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派出几支队伍参加亚太区域地震应急演练
2018年7月24日,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中国共派出3支国际应急医疗队、1支重型搜救队、1支支援型搜救队,赴菲律宾克拉克参加“2018年INSARAG亚太区域地震应急演练”。
据悉,INSARAG是“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芦者团”的简称,这是他们牵头组织的第七次亚太区灾难救援演练,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人参加,包括19支国际救援队、12支旁哗困国际医疗队和多个非政府组织,菲律宾国家灾害管理和减灾委员会承办了本次演练。中国派出的多支队伍,从参加演练的等级与规模上来说,是所有国家、地区中最高的。
41岁的季晟超是国际应急医疗队红组组长、移动医院病房主管。 一直担任急诊科医生的季晟超依旧认为, EMT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不再局限在本专业能力范围中,必须能及时处理大量的内外科急症伤患。
副主任医师屈莉红是东方医院感染科主任,也是医疗队传染病区负责人。通过参加演练,屈莉红对传染病工作有了深刻认识:作为IEMT,在实施灾难救援时,应充分把握好三点,即出发前要充分了解救援对象、到达后要积极与当地救援人员对接做好救援准备,撤离时要注重灾后卫生重建和宣教工作。
作为设备工程师、31岁的范璐敏是医疗队物资保障负责人、移动医院物资库房负责人,曾先后赴马来西亚、俄罗斯、法国参加大型灾难救援演练。小范介绍说:联合国于2014年、2015年先后颁布了OSOCC指南和INSARAG指南,从物资运输、入境通关,到达指定地点,再到营地搭建、医疗援助、甚至救援结束后的物资捐赠和交接撤收工作,都有相关的标准化方案。这些指南中的流程、方法与表格,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演练与实战救援中。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作为世界首支通过WHO认证的EMT,想要在国际救援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熟悉这些指南、手册和操作流程,才能实现与国际组织的有效对接。
据悉,首支获得世卫组织认证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共有56名核心队员,全部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由专业医疗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组成,除临床医护人员外,还包括医技、麻醉、药师及信息、物资、司机等后勤保障人员,平均年龄35岁,含8名博士和多名硕士,掌握英语、日语、阿拉伯语、韩语、俄语等,医疗队每年选派部分队员接受国外培训。
⑵ 医院中四大“天团”会师武汉,各团分别派出了什么“组合”
1南湘雅”指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握皮。
2月7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由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带队的中山医院136人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投入医疗援助,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哲主任医师任队长,医疗队由30名医生,100名护士改睁,6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涵盖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传染病科、护理等学科,均为科室骨干,队员里有将近一半是90后,还有很多80后。
2“西华西”是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3批162人医疗队支援2月7日中午12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出131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这是华西医院为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医疗队伍。该批医疗队来自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中心等多个科室,其中医生30人,护士100人,工程师1人,党员有63名。与之前派出两批次医疗队不同的是,该批医疗队还配备了专业的后勤工程师负责氧气供应工作。截至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有162名医务人员战斗在武汉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3东齐鲁”是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月7日,山东核皮岁大学齐鲁医院组建131人医疗队驰援湖北。
131人医疗队中,有30名医师,其中副高级以上专家17名,科室主任、副主任5名,100名护理人员中有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以上29名。医疗队由医务处副处长费剑春担任领队,呼吸与危重症专业李玉教授担任队长,包括呼吸、重症、感染、急诊医学、大内科、中医、麻醉、手术室等领域专家,是一支精干的、多学科合作的战斗集体。
4北协和”指的是北京协和医院。
2月7日13时,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142名队员带着全院职工的殷切嘱托与祝福乘机驰援武汉。赵玉沛院长带领院领导班子、相关科处室负责人、总支书记及护士长一行前往机场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