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式摔跤
中国摔跤跟沾衣十八跌还是有点关系的,它在古代也是一项比赛项目。在宫廷也有跤手。
中国式摔跤有好多把式:分大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似牛毛
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身材高大的人应发挥臂长、身长、腿长的特点,争取先抓住对方而不要让对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尽量限制对方的长处。如对方身体较胖、体力较差时,可设法扯着对方转动,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再借机进攻。
跤 桩
是基本功,贯穿实战中每个动作,主练下肢力量和稳定性,培养专项能力,在静中求动,要求松中有意,自然呼吸,可根据个人情况定时、定式、跤桩功法讲究含胸收腹,松尾骨,桩功练法繁多,下面为大家一一简介:
(1) 大架:两腿开立前虚后实,前承三成力,为三七开,呈大架,左手置肩前平举,掌心向内,五指靠拢,自然弯曲右手于肩前内和,左手称前手,要高;右手称底手,要低于前手。为前高后低,此桩功舒展大方。
(2) 虎坐:又叫骑马裆,两腿开立大于肩宽,双腿半蹲,膝不过足。脚尖向内和,双手于胸前向内合抱,掌心向内,肘微曲承抱物状,讲究内抱、外靠、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含胸收腹,内收尾骨,提裆竖顶,目视前方。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出其不意,在实战中,利用步伐上的变化,手上耘;横;捅;撕;推;按;拿。脚上配以耙;蹚。变化多端,出其不意,随着双方步伐跤架的变化而变化,得机会使用时及时出手,不得机会时再伺机行事。成功得手赢得轻松,得手不了也不会给对方造成致命的进攻机会。在一次实战训练中,我就看见孟雄小师兄在和对方交手时,使用一个踹的动作没有奏效,顺势一个小耙拿就把对方掀倒在地,动作连贯,潇洒自如,看着轻松漂亮!充分显现出中国跤术的顺势而为,以巧制胜的特点。
2. 中国式摔跤与日式摔跤有哪些区别
中国式摔跤,源自传统技艺,其比赛规则独具特色。在比赛中,选手们遵循独特的战术,如允许拽直拳和使脚剪,但禁止抓住裩儿和袴儿,这与日本的相扑有所区别,但场地和仪式方面保持相近。
获胜者可赢得象征荣誉的银碗,清朝时期,善扑营专门培养贵族青年摔跤手,他们在王公贵族面前表演,或与蒙古族、回族选手竞技,这部分被称为官跤,职业摔跤手和教练员终身致力于此技艺。而在华北民间,私跤则更为常见,参与者穿着特制的褡裢短上衣,腰系宽带,长裤下比赛,允许接触但限制抓裤子和击打,禁止使用反关节技巧。比赛以三跤两胜为胜,没有时间限制,由经验丰富的长者主持,他们既是教练又是裁判。
民国时期,北京、天津等地的摔跤表演成为职业,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体育会等武术组织也将摔跤列入课程,并举办全国性比赛。1936年,甚至出现了女子摔跤比赛,展示了这项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性别平等的追求。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 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 便敏 捷 ,名手辈出 ,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
3. 为什么中国没有wwe选手
wwe的那叫演员,不叫选手,wwe几乎没有中国市场,wwe的中国市场就是看盗版的观众,wwe的触角没有延伸到中国,中国怎么会有wwe的演员?另外很多通过付费电视作为主要赚钱手段的比赛很多都采取雇佣制的形式,像UFC其实也就是一种真打表演,谁上去要看老板的安排,老板要考虑观众的口味,而不是自由报名随时参加的正统意义比赛。
像美国人人种多元的,主体是白人和黑人,它职业拳赛就难以接受其他人种,韩国和日本的拳击其实很强悍,但在美国的职业拳击联赛上就不会被关注
像日本人的K1,以前就是弄个比赛让外国人横的,后来也把规则东改西改的推了几个日本人上去。
不说格斗,就说平常人聊天打屁,愿意跟你平等的坐下来的美国人是很少的,除非你特别有某方面的才华,种族主义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被抹杀的,wwe出现中国选手那让观众怎么去接受?起码现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