工终于没有问题。等到4月份菠萝一上市,陈嘉庚的“新利川”工厂就开始生产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陈嘉庚给自己的菠萝罐头的商标定名为“苏丹”,意思就是菠萝罐头之王。 在陈嘉庚的精心经营之下,罐头厂运作良好,销售看涨,月底核算结果,获净利9000余元。不仅收回全部建厂投资,而且还有盈余,经济效益之大,确实惊人。 从绝境中拼杀出来的陈嘉庚初战获胜,就以“新利川”为立足点,兼营父亲企业与人合伙的月新菠萝厂,接着又开设了谦益米号,米店也兼做罐头厂的营业机关。 随着菠萝罐头生意越做越大,对菠萝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购买了一块空地,用来种植菠萝,取名为“福山园”,事实上,这块种植地也确实是一块福地,后来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菠萝种植园。 创业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就在菠萝生意顺利发展的同时,1906年夏季,菠萝罐头行市大跌,陈嘉庚只能勉强保住了1万元的赢利,这次打击使他意识到,商场如战场,仅仅靠一种产品经营是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多变,他要寻找新的项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嘉庚了解到一个橡胶商人高价卖掉了自己的橡胶园,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赶忙联系这个商人,从他那里购进18万粒橡胶种子。而当时因为菠萝生意的不景气,很多人纷纷脱手自弯顷己的菠萝园,陈嘉庚趁此机会购买了大片土地,这些成了他以后的橡胶种植园。 到了1913年,陈嘉庚的菠萝产量已经占了整个新加坡的半数以上,一跃而居首位,真正成了业内的苏丹,这一年,他已是一个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间米店,固定资产和纯利润有四五十万元的华侨企业家了。 然而商场风云多变,1914年秋,正当菠萝罐头的生产旺季到来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对菠萝罐头限制入口。因而各洋行停止采办。陈嘉庚的菠萝罐头厂遭到了沉重打击,积存着几万箱产品无法售出。不早帆仅如此,战争还使陈嘉庚的米业遇到了麻烦,特别是许多商船在东印度洋上受到德国战舰攻击之后,原已紧张的航运几乎全部停顿。陈嘉庚米厂的仓库里堆放着1万多包熟米。产品积压的直接后果是资金流转困难,工厂租金越期无法清还,工人的生活费又绝对不可拖欠。陈嘉庚陷入了“艰难维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埋睁陆1914年冬天,陈嘉庚终于将所有的货全部售脱。这时,他当机立断决定经营航运业,他先是靠租船运输,分别租下了载重1300吨的“万通”和载重2500吨的“万达”两艘轮船,运来需求量很大的熟米,再送到印度销售。不久因为市场的扩大,他又增加了2艘轮船,专门承接英国政府的货物。他的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策略赢得了可观利润。仅仅一年后,就赢利了20多万元。之后,更是购得多艘轮船,但却不亲自经营,而是租给法国政府,这样不仅省事,避免了风险,也获利很快。 1916年,陈嘉庚又有了划时代的举措。当时欧洲各国互相厮杀,给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美国工业长足的发展,刺激了橡胶制品的需求,带动了马来亚的橡胶业,一跃而成了支柱产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马来亚成了世界“橡胶王国”。而陈嘉庚此前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他被作为公认的“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载入史册。 此后2年,陈嘉庚逐渐把重心转移到橡胶业上,他先后将新加坡土头桥的菠萝罐头厂和恒美熟米厂改作“谦益”橡胶厂,专制胶布,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植到工业制造的飞跃。接着,他又设法与美国橡胶业协会搭上关系,把广告做到了美国,把“谦益”橡胶厂的大半产品直接销售到美国。这样,他实现了第二个飞跃:将橡胶的农、工、贸经营集于一身,而且开创了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百年来华侨不通过洋行而与外国商家直接进行贸易的先例。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嘉庚不但没有遭受损失,还安然无恙,依靠米、树胶、轮船航运和出售菠萝罐头厂积存的铁皮,陈嘉庚共得450 多万元,扣除各种费用,实存资产430万元。从而迅速跻身于新加坡富豪之列,也成为着名的企业家、新加坡华侨大亨。
3、散尽家财、培育英才
一战之后,陈嘉庚意识到航运业的危险性和暂时性,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他开始继续扩展自己的橡胶王国。 1919年,随着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英国投资者不断到马来亚抢占市场,有实力的华侨商家和小园主也纷纷改办橡胶种植园或兴办小橡胶厂,竞争越来越剧烈。面对挑战,陈嘉庚调整自己,实现了第三个飞跃:他扩充了“谦益”橡胶厂的规模,将粗加工的生胶厂改为深加工的橡胶熟品厂;退出于两年前投资50万元入股的3家橡胶公司;组建陈嘉庚公司,将谦益以橡胶总公司的名义列其麾下。 1922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无度引起市况萧条,橡胶价连续3年下滑,许多小规模的胶园、胶厂被迫停产。而这时的陈嘉庚公司虎气十足,他断定橡胶业是新兴产业,好景还在前头。在对马来亚各地进行考察之后,陈嘉庚一下子买下了9家橡胶厂。 1924年他在马来亚和印尼设了10多家橡胶分店,其后又在其他地方设分行、分店或办事机构。目的是扩大产品销路和原料来源,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损失。