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野人;中国到底有没有野人
存在野人,中国有野人。
世界上不但有“野人”,中国预计还残存200至500个野人,其中,新疆阿尔泰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地野人分布种类最多,多达七八种,“国内体型最大的野人在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最小野人在乌市附近深山里”。
在湖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1977年组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野人"考察队。
野人考察队员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物馆、动物园的专业人员,武汉部队33700部队派出了侦察支队,房县和神农架林区派出了熟悉情况的干部和向导。
办公室设在神农架林区文化馆。这次考察历时140天。考察队员在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下,登险峰,爬悬崖,在山洞栖身,与野兽共宿,足迹遍布神农架及其周围方圆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峡谷,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资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队李健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报告了房县桥上公社群力大队女社员龚玉兰和她的4岁的儿子杨明安在水池垭路遇"野人",疲惫不堪的"野考"队员黄石波等人立刻赶到现场,找到了龚玉兰了解情况。
在龚玉兰的带领下,找到"野人"蹭痒的那棵大松树,并在那棵树上取下几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从1.3米到1.8 米高处的树干上找到的。从形状、粗细来看,与人的头发十分相似。后经武汉、北京等科研部门用显眉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现代人的毛发作了比较。
结果证明:"野人"毛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灵长目动物。以后又从7个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发,均是如此。
(1)中国野人哪里最多扩展阅读:
神农架关于"野人"的传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次九经》中提到"熊山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
西汉时期成书的《尔雅》中记载:"狒狒"人形长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见人而笑。"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野人"。更3000年前,我国人民就捉到了一对"野人"献给了周成王。
战国时期,出生在神农架附近湖北秭归的、楚国着名的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在他的《楚辞·九歌》中,也曾经以"野人"为题材,写过一首《山鬼》的诗。
屈原大夫在这里描写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梁子上,他披挂着薜苈藤,带系松萝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公元400年前的晋朝,在湖北房县(今神农架林大部分地区原属房县管辖)也有关于"野人"的记。如《尔雅翼》中说:"猩猩如妇人,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
2. 中国哪些地方出现过野人
在中国西藏、四川和云南高原雪山区曾有“雪人”的目击报告,云南、贵州和广西热带原始森林区有过“野人”目击报告。而在湖北、重庆和陕西三省市交接的神农架林区更有近千起目击和遭遇报告。 据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无二,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来,当地群众曾发现野人的踪迹,当地人对“野人”的敬畏超过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许多人至今说到野人,仍然心怀余悸,黑竹沟有一个地名就叫“野人谷”。 官方于1980年代曾组织过大规模科学探险队,对神农架林区做了全面的生态、动植物、气候环境考察,虽没拍摄或捕获到“野人”实体,但发现了很多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结论,神农架林区适合大型灵长目动物生存繁殖。
3. 野人出没的地方是哪里
被誉为“华中屋脊”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山势险峻,地形复杂,这里覆盖着繁茂的原始森林,充沛的雨量使得草木茂盛,自然景观非常迷人。幽深丛林中的“神农架野人之谜”无疑是神农架最具魅力的地方,它与飞碟、尼斯湖水怪、百慕大三角合称为“世界四大自然之谜”。
神农架野人的记载古已有之,早在民国时期就有湖北房县的猎人同野人有过“亲密接触”。
