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外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的记录,现今我国已成为世界肉鸭和蛋鸭生产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肉鸭年屠宰量超过30亿只,生产鸭肉超过500万吨,肉鸭饲养量约占世界饲养总量的72%,肉鸭养殖业每年消耗饲料约2000万吨;成年蛋鸭年存栏量约为3.5亿只,年生产鸭蛋超过600万吨,占世界禽蛋生产总量的1/4,蛋鸭年消耗饲料约1700万吨;我国鸭业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世界养鸭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7年全世界鸭存栏量为10.54亿只,与2002年存栏量的9.48亿相比增长了11.2%,目前世界人均鸭消费量达0.6只。养鸭数量最多和鸭肉产量最大的是中国,其次是法国。2007年世界鸭肉产量达到了近810.2万吨,饲养的鸭品种主要以番鸭为主,其次是骡鸭和北京鸭。骡鸭主要用于肥肝生产,肥肝在鸭产品里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养鸭业的生产效率取得了一些进步,生产成本与肉鸡相比,有了自身的优势:首先是商品肉鸭的生产性能有所提高,饲料转化率逐渐提高,目前料肉比已达到2.0∶1;其次是种鸭性能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种蛋孵化率稳中有升。
虽然我国养鸭业规模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但目前养鸭业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养鸭业生产力水平低,鸭的出栏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饲养条件落后,饲养者文化水平较低,对科学管理技术接受能力差;我国畜禽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和许多养殖者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不重视,造成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目前养殖业现状和薄弱环节,我国养鸭业应往以下方向发展:
(1)建立水禽良种繁育体系。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以肉鸭、蛋鸭的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以我国自己的优良品种为主体,分别设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育种场、繁殖场,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2)建立大型商品鸭生产基地,形成行业集团。我国水禽生产应采取放牧饲养与集约化饲养两种方式并存的方针,在有条件放牧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发展滩涂养鸭、稻田养鸭、江河湖泊养鸭、鸭鱼结合等。同时,在适宜水禽发展的地方,建立若干大型的养鸭生产基地,形成各种行业集团,如肉鸭加工集闭、水禽肥肝集团、水禽羽绒裘皮集团、饲料集团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科学技术能有效地融入生产,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发展蛋鸭集约化饲养工艺。我国目前蛋鸭饲养方式以放牧或圈养为主,因而在缺水低温地区无法推广,今后的蛋鸭生产应该实行集约化饲养和放牧、半放牧结合的方式,保证鸭蛋的稳产和高产,提高饲料转化率。
(4)树立安全、优质、高效的肉鸭和蛋鸭生产目标。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国内消费者对鸭肉、鸭蛋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均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因此,肉鸭和蛋鸭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满足消费者对将来食品安全、优质的需要,实现高效生产。
(5)加强技术研究,拓展国外市场。鸭产品一直是我国外贸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韩国、欧盟等市场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年来,由于国外官方检疫机构对进口鸭产品安全、卫生、健康的严重关注,已影响到我国鸭产品的正常出口。因此,我们应加强技术壁垒研究,完善我国疫病防疫体系,在饲养中注重疫病防治,严格控制好疫病,并注重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监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2. 中国都有哪些养鸭基地
据我所知目前肉鸭养殖量最大的有江苏徐州、山东临沂
3. 关于养鸭业的前景
。
养鸭业概况及地位
1.l数量及分布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2年世界鸭存栏量9.48亿只,亚洲存栏量达8.44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89.0%(见表1),其次是欧洲鸭存栏量0.63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6.6%。在亚洲,鸭的饲养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泰国、印尼和印度等国,养量以中国最多,存栏量达6.61亿只,占世界鸭总存栏量的69.7%,占亚洲78.3%,可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鸭生产国。
表1 世界鸭存栏量 亿只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国
5.12
5.62
6.12
6.36
6.61
亚洲
6.68
7.28
7.88
8.14
8.44
欧洲
0.60
0.65
0.64
0.63
0.63
世界
7.68
8.33
8.92
9.18
9.48
中国占亚洲(%)
76.60
77.20
77.70
78.10
78.30
中国占世界(%)
66.60
67.50
68.60
69.30
69.70
我国鸭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东、东南沿海各省及华北等省市。除此之外,台湾也是鸭的主产地。据统计,2002年四川、广东、湖南、江苏、广西、江西、福建、山东、安徽、浙江、重庆、湖北等12个省市区鸭出栏量为15.32亿只,占全国出栏量的83.8%。其中,四川省是我国最大的养鸭饲养省,2002年出栏鸭3.37亿只,占全国鸭出栏总量的18.4%。其次为广东1.94亿只湖南1.47亿只、江苏1.23亿只。
