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取代中国茶叶霸主地位的英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茶叶的
中国不但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还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茶叶在宋之后,就已经取代了瓷器和丝绸,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出口和创收产品。在明朝时,世界上50%的白银都被中国通过贸易给赚了过来。到了清代,中国也是世界上GDP总值最大的国家。我们仅仅拿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Ⅱ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中国近代茶叶贸易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电气工衡凯老程及其自动化 王侨侨 Z21214018
15 1 7 年, 当一艘葡萄牙船第一次把中国茶叶运到欧洲时, 谁也很难想到未来的茶叶贸易会对中西贸易格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18 世纪中叶, 中国茶终于因其独特的饮食、医疗效用逐步为欧洲人接受, 深受其欢迎, 渐渐风行欧洲各国, 蜚声世界, 成为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从此, 中国茶叶出口急剧增加, 长期以来, 一直是对西方贸易的大宗商品。无论是中国, 还是西方国家, 都从茶叶贸易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然而,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茶叶贸易繁荣后, 由于国际商品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不断下降, 失去了在世界茶叶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中国是茶叶的咐升故乡, 是最早饮茶的国家。到了汉代, 中国茶已传入近邻朝鲜和日本, 并由西域传入波斯、土耳其等中亚国家。欧洲人知道茶比较晚, 13 世纪, 《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饮用价值。随后, 归国的赴华葡萄牙传教士也向欧洲人谈孙扮到了中国茶。1 6 10 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揭开了由海路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的序幕, 不久在荷兰、俄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 6 5 7 年, 伦敦开始出售由荷兰人运销的中国茶, 当时运到欧洲的中国茶数量有限, 仅在药房出售, 价格高达_每磅6 一10 英镑。对于普通欧洲人来说, 它还只是一种奢侈品。后来, 随着运欧茶叶数量的增加, 1 7 0 5 年, 中国茶
每磅价格便降到16 --30先令, 1 8 3 4 年, 降至每磅2 先令左右。这样,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便能够品尝到中国茶了。18 世纪中叶, 英国人饮茶形成习惯, 茶叶逐渐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大宗消费品, 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17 9 7 年, 英国人艾登写到: “ 我们只要在乡下, 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 他们不但上午晚间喝茶, 就是中午也习惯以茶佐餐”。
由于英国人已经离不开茶了, 以致英国“ 国会的法令要限定(东印度) 公司必须经常保持一年供应量的存货”。与此同时, 俄国和美国也成为重要的茶叶消费大国。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的局限, 西方国家无法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量茶叶, 这样西方市场对茶叶的消费需求, 不得不通过对外贸易来满足, 到中国购买茶叶便成为推动西方对华贸易的强大动力。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1619年, 荷兰人在爪哇设立商行, 购买中国茶转销欧洲。17 世纪, 欧洲几乎所有国家出售的都是荷兰人运来的茶叶, 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最主要的茶叶贸易港。但是, 荷兰人在茶叶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很快被英国人打破。从此英国人垄断世界茶叶贸易几乎达两个半世纪, 其中, 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茶叶贸易竟达一、二百年。英国的伦敦不但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拍卖中心, 而且英国人也基本上操纵了世界茶叶市场。为了打破英国人对西方茶叶市场的垄断, 1784年,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直接来华购买茶叶。182年, 茶叶占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42.5 % ,1845年达到78.6 % , 50--60
年代, 保持在60 % 左右。俄国由于与中国接壤, 可以直接从事对华陆路的茶叶贸易。19 世纪50 年代, 茶叶占俄国进口商品总值的94 %。此外, 18 一19 世纪, 中国茶叶还出口到澳大利亚等国。但是由于英、美、俄三国购买的中国茶叶比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少不了多少, 所以这三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海外市场。