据说在1915年的时候,居住在神农架附近的一位猎人到山里打猎,转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点累了,他就把枪抱在怀里,靠在大树下休息。突然,他听见周围传来一个奇怪的声音,赶紧睁开眼,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一个浑身红毛的怪物站在他面前,在怪物的一旁是被撕碎的猎犬。猎人害怕极了,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一个陡崖上的山洞里面,但野人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时,猎人的心情稍稍平复,他打量了一下这个怪物——这居然是个女野人!就这样,猎人被女野人掳走,从此和她开始了一段人兽情缘。十几年后,猎人逃了回去,也讲述了这段传奇经历。
这个故事在神农架流传很广,并且目击野人者与这个故事描述的野人特征基本一致:它们有棕红或黑褐色的毛发,体型比猩猩高大,能直立行走,身高有2米多。
新中国建立以后,目击野人的报道也多次出现。1974年,神农架附近的一个农民在山坡上砍柴时,突然遇到了从山下爬上来的大怪物,浑身长满红毛。突然,红毛怪物向农民发起了攻击,农民在用镰刀反抗的过程中,怪物受了伤,匆匆逃进了山里。
1993年9月3日,10名游客在神农架再次偶遇3个野人,这是迄今为止目击者最多的一次。这次偶遇野人事件同以前的情况相似,同是在山间的公路上看到了“红毛怪物”,而且也是慌忙逃向公路旁边的山坡,车上的人能听见野人逃走时拨开树枝的“噼啪”声响。不久后,为考察野人事件,政府成立了的一支考察队,专门进入神农架研究野人。他们沿着野人逃走时的痕迹继续搜寻,发现了大量折断的小树枝和藤蔓,并在折断的树枝周围发现了两个清晰的大脚印。两个脚印呈左右脚型,间隔约50厘米,前宽后窄,前掌宽约12厘米,后跟宽约7厘米。
而后,该地区陆续有多人多次目击过这种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奇异人形动物。最近一次目击野人的报道是在2003年6月29日,这次最新的目击事件使神农架野人这个世界自然之谜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野人”的踪迹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出现,它的称谓因地域差异而各有不同——在美洲有“大脚怪”,在亚洲的蒙古有“阿尔玛斯”,在印度和尼泊尔有“雪人”、“耶提”、“索克帕”……
4. 中国哪些地方发现了野人的踪迹
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神龙架有很多人,很多次发现野人, 在湖北神农架木鱼镇,张金星名声很响。当地人称他为“那个在神农架寻找野人的奇人”。“野人探索者”,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张金星对自己的介绍简单明晰。身穿迷彩服,满脸胡须,通常是张金星的标准外形。昨日,本报记者见到他时,也没有例外。过去15年来,张金星坚持在神农架寻觅野人的踪迹,他坚信,“野人”这个古老的物种一定生存在神农架的某个角落。用张金星的话说,他“舍弃一切,走进这片神秘王国,面对恐惧,无所畏惧,只为了我的梦中情人——野人”。他还立下誓言:不揭示野人之谜决不下山,不达目的决不刮胡子。文、图/本报记者曾向荣张金星的科考工作室,临时设在木鱼镇香溪街,苦于经费不足,办公地点只是借来的。“这个办公地点,是今年五一节之后才有的,有七八十平方米。这还是一家公司免费借给我的。我准备装饰一下,做成一个展厅。”张金星说。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张金星上山考察时必带的帐篷以及其他必用装备。一个人的野外考察1994年,张金星来到神农架,首次把野人考察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天降大任于我也,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义无反顾,坚持到现在。”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金星告诉记者,“我29岁开始旅行探险,39岁进行野人探索,一直都处在漂浮的状态。现在我54岁了。”张金星记得,他第一次走进神农架考察是在1994年秋天,那时候,他已经探险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野外生存应对经验,但专门的独自野外科学考察还是头一回。张金星背着100公斤野考器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独自奔向神农架的天门垭,开始了漫长艰难的个人野外考察。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当年7月,张金星曾经带着《赴神农架科学探险考察报告》来到北京,向当时的国家科委申报,希望这一课题能获认定。不过,有关部门难以认定立项。张金星仅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张金星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不把野人之谜揭开誓不出神农架。他还蓄须明志,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在天门垭的十多天里,张金星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嚼一块压缩饼干或方便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个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过程。