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他提出了什么预言
鸦片战争打开了清王朝封闭已久的国门,但也使清王朝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遭受破坏,政治遭受压制的同时,清王朝的文化也在遭遇冲击。
在这一时期有很多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内地开始传教活动,他们在中国除了传教以外,还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很多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这些资料成为了西方社会了解大清王朝的重要资料。
在众多西方传教士所留下来的文献当中,美国来华传教士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气质》影响力最大,早在1890年,史密斯就开始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了。他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观察,这些文献在欧洲、美国产生了极大反响,很多读者纷纷致信给他,要求他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书籍出版。
有人说这些来华传教士并非单纯地传播基督教教义,他们和那些列强相同,都是为了占领中国,为了奴役中国百姓。但又有人说史密斯对于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着一种慈悲之心。事实究竟如何,很难单纯片面的去看待。
这些传教士的作品的确对中国人的某些性格特点形容的有失偏颇,在国际上损害了当时大清王朝的形象。但是,这些传教士的作品也给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气质》一书曾对中国的精英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李景汉等当时着名的中国文坛大家都非常认可这本书,鲁迅先生更是将这本书作为了自己之后批判社会的源泉。
2. 百年前,一位伟人预言百年后的中国,后来怎样
在近代的人物中,孙中山先生可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了。他用毕生的梦想和追求,为中国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孙中山早年本是一位医生,他曾经立志为自己的同胞贡献出自己的医术,治疗他们身体上的病痛。
那么,今天中国有多长的铁路了呢?已经接近13万公里了,但是加上现在建的2.5万公里的高铁,却可以达到孙中山先生16万公里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说在铁路上也已经实现了孙先生的预期目标。
中国将步入大同社会
孙中山十分推崇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他认为中国人应该是互相帮助的,而不是在同胞有难时冷眼旁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百年过去了,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虽然中国不乏善良的人,但是由于太多令人寒心的事情出现,更多的人还是决定对别人采取冷淡的态度——经济方面容易建设,精神却很难改变,我国的精神建设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