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日本航空和中国哪个发达

日本航空和中国哪个发达

发布时间:2023-05-25 20:42:07

① 中国的太空技术比日本先进吗

只能说中日各有优势而已,
在整体航天上,日本和中国都属于第二梯队国家。
日本的火箭技术已经领先于中国了,包括早期的H-2A和最新的H-2B,这些火箭本身综合技术实力已经超越了中国已经服役的“长征”系列火箭,我们能与之匹敌的“长征五号”火箭则需要在2013年之后才码亏能登场,日本H-2B火箭直径达到5.2米,而“长征”系列只有3.35米。从3米多扩大到5米多是很大的技术差距,需要全新的工艺、装备,而制造5米直径储箱的工作母机、厂房都要重来;日本固体助推器水平也比我们强,我们没这么大,固体火箭扩大后会遇到装药、粘结工艺、燃烧稳定性、壳体制造等问题。这本身说明我们已经比日本滞后了十多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败笔。昔日中国在包括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技术耗时比较自豪的,但如今在很多“内在原因”驱使下,我们再次不得不追赶日本。
以前中国勉强在大推力火箭上还领先日本,现在日本在火箭发动机技术,尤其是最体现技术水平的氢氧发动机技术比中国高。日本火箭的推力和比推力源磨也要比中国更大,也就是说在大推力火箭上也已经被日本赶超了。现在中国也就是在载人飞船上比日本有经验些,但在无人飞船上不如日本。日本无人运载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都超过中国的神舟系列。
由于日本在微电子,智能化技术和材料工程和工艺水平上远远超过中国,使得日本在卫星制造和探测器试验上将中国远远抛开。日本发射了金星探测器和进行太阳帆探测器技术试验。这两项技术本身已经超越了中国目前的技术实力,毕竟进行行星际探测对中国还是一个科学构想,中国“萤火”火星探测器因为俄罗斯的“技术失信”导致不得不被动推迟发射,这与中国自己不能发射火星探测器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中国的航天人说自己具备火星探测器发射能力,但毕竟没有实践过,故而这一表态也是空话。而日本已经用事实证明他们有能力探测比探测火星难度更大的金星,这个事实不得不让中国深思自己是否短期具有如此能力?
现在中日两国在探月技术和空间站技术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探月雹模斗上中国已经落后:20年前日本在火箭技术上还不如中国时就曾成功接近过月球。日本此次发射的“月亮女神”甩了三颗星上去,构思非常巧妙,技术难度超过了“嫦娥”。另外,从探月仪器设备等先进性而言,中国与日本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在空间站技术上,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已经成功应用于国际空间站(尽管日本目前缺少独立性和自行发射空间站能力)。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空间站雏形)已经投入制造,预计将在各项领域指标上超过日本,但成功发射才不到2年,因此实际应用还有很多空白。
所以说,现在中日虽然同处第二梯队,可中国原来领先的优势在逐渐而迅速地丧失中,日本已经默不作声地开始全面赶超中国航天了。我们可能唯一一个让日本羡慕不已但却无法复制的就是中国那种不计成本的举国体制了。
在航天技术上中国没有多少老本可吃了,完全没有本钱来沾沾自喜了。对此要有清醒理智地认识。

② 对中日两国航空工业水平对比一下,日本飞机在设计制造和发动机方面是否落后太多

客观地说,在飞机总体设计方面,中国总体领先日本15年左右, 战斗机领先日本20年左右,民用飞机10-15年
这么说吧,飞机设计的核心是气动布局,启动布局的基础就是风洞。没有风洞,你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
中国现在的风洞数量世界第二,而日本最大的风洞还是活塞式的,比北航的高卜腔缺级不到哪里
这型辩就决定了起点差距,更别说美国施加的限制(.F2的设计)
由于基础不行,在机体设计方面圆陆就拉开差距了,不说战斗机。光说运输机,对比下运20和C2就清楚了
在民用飞机方面,中国的ARJ基本拉平了日本的MRJ中国有了些许优势
发动机方面,中国好歹能自己搞出自己的发推力发动机,日本的优势在小推力发动机上,商业前景好,但军用不行