1.2 鸭肉、蛋、羽绒产量
据FAO统计,2002年世界鸭肉总产量达305.0万吨,亚洲和欧洲鸭肉产量分别达249.2万吨和39.3万吨(见表2),分别占世界鸭肉总量的81.7%和12.9%;中国鸭肉产量达211.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9.4%,按我国人口13.0亿计,人均鸭肉占有量达到1.63于克。2002年,我国鸭蛋产量354.2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2.72千克。我国羽绒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50%。2002年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约7万吨,创汇65 000多万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综上所示,我国鸭肉、鸭蛋和羽绒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表2 世界鸭肉产量 万吨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国
172.97
185.89
199.67
201.0
211.62
亚洲
206.62
220.19
234.76
237.32
249.24
欧洲
36.65
38.33
40.19
39.51
39.27
世界
259.16
274.57
291.38
293.31
305.00
中国占亚洲(%)
83.7
84.4
85.0
84.7
84.9
中国占世界(%)
66.7
67.7
68.5
68.5
69.4
2养鸭科技进展
2.l品种资源及利用
我国鸭品种资源丰富,有12个鸭品种(见附图,除贵州三穗鸭外)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良种,如北京鸭、绍兴鸭、金定鸭、高邮鸭、建昌鸭、连城白鸭等。近年经过养禽专家和饲养者的进一步选育,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如蛋鸭品种,绍兴鸭、金定鸭及台湾褐莱鸭年产蛋量均可达300个以上,超过国外蛋鸭品种;北京鸭是世界最着名的肉鸭品种,被国内外肉鸭育种公司作为育种素材,许多肉鸭培育品种(如樱桃谷鸭、丽佳鸭、奥白星鸭、枫叶鸭、海格鸭及天府肉鸭等)都有北京鸭的血缘;天府肉鸭生产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优质白番鸭RF系和台湾白羽骡鸭的生产水平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是骡鸭生产最早的国家,近年来对骡鸭杂交生产体系及繁殖技术的研究应用取得显着进展,采用最佳的二。三元杂交体系代替传统骡鸭生产(番鸭♂×麻鸭♀);目前常用的杂交组合有番鸭♂×(北京鸭×蛋鸭)♀、番鸭♂×大型肉鸭日。用法国番鸭已♂×大型肉鸭♀,生产的骚鸭兼备了大型肉鸭6周龄前生长快和番鸭6周龄后生长快的优势,且胸腿肌率高、肉质好、皮脂率低。因此,用纯番公鸭和大型肉鸭(北京鸭系列)母鸭生产骡鸭是改良鸭肉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良种繁育体系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相继投资建设了一定规模的种鸭场,担负着我国良种鸭的繁育和供种工作,为我国鸭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养鸭生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些鸭场主要有:北京鸭育种中心、绍鸭原种场、四川省原种水禽场、四川绵英种鸭有限公司、成都克里莫育种有限公司、南京樱桃谷祖代鸭场、江苏高邮鸭集团、福建泉州丽佳良畜有限公司、福建农大种番鸭场、河北香河正大、河南华英集团等。
2.3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为提高优良种公鸭的利用率,在鸭繁殖中已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过去这一技术多用于生产骡鸭,平均受精率可达72%~75%,现在肉鸭品种繁殖时也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番鸭品种繁殖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鸭利用率比自然交配显着提高,饲养1000只母鸭仅需公鸭40只(自然交配1:5,需公鸭200只,人工授精1:25),可少养公鸭160只,节省大量饲料饲养费用,同时对加速高产品系的选育和扩繁具有重要作用。
2.4饲养方式的科学改进
随着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发展,粗放的季节性放牧饲养已转变为温室育雏、肉鸭网上平养、蛋鸭圈养、颗粒配合饲料补饲、鸭病综合防治、全年均衡出栏等。这些科学养鸭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养鸭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卫生防疫和生态环境保护,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5鸭产品的加工利用
鸭肉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化水禽业的发展,我国鸭产品除传统的北京烤鸭、两广烧鸭驰名国内外,各地名牌辈出,如四川樟茶鸭、油烫鸭、重庆的白任驿板鸭、江苏盐水鸭、上海大盈鸭。福州因鸭、沙阳板鸭、安南板鸭、三康酱鸭等;调理制品有鸭肉丸、鸭肉堡、鸭火腿;休闲型制品有鸭肉干、鸭肉棒、鸭肉片;蛋制品有红心咸鸭蛋、双黄咸蛋、无铅皮蛋、保健蛋;其它产品有鸭肥肝、裘皮、鲜骨泥酱等。以番鸭为原料的“帝王善母鸭”在台湾连锁店多达300余家,在国内大城市也有不少连锁店。南京市素有鸭都之称,全市卤鸭、盐水鸭加工厂有1500多家,年加工能力可达1500万只,其中盐水鸭占消费量的76%。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养鸭省,鸭产品加工品种繁多,仅成都市年消费梅茶鸭、油烫仔鸭、烤鸭就达4560万只以上。近年,我国除出口板鸭、松花蛋、盐蛋外,还有白条鸭、鸭肉卷、熏鸭肉、冻番鸭、胸脯肉、腿肉等鸭产品出口。冻鸭及鸭肉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传统鸭制品和再制蛋主要出口东南亚和国外华侨集聚区,据统计,2001年我国出口鸭肉218万吨。
3目前存在问题
3.1鸭产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鸭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鸭肉占禽肉的比例为14.7%,鸭蛋仅占禽蛋的9.8%.