这一年英国政府为抬高橡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中独占利润,在新加坡、马来亚实行限制橡胶生产计划,第二年略见成效,加上美国汽车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影响,橡胶价格大幅度上涨。这一年是陈嘉庚的橡胶事业的巅峰,在英国大臣对新加坡工业的考察书中,也提到了陈嘉庚的公司,说它是“亚洲最大的企业”。 与此同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福建集美。他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1893年,他20岁时在家乡创办“惕齐学塾”。1913年又创办集美小学。以后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一起,边集资边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 |集美轻工业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了闽南20个县市110多所学校;并在侨居地新加坡倡办和赞助了道南小学、爱同小学、崇福小学、南侨中学、南侨师范水产航海等许多学校。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人们亲切地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 有人说,陈嘉庚办这么多的学校无非是提高自己的声誉,但陈嘉庚办学,却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把它作为一种资本,相反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新加坡、马来亚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胶和锡,最大的买主是美国。美国的不景气,造成了新、马橡胶和锡业的大萧条。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门学校经费达90万元。当时,陈嘉庚公司积欠银行债款近400万元。公司资产仅在200多万元,已是资不抵债。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银行要求陈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厦大经费,被陈嘉庚断然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能也不应放弃义务,学校办起 陈嘉庚追悼会
来了,就得维持下去,一旦关了门,恢复就无望了。学校如果关停,不仅耽误青少年前途,而且对社会影响不好,罪就大了。如果因为负担集厦学校经费而遭致生意失败,这是个人事业的荣枯。 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盘,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为了感谢这么多年他对国家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在家乡,以告慰这个曾经辉煌、博大无私的爱国华侨。
5、一生俭朴、公而忘私
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在陈嘉庚故居,从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来看,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烛盘了。他家财万贯,但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他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按照他的遗嘱,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对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德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7]
6、不忘统一、鳌园刻图
晚年的陈嘉庚,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1950年,他在集美学村创建鳌园。在鳌园中的“博物观”照壁石屏正中,请石匠刻录5幅地图。上面一幅是“世界地图”,其下面并列四幅地图,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福建省全图”、“台湾省全图”及“同安县全图”,并在图中刻下亲撰的《台湾史略》。陈嘉庚先生亲撰的《台湾史略》的第一句话写道:“台湾为我国东南一大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统一事业。针对美国的侵略行径,1950年7月4日,陈嘉庚通过《福建日报》发表谈话,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外国干涉。此后,他又发表一系列对记者的谈话和声明,发表接见华侨的谈话等等。一再阐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外国侵占或干涉,并号召华侨为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祖国统一是陈嘉庚临终遗嘱的第一件大事,他最后的遗言是“台湾必须归中国”。他相信他的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一定要实现。这就是陈嘉庚先生为什么在“鳌园”刻录的地图中刻下“台湾省全图”的最重要原因。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表彰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 公——永无止境的奉献
* 忠——永不动摇的爱国
* 毅——永不言败的坚强 民族光辉——陈嘉庚
* 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

