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娶了外国老婆可以在中国工作吗
当然不可以了,我妻子是欧洲人。我们计划回国定居,并打算在未来几年内让孩子接受中国教育。然而,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主要原因是尽管她嫁给了中国公民,根据现行法规,她可以申请签证和居留,但没有工作权。想要获得工作许可,还是得遵循与其他外国人一样的程序,让雇主或机构自己去相关部门办理工作许可,这非常困难,还要考虑学历、工作经验等因素,很可能根本申请不到。通常情况下,国内公司很少愿意去办理这个手续,而且审批时间可能长达半年以上。成功率并不高,嫁给中国公民对申请工作许可的成功并没有任何帮助。当然,打黑工是一个选择,也没有人去查,但问题是没有任何福利和社会保险,如果生病了就只能倾家荡产。作为守法公民,我个人无法接受打黑工。在世界上,只有本国公民的配偶没有工作权的例子。我都无法吐槽这一点。相反,我有欧盟所有国家的居留权和工作权,不需要再去申请工作许可。最近我正在考虑可能不再回国,原因就是这个。
2. 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与欧洲人(即狭窄含义的洋人)打交道的
现代意义上所谓“洋人”这个词是明朝后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后,中国人开始直接接触欧洲人,于是把西方殖民者称为洋人。
当时欧洲来华最早的是商人,但他们并没有带来一样欧洲产品,而是依然从事东南亚的传统贸易。他们贩卖的依然是东南亚的土特产,比如香料胡椒这些。只不过他们抢占了键早以前阿拉伯商人的市场而已。为什么当时欧洲的工业商品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欧洲的东西中国人基本不须要,在中国没有市场。
所以,西洋人最早与中国上层贵族发生接触的不是商人,而是传教士。他们第一次进入中国宫廷是在明万历年间。利马窦第一次进闲给万里皇帝的夕阳“玩样”是油画圣母像。传教士的意图很明显是想让中国皇帝皈依天主教,而在中国皇帝眼里这无非又是一次蛮邦朝贡。第二次利马窦埋仿又带来了一件新奇的东西,一台机械钟。明代留下的记录只有四个字“其可自鸣”。大概是因为那时西方的时间格式与东方不同,所以钟表在中国的用途也大打折扣,仅被当作音乐盒了。
关键的产品还是夕阳商人通过民间走/私传来的。欧洲商人的武装商船把西洋的红衣大炮和佛郎基带到了中国,最初的用途不是为军火贸易,而是用于对付明朝关军的缉私。但后来这些便节的武器却成为大明朝廷倾心采购的对象。
眼镜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代,最初与钟表遭到了同样的境遇。汤若望进献给顺治皇帝的眼镜被当作放大镜在看画的时候平扑在桌上使用,大概是因为哪个时候中国也很少有近视眼。后来还是西洋商人们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带来望远镜并传入中国,中国的将军们才真正认识到望远镜的妙用,从此欧洲的透明镜类开始在中国流行。清康熙年间眼镜、放大镜、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都已传入中国。康熙皇帝为了打破西方人对高纯度玻璃的垄断,特意下旨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玻璃场,最初的地址就在紫禁城内。钟表的用途也是在这时才被认识,中国人终于明白西方的时间单位是中国传统时间单位的1/2,于是“小时”这个概念开始被中国人接受。清干隆年间干隆皇帝下令在广州稿液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机械钟表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