最难克服是孤独山里露水很重,早晨起来,帐篷内外都是湿淋淋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不过,更难以克服的是孤独感。“我身边只能听到嗡嗡的虫鸣和小鸟叽叽声,连一个跟我同样大的生命也没有,心里空荡荡的。”张金星说。张金星在神农架的第一个新年,就是在山上度过的。那几天,由于连日下雪,天寒地冻,他的营地成了生命的庇护所,有黑蜘蛛、白蜘蛛、灰蝴蝶、蜈蚣,还有老鼠,都来和他相伴。狂风怒吼,天寒地冻,和这些小动物躺在一起的张金星冻得全身哆嗦,只能呼叫着野人,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新年那天,张金星生火熬了一锅辣椒野果蘑菇汤,煮了半盆米饭,还有花生米、榨菜和二两酒,吃完就又出去探路。在考察中,张金星对沿途任何可疑的岩屋洞穴进行搜索,希望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与我的野人朋友相见”。由于地形地貌不熟,往往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他又不愿意走回头路,因此只能依靠绳索下悬崖,攀绝壁。天寒地冻,漫山遍野都是冰雪,张金星穿的衣服总是湿的。带着一双湿漉漉的线手套,攀崖时手被绳子勒出道道血痕。一年半走访千余人就这样,在最初一年半内,张金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初步探险摸底科学考察,涉及神农架、鄂西北20多个乡镇近千平方公里,走访调查了1000多人,并对一些信息进行了实地查看和考证。他独自考察了一些神秘原始地区,写出各类分析报告和文章30多篇以及30万字的第一手考察资料。1996年8月后,张金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探险考察,主要以静态考察与局部搜索为主。“我划定了4个重点区域,希望能够有选择地重点突破。”张金星说。“最重要的是南天门-阴峪河峡谷神秘区,面积有53平方公里,我把它命名为1号区,科考大本营就设在这个区域。2号区是神农区,从太子垭往东,包括大、小神农架,这个区域有71平方公里。因为只有我一个人,1号区和2号区是我最主要的考察区域,3号区和4号区就顾不及了。”他告诉记者。在2000年之前,张金星在山上居无定所,睡觉时只能找岩屋。树枝竹子搭成大本营2000年,张金星在神农架南天门建立了一个科考大本营。“南天门那里是无人区,有草甸,有原始森林,上去一次要花上几个小时。”在这个大本营里,我储备了很多粮食,比如黄豆、花生,把油用壶密封装好。煮饭的锅等基本生活用品配备了。“就是待上两年,都可以坚持下来。”事实上,这个大本营非常简陋,除了考察设备和生活必需用品外,尽是石头和草,张金星用树枝、竹子,沿着岩屋搭成一个房子。2000年前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张金星在山下有了一个休息场所。2002年,张金星才在木鱼镇租了一个很小的单间。出山时像个野人在艰苦的探索环境中,张金星逐渐掌握了普通人不具备的特殊生存技能。张金星曾经有过很多次弹尽粮绝的时候。“那就只能以野草、野菜和野果充饥。”他说。一个人钻山沟,攀悬崖,越密林,穿草丛,在那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危险随时相伴。在阴峪河,他掉下悬崖导致手指骨折,至今留下了残疾;五天五夜困在大雪中,冻伤了手脚。他还被黑熊抓伤了脑壳,和金钱豹狭路相逢,被野蜂追袭,被旱蚂蟥、竹虱子叮咬。张金星回忆,1996年4月走出深山时,他的头发、胡子已经有一尺多长,活脱脱像一个深山野人。19次发现野人踪迹神农顶、板壁岩一带是保护区的核心区,也被视为神农架野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个区域,张金星有所发现:“1995年9月27日,在一个山洞中第一次发现了可疑粪便和脚印,脚印长31厘米,前部宽9~10厘米,后部宽6~7厘米,共5个。粪便:直径3厘米,长10多厘米,盘状。”张金星告诉记者,自从1994年秋季进入神农架考察到现在,经他实地考证、调查落实的野人踪迹共有19次。“我都作了详细记录和初步分析,采集了100多根可疑毛发,发现了3000多个可疑脚印,其中最大的44厘米,最小的23厘米,并灌制了30多个石膏脚印模型,还发现了数处可疑物种栖息采食活动场所和可疑粪便。”他说。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发现野人的踪迹,是在去年8月27日。把户籍迁到神农架但是,传说中的野人实体并没有找到。在张金星看来,这也是人类目前不可知的现象,还处在探索阶段。不过,张金星坚信野人的存在。他认为,“野人就是一个古老的物种,它不是人。它可以直立,具有像人一样的形态,因此人们就把它叫做野人。但‘野人’不是一个学术称谓,也不是一个科学说法,只是人们对这个物种没有进行深究的一个笼统称呼。”至今,张金星的野人探索目标并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目击到野人,直接与野人对话,最终揭示野人之谜。从2004年至今,张金星一直在申请成立一个工作室,但屡屡受挫,因为有关部门认为他并不具备这个资格。这似乎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这些研究,这让他感到很痛苦。经费不足的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这位个人野考者。张金星希望,建成工作室之后,可以解决捉襟见肘的资金困难,希望能吸引一些民营资本。无论如何,张金星不会放弃他对野人的探索,去年,他把户籍从老家山西榆次迁到了神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