③ 我国航空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差距还是很大的,中国航空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虽然这几年中国航天工程发展很迅速,但是中国整个工业体系的落后,严重阻碍中国航天事数迟迹业发展。原因为:
1,产业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属于追赶型。
2,市场成熟度较差,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进行社会性的专旦大业化布局和水平整合,所以采取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条产业链一竿子插到底,同样能做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这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有利于我们的做法。体系化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我们军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尽快把航空装备的体系化发展成熟起来。不仅尖端产品要做好,还要完善谱系薯并,保证部队形成全面、完整的战斗力。
中航工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部队赢得战斗力,这是我们的根本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④ 在目前看来,中国和日本的实力谁最牛

日本的海军实力领先中国
中国向来以“军备不透明”“着称”,所以准确评估中国军力不易。但大致估算一国的军力,无非是一看钱二看技术。钱的方面,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2011年所有与军事相关支出在1200亿到1800亿美元之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全球军费报告”显示中国当年军费支出为14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军费支出则为593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的2.4倍。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军费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但空军和导弹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国”
从地理上讲,东海太窄,中日若打起来,主要依靠空军。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在无论规模、还是质量差得很远。三代机中国有差不多600架,日本只有300架。而且中国的三代机大部分是可以发射“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的,日本大约只有50架有这个能力。中国空军有全套的空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日本在这方面现在还是空白。更关键是,中国还有第二炮兵,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可以打日本的海空军基地。这方面日本也是空白。
中国军力强于日本。
但是60%的军力开战用不到,因为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交战是海军和空军的作战,日军的海军力量全世界第三,中国只属于二流,空军力量中国和日本半斤八两,对对方都没有什么绝对性的优势,如果打起来,中国居于劣势一点。
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要相信,我们中国是最厉害的,我们是一只强大的雄狮。中国之所以对日本一直忍气吞声,是因为日本一直被美国撑腰。可我相信,我们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日本等等国家的!

⑤ 中国的飞机有日本的强吗

中国目前的飞机无论质量和数量都比日本强!

日搭橡本F15J战斗机属于美国F15早期型号,作战性能和我国早期引进的SU27基本相当。我国歼11B是SU27的国产型号,已经超过了知茄旁SU27的性能。另外歼11B可以兼容国产各种导弹。


F2战斗机虽然造价高,但是其水平相当于F16C/D的水平,和歼10也略有一定的差距。


从制造能力来说,中国有完善的武器制造能力,从武器到雷达、发动机几乎都实现了国产,而日本关键部件还靠美国进口,所以纳滑日本根本就经不起战损。


最后,如果真的打起来的话,根本不会给小日本飞机上天的机会,二炮的战术导弹会定点把小日本的机场挨个打掉!!

⑥ 日本的卫星技术和中国相比怎么样

日本的卫星技术和中国相比相差甚远。

中国的邻居日本早早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有许多技术都领先于全世界,因而在许多人眼里,日本一直都是亚洲第一。不过,信心满满的日本,却一直有一个痛,那就是航天技术发展有些慢。对于很多日本人而言,稿铅发展航天技术似乎不仅仅是一项科技目标,甚至是和身为航天大国的中国较劲的一种资本和筹码了。

准天顶系统是指日本建立起一个利用多颗周期相同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何时都会有至少一枚卫星位于日本上空并形成一个覆盖日本的体系。这样一个卫星系统可以为日本提供全天候的星基定位和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相比准天顶系统来说就是大象之于柴犬。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早已完成了全球同时组网实时定位系统,成为了仅次于GPS系统的全球化卫星定位系统。这远不是只有三颗卫星的准天顶系统可以比拟的。

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空军有实力跟日本航空自卫队抗衡吗那个时候谁的空军装备比较先进到了

