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胡文虎宗祠在哪里

中国胡文虎宗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02 18:56:05

1. 闽南的风俗习惯

闽商行天下

与中国其他商帮相比,闽商的一大特色是国际化,有人形容说: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先辈“浪迹”东南亚

从历史上说,东南亚应该是福建人漂洋过海创造财富的最集中的地方。如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印尼华商、东南亚首富、集“面粉大王”、“丁香大王”和“金融大王”于一身的林绍良;被称为“万金油大王”的胡文虎;被誉为“世界糖王”,后因香格里拉酒店而闻名世界的“酒店大王”,马来西亚郭氏集团总裁郭鹤年;印尼材源商集团董事主席、被誉为“船王”、“木材之王”的黄双安;菲律宾商联总会永久名誉主席、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人称“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的陈永栽;在东南亚有“水泥大王”、“面粉大王”之称,在国内又被誉为“地产大王”的林文镜……

据《中国经济周刊》掌握的统计资料,福建现有海外华侨1086万人,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

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鸿阶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仅东南亚新、马、泰、印尼及港澳台地区,闽商就多达960万之众。这些闽商的走向有很明显的“连锁效应”,比如,明溪县近10万人开赴欧洲匈牙利和捷克;长乐人基本去纽约;福清人到日本居多。

“这些浪迹东南亚的闽商多是旧移民,经济实力强大,全球500强华人企业,福建占了近200家;菲律宾华人企业前十名中,就有6家是闽商,印尼500富也有6成属于福建商人。”长期研究华侨历史的李鸿阶所长对《中国经济周刊》娓娓道来,“不过现在的新移民多选择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地区,但闽商在东南亚的实力并未因此动摇。”

“在香港福建商人已经超过100万,而且已从传统的餐饮业发展到金融地产”香港晋江同乡会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苏千墅,十分自豪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香港北角已经从‘小上海时代’进入‘小福建时代’。”

这位有着“香港晋江市市长”坊间美称的苏先生侃侃而谈:“论数量,在香港的闽商肯定排第一。全岛共有130多个同乡会,闽商对香港的繁荣稳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澳门,闽商有14万多,多从事房地产、贸易和建材,主要是80年代过去农民做生意的‘新闽商’。”澳门南安同乡会会长吕金福则为《中国经济周刊》勾画出了澳门闽商的大致情形。

澳门南安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南安鹏程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汀洲则评价说:“就出口看,厦门口岸每年进出口的石材占全国半壁江山。”
日本的外籍商人中,中国商人共有47万之众,南日本冲绳一地就有近20万人,几占在日中国商人的半壁江山。仅福清2005年就从日本汇回4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地下的。

在纽约,福州话超过国语,闽商在美国一直稳步发展,现在仅纽约一地,就有30万福建人在从事餐饮、贸易和实体企业,像华榕集团的调料,在美国早已畅销,3家闽商企业已经跻身华人在美企业前10名,粤商已经退居其次,浙商就更不用提了。

阿根廷福建商会宣称,闽商完成了对阿根廷超市80%的“垄断"

对于闽商为何独具国际化特色,福州大学许嘉亦博士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闽商闯荡东南亚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自东晋至唐宋五代时期战乱不止,再加上黄河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造成许多北方人南迁求生;而闽南山区土地贫瘠,产粮不足养民,面对艰苦的生存条件,只有走出去谋生,因为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长期积淀了贸易航海的经验,所以东南亚成为避患求存的首选之地。”

后人挺进日、美、欧

2. 胡 姓氏的来源

■胡姓排行

胡姓排行: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着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着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着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着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着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着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着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着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着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着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着《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着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
沩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阳。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
祠表贤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宁着《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着《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
有妹媲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另:更多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等堂联,详见《黟县西递村对联 [皖]》胡姓宗祠堂联的部份内容: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冬去松枝仍独秀;
春来梅蕊已齐开。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镇守金华称大海;
撰书禹贡号东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
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
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
帝裔宗枝翼叶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胡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着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3. 胡的姓氏来源

■胡姓排行

胡姓排行: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着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着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着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着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着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着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着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着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着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着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着《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着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
沩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阳。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
祠表贤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宁着《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着《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
有妹媲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另:更多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等堂联,详见《黟县西递村对联 [皖]》胡姓宗祠堂联的部份内容: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冬去松枝仍独秀;
春来梅蕊已齐开。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镇守金华称大海;
撰书禹贡号东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
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
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
帝裔宗枝翼叶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胡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着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4. 为什么儒家文化没有在东南亚传播很快