3. 365橡胶园是什么

橡胶树种敬饥植地。365橡胶园原称国营胶园,该园主要是种植橡胶树,生产出的宏稿局橡胶树主蔽让要是用于橡胶产业的发展,橡胶园是园地的一种,在国内的各个城市皆有橡胶园的产业。

4. 陈嘉庚在南洋创建4个菠萝罐头厂、 两处橡胶园,存款额45万元

陈嘉庚先生是新加坡的实业家,同时又是爱国华侨,他积极创办教育事业,在国内创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他还以南洋侨领的身份向 社会 号召募捐积极支持国内抗战,早年追随他的父亲“下南洋”, 他的父亲因为市场行情波动,欠下不小的一笔债务,按照南洋当地法律规定,陈嘉庚不需要承担这笔债务,但是陈嘉庚先生却靠着自身经营还清了这笔不小的债务,那么陈嘉庚先生是怎么在桥谨启南洋掘得第一桶金的呢?下文将为你讲述。

1904年春,陈嘉庚开始独立自营。

他首先看准了菠萝罐头业。菠萝是新加坡的特产,由菠萝加工成罐头,远销欧美各国。

在新加坡经营罐头的欧美洋行和商号,为了保证自己的货源,经常向厂商提供制罐的原材料,付款期为40天。罐头厂工资每半月清算一次。只有购买菠萝须用现款。因而不必用多少流动资金,即可获得厚利。

正因为菠萝罐头业有这样的特点,陈嘉庚便从这里开始创业。

他以7000元作资本,购置了旧机器,用茅草木料盖厂房,从简从速。

一所取名"新利川"的菠萝罐头厂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便建成投产,赶上了当年的菠萝旺产季节。

恰好这时陈嘉庚的父亲合伙人开办的"日新公司"的经理病逝,依照英国殖民地法律,其股权应当停止,公司归陈嘉庚经营。

"日新公司"也是经营萝罐头敏如的,这就为陈嘉庚初显身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时,新加坡已有菠萝罐头厂10余家,每年外销量约200万箱,竞争颇为激烈。

欧美洋行每隔两三天按其国内电示采买罐头,行情变化无常。陈嘉庚自接管"日新公司"后,一方面暗地留心10余家同行的经营情况,发现他们对市场信息若明若暗,生产带有很大的关联性。

另一方面,他对洋行采买罐头行情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其所采买的罐头,有条庄、块庄、方庄、枚庄、刻花庄等五、六十种,其中以条方、枚庄为最大宗,约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八九十,每次成交动辄千箱至万箱,是同业竞争的中心。其余数十种杂庄年产仅20万箱,每次成交数不过数十至数百箱,一向不引人注意,可是杂庄价格高,每箱比普通庄多三角至七、八角。

掌握以上情况后 ,陈嘉庚决定人弃我取,积少成多,独揽这笔"小生意" 。

主意一定,他每天上午一起和副手分别到各洋行询问商情,把所有杂庄定货全部承揽下来。

不久,市场需要的大部分杂庄菠萝罐头,几乎都归到他一家门下。

对传统的经营方式,陈嘉庚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同业各厂采买菠萝,历来都是按枚论价,而菠萝每枚的大小及成熟程度不尽相同,有的还有一些坏烂,议价时不计重量,全凭眼力。而且须待每季停工后オ开始计算盈亏。

"日新公司"过去也一直采用这种方式。而陈嘉庚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改革,他采取的办法却是:规定每日购进的菠萝必须当天制完,当夜即结算盈亏,以此作为次日采购议价的标准。