1、空军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还没有什么三代战斗机,而日本已经批量装备了F-15J/DJ战斗机,而且拥有较为齐全的空军作战体系,所以那时候的中冲碰国空军不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对手。
但后来中国进口了俄罗斯的苏-27,购买许可证自行生产歼-11,进口了100架苏-30,歼-10也开始批量生产,现在的中国空军就已经具备和日本空自一战的实力,而且具备较大的胜算。
至于2025年,日本应该主要装备美国的F-35战斗衡戚机,中国应该有了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预警机等其他战机的数量明显提高,体系作战的能力比现在还要高出很多,应该能够稳居亚洲最强空军。
2、海军
水面主力战舰只是海军的一部分,但比较具有代表性,所以主要以驱护舰艇为分析对象。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海军主要以051型驱逐舰和053H2G之前型号的护卫舰为主力战舰,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了051B、052、053H3型驱护舰艇,实力有所提升,但同时期的日本海自拥有更为先进的舰艇,在吨位和武器装备上都远强于中国海军,所以那时候中国海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2000年后还有了051C、052B、052C型驱逐舰,虽然技术先进了不少,但是数量仍然很少,且技术成熟度不高,022导弹艇就是在水面舰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短时间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反舰能力,缓解了压力。再过10年,到现在,中国海军拥有散拦谈了以054A型护卫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舰艇,而且数量较多,终于在水面舰艇上拥有了与日本海自较为接近的实力。
至于到2025年,如果中国海军能够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那时的中国海军肯定具备了压制日本海自的实力,且单个舰队(北海、东海、南海)的实力能够接近现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实力,远洋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第二大海军。

⑧ 日本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如何

日本的航空技术十分先进三菱主要产战斗机引擎、川崎主要产运输机、富士主要产教练机。另外,日本的川崎和 石川岛公司都生产大型客机引擎,供应空中拍羡客车和波音公司使用。日本川崎还制造双螺旋桨运输直升机等。日乱让本的航空技术是十分先进的。 这是石川岛公司为空中客车造的引擎 这是世界最大的运输机川崎的XC-2 这是川崎公司为波音公司制造的引擎。

日本没有自己的航发。日本哗贺局根本不具备开发航空发动机的实力,所谓自主的发动机基本上是使用了美国的核心机,比如心神的发动机只是自己加了一个加力燃烧室而已。2.日本可以随便设计航空器,但是不一定造得出来,因为材料问题是试出来的,日本缺乏实验设施,实验经验,二战后至90年代未自主研发任何一款航空器,直到最近才出来几款飞机,航空工业是需要积累的,不是近几年买几套设计软件,找几个学了流体力学的人来就能成为航空大国的。