东南亚在中国之南,且濒临海洋,所以古代把它称为“南海”或“南洋”。“东南亚”这个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出现的,当时,盟军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东南亚最高统帅部”,战后,人们感到这一名称能够正确表述它的地理位置,于是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东南亚实际上是由海洋与陆地两大部分组成,陆地包括中南半岛(旧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两个地理单元,而太平洋和印度洋被这些陆地分隔开来,又通过巴士海峡、巽他海峡、托雷斯海峡及马六甲海峡相互连通。中南半岛上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马来群岛上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前者是所谓“半岛国家”或“陆地国家”,后者则是“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处在三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海运的冲要之区。在地质学上,亚、澳两大陆板块和若干海底板块在这里辐合,又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印度次大陆的锁链,称为“东南亚陆桥”。从人类学意义上讲,来自亚、澳两个大陆的不同人种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民族大走廊。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亚、澳两大陆动植物区系在这里交织混合,显得丰富多彩。在文化学意义上讲,这里是印度文化圈与中国文化圈交错重叠的地方,又是中国通往印度、阿拉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在地理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陆桥”连成一气,许多高山和大河向南伸延到中南半岛,形成山河纵列、峻岭与平原交错的地形,并伸入海洋形成许多岛屿。中南半岛的山脉呈由北向南的走势,实际上是我国横断山脉的延伸。主要山脉有三列:耸立在半岛东侧的是长山山脉,形成广阔的山地;中间一列向南一直伸延到马来半岛,入海后形成巽他台地的台基及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西侧的一列是阿拉干山脉,向南伸入海洋后,断断续续地形成苏门答腊群岛、爪哇岛和努沙登加拉群岛。奔流在这些山间的河流,大都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如缅甸的萨尔温江上游是我国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于我国的龙川江,泰国的湄南河上游在云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源为我国的澜沧江,在越南入海的红河上游为元江,它们都是国际性的河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天然水道。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诸多的“亲缘关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长期发展起来的水陆交通,把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紧密联结在一起;二、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全面受到中国文化的薰染;三、华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四、众心的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五、佛教的传播,使中国与东南亚都进入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发端很早,大抵有三途:一是南方丝绸之路,二是中国与南洋的海上交通;三是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近代以来则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及睦南关至越南河内的铁路,还有海运与航空。
在中国西南部有一条隐藏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南方丝绸之路,它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它是一条民间开辟的道路,而且起点不在中原的京城。最先提到这条道路的是《史记》,是书《西南夷列传》说:“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道便近。”据考,南方丝绸之路由三条路段组成:一条是由蜀地(成都)经bó@①道(宜宾)、汉阳(威宁)、味县(曲靖)至滇池、洱海的“五迟道”,另一条是由蜀地经邛都(西昌)渡金沙江抵叶榆(大理)的“灵关道”,两道合路后经永昌(保山)、滇越(腾冲)入缅甸的称“永昌道”。这条道路长期是中国经缅甸达印度的古道。缅甸在汉代称掸国,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甸,自汉以来便有使节与我国通好,献大象、水牛、珍宝、骠国乐及幻人,以后又输入棉花、象牙、翡翠、琥珀、玉石,而中国的丝绸、茶叶、食盐、金银首饰等也运往缅甸。在中印文化交流上,缅甸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云南的阿A梨教和上座部佛教就是从缅甸传入。
通往南洋的海路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云:“自回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lú@②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斋黄金杂缯而往。”三国时吴国遣康泰等出使海南诸国,自晋代法显从海道归来高僧往来不绝,宋代海运至天竺国、狮子国,元明时期直航阿拉伯半岛,途中必经东南亚各国。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船队到达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印尼巨港)、进罗、满刺加(马六甲)、渤泥、苏门答腊、阿鲁等地,留下许多遗迹。
如前所说,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河流有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及红河,这些天然水道很早便被利用,尤以湄公河为着。这是一条民族大走廊,许多跨境民族都居住在澜沧江与湄公河流域,历史上的哀牢国、真腊王国、澜沧王国、南诏国、大理国、景龙金殿国、八百媳妇国都通过这一水道交往。它是中国通往东南亚陆地国家的大动脉,穿越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国,老挝的首都万象及柬埔寨首都金边都在湄公河畔,沿岸有许多城市和港口,湄公河三角洲乃是肥沃之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有重要作用。

