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抗战开始时中国有多少卡车

抗战开始时中国有多少卡车

发布时间:2024-09-16 05:59:58

① 鎶楁棩鎴树簤镞舵湡链夊摢浜涘浗瀹舵彺锷╄繃涓锲斤纻

鎶楁棩鎴树簤镞舵湡链夊备笅锲藉舵彺锷╄繃涓锲斤细

1銆佺编锲(缇庡埄鍧氩悎浼楀浗)銆

2銆佽嫃镵(鑻忕淮锘幂ぞ浼氢富涔夊叡鍜屽浗镵旂洘)銆

3銆佸痉锲斤纸寰锋剰蹇楄仈闾﹀叡鍜屽浗锛夛纸鎶楁垬鍒濇湡锛夈

4銆鑻辫仈闾﹀浗瀹锛堜互鑻卞浗涓轰富浣掳纴鐢54涓锲藉剁粍鎴愮殑镵旂洘锛夈

5銆佸逛腑锲芥彺锷╂渶镞╃殑鏄寰峰浗锛屼絾钖庡洜镞ユ湰钖戝叾鏂藉帇渚垮仠姝浜嗘彺锷┿

鍦浜屾垬涔嫔墠锛屽痉锲藉悓涓锲戒缭鎸佺潃镩濂界殑鍏崇郴銆傛埅姝㈠埌1936骞达纴寰峰湪鍗庢姇璧勮揪1.364浜跨编鍏冦傛姉镞ユ垬浜夊叏闱㈢垎鍙戝悗锛屽痉锲戒袱娆″悜涓锲芥彁渚涗环鍊间笂鍗冧竾椹鍏嬬殑浣沧垬鐗╄祫锛屽熺粰涓锲界殑娆鹃濋珮杈10浜块┈鍏嬨傚湪寰峰浗镄勫府锷╀笅锛30骞翠唬涓锲藉叺鍣ㄥ伐涓氩彂灞曡缉蹇锛屼竴浜涙﹀櫒镐ц兘宸茶刀涓婅タ鏂广

瀵逛腑锲藉府锷╂渶澶х殑鏄缇庡浗

缇庡浗鎻村崕鏀跨瓥寮濮嬩簬娆ф床鎴树簤鐖嗗彂钖庛1938骞村簳鍒1940骞11链堬纴缇庡浗鎻村崕璐锋炬昏¤揪1.7浜跨编鍏冦1941骞1链堬纴缃楁柉绂瀹e竷锛气滃喅蹇冨叏锷涙敮鎸佸潥鍐虫姷寰$殑钖勫浗浜烘皯锛屼粠钥屼娇链鍗婄悆阆垮厤鎴树簤銆傗4链堬纴缇庡浗鎻村姪浜嗕腑锲4500涓囩编鍏幂殑鍐涢渶鐗╄祫锛屾帴镌鍙埚瑰崕璐锋5000涓囩编鍏冦傚お骞虫磱鎴树簤鐖嗗彂钖庯纴缇庡浗鎻村崕璐锋5浜跨编鍏冿纴骞朵笌锲芥皯鏀垮簻绛捐浜8.7浜跨编鍏幂殑涓缇庣熷熷岗瀹氥1941骞8链堬纴缇庡浗灏嗛檲绾冲痉鍒涚珛镄勭编锲戒箟鍕囱埅绌洪槦锛堥炶柠阒燂级姝e纺缂栧叆姝h勫啗锛屽弬锷犱腑锲芥垬鍦虹殑鎴樻枟锛屽湪鎶楁棩鎴树簤涓鍙戞尌浜嗛吨澶т綔鐢ㄣ

鑻卞浗锛氭棩链鍗犻嗗崕鍗椼佸崕涓钖庯纴鑻卞浗镒熷埌鍦ㄥ崕鍒╃泭鍙楀埌涓ラ吨渚电姱锛屽厛钖庡瑰崕鎻村姪璐锋剧害2400涓囱嫳闀戙傝嫳锲芥皯浼楁垚绔嬩简璁稿氩弽镞ユ彺鍗庡洟浣掳纴钖戜腑锲界殑鎶楁棩鍓岖嚎鎹愰挶鎹愮墿銆