在生产中,要求尽量减少剖工上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严把质量关,以建立商业信誉。他每日清早和下午必到工厂巡视,亲自指挥生产。

3个月生产下来,"日新"获净利3万元,"新利川"获利9千余元,两厂合约4万元,利润比当时最有名的大厂高出七、八倍,远居同业晌尘老厂之上。

这是陈嘉庚自称为"初出茅庐"的第一次成功,陈嘉庚信心大增。

他扩建了"新利川"厂房,增置了机器设备。为了保证两厂原料的供应,他在"新利川"附近购买荒地500英亩,取名"福山园",立即开荒种植菠萝。

另外,还投资2万元,开设一家米店,名"谦益"。当年冬季,虽然菠萝罐头市价略有下降, 由于陈嘉庚经营有方,两厂仍获利2万余元,米店也得利8千余元。

独立经营的头一年,除伙伴红利外,陈嘉庚总计获利6万元,在新加坡菠萝罐头制造业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年夏季,"日新"、"新利川"两厂再次凌驾于同业之上,获利3万余元。

陈嘉庚抓紧时机,发展实业,在运输方便的地点又建了一个罐头厂,兼制冰糖。谁知到了这年冬季,菠萝罐头行市下跌,3个罐头厂仅获利1万余元,尽管不能与上年相比,但远远超过同业各厂。

陈嘉庚雄心勃勃,准备趁明年"福山园"菠萝第一次出产的时机,大于一场,以期还清父亲欠下的债务。

而天竟不助人愿,1906年夏,菠萝罐头市价下跌更甚,各色杂庄罐头也大为减销。"福山园"首次出产的菠萝遭此命运,无利可图。

陈嘉庚惨淡经营,总算保住盈利1万元的局面,但计划为父还债的夙愿,却无从实现了。

心愿所系的1906年受到如此挫折,实在令陈嘉庚沮丧同时也使他清醒了头脑:单靠经营菠萝罐头发家,受制于捉模不定的市场变化,且同业竞争激烈。

只有善于抓住市场的脉搏,开辟新的领域,进行多种经营,オ能大有作为。

这样想,陈嘉庚的思路顿时开阔起来,周围变幻不定的商业信息,格外引起了他的兴趣。

有一天陈嘉庚照例到各洋行探询菠萝罐头行情,偶然听到一条有关别人成功的消息:陈齐贤把马六甲的橡胶园出售获得巨利。

在此之前,这样一条与菠萝罐头业无关的消息是不会引起陈嘉庚注意的,而现在使他怦然心动,眼光为之一亮。

橡胶树本是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所产橡胶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上用途很大,现在逐渐发展为人工种植,刚刚移植到马来亚、新加坡一带。

陈嘉庚受陈齐贤成功的启发,判断种植橡胶定有前途。他当机立断,用1800元把陈齐贤剩下的18万粒种子全数买进,在"福山园"菠萝株间套种两个月内种完。

大胆经营橡胶,陈嘉庚迈出了开拓新局面的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扩大米业经营。这是他最为熟悉的行业。他以4万元与"恒美"米店原经理合作,共同经营熟米厂。

陈嘉庚了解到了解"恒美"经营加工的熟米,有治疗脚气病的功效,向为华侨所喜食,其价格每担比生米高出一元以上,所以在原股东因意见不一而退出,经理招股经营时果断入股。

1907年,34岁的陈嘉庚发家成功,事业蒸蒸日上。靠新经营的熟米厂(橡胶尚未成林)、菠萝罐头及生米厂,陈嘉庚在经济上翻了身。

合办"恒美"不久,熟米价格即见上涨,经营16个月后,得实利达16万余元;"谦益"所经营的生白米亦得利1万元。

3家菠萝罐头厂在当年菠萝罐头价格猛跌,许多厂家亏本甚至倒闭的情况下,他的罐头厂经受住了考验,仍获利2万余元,其生产的"苏丹"牌菠萝罐头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名牌货。

