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张辛的国学智慧
张辛的国学智慧
张辛老师是国学名家,北大教授。一身唐装的张辛老师走上讲台时,尽显的是儒者风范,但一听他开口讲课却妙语连珠,见解犀利,煞是过瘾。
聆听大师讲解中国文化中的《礼、道、和》,如沐春风、如饮清泉。好多东西听后想明白了,自己那一颗浮 躁 的心,也就渐渐地安顿了下来。
一开始张辛老师就幽默地说,现在国学很热,我也很吃香哟。这是因为科技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人们越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地。自己的心没地方放了,多可怕。人类在异化,人类活的越来越没人样子了。呵呵,老师身上有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傲骨气质哟,没那金刚钻谁敢说这话。不过的确是大师啊,知识那叫一个渊博,四书五经研究的透透的,令人佩服。
他说,人类在物化,要么像动物(你争我抢,尔虞我诈、你死我活),要么像器物(机械化、工具化、科技化、模式化)。而人是“身+心”两方面构成的,而科技只服务于人的“身体”,它不关乎人的“心”。科学只能“服务”,不能“领导”。因为“科学”不能使“人性”(心灵)得到发展。我们人生是为感情而活着,否则与动物、器物无异。所以,我们就要重拾祖先留下的礼乐文化,来找到我们身心的安顿之处。人不能只有知识没文化。
他说,做人一定要谦恭,不能缺修养缺文化。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一人一事。一位所谓的成功人士是一位经济学者,这位经济学家说,我坐飞机只做商务舱,我很享受芸芸众生从我身边走过的快感。张辛老师讲到这里,伸出两个手指头,用他那京腔味儿鄙弃地说,他这人说到底就是一个缺修养没文化,就是一个2!众生平等,你不可能比别人主贵。说得我们哈哈大笑。
人是什么?
——人是“身+心”,这是区别人和动物(身是动物心是人),也是区别君子和小人(身是小人,心是君子)的标准。人是“有限的存在”(也就是这百十来斤,两只眼睛、两只耳朵……),所以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要做胆量最大的人。君子胆最小,因为他有敬畏之心。人要有敬畏之心,人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宗教
张老师说人一定要有宗教情节,但唯神论、唯物论也都要不得。神的功德——他可以使人有稳定的人生,也就是人死后的归宿,他可以给全社会提供共同的秩序中心。(这一点和我们倡导的有点相悖,不过不是说现今社会,就是因为好多人没信仰而胡作非为吗),因为人怕报应,还是有所畏惧还是有所约束的。
张老师又接着说,唯神论不行是因为神毕竟是生命之外的,神只对人的灵魂负责,它是出世的。唯神会带来宗教迷信,会带来摧毁生命。
唯物不行是因为物毕竟是身外之物,他只能满足人身体的物资生活,不关乎人的心灵,会导致天人关系的恶化,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恶化、人际关系的恶化,人们之间没有了情感,诚信在流失。
所以既要有宗教情结,又不唯神、唯物,是最好的平衡。
不管怎么做,人最终要落实到心的愉悦上,要享受生命的全过程——被人养、养别人、再被人养。这三个阶段,我们要用心去度过,要尽享人生。我们要不断地告诫自己:你的生命很金贵,你是宇宙的唯一,你必须做的是只有打点好自己的小生命,才能实现人类的大生命循环。
张老师又接着说,你只要能平平安安地享受生命就好,时下流行的什么“过把瘾就死、只求一时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简直就是二百五理论。我们人应该善生善死,寿终正寝。遵循“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夭”的古训。
道——就是要想明白道理
知识的东西不能决定人的高度,关键在于文化,文化可以决定人的高度。孔子不知太阳的高低远近,被人耻笑没知识,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成为圣人。关键在于人心,关键在于德道。人类的未知永远大于已知。世上的知识你不可能懂遍,但你一定要有修养,一定要有文化。
我们一直在倡导“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我们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一定要尊重大自然。对大自然的资源一定要省着用,对元气(个体生命)省着用,不能挑战生命极限,不能挥霍生命。人和万事万物要共生共荣,不是谁征服谁。古人云: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人要大其心,体天下万物;以空虚不毁万物之实。
张辛老师讲到美,他非常崇尚玉(是中国的'和田玉而不是缅甸的翡翠)。他说在老祖宗眼里,玉就是精(华)、理(纹理、条理、肌理。中国文化是线条文化,是线条艺术)、美(石头的美)、温(中国玉是温的柔的,他又说翡翠是硬的、冷的)。说着他从中式的衣服兜里,拿出一块温润的和田玉手把件,边玩边讲课,诙谐地说玩玉就是玩文化,你有钱不算富,有物才是贵。他说,没有艺术的生活是低级的,浅肤的生活。呵呵,第一次见这么讲课的老师,也就是国学大家张辛啊。
最后张辛讲到,人生无外乎三种形式:人怎么对待大自然;人怎么对待他人;人怎么对待个体生命。
人的主要内涵不是爱,爱只是人的最低底限,人的主要内涵是敬!敬是当代社会最缺乏的——尊天、互敬、自重!