3.2鸭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商品化养鸭业起步迟、投入少,种鸭场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鸭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使用商品禽留种影响发展。
3.3鸭饲养研究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目前尚无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国家标准,鸭专用饲料占我国配合饲料比例小,一些鸭场只能用蛋鸡料或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养鸭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3.4鸭产品加工手段落后
由于加工手段落后,生产产品档次低,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和出口需要。虽然我国鸭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生标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鸭肉出口企业,在卫生标准、药残指标等方面应严格把关。
3.5产业化程度低
养鸭生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4未来发展战备
4.l建立鸭良种繁育体系,分区保护品种资源
4.l.1加强鸭良种繁育体系这个体系应以肉鸭、蛋鸭的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以中国自己的优良品种为主体,分别设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育种场、繁殖场,形成良种繁育体系。我国在肉鸡和蛋鸡方面,国家都已分别投资数千万元,成套引进国外最新的配套品系,建立了繁育中心和体系,效果十分明显。但对投入少、产出大、效益高、不需引进外国品种的养鸭业,至今没有建立繁育中心,应在21世纪初期狠抓鸭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尽快在全国所有商品养鸭场内,实现良种化目标。
4.1.2加强肉用鸭新配套品系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北京鸭、天府肉鸭的配套系研究攻关,继续以高效、优质、速生为目标,提高我国肉用鸭生产水平;加强骡鸭配套生产研究。用瘤头鸭作父本与家鸭(北京鸭或麻鸭)作母本进行配套杂交,杂种优势十分明显,是非常优秀的肉用鸭新产品,应加以重视和推广。
4.1.3保存优秀品种资源,防止资源流失对已经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12个重点鸭品种,国家应作出规划,分地区实施资源保存,避免盲目杂交或资源流失。许多优秀地方鸡种资源流失的惨痛教训,应引为前车之鉴。
4.2建立大型商品生产基地,形成行业集团
我国水禽生产要采取放牧饲养与集约化饲养两种方式并存的方针。在有条件放牧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发展滩涂养鸭、稻田养鸭、江河湖泊养鸭、鸭鱼结合。这种农牧渔结合的饲养方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增加产量。
同时,在适宜水禽发展的地方,建立若干大型养鸭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形成各种行业集团,加肉鸭加工集团、水禽肥肝集团、羽绒和裘皮集团等等,并注意整体效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科学技术能有效地融入生产,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4.3 研究并制定出我国鸭的营养标准
现在的鸭饲料基本上是参考鸡的营养数据进行配制的,因鸭比鸡具有更发达的肌胃,蛋白需要量较低。因此,应通过试验研究,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
4.4 研究蛋鸭集约化饲养工艺
当前我国蛋鸭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各省,饲养方式以放牧或圈养为主,因而在缺水低温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无法推广,今后的蛋鸭生产应该贯彻集约化饲养和放牧。半放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解决集约化饲养工艺。应组织攻关,在集约化饲养的房舍建筑、配套设施、品种选择、营养标准、饲养工艺、卫生防疫、环境控制等方面研究出配套技术工艺。完善蛋鸭饲养工艺不仅可以保持稳产高产,而且饲料的转化率必将大幅度提高,还可使蛋鸭的饲养范围向北部和西部大大推进。可在产粮区直接养鸭销蛋,减少运输环节和成本。
4.5开展鸭产品深度加工,拓展国内外市场