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这一方面是历史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是汉字在越南长期通行,因而有条件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受惠国。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发士卒戌守五岭以南,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便将越南北部和中部纳入象郡,开始了越南史上的“郡县时期”。秦汉之际,赵陀建立“南越”政权,推行“南北交欢”、“和集百越”的政策,在越南设立交趾、九真二郡。汉武帝平南越,将其地划分为九郡,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今越南境内。东汉初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平定二征起义,“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进一步开发越南。及至隋唐,郡县制达到高峰,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下设十州,如同中国一样实行租庸调和两税法,施行唐律,又建学校导之以礼,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唐末五代,中原混乱,安南土豪蜂起,经过一番酝酿,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丁部领平定了“十二使君”,统一安南,建立大瞿越国,结束了郡县时期。安南独立以后,一如既往,继续与中国和睦相处,仍然遵循中国的典章制度。安南的官制悉如中国,中央设六部、六寺、六科及御史台、翰林院、东阁、国子监、国史院、府尹、宫师府、同天监、太医院、秘书监、中书监、华文监等机构,地方行政为路、府、州、县几级,官品与冠服饰物仿唐宋之制。李朝颁布的刑书及陈朝确定的刑律皆以《唐律疏义》为准,后黎朝圣宗颁布的《洪德法典》更加完备,《历朝宪章类志》说:“洪德刑律,参用隋唐,断治有画一之条,轻重有上下之准,历代遵行,用为成式”。安南历代王朝,均以儒学为安邦治国之本,李朝兴建文庙,陈朝创办国学院传习四书五经,黎朝以《四书大全》为科举考试内容,阮朝刻印儒家经典颁行全国。从李朝仁宗太宁四年(1075年)起以科举取士,陈朝更仿中国“试定三甲之分”,以状元、榜眼、探花迷三魁,至黎朝时朝廷重臣皆以科举出身的人担任。立国之初,兵制略仿唐朝的府兵制,以后仿宋朝设立禁军和厢军,又仿明朝“寓民于农”之制。安南的武庙,祀奉的是姜太公,东序配祀管仲、孙武、韩信、李靖、李晟、徐达,西序配祀穰苴、张良、诸葛亮、郭子仪及岳飞。由此看来,越南的体制,实际上是中国的仿造型。
汉语和汉字在越南颇为流行。从郡县时期开始,便有大批中原移民和官吏进入越南,致使越南语吸收了大量汉语词汇,据语言学家调查,现代越语中,汉族借词超过50%。由于越南语大体属于汉藏语系,又有大量汉语借词,比较适合使用汉字,所以,自秦汉以来的千余年中,汉字一直是官方正式通行的文字,称为“儒字”。大约在我国的宋代,在广西“方块壮字”(即俗字)的推动下,越南也开始用汉字来表记越南语,称为“字喃”或“喃字”,亦称“俗字”。喃字最早见于1210年在永富省所立的《报恩寺碑记》,相当于南宋后期和越南的陈朝。喃字与壮字的结构大体相同,借义又借音的如文(文Van)、南(南nau)等,借义不借音的如驭(马nqua)、鲜(鲜tuoi)等,借音不借义的如吏(来lai)、英(兄aub)等。喃字中还有一些是仿汉字创造的新字,创字的方法不外乎会意,形声和简化三种,读音皆依越南语。用这种方法形成的喃字,字形仍然是方块字,往往是借用汉字与自创新字夹用,有的借用汉字的音,有的借用汉字的义,绝大多数是以汉字越南语音。实行的结果,一音多字多义、一字多音多义、同字异形及重叠繁复的现象严重,所以,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虽有几个短暂时期明令公布施行,但作为正式文字并不通行,多半是民间使用。喃字现存的读物有千余种,着名的如长诗《金云翘传》。自1884年法国占领越南以后,改用拉丁化拼音文字,越南独立后以拉丁文为法定文字,称为“国字”。
越南受汉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且深刻的。同中国封建社会一样,越南也是独尊儒学,把它作为统治思想和教育、科举的主要内容。越南的佛教,事实上是汉传佛教的外传。道教在隋唐即传入越南,元朝尤为兴盛,第一代君王阮潢自号“仙主”,以后又设立“道士道录司”和“道士良医司”。越南民间祀奉的“天后圣母”里供奉的是伏波将军马援,不少地方建有关圣庙。越南的文学以汉文学为主流,国君、贵族、文士大都能诗善文,按照中国诗歌的音韵格律创造了“六八诗体”和“七六八诗体”,早期的代表作家韩诠就是因为仿韩愈作《祭鳄鱼文》而畅姓韩,越南的古典名着《金云翘传》、《玉嫱传》、《苏公奉使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模仿中国文字的痕迹。越南的重要史籍,如黎文琳的《大越史记》、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潘叔直的《国史遗编》、张合桂的《大南实录》、郑怀德的《嘉定通志》及编年中《越史略》等,均用汉文写成,而且史书的体例和编纂方法无不奉《春秋》、《史记》、《汉书》为圭臬。武将多习中国兵法,陈国峻的《兵书要略》是越南武库中的珍品。长期借用中国历法,元代的《授时历》传入越南后一直沿用到明初,以后又改用明代的《大统历》,直到清代才参照《历象考成》一书制定自己的《协纪历》,干支纪时法在民间广为使用。越南医学是中医的一个支流,称为“南医”,朝野都很重视,立先医庙祀奉我国历代名医,仿中国设太医院、广济署、济生堂,学习中国医书,进口中国药材,以后则结合越南的情况编写《本草拾遗》、《中越药性合编》、《南药神效》、《海上医宗心领全帙》等书。中国的数学在郡县时期即传入越南,科举加试“书算”,梁世荣所撰《算法大成》有九九歌诀、九归歌、归除法等,广泛使用算盘。造纸术在汉代即传入越南,据《南方草木状》载,东汉时交趾便有了“蜜香纸”。越南是东南亚最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最早的印刷品是陈朝元丰年间(1251-1258年)的“木印贴子”,官刻有国子监本、集贤院本、内阁本、史馆本等,民间印本也仿中国题为某堂、某斋或某地某字藏版。丝绸、陶瓷、青铜、砖瓦、火药、铸钱等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的。越南的姓氏都来自中国的《百家姓》,共有200多个单姓和复姓,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姓阮、黎、陈、李、黄、武、潘、范、郑、吴、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国一样有单名、复名,且用别号,妇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贵族的名字常在旁边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征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乐”实际上是中国的古乐,戏剧的音乐、服装、脸谱、道具如同中国戏曲,旧式衣冠如同中国,和中国人一样用筷子,民间岁时节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注:参见陈玉龙:《中国和越南柬埔寨老挝文化交流》,载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海水到处,就有华人”,这句话表明,海外华人分布很广,散布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但华人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据1991年统计,共计2271.6万人,大约要占海外华人的70%以上。