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扶贫开发是从1986年开始的进行了四个阶段回答对吗
这句话错了,中国的扶贫事业先后经历了小规模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式扶贫、精准式扶贫五个阶段,实现了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由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
1、1949年至1978年:小规模救济式扶贫阶段
为了改变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村贫困群体、边远落后地区群体、因灾致贫群体、战争伤残群体实施了救济式扶贫。通过提供物资或现金,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2、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也进入到体制改革推动扶贫的阶段。
这一阶段实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包括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
3、1986年至2000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198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中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制定了扶贫开发方针,确定了以县为对象的瞄准机制。1986年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1988年确定了370个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到592个,提出要用7年时间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0年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2001年至2013年:整村推进式扶贫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逐渐从国家级贫困县区域向村级区域集中。
基于这一现状,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5、2013年之后:精准式扶贫阶段
2013年至今,在总结以往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精准式扶贫阶段。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显着,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6年来连续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减少到1.7%。
㈡ 脱贫攻坚哪一年开始
脱贫攻坚从2013年、2014年开始,中央是2015年底发的文件,也就是6年的时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贫困县逐步都具备了脱贫摘帽的条件。全国832个贫困县,少数条件较好的县在2016、2017年率先摘帽,2018年预计有280个左右的县达到脱贫条件,到了2019年可能就是330个左右,剩余最困难的县是少数,将在2020年脱贫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表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从历史视角来看,脱贫攻坚是一份前无古人的艰巨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必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