欧美国家茶叶旺盛的需求刺激了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 从17 世纪初至19 世纪80 年代, 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一直稳步增长。16 6 4 年, 运到英国的中国茶只有2磅2盎司。17 6 0 一17 6 4 年, 就达到平均每年8 0 0 0 担, 18 0 0 一18 0 4 年, 平均每年4.42万担, 1867年是131 万
担, 1880年是209万担, 1886年创下了中国茶叶出口数量的最高纪录一2 1 万担 。18 一19 世纪, 中国出口的茶叶品种主要有红茶、绿茶、砖茶、茶末和小京砖茶。欧洲人一般嗜好红茶, 美国人最初倾向绿茶, 世纪末也转饮红茶。俄国则一直是重要的砖茶入口国。中国最早向欧洲出口绿茶, 后来才大量出口红茶。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中国的绿茶和砖茶出口又超过了红茶。19 世纪40 年代以前, 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提供了10 % 的世界商品茶叶消费量。40 年代之后, 中国虽失去了在世界茶叶市场上的独占地位, 但至80 年代末以前仍在世界茶叶贸易上保持领先纪录。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 西方国家的对华贸易逆差掩盖了他们从茶叶贸易中得到的好处, 事实上, 西方国家在茶叶贸易
中获得了明显的利益。根据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观点, 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可以用自己所生产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较少的产品, 交换彼此所需求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较多的产品, 因而能够节省劳动, 增加财富收入。这样, 单纯的货币出入或贸易顺、逆差已不再是判断贸易利益的唯一标准。正因如此, 精明的英国商人才会把“ 逆差” 的茶叶贸易维持了一、二个世纪。英国得自茶叶贸易的利益主要表现在:
一、茶叶贸易改善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 提高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促进了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茶叶本身具有健胃、提神、清热、解毒、消暑、防病等诸多效应, 饮之非常有利人们的身心健康。英国人通过茶叶贸易得到了自己所缺少的优质消费品, 这本身就是为英国增加了新的财富。由于茶叶贸易, 使英国人由一个不知道茶的民族, 变成了一个善于饮茶的民族, 扩大了消费范围, 丰富了饮食文化, 世代从茶叶中汲取营养, 极大地有利于劳动者及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对劳动者生产和再生产的意义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
二、茶叶贸易增加了英国的贸易收入, 促进了转口贸易的发展。由于英国茶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 刺激了英国茶叶的需求效应。英国对茶叶的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茶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增加了英国的货币财富。随着中国茶叶进口量的不断增加, 由于“ 茶叶是唯一能够成为普遍消费品而又不与本国制造品竟争的一种合用的货
物, 英国政府开始向进口中国茶叶征收财政性关税。据马士估计, 1 7 8 4 年前, 英国征收的茶叶进口税率大约在759 %--1275 % 之间” , 这样重的进口税十足反映了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分肥的贪婪。
由于“ 自由贸易” 的潮流, 茶叶进口税才减至10 % 以下。尽管英国征收茶叶进口税率断变化, 每年征收的税额却不断增加。1793年, 英国茶税收入60 万镑。1833年为330镑, 相当于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18 4 6 年又达到500万镑。19 世纪以来, 总计英国消费中国茶叶13850万磅, 征收茶税16764.4万镑, 平均税率是12 % , 超过了同期中国茶叶的出口税率。由此可见, 英国资产阶级的敛财性甚至超过了东方的封建主阶级。
除了获取以上各种收益外, 英国在茶叶贸易中所受的唯一不利影响是茶叶进口导致了对华贸易逆差, 大量金银货币外流。
在英国取得茶叶贸易利益的同时, 中国也在茶叶贸易中赢得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表现在:
一、茶叶出口使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对外贸易的顺差, 增加了国家的货币收入。古代中国出口贸易曾以丝绸、瓷器着称于世, 近代中国出口贸易则以茶叶、生丝闻名天下。
19世纪60年代, 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除1770 一1779年茶叶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的60 % 左右外, 其余时期均占80 % 以上。
英国对华输入**前, 中国茶叶出口一直使中国对英贸易保持
顺差。1708--1712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平均每年向中国输出的金银是5万镑, 1762 一1768 年, 平均每年输出的金银是73 万镑, 19 世纪最后几年, 达到20 万镑。
二、茶叶贸易使中国形成重要的税收来源, 并使中国的财政收入不断扩大。
17 5 6 年, 中国海关茶叶出口税是每担0.2两。80 年后, 增加到每担1.279 两, 相当于时价的5%。根据这些税率估计, 1760 一1833 年东印度公司一共购买中国茶叶11132540 担, 中国茶叶出口税收累计大约应为2226508 一14238519两。如果加上当时海关各种浮收使茶税实际达到每担6两, 那么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几倍。