东南亚华人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十个国家。十国中,人数最多的是泰国(645万人),其次是印度尼西亚(600万人),再其次是马来西亚(500万人)。华人在当地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新加坡(76.5%),其次是马来西亚(27.3%),再其次是文莱(20.4%)。这种分布状况,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表征。
华人移入东南亚是从唐代开始的,最早的旅居地可能是苏门答腊,以南部的巨港人数最多,因当时唐朝的国际威望很高,故皆自称“唐人”,其海外聚居地称“唐人街”。宋代海外贸易兴盛,但当时航行主要靠季风,错过季节便只好留居当地,有的长往下来,生儿育女,称为“驻蕃”。元明两代与阿拉拍的海上贸易更加发展,东南亚是必经之地,所以沿途留下许多侨民,建起若干“新村”,如爪哇的麻诺巴歇、三宝垄,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加里曼丹、新加坡、越南的南圻、菲律宾等地。从明朝中叶到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年间,南洋侨民剧增,大部分是闽粤一带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有一部分是因政治动乱而避居南洋的人,巴达维亚(今雅加答)、槟榔屿、新加坡、马尼拉等地,侨居的华人均在万人以上。华人大量出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从1840年以后的100年间,每年平均10万以上。出国的主要原因,是殖民主义者在东南亚进行资本输出,开采矿产、兴办农场、修建公共设施,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于是以“招工”的方式签订契约,称为“契约华工”,或者叫做“苦力”和“猪仔”。
移入东南亚的华人,为了谋生,各施其能,无形中把中国的生产技术传到南洋各地,成为一股重要的开发力量。经过若干世纪的努力,华人在经济上自立起来,有的还成了南洋富商,例如:在加里曼丹建立“兰芳公司”开采金矿的罗芳伯,组织拓荒的“新福州港王”黄乃裳,“爪哇糖王”黄仲涵,“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华侨旗帜”陈嘉庚,企业家兼教育家李光前等。华人离乡背境,飘泊海外,往往以家族宗祠、同乡会馆、同业公会等传统组织形式保持联系,相互支援,因而在东南亚出现“侨团林立”的局面,以后进一步以宗族、同乡或方言群体为中心建立许多“帮”,如广东的广府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福建的闽南帮、兴化帮、福州帮,还有江浙和江西的三注帮等,把中国社会移入了东南亚。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汉语方言得以长期保存,文化习俗也一直传承下来,并影响周围的社会。随着华人的大量移入,汉族词汇也被东南亚各国语言所吸收,据统计,柬埔寨语中有300个汉语词汇,泰语的汉语借词达汇总数的30%以上,马来亚语中有270多个汉语借词,且多与移民的方言有关,马六甲、槟榔山与和新加坡因土生华人数量众多,还形成了汉语与当地语言结合的“巴巴马来语”,印尼有“中华—马来语”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东南亚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各国语言,例如泰国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泰译本,老挝、柬埔寨、印尼也有译本,这都与华人的传播有关,马来西亚的土生华人还仿《诗经》创作“马来民歌”。福建、广东的地方戏传到泰国,闽台一带的“布袋戏”也在印尼流传,菲律宾人喜欢中国的锣鼓,缅甸舞剧的表演方式与中国戏曲有相似之处。总之,由于“华人社会”的存在,他们通过民间交往、创办侨校和侨刊等方式,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比其他地区更为广泛和突出。
新加坡旧名淡马锡,也叫狮城,原先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小渔村。1819年英国殖民者莱佛士在此开端口,采取鼓励外来移民的政策,人口迅速增加,到1901年时已增至20万人,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其中,华人达16万人,基本确立了华人占大多数的格局。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胡璇泽、左秉隆、黄遵宪等先后出任领事,来取“护侨”政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最为典型,侨团林立,帮派特多,1906年结合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并涌现出陈笃生、胡璇泽、陈金声、章芳琳等一批为华人谋福利的“先贤”。1942年遭日本侵占,1946年划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9月脱离马来西亚建立共和国,成为英联邦成员国。新加坡以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四种历法,有英文报、华文报、马来文报三种,学校也有英文学校和华语学校两类。新加坡地处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在国际航线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独立以后,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引进和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条件,发展多元化的国民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又是东南亚海运、空运、贸易、加工制造、金融服务中心和最大的修船造船基地与石油输出港,同时又是世界第三大商港、第四金融中心和第三炼油中心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注:参见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出版。)