经验证明,凡养鸭生产发达的地方,都是产后加工与销售搞得好、搞得活而发展起来的。举世闻名的北京烤鸭,促进了北京鸭良种的形成、提高与发展;江苏盐水鸭和建昌板鸭,促进了江苏高邮鸭和四川建昌鸭的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5.l蛋品加工业松花蛋、咸蛋、糟蛋、灰蛋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应继续提高质量;将鲜蛋加工成蛋粉,鸭蛋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于物质总量比鸡蛋高4%,可作为营养方便食品。蛋黄酱国外较流行,是消费者较喜爱的一种蛋制品,它是将蛋黄油脂乳化,成为半固体食品,还可添加各种香料、调味料,形成不同的蛋黄酱系列产品。
4.5.2鸭肉制品加工除具有我国特色的烤鸭、板鸭、盐水鸭、香酥鸭、卤鸭、熏鸭等传统加工外,还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将鸭胴体(或背部、颈段、骨架等)通过挤压式骨肉分离机将肉纤维从筛网中挤压成禽肉浆,在挤压操作中,骨髓中大量脂肪和血红素渗入禽肉浆中,提高了产品中脂肪的含量和风味。近年来,这类产品风靡欧美市场,美国年产量2亿多磅,并将它成功运用到大香肠、沙拉米香肠、法兰克福香肠、熏制肉片、肉卷、肉饼、小动物食品、儿童食品、仿牛排、仿猪排等。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4.5.3羽绒加工业羽绒是高级防寒保暖材料,我国每年的出口量占全世界羽绒贸易量的二分之一,近年为国家创汇已达七亿多美元,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种长盛不衰的出口商品。
现存的问题是,我国的羽绒采集技术落后,大都是沿用宰杀活体后水烫法取毛,影响羽绒的产量和质量。含绒率低,弹性差,售价低。推广活体拔毛法,使一只鸭尤其是。种鸭,可以连续多次取毛,既可提高羽绒产量,又可提高羽绒质量;同时进一步抓好羽绒的后加工,多出口羽绒制品,少出口原料,以提高羽绒的深加工附加值。
4.5.4肥肝产业这是一种新型的水禽高档食品,近20年来增长很快。法国是全球肥肝生产第一大国,但它又是肥肝贸易大国,垄断世界肥肝市场,既从匈牙利、以色列等国进口肥肝,又向世界100多个国家转口肥肝。匈牙利是鹅肥肝生产大国,全部产品出口创汇,肥肝业被誉为“匈牙利的美金”。以色列国家小,人口少,但每年出口肥肝300多吨,被以色列人称为畜牧业中最能挣钱的行业。
我国自1981年试产肥肝以来,已掌握了全套生产工艺。浙江永康肥肝厂曾向日本出口鲜肥肝11吨,每吨售价3.5万美元,每吨可获净利1.5万美元。山东、江苏、湖南等省也曾建厂试产鹅肥肝,但由于规模小,质量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终未能在西欧市场打开销路,被迫停产。近年,广西、吉林等省已启动肥肝产业化项目。我国生产肥肝有水禽资源丰富和廉价劳动力两大优势。如国家予以适当扶持和引导,建立有竞争力的行业集团,我们有可能成为肥肝生产大国。
4.6加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
鸭产品一直是我国外贸传统出口商品,在香港、日本、南韩、欧盟等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年来,国外官方检疫机构对进口鸭产品安全、卫生、健康的严重关注,检验检疫要求越来越高,已影响到我国鸭产品的正常出口。我国已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为了保持和扩大对外出口,应加强研究出口鸭产品的应对措施。
4.6.1出口鸭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建立自控体系按国际食品卫生的通用要求,从企业卫生质量管理、设备设施建设、宰前宰后检验、原料来源控制等方面建立企业食品生产的安全体系。同时应积极申请对国外卫生注册,只有获得进口国的卫生注册,才能取得进入该国市场的准入证。有条件的企业要按ISO9000.HACCP来进行管理,有助于对国外卫生注册。
4.6.2完善我国疫病防疫体系,控制好动物疾病要充分发挥畜牧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在饲养中注重疫病防制,从源头上控制好疫病,并注重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监控。企业要按规定合理用药,严格执行规定的停药期。管理部门要加强激素、添加剂、重金属的使用管理和检测,确保我国生产的产品不因理化残留超标而影响产品出口。
4.6.3充分利用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协议,冲破其他国家对我国鸭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动物检验检疫作为技术壁垒,以保护本国动物生产者的利益。我国应利用WTO成员的身份,广泛参与其各项活动,如参与检验检疫标准的制订,了解各成员之间如何设置技术壁垒,以及如何解决这些贸易争端,不断积累经验,打破贸易壁垒,为出口创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