我们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隐恶而扬善。
自胜者强,不要和别人较劲儿,与自己比就行了,不要把自己看的比别人强。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坦荡荡做君子,不常戚戚做小人。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我们几千年中国文化所倡导的、《礼、道、和》。
呵呵,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在张辛老师这里我算领教了。
;⑵ 汉字,我们应该怎样学
关于汉字,我们知道多少?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有激进的思潮把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归咎于传统文化的拖累,汉语更是被当成落后的文字,甚至有学者呼吁“废除汉字,汉语拉丁化”。幸亏这一主张并未得到实现,但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汉字是没有效率的文字,不利于传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嘉宾与观众进行交流。嘉宾杨河源多年来潜心研究汉字,对汉字中的深远智慧叹服不已。他说,在汉字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所用汉字的总量达10万字,而国家公布的常用汉字1500个和次常用汉字1000个,据一位英国汉学家统计,一个人只要掌握700个核心汉字,就能阅读十三经、前四史、《三国志注》这18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典籍,如果再多认识1000个次核心汉字,就能识别主要经典的九成,这样的效率,在其他语言里是很少见的。他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学英文考JRE需要掌握1万个单词,常用词汇有7万个,30年过去了,常用单词已经增长到30万个,还不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个数据还呈爆炸性增长。杨河源认为,比起30万的英语单词学习量,学习3000到5000个汉字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相比拼音文字,汉字的认法,可以通过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学习起来并不复杂,这些都是老祖先给我们提供的便利。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人对文字充满敬意,写有字的纸不能随便乱扔,以免亵渎,很多地方建有“惜字亭”,以此教化弟子要尊重和珍惜文化传统。新版语文教材把汉字学习作为母语学习的第一课,那么在今天应该如何学好汉字呢? 沙龙现场,主持人朱郁文拿出字牌请大家认字,其中既有大家似曾相识的繁体字,也有让大家颇感新奇的甲骨文,认字活动引起在场孩子们的兴趣:原来,汉字挺好玩的。从小熟读经典的余福智教授建议在场的家长们从小就要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对中国文字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他们会自己去深入探究。深入学习汉字,需要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而汉字几千年的演变史,本身就是一部满载文化信息、生动可感的历史,这里面也有无穷的趣味。嘉宾李欢说,在今天,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读物非常多,自媒体也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内容,只要想学途径还是很多的。另外,几位嘉宾还认为,学习传统经典,认识繁体字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只要掌握了汉字的造字规律,繁体字的学习并不困难。嘉宾李欢建议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繁体字的课外读物,包括繁体版本的唐诗宋词,也是学习汉字的一个好办法。来源|佛山日报文图|记者唐燕编辑|何欣鸿
⑶ 中华国学智慧员工读本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智慧员工读本》是一部深度挖掘和解读中华民族瑰宝——国学的实用读物。它承载着中国人的骄傲和历史沉淀,是我们的精神根脉,为历代中国人提供了坚韧的精神动力。这本书中的智慧经过了先贤的实践和岁月的磨砺,犹如一座智慧宝矿,每翻阅一次都能收获新知,每次领悟都能回味无穷,仿佛品茗后余香缭绕,古曲终而余音不绝。
特别针对职场员工,读本聚焦于八个关键领域:立身、处世、做事、交往、应变、谋略、成功与修身。它从浩瀚的国学典籍中精心挑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智慧故事和观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古圣先贤的智慧,旨在帮助现代员工提升个人修养,增强职业素质,掌握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策略和秘诀。
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富含深度,避免了流于表面,是提升国学素养、塑造良好品质、优化职业技能的宝贵资源。通过阅读,员工们能在先贤智慧的指引下,修炼身心,提升职业素养,领悟工作中的智慧,最终迈向成功的彼岸。愿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国学的智慧光芒中,不断完善自我,迈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