鑻忚仈锛1937骞8链21镞ワ纴涓鑻忎袱锲藉湪鍗椾含绛捐銆娄簰涓崭镜鐘𨱒$害銆銆傛ゅ悗鍑犲勾锛屼腑鑻忕捐浜3绗斿叡2.5浜跨编鍏幂殑鎻村崕璐锋俱傚彟澶栵纴浠1937骞10链堣呖1939骞9链堬纴涓锲戒粠鑻忚仈寰楀埌985鏋堕炴満锛1300澶氶棬澶х偖锛14000澶氭尯链哄叧鏋鍜2050杈嗗崱杞﹀强鍏朵粬鐗╄祫瑁呭囥傝嫃镵旇缮钖戜腑锲芥淳鍑轰简6涓椋炶屼腑阒熺殑蹇楁効鑸绌洪槦锛屽岗锷╁浗姘戝厷鏀垮簻寤鸿剧┖鍐涘拰鍙傚姞瀵规棩绌烘垬銆傝繖涓镞舵湡锛岃嫃鏂瑰湪鍗庡啗浜嬮【闂鍜屼笓瀹惰揪3665浜恒傚湪浜屾垬链熼棿锛屾槸涓锲介吨瑕佺殑澶栨彺锷涢噺銆

闄や简浠ヤ笂杩欎簺锲藉讹纴娉曞浗銆佸姞𨰾垮ぇ銆涓归害銆佽彶寰嫔剧瓑锲芥姉鎴樻湡闂翠篃绾风悍浼稿嚭鎻存坠锛屽逛腑锲芥湁涓嶅悓鏁扮洰镄勫熸炬彺锷┿

浣嗗湪鎶楁垬链熼棿鎴戝浗鍗庝鲸鍗庤斾篃璐$尞浜嗕笉鍙蹇借嗙殑锷涢噺銆

② 抗战时中国有坦克么

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有坦克。

例如国民党第五军就有坦克装备:

1933年6月,国民政府从英国购买了维克斯轻型坦克32辆,在原有教导一师战车队的基础上扩编,于1934年11月成立了战车营,朱锡麟上校任营长。 1936年3月,为培养机械化部队人才,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陆军交辎学校。

1937年5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军训部决定将交辎学校,交通部第二团所属的装甲汽车队合并,在南京方山成立中国 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被任命为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的第一任团长。

1938年1月,军委会命令将装甲兵团扩编为陆军第二○○师。1938年10月,第二○○师扩编成装甲军。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国民党的一支“铁马雄师”出世了。它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

当时,这支“铁马雄师”的番号是国民党新编第十一军,由第二○○师扩编组成,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1939年,新编第十一军番号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代理军长。第五军下辖3个师: 第二○○师,驻防广西全州,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驻防湖南零陵,师长郑洞国; 新编第二十二师,驻防湖南东安,师长邱清泉,后来廖耀湘也曾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2)抗战开始时中国有多少卡车扩展阅读

抗战中国军坦克战役:

昆仑关战役中,徐庭瑶和杜聿明充分利用坦克等机械化部队,重创日军。据统计,参加此役的日军第12旅团长,及三个大队长,全被击毙;4000多名士兵死亡。国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仅第5军就有5500人牺牲。

与仅有一支机械化部队的中国相比,日军在坦克数量上的优势是压倒性的。1936年—1937年,日军即有约800—1000辆坦克。不过日军的坦克战术相当落后,他们除将300辆集中在坦克联队外,其他都部署于步兵师团。

因此,当时欧洲人评论说,“日本现仍依赖利用坦克车配合密集步兵作战的战术, 正与我们上次大战时一样的利用坦克车, 彼等将坦克车团附隶于步兵队伍中, 而不用之为独立的攻击兵力。

③ 抗战时期共军的编制和日军的编制有什么不同

看展示其,共军的正规编制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包括: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炮兵团。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时,国民政府给高级军官授予了相应的军衔,例如总司令朱德为上将、贺龙等师长为中将。下级军官和士兵则由八路军和新四军自行授予。

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向来以职务为主来确定级别高低,本来就不理会军衔,所以官兵从上到下,都不真正授予和佩带军衔,根本就当军衔制度不存在。只有高层人士和国民政府方面办理交涉事务时,才会佩带军衔。


共军人数只有抗战初末的人数统计:

抗战开始,国军350W,共军4.5W,(国军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队,老蒋管不动他们)

二战结束,国军430W,共军142W,(国军地方部队基本被老蒋收编为嫡系部队,共军得到八年抗日的宝贵时机,兵力得到大量扩充,但是单兵素质还很低,武器稍微低劣)


八路军新四军都超出了抗战初期的编制人数各种独立大队、独立团、区大队小队的多如牛毛,所以不好统计。




再说日寇的军衔:


日军编制: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④ 有谁知道抗日时期的英雄事迹,越多越好,急需!!!