跨境民族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联系的另一条重要纽带。与华人的情况相似,都是以人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但又有两点不同:其一是传播的不是汉文化,而是少数民族文化;其二是这些跨境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移民的结果。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理相连,历史相关,许多民族长期居住在两个以上的国度,或者是分别建立不同的政权,尽管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界限,但他们在族源上、语言上、文化习俗上却有天然的不可割断的联系。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和广西,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并与泰国邻近,在长达4700公里的漫长国境线上,分布着16个跨境民族,他们是壮族、傣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僳僳族、拉祜族、怒族、独龙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和京族,还有在中国尚未确认为单一民族的克木人。从历史上考察,这些民族都源于古代西南地区的四大族系,并与一定的语言系属有对应关系。因为他们出自不同的族群,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直截了当地说,跨境民族的文化,分别具有百越、苗瑶、氐羌和濮文化四种风貌。
壮族、布依族和傣族均属“百越”族系,其语言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之相关的民族在东南亚大约有2700万人。与壮族同源的有越南的岱族和侬族,合计160万人,在壮族中亦有“布岱”和“布侬”两种自称。越南的布依、都依、布那和热那四支,均出自我国的布依族,总数近3万人。人数最多的是与傣语同源的民族,越南的傣族约90万人;老挝的佬族约180万人,另有傣族18万人和泐族4万人;泰国有傣族2000万人,另加泐族8万人;缅甸有掸族250万人,总共2550万人。他们的语言均属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保留百越文化的若干特征,如“干栏”建筑、铜鼓、纹身等。
东南亚的苗族和瑶族都是明清以来由我国西南迁去的,其中,苗族约85万人,瑶族约45万人。越南的50万苗族称“赫蒙族”,分“赫蒙豆”(白苗)、“赫蒙都”(黑苗)、“赫蒙西”(红苗)、“赫蒙冷”或“赫蒙佐”(花苗)和“赫蒙刷”(汉苗)五个支系;老挝30万苗族分白苗、青苗、黑苗三支;泰国有5万苗族,缅甸有7000苗族。瑶族主要分布在越南,有红瑶、窄裤瑶、钱瑶、卢岗瑶、白裤瑶、青衣瑶、蓝靛瑶等七个支系,共40余万人,老挝有瑶族2万人,泰国约3.2万人。他们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以山地农耕为主,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家族与村寨是主要的社会组织,婚姻、丧葬、服饰、头饰、节日、禁忌、宗教等与国内苗瑶民族大同小异。
出自氐羌体系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民族较多,但人数不多,总计不过80万人。彝族在越南、老挝各2000人,称“倮倮族”。哈尼族在越南有万余人,老挝称“卡果”、“依果”的亦有万人,缅甸自称“阿卡”的约6万人,泰国有3.5万人自称“阿卡”或“卡果”、“依果”。僳僳族在缅甸有4万人,在泰国有2万人。拉祜族在缅甸有5万人,在泰国有3万人,在越南有2000人。缅甸有独龙族千余人,怒族近万人。缅甸的“克钦”与中国的景颇同族,约56万人。在这些民族中,除景颇族而外,其余民族的主体部分均在中国,文化习俗是一致的。
比较复杂的是佤族、德昂族、布朗族、京族和克木人。按其族源,佤族、德昂族、布朗族和克木人的先民均出自“百濮”族系,即古代的“闽濮”、“鸠濮”、“裸濮”、“扑子蛮”之类,但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而我国濮人的后裔仡佬族、木佬族等的语言按张济民先生的意见属汉藏语系的仡基语族,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探讨。京族的语言在国际上习惯称为越南语,系属至今未定,但文化上又与百越和百濮有若干相似之处,其族源亦有待探索。佤族在缅甸有8万人,泰国有1万多人。德昂族在缅甸称“崩龙”,人数为24万。布朗族在老挝有分布,人数不详。克木人在老挝称为“老听”或“卡族”,泰国称“卡”,越南称“摩依人”,总数不下40万,以老挝最多,我国的云南仅有2500人。京族在越南有4500万人,我国广西只有1万多人。