"福山园"出产的菠萝当年也获得5000元的实利。这一成功,使陈嘉庚得以实现自己的夙愿, 为父亲还清了全部债务,此举地使陈嘉庚在华侨 社会 中获得了很高的信誉 。

陈嘉庚头脑淸醒、锐意进取,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产业。

到1910年,陈嘉庚已是拥有两处橡胶园,4个菠萝罐头厂,1家米厂,1间米店,存款额达45万元的实业家,超过他父亲极盛时期的产业。

此后,陈嘉庚被选为中华总商会第6届委员会协理(福建帮四协理之一)跻身华侨 社会 上层。

5. 中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是哪里

海南省建成中国第一个橡胶基地,共建有近40万公顷橡胶园,年产干胶25万多吨。

6. 中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是哪里

我国最大的橡胶专业集团--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海口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一个有着全国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品牌乘上了工业化这匹“快马”。
据了解,该公司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前身为海南农垦,如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拥有370万亩橡胶园,年产23万吨干胶。
http://www.m188.com/newsinfo/2005727/2005727-10222874.html?kxmhby=41529

7. 陈嘉庚的创业历程

创业历程
随父经商,经受锻炼。

陈嘉庚父亲陈杞柏,早年赴新加坡经商。先做大米生意,货源从越、泰、缅采集转销于新马各地。后又经营小型菠萝罐头厂、菠萝园和房地产等业务。1899年,其资产已达30余万元,在商场上亦稍有地位。可惜后来杞柏因“染上洋烟”,放松企业管理,人心离散,致使企业由盛而衰……

1890年秋,陈嘉庚应父函召到新加坡之前,在家乡集美念过几年私塾,识字不多,做事勤勉;耳闻目睹旧社会种种弊端及积弱贫困等现状,感触殊深。出洋后在父营米店“顺安”号协助族叔经管文书及银钱货账。族叔时而回梓,米店业务由其暂代。陈嘉庚从父经商期间,公忠职守,廉洁自律,刻苦学习,勤劳操作,代理经理两年,“顺安”米店得利六干元,初步显示出其经商才能和为人品德。

1899年冬,陈嘉庚第三次回国,葬母守孝三年。返新后,只见情况大变。父亲满面愁容不语不言,族叔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企业濒临绝境。虽经陈嘉庚力挽狂澜,苦心支撑,仍人不敷出,负债累累,1904年初,陈家产业只好宣告倒闭。

家道中落,使陈嘉庚感慨万千。他说:“家君一生数十年艰难辛苦,而结果竞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无穷,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家道中落,更使陈嘉庚深切体会到:如果当家不管事,不管人,不理财,等于没当家,企业必败无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陈嘉庚随父经商十四年,初尝人生甜酸苦辣,经受了锻炼,教训深刻。

重起炉灶,经营菠萝。

企业倒闭,陈嘉庚没有气馁,决心重起炉灶大干一番。1904年春,他首先看中菠萝知祥罐头。菠萝为星洲特产,质地优良,采购方便,制成罐头可远销欧美。而且生产周期短,原料可赊购,费资较少,有利可图。他便当机立断,从速从简,投资七千元,利用简易厂房和旧的机器设备,赶在夏天菠萝旺季前投产,同时还合法接办一家菠罐厂,经营伊始,产销业务就搞得红红火火。

当年在星洲,菠罐厂及经营此业的洋行有二十来家,竞争异常激烈。而摸清行情,见机行事,是竞争成败的关键。精明机智的陈嘉庚了解到各种罐头包装总共几十种,条、方、枚装产品虽系大宗,但产者众,利薄。杂装产品虽非大宗,工艺难度大,却无人生产,利厚。陈嘉庚知难而进,将杂装产品全包,独得其利。接着陈嘉庚又发现,同业者对菠罐生产,多按季核算成本,盈亏季末方晓,漏洞甚多。他却实行当日采购,当日生产,当日核算,不许混杂,生产过程中严禁浪费,厉行节约,每日从清晨到午后,必到厂视察。当年年终结账,获利六万,开张吉利,人心安定。

