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基建力量有多强,如何43小时修了一座桥
这是英国教授在谈到中国北京三元桥的翻新置换用时的问题,整个换梁疗伤的过程,只用了43个小时,重点是“修”,而不是修的另一种意思(建)。当年,这个修的过程是有很多前期工作的,具体下面说说置换的操作流程。
最后,在各单位到岗后,花43小时现场焊接组装。
三元桥的修桥组装使用了上千名工作人员,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光是桥梁工程师就有24位,大型设备焊接,各个大型吊装机械精准组装,最后使用钢板焊接加固,最终让整场换梁工作只需43小时,震惊了世界。
三元桥的事迹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基建,进而重新审视中国的基建工程,也认可了中国速度。
B. 楚雄文庙历史沿革
楚雄文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当时县文庙在此地迁建。随后,到了嘉靖六年(1527年),府文庙也迁移到县文庙右侧的射圃,形成了统一的布局。这座文庙的格局和建筑风格与全国其他文庙一致,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包括东厢、西厢,以及崇圣殿、苍颉殿、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三元桥和伴池等重要建筑。它以其宏大的地势,在当时的临安府(现建水)中堪称一流,被誉为滇中之冠。
然而,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一场地震导致文庙受损,同治年间虽有修复,但规模已大不如前。修复后的文庙,虽然规模减小,但通过增设楚石栏杆和松柏,使得殿宇显得更加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文庙建筑已遭损坏。目前仅存的苍颉殿、大成殿、大成门、三元桥和伴池等仍保持着历史风貌。其中,大成殿保存相对完好,见证了文庙的沧桑变迁。
1985年,楚雄市人民政府投入10万余元专款,对文庙进行了全面维修,大成殿、大成门和伴池等得以修缮,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又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典雅。这些修缮工作使得文庙重焕生机,彰显出其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价值。
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楚雄文庙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举措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楚雄文庙今位于云南省楚雄市中大街鹿城小学内。按史志记载,县文庙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建于此;府文庙于嘉靖六年(1527年)迁建于县文庙之右射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