佛教既是东南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沟通的重要渠道,这是因为东南亚处于中、印两大文化圈的幅射范围之内。东南亚与印度和斯里兰卡,无论海路与陆路交通都比较近便,而且又是中印航道必由之路,佛教很早就传入这一地区,我国古代西行求法和一部分印度高僧也往来于这条道上,如唐代的会宁、义净等。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情况复杂:有的原先盛行大乘佛教或者印度密宗,后来改奉小乘佛教;有的一度信奉佛教,以后又被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所取代,如印度印西亚、菲律宾等。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东南亚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但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散布各地的华人大都信奉汉传佛教。云南的小乘佛教与东南亚有密切关系,唐宋时期在云南盛行的阿梨教乃是通过缅甸传入的印度密宗。
释迦牟尼逝世后一百多年,由耶舍召集七百僧人在吠舍厘城举行“第二次结集”,再次统一经律,而以跋耆比丘为代表的多数派反对这一决议,另外组织了上万人的“大结集”,从此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两大部派。后来,大众部逐渐演变为大乘佛教,上座部演变为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最初从斯里兰卡开始,以后传到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边境,进而传到柬埔寨和老挝,其间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最后才取代了大乘佛教与印度密宗。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儿子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扬上座部佛教,锡兰国王举族皈依。到公元前一世纪时在阿努寺举行上座部第四次结集,用巴利语写成上座部《三藏》,以后分化为大寺派和兼习大乘的无畏山派。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大师觉音用巴利语翻译和注释《三藏》,使上座部的教义得以彻底贯彻。但从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的五百年中,印度密宗在斯里兰卡极盛。直到维A耶跋护王一世时,才重新建立寺院,供养佛牙,派僧人往缅甸延请上座系长老,从而勃兴起来。缅甸与印度邻近,也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传入佛教,上座部佛教传入部分地区,但八世纪时密教传入后形成了阿A梨教,直到十一世纪蒲甘王朝才废阿梨教,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将《三藏》译成缅文,以后形成“僧伽罗僧伽”与“上缅甸”两个教派,自此大兴,有僧尼十万余人,有寺院二万多座,佛塔十余万认,素有“佛塔之国”的盛誉。泰国原先盛行大乘佛教和密教,十一世纪由缅甸和斯里兰卡传入上座部佛教,十三世纪素可泰王朝将其定为国教,佛教徒占人口总数的95%,全国通行佛历,每个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全国有寺院二万五千余座、佛塔十万座以上,中央机构由十几个高僧组成,法相应部和大部两派皆有僧王,各级行政组织都有与之平行的僧伽机构。老挝在十四世纪时奉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十九世纪被法国占领一度中衰,随着老挝民族解放运动的到来又开始复兴佛教,国王、国家和佛教被视为老挝的三个组成部分,教派与泰国相同。柬埔寨古称扶南,六世纪时已是东南亚的佛教中心,十四世纪以后在泰国的影响下改奉上座部佛教,两派都有与政权机构平行的宗教组织,分设僧长、省僧长、区僧长和村佛塔主持,国家元首每年要在金边召开两派僧长年会,向他们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是从缅甸传入的上座部佛教,先形成润派和摆庄派,以后又有左抵和多列两派。马来西亚原先信奉佛教与印度教,八世纪盛行密宗,十五世纪马六甲王国奉伊斯兰为国教,十九世纪以后佛教开始复兴,大乘、小乘兼有。印度尼西亚先是信奉婆罗门教,公元五世纪佛教取而代之,七世纪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之一,大乘与小乘时有兴衰,八世纪盛行密教,十三世纪则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大约从七世纪起,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落,于是大乘佛教便与婆罗门教的变种印度教相结合,广泛吸收民俗与民

