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62年中印战争的结果是:为什么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20公里
中国打这场仗并不是为了要回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
中印边境争端主要是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和西段阿克塞钦地区。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前印度就已占领麦克马洪线一带了,而阿克塞钦还掌握在中国手里。
中国认为有价值的地区是阿克塞钦,新藏公路从这里穿过。而对印度而言麦克马洪线比较重要,因为从前靠南一些的中印边界线一马平川,毫无险地可守,印度认为很危险,所以将边界向北推至麦克马洪线。
本来中国曾暗示印度中国可以接受麦克马洪线,但阿克塞钦必须归中国。此时双方军队已经有了小规模接触,于是中国提议双方军队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但印度不予理睬。
不知为什么印度就是寸步不让,坚持对阿克塞钦的要求,而且还得寸进尺,在东段某些地方甚至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忍耐到了极限,便开始了惩罚行动,一路向南打,攻下了通往印度首都的最后一个可以防守的地段,印度几近崩溃。中国也达到了目的。
于是中国宣布撤军,从麦克马洪线向北撤20公里,并把缴获的大批印度军备擦干净,码整齐,交还印度。这对印度是个极大的羞辱。
从此边境平静了下来,阿克塞钦还是中国的,中国本已放弃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归印度,恢复了开战前的形势
❷ 中国和印度边境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1、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实际成果。
2、中印边界东段态势,红框内有三个地名:扯冬、兼则马尼、达旺。1962年边境战争,即是由印军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发。解放军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曾收复达旺,但后来主动撤军,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现在达旺为印度所控制。
3、香港《明报》的文章宣称:“中方的底线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来,归还中国,按此计算,全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获得72%,中国仅得28%。但印度的方针却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12万多平方公里要通吃。
4、所以双方没有达成任何谈判成果。
❸ 中印边境战争,第一阶段中国取胜之后提出以当前实际控制线各自后退20公里,印度没有答应。
你好,这个问题,应该说中国不是没有守住,而是主动的后撤。1962年,应该说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是中国内交外困的局面。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系列错误的运动,加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饥荒,与苏联交恶,局面很不利。与印度打仗,战线主要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一侧,而且战争只打了不到两个月,是在十月和十一月份进行的,为什么两个阶段的战争只打这么短的时间,而且兵力出动的不多,大概十万左右。不说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补给问题,当时只有一条川藏公路连接西藏与内地,而且不是全年通车,中印战争的这两个月恰好临近川藏公路由于冰雪封山不通的时间。战线在中国方向,交通是海拔几千米的青藏高原,而在印度一侧,是平原,可想而知是多大的差距。虽说中国在这两个月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胜利很不容易,我很敬仰那一辈的军人),但持续下去补给跟不上,中国极有可能会输。所以为了占据战略上的主动,也可以在国际上获得同情和公理,所以中国政府决定后撤。所以直到今天中国可以说在西藏还是有部分地区由于当年的主动后撤而导致失去其控制权,而且印度自从那场战争失败后拼命跟中国竞争,经常有报道说印度在扩充军备,购买武器什么的,还常年在中印边境囤积重兵,这是印度人不服气。但中国也并不是毫无作为,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到修建青藏铁路,在发展经济背后都其实有政府增强国防的战略目的。我们在关注我们国家的领土争端时千万不要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应该关注这些争端背后政府间的博弈,才会有开阔的眼光和明智的思维。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❹ 中印战争世界屋脊之战
中印战争,被称作“世界屋脊之战”,是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激烈冲突。该地区以其险峻的地势、恶劣的气候、稀少的人烟和不便的交通,对作战行动构成了严重挑战,使得这场战斗的艰苦性罕见。
自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这场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至28日,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的中国边防部队针对印度军队的入侵展开了反击。印度军方在这一阶段部署了约22000人的兵力,包括一个军部、一个师部、四个旅部、21个步兵营。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覆盖了多个地区,意图在东段巩固已占领地并进一步侵占西藏内地,而在西段依托入侵据点进行蚕食,意图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部署则集中在西藏、新疆等地,集结了共计约10300余人的兵力,分别针对克节朗地区、昌都、林芝、山南分区以及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班公湖地区印度军队的入侵实施反击。在这两个阶段的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采取了多种战术,包括集中兵力实施歼灭战、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等,成功地粉碎了印度军队的进攻,收复了大量领土,全歼印军第七旅及其部分兵力,俘虏了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共歼敌1900余人。
在克节朗地区和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及班公湖地区的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展现了卓越的战斗能力。在红山头攻坚战斗及天文点防区作战中,新疆边防部队采取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战术,成功拔除了红山头主峰及其周边据点,给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十四营以沉重打击。在加勒万河谷拔点及河尾滩防区作战中,新疆边防部队克服了谷深沟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等困难,成功拔除了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入侵印军据点,收复了河尾滩防区之印军全部据点。
在班公湖岸四战四捷战斗中,中国边防部队在班公湖南、北两岸及其以北地区成功拔除了31个入侵印军据点。转战巴里加斯地区的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连克多个据点,收复了拉多和碟木绰克等地。在卫里加斯地区作战结束后,中国边防部队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转战千余里,拔除了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中国政府在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并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三项建议,包括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和平途径解决边界问题,缓和局势。然而,印度政府拒绝了中国的和平建议,悍然拒绝恢复至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状态,并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为“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大战争动员和准备力度,企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决雌雄。
面对印度政府的强硬态度和挑衅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反击入侵印军,以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创造用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这场战争最终展示了中国边防部队的坚强意志和卓越战术能力,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和平途径解决边界争端的诚意和决心。中国政府的和平建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扬,为推动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❺ 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1962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郑重提出以下三项建议:第一,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和平解决前,中国政府希望印度政府同意,双方尊重在整个中印边界上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双方武装部队从这条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第二,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项建议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双方协商,把边界东段的中国边防部队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同时,在边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双方保证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即传统习惯线。有关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和停止武装冲突事宜,由中印两国政府指派官员谈判。第三,中国政府认为,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中印两国总理应该再一次举行会谈。在双方认为适当的时候,中国政府欢迎印度总理前来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国总理愿意前往德里,进行会谈。周恩来在当天给尼赫鲁的信中重申了上述建议,并希望尼赫鲁作出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