⑨ 请以实例为主评价一下中日航天事业的对比

中国:一九五六年二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 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 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者拍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 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 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 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 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 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着名科学家建 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 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 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 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 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 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 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 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答并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 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 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 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 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清嫌迹式, 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 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 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 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 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 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 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 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 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 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 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 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 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这九项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日本:1978年,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制定了日本第一部航天长远发展规划《日本宇宙开发基础大纲》。宇宙开发委员会是日本首相在航天政策方面的一个常设咨询机构, 由5 人组成, 科技厅厅长兼任委员长。它所作出的决策一般被认为是国家最高决策的反映。
第一部《基础大纲》自公布以来, 每隔5 ~6 年要修订一次。每次修订前, 日本都要编写一份未来30年航天发展预测的长远展望报告。去年7 月日本发表了第4 份这种报告, 其内容将在明年将要进行的《基础大纲》修订中被采纳。本文将综述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
冷战期间, 世界航天活动主要受美苏为了国家威望和军事优势而展开的航天竞赛的支配。冷战后的今天, 航天活动需要有新的策略和理由。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空间开发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且更为强调民用航天的重要性。对于影响人类未来的重大航天项目, 如为保护环境而开展的对地观测项目, 各国还将广泛进行国际合作。
日本的航天活动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美国和前苏联相比, 日本航天起步较晚。为了增强航天实力, 日本做出了很大努力, 并且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 日本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日本目前正在充分利用它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航天的发展。
根据上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编制的新的展望报告全文约80页,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 第二部分则详述了对未来各领域航天活动的展望。本文仅介绍第一部分的内容。
一、发展航天的宗旨和意义
日本一直把民用领域的和平利用作为发展航天的唯一目的。其它国家, 尤其是冷战后的美国和俄罗斯, 也正在把航天的重点逐渐地从旨在提高国家威望的项目转向旨在把军事航天技术转为民用的项目, 同时也在开发着眼于人类未来繁荣与发展的先进的航天技术。日本发展航天的宗旨与世界航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1.宗旨
航天( 或称“空间开发”) 的基本宗旨应是“进入广袤的庆空, 把太空无限的潜力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利用, 全力而有效地为地球上人类的持久繁荣做出贡献。”如果有关的国家在开展航天活动时都能遵循这一宗旨, 将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有利于世界和平。
有许多将在空间部署的系统可以通过全球规模的合作和协调来建立, 从而为全人类提供一个共同的社会或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系统可以作为“全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来建设。这类空间系统的发展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2.意义
发展航天的意义可以从它的必要性上看出来。在21世纪的前25年里有必要开展的工作有:
(1) 通过在空间内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回答人类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如宇宙及太阳系是如何起源的? 其构造如何?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和进化的?), 从而扩展科学前沿, 创立新的文化。