重操米业,试种橡胶。

陈嘉庚独立经营,初战告捷,颇受鼓舞,决心再接再励,多方拓展业务:

——扩大菠罐厂厂房,增添设备,以低价购进半闲置空芭地500英亩,种植菠萝,两年后可产菠萝罐头二万余箱。这个园是当时当地最大的菠萝园,名日“福山园”。

——投资二万元开设一家米店,当年得利八千元。又以四万元人股核猛蔽投资一家熟米厂。熟米能治脚气病,向为华侨和印人所喜爱。经销印度,利厚。投资入股后适逢熟米涨价,当年得利十万元。

远征曼谷,一举多得。1911年春,陈嘉庚往曼谷办理业务。获悉北柳港盛产菠萝,当地无人制罐,便设厂制造,兼采稻谷。他在曼谷期间改州,还参观一家华侨经营的制米厂,发现其晒谷埕上装有可以自动进退的活动屋盖,晴天可打开,雨天及夜晚可盖密。埕边且铺设有轻轨铁路,来回运输异常方便。陈嘉庚返新后马上拨款仿制,既节约大量劳力,又提高了工效,更避免了种种浪费,一举多得,十分高兴。

——试种橡胶,尝到甜头。1906年,南洋橡胶尚属稀物。某日,陈嘉庚获悉种胶可获厚利信息,便立即买来稀有的18万粒胶种,在福山园与菠萝间作,接着又在该园附近以低价置地扩种橡胶。翌年正当陈嘉庚对胶业满怀希望之时,却连遭两大不幸:一是父亲谢世;二是熟米厂失火,损失不小,严重影响资金周转。陈嘉庚不得已先将橡胶园抵押,待渡过难关后再另辟两处胶园,并充分利用新胶园土地,既种橡胶又套种木茨和菠萝。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后仅橡胶园一项即盈利25万元,获利金额为各业之冠。

1904—1911年,是陈嘉庚独立创业的头七年。他在经营中兢兢业业,胆大心细。在此期间,他不仅能重信义偿还父债,同时还赢得“菠萝苏丹”美称,而且还初步摸索出种植橡胶的经验,且已拥有四家菠萝厂、两家米厂(店)、两处橡胶园。累计获利45万元。当年在新加坡,能如此赢利,已称得上有一定实力的华侨实业家。陈嘉庚身在南洋,心系祖国,此时已决意在集美兴学,以图报国。

抓住时机,发展航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船只紧张,运输困难。陈嘉庚经营米业均需借助海洋运输。只得先租船两艘,分别来往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经营数月,颇为顺利。再租两艘,兼运英政 府所需木片往波斯湾。后租船到期,便决定以70万元低价购旧货轮两艘(均为三千吨以上),自用兼外租。“一战”四年仅船业一项收入就达160万元,获利甚丰。1918年,两轮先后在地中海被德国舰艇击沉,损失惨重。幸好两船事先均已投保,共得赔款130万元,扣除本金尚得60万元。只是船业从此中断,不能再以航运谋利,殊为可惜。

“一战”期间,陈嘉庚除大胆涉足航运外,继续经营米业,菠萝业则让出,营业重点逐步向橡胶业转移。至1918年已拥有橡胶园三处,面积达5000英亩,橡胶厂三家,资产总值达400万元。这时,陈嘉庚在新加坡已成为崭露头角的华侨大实业家了。

主攻橡胶,再创辉煌。

1919年,陈嘉庚回国筹办厦门大学,企业交其胞弟敬贤等人代理。1922年他返新后,眼见市场出现新的竞争形势,又立即采取下列强化橡胶经营措施:

——以低价买进马来亚各端口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胶厂九家。连同原自有一家,加以改造充实,每月可产胶布三万余担,一年得利100多万元。