1.在电影〈血战太儿庄〉中曾有个细节,打退敌人数次进攻以后,一名老兵拌下半节断了的柳根吹响了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陕西小调,断墙上那“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的醒目标语令我不止一次的热泪盈眶。阵守台儿庄的是以陕西人为骨干的西北军炸掉浮桥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装甲部队。为主力部队反攻赢地宝贵时间,终于迎来抗战以来首场大胜利!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接杨虎城掌管西北军的孙蔚如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而坚守中条山的,竟是武器装备低劣、受蒋介石排挤的杂牌军西北军。

一群清一色的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日本鬼子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代价,仅“6·6”会战一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00多具。这是八年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陕西子弟兵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

由徐剑铭等三位陕西本土作家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立马中条》中,孙蔚如将军率领关中子弟与日本侵略军“6·6” 血战里有一个八百壮士投身黄河的细节:

177师新兵团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誓不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18岁的孩子。

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留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啊……

孙蔚如将军率官兵在800壮士跳河的河滩上举行公祭。黑纱缠臂。纸钱飘飘。香蜡被河风吹得明明灭灭。有人突然发现黄河水浪里有一杆军旗,诧异其为何不被河水冲走。士兵下河打捞这杆军旗时,拖出两具尸首来。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这是一个被称作鬼子的日本兵的尸体。压在鬼子尸体上边还紧紧攥着旗杆的人,是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入黄河的旗手。

当时,西安的新闻媒体则代表关中百姓发出真诚的感叹:“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四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亲临平陆慰问第四集团军官兵、热情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陈忠实曾评论道:

“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

在关中一部县志中,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那个时候,该县人口不满一万,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 在电影〈血战太儿庄〉中曾有个细节,打退敌人数次进攻以后,一名老兵拌下半节断了的柳根吹响了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陕西小调,断墙上那“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的醒目标语令我不止一次的热泪盈眶。阵守台儿庄的是以陕西人为骨干的西北军炸掉浮桥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装甲部队。为主力部队反攻赢地宝贵时间,终于迎来抗战以来首场大胜利!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接杨虎城掌管西北军的孙蔚如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而坚守中条山的,竟是武器装备低劣、受蒋介石排挤的杂牌军西北军。

一群清一色的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日本鬼子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代价,仅“6·6”会战一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00多具。这是八年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陕西子弟兵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

由徐剑铭等三位陕西本土作家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立马中条》中,孙蔚如将军率领关中子弟与日本侵略军“6·6” 血战里有一个八百壮士投身黄河的细节:

177师新兵团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誓不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18岁的孩子。

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留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啊……

孙蔚如将军率官兵在800壮士跳河的河滩上举行公祭。黑纱缠臂。纸钱飘飘。香蜡被河风吹得明明灭灭。有人突然发现黄河水浪里有一杆军旗,诧异其为何不被河水冲走。士兵下河打捞这杆军旗时,拖出两具尸首来。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这是一个被称作鬼子的日本兵的尸体。压在鬼子尸体上边还紧紧攥着旗杆的人,是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入黄河的旗手。

当时,西安的新闻媒体则代表关中百姓发出真诚的感叹:“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四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亲临平陆慰问第四集团军官兵、热情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陈忠实曾评论道:

“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

在关中一部县志中,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那个时候,该县人口不满一万,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 1,谢晋元 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最大港端口,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形容为“血肉磨坊”。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仅此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2.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自天而降轰然****,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2,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定下了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党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⑤ 请问抗战期间国军使用过梅赛德斯奔驰L3000(戴姆勒宾士 L3000 4x2)卡车吗

没有用过


MB L3000卡车是1938年才开始生产的,而自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德国调停失败后,已经终止了对华军售,对于已经定购的装备也是拖了一段时间、打了折扣交付的。

MB L3000是德国在二战中一种通用的4×2 3.1t后轮驱动卡车。

使用戴姆勒奔驰的4缸柴油发动机。与其同时代的opel卡车相似,在崎岖的地面有可靠的保障性。该车被广泛地使用于北非军团和其他战线。共生产有三型--L3000、L3000A、L3000S,生产于1938~1943年间,产量超过27700辆,也是二战中生产最多的卡车

阅读全文

与抗战开始时中国有多少卡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 浏览:824
中国人在印度会是什么样的存在 浏览:313
申请英国大学多久出结果 浏览:949
印度打仗的人怎么样了 浏览:541
印度航母学费怎么样 浏览:166
英国ups怎么寄 浏览:638
广西出货到越南走什么关口 浏览:763
印尼华人主要是哪里 浏览:804
印尼春节什么时候 浏览:890
越南沉香的价格怎么样 浏览:548
越南新娘出嫁有什么礼节 浏览:56
中国人说英语怎么 浏览:323
在印度教中象头神甘尼萨代表什么 浏览:401
在英国怎么购房 浏览:23
中国人第一次上太空待了多久 浏览:188
罗马和意大利米兰哪个好 浏览:856
印度的羽毛球用多少速 浏览:833
新市哪里有中国服务厅 浏览:489
英国注册基金需要提供什么 浏览:685
伊朗海关为什么扣押奶粉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