(2) 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 延长的寿命, 包括: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利用对地观测技术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工作;
·通过部署通信与广播卫星、车、船、飞机用的导航辅助系统及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用气象和对地观测卫星, 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起更安全、更有活力的社会和经济体系;
·在太空独有的环境在开发和生产新材料和新药品。
(3) 通过开发先进的航天技术, 在计算机、电子、机器人、通信、信息处理和环保等领域创立新的地球上的技术和工业。
(4) 通过大规模的多边航天项目,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使国际社会更稳定、更发达。
(5) 激发下一代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通过航天促进人类社会在科技及诸多其它知识领域的进步。
二、日本对航天的基本态度和政策
根据冷战后国际航天领域出现的新趋势, 日本有必要澄清其对航天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政策。在严格遵循空间开发仅限于和平目的这一原则的条件下, 日本将按如下原则加强其航天工作。
(1) 积极开展宇宙探索, 加深对地球的了解。
(2) 努力发展可供下一代继承, 用以扩大人类在空间内的活动范围的创新技术。
(3) 努力使国际社会都能接受上述的航天的宗旨和意义, 以增进国际合作。
以上是日本对航天的基本态度。日本对航天的基本政策方案是:
(1) 日本渴望涉足未知的新领域, 因而将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航天技术, 并努力开发创新技术和系统, 以促进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
(2) 日本将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国际合作:
·利用已掌握的技术参加国际性的航天活动。日本今后将尽一切可能多向国际伙伴提出合作建议。
·在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等领域, 将通过合建观测系统、在他国的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上共同装设观测用的遥感器、彼此交换观测数据和建立全球数据网来促进国际合作。
·从方案论证到研制过程结束, 将尽力为交流意见和进行磋商创造机会。日本将对与亚太各国的航天合作给予特别的重视, 为此将给予这些国家更多的空间研究和参与合作的机会。
(3) 日本将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广泛利用空间开发成果的社会环境。日本空间开发机构应积极鼓励研究人员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 以保证用户的要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4) 为了使各种航天活动能被看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必要降低空间开发的成本。为此日本将尽一切可能开发出有效而经济的空间系统, 大幅度降低发射费用和空间段的运行费用。
(5) 日本将继续贯彻提高和改进不载人航天系统功能的航天发展方针。在载人航天方面, 日本将在建造和使用国际空间站方面与他国合作。在国际空间站不再使用之后,日本将谋求在国际载人航天活动中起更积极的作用。
(6) 未来的航天计划必须进一步考虑空间环境的保护问题。新的空间系统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减少空间碎片的产生。
(7) 必须尽力确保空间开发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可, 以获取公众的充分支持。这项工作可以采取系统而有效的方式进行, 如由宇宙开发委员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评估和审查等。
三、目标和时间安排
1.基本目标
以下是今后15年日本在航天方面的主要任务:
(1) 建立全球观测系统 日本将采取步聚, 在2010年前后完成国际性的全球观测系统(GEOS)的建设工作。日本的目标是负责研制出该系统中约四分之一的卫星。作为亚太地区的国家之一, 日本将与该地区其它国家一道建设数据网络, 以分享和有效地利用观测数据。
(2) 促进先进空间科学计划的实施 在空间科学领域, 日本将进一步扩大对行星和太阳系中其它小型天体的探测活动。目前正在研制的M-5 运载火箭将用于发射中型探测器。在21世纪的头10年中, 日本将用H-2 火箭发射大型科学卫星, 以进行前所未有的行星科学研究, 包括对比木星还远的行星的研究。
在探月方面,日本将研究实施连续、系统的不载人探月计划的可行性。这项计划将包括用卫星进行月球观测和用着陆器和漫游车到月面上进行探测。
(3) 利用在轨实验室充分开展空间活动 国际空间站计划将极大地影响21世纪的世界航天发展, 为此日本将尽全力使这项计划取得成功, 并将加强与各参加国的合作。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实验舱将成为日本第一个在轨实验室。日本将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研究系统, 以更好地对日本实验舱中的研究活动与地面上的实验进行协调。这必将促进空间环境的利用研究, 并开创出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同时, 日本还将努力积累载人航天经验, 并建立相应的技术基础。遵照增加与亚太地区国家合作的机会这一目标, 日本将在日本实验舱中开发能满足这些国家需求的研究工作。在国际空间站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之后, 日本将研究把文化、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以及普通公民送入太空的可能性。
(4)建立和使用新的航天基础设施 日本将继续改进和优化其H-2 运载火箭, 以满足21世纪头10年中的各种发射需求。日本还将开始研制H-2 火箭的一种先进型号(H-2A), 以进一步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载能力。H-1A将能把约20吨的有效载荷送到低地轨道或把4吨的有效载荷送到地球同步轨道。日本将继续追求发展不载人、带翼的希望号转运与回送飞行器, 以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和进行微重力试验。
2010~2020年, 日本将争取大幅度地降低航天运输的成本, 把发射费用降到比目前低一个量级。为此, 日本将继续围绕采用新型设计方案、可全部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进行预先研究和开发。