**战争后, 由于茶叶与英国制成品没有竞争关系, 英国同意中国茶叶口税保持在值百抽十左右。当时具体制的茶税都是从量税, 所以征收的实际税率随物价、汇率变化而变化。另外, 在内地清政府对出口的茶叶还要征收厘金等杂税。1887年, 汉口的茶叶税厘竟占茶叶出口总成本的35 % 以上。因此清政府每年都从茶叶贸易中得到了巨额收益。
三、茶叶贸易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茶叶出口既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增加了财政收入, 与此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变化, 促使国内生产布局向适应世界市场的合理方向发展。由于茶叶出口有利可图, 市场对
茶叶的需求量猛增, 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繁荣。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省普遍扩大了植茶面积, 各地茶区呈现出一片“绿叶青芽, 茗香遍地”的景象。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 新产品、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出来, 闻名世界的祁门红茶就是同治年间开始生产的。为了适应出口要求, “ 祁红” 、“ 屯绿” 、“武夷岩茶” 等名茶的生产比例迅速增加。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 使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 从事自然经济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 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力的分配, 使生产得以发展并进一步适应了市场的要求。
1839年, 印度茶叶出现在伦敦, 结束了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独占地位。从此, 中国茶叶开始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 茶叶贸易遭到了威胁和挑战。茶叶出口贸易的衰落, 使中国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许多茶园被废弃, 被迫转产, 茶农和茶商都受到经济损失。1889 年, 福州的一个外国领事估计, 当年中国茶商的损失总额达到45万英镑。许多中国人的产业由此转移到外国人手中。茶业生产的萎缩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它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趋势成为定局, 使中国失去了能够弥补外贸逆差的大宗出口商品。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中国茶叶的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十分落后, 自然条件的局限, 影响了中国茶叶的量和成本。中国茶叶之所以在世界茶叶竞
争中失利, 质量欠佳和成本高昂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中国茶叶税厘负担沉重, 在国际市场上无法取得价格优势。当中国茶叶独占世界市场时, 清政府对茶叶征收10 %左右的出口税。税率虽然较高, 但是国外需求大, 市场上没有竞争, 因此可以把税负转嫁到国外。当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同类产品时, 中国海关出口税率仍旧不变, 势必加重茶叶出口成本, 不利于市场竞争。
三、19 世纪80 年代以来, 世界茶叶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急剧下降, 进一步限制了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一般说, 国际市场上对一国商品的需求状况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有较大影响。
18世纪初,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因为“ 茶叶只能从中国取得” , 而中国的自然经济又使得“ 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所以当时的对外贸易条件对中国有利, 茶叶贸易不断发展。19 世纪40 年代之后, 中国不仅面临**入口泛滥, 西方工业品的倾销, 又失去了茶叶独占市场, 特别是在与印度、锡兰等国茶叶的竞争中, 遭到了英、美等国的岐视和排斥。英国为了扶植殖民地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大量向印度等国购买茶叶, 有意冷落中国茶。1890年, 英国还宣扬绿茶会鞭坏肚肠, 不宜饮用, 人为干扰中国茶叶的销路。18 8 3 年, 美国国会也制订了针对中国的茶法, 限制华茶输入。英国商人甚至将中国茶叶拼合印度、锡兰茶出售, 这一切都使国际茶叶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减少, 使贸易条件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 终
于导致中国的茶叶出口危机四伏, 一落千丈。
从长远的观点上看, 茶叶毕竟属于初级产品, 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中, 初级产品的出口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在速度、价格方面的差距是很难缩短的, 而且有拉大距离的趋势。所以, 即使中国茶叶仍然独占世界市场, 中国也不可能单纯依赖茶叶贸易永远赢得进出口的顺差, 继续保持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优势。不过, 茶叶终究是中国相对成本较低的较优势产品, 发展茶叶贸易, 现有有利因素很多, 可以尽可能的节省劳动, 尽快地缩短与国外同类产品在技术、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可以通过竞争, 重新取得产品优势。而且, 发展茶叶贸易还可以增加国际收入, 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历史证明, 利用国内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换取比较成本较高的国外制造品, 有利于经济发展, 获取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