5. 万金油的出处,具体意思是什么

第一,先说万金油的来历,万金油其实最早就是虎标万金油,后来才把所有的清凉油都叫万金油,虎标万金油由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胡文虎、胡文豹昆仲研发而成。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祖籍福建永定金丰里中川村,因家乡鸦片战争后,又冒出太平天国之乱,药铺被抢,家产被洗劫一空,只身远走南洋,在缅甸仰光开了一家中药店“永安堂”,并娶华侨女子为妻,育有文龙、文虎、文豹三子,长子文龙不幸夭折,只剩下文虎和文豹两兄弟。 胡文虎于1882年(清光绪8年)生于缅甸仰光,10岁时曾回到家乡读4年书,喜欢三国、水浒的故事和戏剧,14岁时重回仰光跟父亲习医。胡父行医时,曾用一种由中国带去的成药[“玉树神散”治病,此药清凉解暑,在气候炎热的南洋极受欢迎。胡文虎26风岁时(1908年,清光绪34年)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业和药铺,特重信誉。由于胡文虎医德、医术一如其父,对病人无分贵贱,并且当病人付不起医药费,只能用张红纸包几粒白米略表吉利与谢意时,也一律笑纳,因此获得“红利郎中”的美名。胡文虎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四处奔走,采购便宜药材,甚至多次登阿拉干山采集草药,使永安堂的药价降到仰光最低。但由于西药开始畅销,严重冲击古老的中药,业务开始衰落。 于是胡文虎留一半家产给弟弟,自己带着另一半前往香港办货,添购相关制药设备。胡文虎在香港一边办货,一边考察国内外制药业的发展,1909年(清宣统元年)他周游中国及日本等地,学习中药成药制作技术,隔年回到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 在考查的过程中,胡文虎发现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因人口稠密,生活贫困,蚊虫众多,劳动人口中暑、热病时有所见,西药虽便于携带服用,但价格比中药高出很多且有副作用,因此努力思考如何创选出一种既能治暑热,头痛,蚊虫叮咬等症状,又适合携带和服用的新药,更重要的是,价格必须便宜。 经过多方参考各类中、西药着作,同时用自家经验研究发展,以祖传秘方玉树神散为基础,又参照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地古方辅以山苍子、薄荷、樟脑等药材,再采西药科学方法制造,经过3个多月辛勤研制,胡文虎终于制造出一种既可外抹,又可内服,还能兼治感冒、头痛、鼻塞、晕车、晕船的新药,也就是名闻海内外的虎标万金油,后来永安堂还先后创制了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和止痛散等“虎标良药”,畅销各地。 万金油研制成时,东南亚和中国的市面上早有有类似的药品出售,例如至宝丹、如意膏、佛标二天油等,为了在竟争中取胜,胡文虎瞄准人口稠密、疾病流行的东南亚、中国和印度,透过物美价廉的行销策略,在市场求生存,使万金油成为人人都买得起的居家常备良药。 至于当时为什么叫万金油这两药王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信的依据,可能是说此药应用范围广疗效好而且还比较便宜,简直可以值万金之意吧!现在这个词条大概还有以下的意思: 1.药名。用薄荷脑﹑樟脑﹑桂皮油﹑桉叶油等加石蜡制成的膏状药物,治头疼﹑轻微烫伤等。应用范围很广,但不能治大病。今称清凉油。 2.比喻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 3.万金油 (足球术语) 。指一名球员多才多艺,在足球比赛上能担当不同的位置,甚至是全能型球员。在有些特别情况下,会担当跟平时不同的位置。 3 WC HUM万金油战术:AM+MK+火枪+男女人

6. 胡文虎的人物生平

胡文虎是一位客家人,原籍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
其一生映照了“客家子弟不平凡的一生”这句话。
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父亲胡子钦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
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胡文豹则留在缅甸受英国教育。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亲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
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
1909年,胡文虎周游了祖国以及日本、暹罗(即今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第二年回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南洋气候炎热,日光强烈,人们容易中暑、头晕、疲乏。
1923年,由于业务发展,胡文虎将永安堂总行迁到新加坡,留胡文豹主持仰光业务。他在新加坡兴建新药厂,并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香港各地广设分行。
1932年,他又把总行从新加坡迁到香港,并在广州、汕头建制药厂,并先后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桂林、梧州、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及澳门、台湾、暹罗(即今泰国)的曼谷,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的吧城、泗水、棉兰等地设立分行,市场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内地。
198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将胡文虎在福建的遗产归还给胡氏家属。胡仙将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捐献给政府作胡文虎纪念馆。1994年9月18日,她专程回乡参加了胡文虎纪念馆开馆暨胡文虎基金会成立庆典大会。

7. 胡姓是怎么来,他们是由汉族之外的民族形成的吗历史常讲汉族之外的民族称为胡!