日本将通过国际合作系统地进行其它研究和开发活动, 包括进行空间环境利用及在轨设备更换方面的试验等。要研究的系统包括不载人空间平台、轨道维护机器人或飞行器以及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通信网( 数据中继与跟踪卫星系统) 等。 2.其它目标 在未来30年间, 随着空间环境下工作经验的积累, 日本还可能要实施以下一些项目: (1) 月球探测 约从2010年起, 日本将在由几个国家共同进行的不载人探月活动的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国际合作, 在月面上建起一座天文观测台。日本将通过承担适当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来为开展这一合作做准备。 (2) 通信、广播与导航 通信、广播与导航领域目前发展很快, 业务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日本将在个人和移动通信、数字式三维高清晰度电视直播以及飞机、船舶和汽车导航等领域开发新技术。 除利用现有技术在大型卫星和日本实验舱上进行验证外, 日本还要进一步开发小型的中型卫星, 利用它们技术上的特点和规模经济优势, 并研究专门供这类系统使用的更先进的技术。 日本政府将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一些计划。在这方面, 如何划分政府和私营部门各自应起的作用将得到重视。 (3) 空间环境利用 在国际空间站未开始工作之前, 日本将继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 落塔、飞机、探空火箭、不载人的返回式自由飞行器以及美国航天飞机),并在需要时通过国际合作来进行微重力试验。日本将制订一项综合研究计划, 以使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各国立研究机构在开发研究活动时能全面合作。 在国际空间站开始工作和日本实验舱全面投入使用之后, 日本仍有可能需要比日本实验舱更佳的微重力环境来进行试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将使用希望号和永久停留在空间的不载人空间平台。 载人空间平台的发展将通过国际合作来进行。日本准备在下一代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和部署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日本还将利用日本实验舱和其它空间平台进行空间太阳能应用的验证试验。 (4) 载人航天活动 在不久的将来, 日本将需要与其它发达国家进行载人航天方面的国际合作。近期内日本还要通过使用日本实验舱先积累载人航天经验。要重点解决的其它技术还有载人航天的遥控和遥科学保障技术、受控环境与生命保障系统技术以及航天医学( 包括宇航员保健管理和加深对航天病的了解) 等。 在国际空间站不再使用后, 将全面利用载人航天技术和经验, 通过国际合作, 为未来的发展项目( 如建设下一代国际空间站和开展载人登月活动) 做好准备。 (5) 建设和使用航天基础设施 日本准备按共同使用的原则建设和使用其各种航天基础设施, 使基础设施内的系统也能够支持其它国家的航天活动。 (6) 运输系统 日本将为研制水平起降并能进入地球轨道的试验性空天飞机开展基础研究和预研工作。这项工作将作为21世纪第二个10年将实施的一项国际项目的一部分。 (7) 保障系统 日本将为H-1 火箭的改进型号H-2A建造一座发射场, 并为希望号小型航天飞机选定着陆场。日本还可能要研究利用海外发射场作为国内发射场的补充的可能性。 日本将于2005年前后与其它国家一起联合建立和使用用于监视日益增加的太空碎片的系统和用于预测宇宙射线活动的系统。 四、人才培养与航天宣传 1.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 日本要通过在与航天有关的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对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来培养未来航天计划所需的人才。另外还要在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空间法和航天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培训。 年轻的一代是今后挑战未知世界的生力军, 将肩负起航天未来发展的重任。为了培养他们对航天的兴趣, 在教科书中应有适当的航天教育材料。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到现场了解航天技术的机会, 比如组织航天夏令营等, 从而造成一个能激励青少年从事航天事业的社会环境。 日本将为大学和学院里的青年研究人员利用小卫星进行试验和与海外学者进行交流提供全面的支持。 鉴于日本要扩大其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航天合作, 它将为这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2.争取公众的理解 与其它科技项目相比, 航天需要比较大的投资。所以, 公众的理解和合作对于航天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日本认为坦白地告诉公众日本航天计划的真实情况是一种明智而有效的选择, 但政府和私营部门必须在加强宣传方面通力合作, 以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五、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航天活动 日本的航天设备制造商参与的大多是国家的航天计划。与西方国家的航天企业不同, 他们很难开展起自己的航天计划。要提高他们的能力, 扩展其商业航天活动, 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为此, 日本政府要为私营部门加强其在航天方面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加强有关机构的活动 1.宇宙开发委员会 宇宙开发委员会将通过制订中期航天计划、对开发活动进行适当评估和向公众宣传日本的航天计划等方式完善其航天政策。 2.航天机构
为了使空间开发工作取得显着的成果, 必须明确各航天机构的职责, 并应加强这些机构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与用户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以下是需要开发的一些工作:
(1) 在开展先进空间科学计划时, 宇宙科学研究所和宇宙开发事业团要相互配合,同时两者还要与其它有关研究机构( 如国家天文台) 共同分担相应的工作。
(2) 目前日本在对地观测、地球科学和空间环境利用项目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发部门与用户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3) 创新是影响日本航天未来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从长远的观点看, 把新概念引入基础研究和预研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宇宙科学研究所、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等国立研究机构以及宇宙开发事业团等政府研究机构特别重视创新研究。一些大学和学院也可望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
3.经费保证
尽管预算相对较少, 但日本的航天项目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从现在起对这些项目给予强有力的保障是极为重要的。
从1995财年开始的未来15年内, 日本对航天的投资估计约为7 万亿日元, 具体分配是: 先进空间科学计划1.2 万亿日元;对地观测/ 地球科学、通信、广播和导航2 万亿日元; 国际空间站活动、空间环境利用和载人航天活动1.8 万亿日元; 航天基础设施2万亿日元。日本今后的航天项目将根据这一预算方案以一种系统而灵活的方式实施, 并将适时地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审查。

阅读全文

与日本航空和中国哪个发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神油怎么没用 浏览:88
伊朗男人性功能为什么强大 浏览:841
中国太平拒保要多久可以重新买 浏览:392
今年中国从伊朗购买了多少桶原油 浏览:548
怎么申请英国三本 浏览:275
印度牛粪怎么回事 浏览:768
印度保法止效果如何 浏览:866
越南实力到底怎么样 浏览:583
伊朗为什么支持马杜罗 浏览:162
东京奥运会中国参加了多少个奥运项目 浏览:373
中国农村最豪华的别墅在哪里 浏览:30
英国上市公司有多少 浏览:195
英国短腿小猫多久睁眼 浏览:818
专机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38
印尼3的电话流量卡怎么查剩余流量 浏览:593
中国现在收藏市场怎么样 浏览:306
印度河黄河哪个大 浏览:322
印尼巴士皮肤哪里找 浏览:390
印度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浏览:629
意大利语12345怎么写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