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秦渠在中国哪里

秦渠在中国哪里

发布时间:2024-01-08 19:20:31

① 中国历代的水利工程~ 谢谢大家!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目前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2.郑白渠
郑白渠是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郑国渠和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省泾惠渠的前身。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十几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进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时还可改良盐碱地,故使产量提高到每亩一钟(六石四斗)。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向东,至栎阳(今临潼县东北)注于渭水,名叫白渠。干渠长200里,灌溉面积4500顷,此后灌区称郑白渠。前秦苻坚时期(公元357年~公元384年)曾发动3万民工整修郑白渠。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郑白渠有三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又称三白渠。灌区范围主要分布在现在石川河以西,只有中白渠穿过石川河,在下县(今渭南县东北50里)注入金氏陂。
唐代初期郑白渠灌田1万多顷,后来由于大量建造水磨,灌溉面积减少到6200顷。当时郑白渠的管理制度在《水部式》中有专门条款,后来历经各个朝代,不断得到修复和发展。

3.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安阳市北)。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从此改名天井堰。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天井堰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也称万金渠。渠首在现在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代(公元581~公元618年)、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4.它山堰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这座坝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通过南塘河供宁波城使用。为防止洪水涌入城市。以后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时期都对工程进行维修。
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加高堰(坝)顶1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进行较大修治。公元1914年清理堰上淤积,使水道通畅。目前所见它山堰顶长134.4米,堰顶宽4.8米,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1987年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5.芍 陂
安徽寿县芍陂,淮河流域着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芍陂是淮河流域着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时期铁锤等文物。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芍陂灌区面积,在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自古来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严重,多次受到战争波及,以致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6.灵 渠
灵渠是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是世界最早的有闸运河。
秦国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中国南部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北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岸再入湘江,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作用,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7.后套八大渠
后套八大渠是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黄河后套八条引黄灌渠。位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南临黄河,北与乌加河交界。自西而东是:永济渠(又名缠金渠)、刚目渠(又名刚济渠)、丰济渠、沙河渠(又名永和渠)、义和渠、通济渠(原名老郭渠)、长济渠(又名长胜渠)和塔布渠(原名塔布河渠)。
各渠都从黄河引水,退水到乌加河。黄河后套水利开始于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元前126年前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也曾在此开辟陵阳渠等。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干隆时期以后,水利发展较快,但黄河水位常有变化,渠道也常淤断或重开,所以渠长及灌田面积,历年变化很大。这些渠道很多是由民间私人组织开凿,开一渠有历十多年或几十年的,主要依据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进口缺乏控制,引水量决定于黄河水位高程和主流流向,渠首比降较缓,清淤工程量很大。
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政府任命贻谷为垦务大臣,由国家强行赎买河套渠道和沿渠田地,统一灌区管理,进行较大规模整顿,增加了灌溉面积,订立了收取水费制度,灌区维修经费得到一定保证。

8.邗 沟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春秋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81年)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在公元前486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最初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到末口入淮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江水已不能引入运河,于上游开支河从今仪征引江水通航,并在运河口建堰埭、水门节水,河上也建有多处堰埭。隋代(公元581年~公元618年)两次重开此河,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
在中国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长江中的沙洲扩大,并与北岸相连。唐代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入江。从此,瓜洲运口与仪征运口并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开通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的一段,南口在瓜洲和仪征,北口仍在淮安北。

② 中国古代着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几个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

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秦渠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四大水利工程的历史意义:

一、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它山庙经重新修筑后,增设了“它山堰水利陈列馆”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十(传说王元伟筑堰那年正好33岁,十月十日为他的生辰)恢复古庙会。

2015年10月13日凌晨,当地时间12日晚,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三、灵渠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阅读全文

与秦渠在中国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不吃不喝多少年能买车买房 浏览:931
意大利读硕最晚什么时候提交 浏览:70
特朗普撤销对伊朗制裁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392
中国标准5g是多少 浏览:766
印尼移动支付怎么付 浏览:339
没药救越南文怎么写 浏览:120
英国有个城市叫普什么 浏览:398
中国有多少储罐 浏览:5
印度教育怎么推进 浏览:582
印尼巴士模拟小汽车怎么加mod 浏览:870
在英国洗牙多少钱 浏览:503
印度的焖锅是什么样子 浏览:60
印度乱停车怎么办 浏览:69
印度为什么要建212米雕像 浏览:861
英国化毛膏能吃多久 浏览:34
月星家居连锁在中国有多少家店 浏览:466
意大利威尼斯哪里有卖雪茄 浏览:932
英国广告学是什么 浏览:704
中国有哪些湾 浏览:299
深圳哪些企业在越南有工厂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