——扩大橡胶园。在新马等地再开辟新胶园,面积增至15000英亩,成为南洋华侨大橡胶园主之一。

——发展胶品制造厂。大量生产各种车胎、胶靴鞋、卫生用品、日用品等橡胶制品,还创出闻名退还的名牌产品“钟标”陈嘉庚胶鞋。其时连同制胶厂在内,大小工厂已达三十余间,公司员工达三万余人。

——遍设经销处,实行自销为主,请人代理为辅。经销处及代理商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处。

上述措施实施后,公司利润直线上升。1925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年利近800万元(叻币),资产总值1200万元。至此,陈嘉庚不仅在新加坡,在南洋也算得上一位实力雄厚的华侨大实业家了。

连遭重创,企业收盘。

古人云:祸今福所倚,福今祸所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经济逐步复苏,列强对东方殖民地经济争夺更形剧烈。西方财团看到市场橡胶制品利厚,便竞相投资设厂制造。1926年胶品供过于求,胶价猛跌。新马市场自春至冬,生胶每担从180元跌至90元。东邻日本大力推行“南进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和出口津贴等国家手段,制造廉价胶品,在东南亚市场压价倾销。在诸多列强财团联合排挤打击下,陈嘉庚所属公司深受其害,而又势单力薄,难以抗衡,经营遂一落千丈。1926年年度总决算,企业不仅无利,而且亏损30余万元。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激起国人及侨胞公愤。陈嘉庚领头筹款救济受难同胞,他创办的《南洋商报》也极力宣传抵制日货。日商及奸商怀恨在心,串通一起,放火烧毁陈嘉庚最大的胶品厂,损失惨重。经过接二连三折腾,陈嘉庚资产损失过

半,元气大伤。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市场一片混乱。1931年,新加坡生胶每担跌至破天荒的七八元,胶鞋每双从一元多跌至二角,尚且无人问津。面对如此凶猛的经济危机,陈嘉庚企业连年大亏,有人劝其停止校费,以维持营业,陈嘉庚斩钉截铁地表示:“不,我的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关门。”因此他多方筹措经费,包括变卖部分校产,举债,甚至出卖大厦,以维持集美、厦大经费。此时,陈嘉庚负债金额已大大超过其资产总额,被迫接受当地银行集团建议,将其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陈嘉庚大权旁落,失去企业自主权。虽然稍后企业一度似乎又有新转机,但殖民地当局又规定产品只许由一家英商专卖,不许自由经营。陈嘉庚虽竭力反对却无效。英国财团仗势欺人甚至公开狂言:“我英国人之利权不容他国人染指。”陈嘉庚眼看经营前途无望,不愿俯仰由人,毅然于1934年初决定将企业收盘。

若干年后,有人诚心向陈嘉庚请教企业经营之道,他回答说:“有两条。一是要有祖国做靠山;二是要有经济的眼光,还要有政治的眼光。”陈嘉庚这两条,是他在海外经商几十年的心血结晶。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个公司拥有橡胶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的超能力有哪些 浏览:868
意大利新药有哪些 浏览:821
印尼哪里买单方精油 浏览:979
如何在中国知网查询自己的课题 浏览:58
中国航天员怎么样了 浏览:782
现在英国是什么时期 浏览:950
印度军衔怎么来的 浏览:849
越南孕妇吃燕窝饮品有什么功效 浏览:651
英国本科留学累到什么程度 浏览:998
什么是印尼标准大蒜 浏览:274
印度为什么要发明咖喱 浏览:978
印尼号码怎么打回中国 浏览:959
中国移动营业厅怎么绑定汽车违章 浏览:416
意大利有哪些出名的建筑 浏览:504
意大利华莎驰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390
英国政府为什么不戴口罩 浏览:244
中国有多少个赵华梅 浏览:525
伊朗的mc是多少 浏览:289
出国越南工作必备什么 浏览:540
越南边境有什么好玩的度假山庄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