一、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三、历史名人
胡 安:汉初着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 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着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 瑰:后唐着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 瑗:北宋着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 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着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着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 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着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着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着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着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着《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着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
沩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阳。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
祠表贤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宁着《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着《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
有妹媲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另:更多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等堂联,详见《黟县西递村对联 [皖]》胡姓宗祠堂联的部份内容: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冬去松枝仍独秀;
春来梅蕊已齐开。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镇守金华称大海;
撰书禹贡号东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
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
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
帝裔宗枝翼叶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胡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姊妹。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着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

附录:【胡姓典故、趣事】

〖为驴请假〗
胡趱这个人,是唐昭宗时代的优伶。胡趱爱好弈棋,他常常骑着一头毛驴,每天到一个老朋友家去下棋,几乎每次都是早去晚归。
胡趱每逢到朋友家,不等他下驴,主人便对家童说:“快去后院给都知(朝廷教坊的歌师)喂驴子。”胡趱深受感动,天黑后便骑驴回去。
有一天,胡趱正在这家下棋,朝廷忽然临时召他去侍乐,便呼家童把驴子牵来。等到牵来时,驴子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原来主人正用驴子拉磨呢!胡趱这才明白,自己的驴子竟一直在为人家拼命劳作啊!
第二天一早,胡趱又步行来到朋友家,主人照例命童去喂驴。胡趱连忙对主人说:“不用忙啦,驴子今天没骑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胡趱回答说:“自从昨天回去后,它就生了病,头晕恶心,不愿动弹,今天暂请假休息一下。”主人听胡趱这么一说,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十分难堪,但又觉得胡趱的话幽默风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明·冯梦龙《古今潭概》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1295

中国古代汉人称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通常是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带有藐视的意义,指其为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

在中国的史册上,讲述着一个故事:公元前17世纪,夏帝国为东方的商国君主“汤”所推翻,末代夏帝“桀”战败后被放逐到南巢,成为商朝的附庸,在三年后死在那里。此时人们发现,桀的儿子獯粥和桀的妃子们有染。汤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剥夺了獯粥的财产继承权,并打算进一步惩罚他。獯粥得知消息后,带着与他相好的几个妃子逃往遥远的北方,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并很快发展成一个野蛮的民族。他和亡父寡妻结婚的行为,从此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夏朝类似,比如祭祀日月,杀牲、望星象占卜等,但不建房屋,不守礼仪,披发左衽,以游牧为生,常常南下劫略文明人的生命财产。由于居住在寒冷的北方荒原上,他们天生体毛较长,因此得名“胡人”。出于鄙视,秦国人把他们中的一支改名叫“匈奴”。

http://..com/question/15954979.html

8. 这些在海外被称“大王”的福建华人富豪,你知道几个

福建华人闯荡在海外,远离家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商业头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才被称作大王,对于他们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不过据资料显示,被称为大王的还真不少。

黄奕聪:印尼“椰油大王”。他创立的金光集团主要从事椰子种植和加工业。其子公司李必模在雅加达、泗水、王家禧和其他椰子产区建立了10多家椰子油工厂。其椰子油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因此,他有“椰油大王”的美誉。

9. 我姓胡,我只记得我的辈份是<以>,能帮我找一下我们的族源地吗

一、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三、历史名人
胡 安:汉初着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 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着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 瑰:后唐着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 瑗:北宋着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 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着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着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 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着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着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着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着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着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着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着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着《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着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
沩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阳。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
祠表贤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宁着《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着《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
有妹媲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另:更多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等堂联,详见《黟县西递村对联 [皖]》胡姓宗祠堂联的部份内容: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冬去松枝仍独秀;
春来梅蕊已齐开。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镇守金华称大海;
撰书禹贡号东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
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
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
帝裔宗枝翼叶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胡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姊妹。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着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
附录:【胡姓典故、趣事】
〖为驴请假〗
胡趱这个人,是唐昭宗时代的优伶。胡趱爱好弈棋,他常常骑着一头毛驴,每天到一个老朋友家去下棋,几乎每次都是早去晚归。
胡趱每逢到朋友家,不等他下驴,主人便对家童说:“快去后院给都知(朝廷教坊的歌师)喂驴子。”胡趱深受感动,天黑后便骑驴回去。
有一天,胡趱正在这家下棋,朝廷忽然临时召他去侍乐,便呼家童把驴子牵来。等到牵来时,驴子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原来主人正用驴子拉磨呢!胡趱这才明白,自己的驴子竟一直在为人家拼命劳作啊!
第二天一早,胡趱又步行来到朋友家,主人照例命童去喂驴。胡趱连忙对主人说:“不用忙啦,驴子今天没骑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胡趱回答说:“自从昨天回去后,它就生了病,头晕恶心,不愿动弹,今天暂请假休息一下。”主人听胡趱这么一说,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十分难堪,但又觉得胡趱的话幽默风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明·冯梦龙《古今潭概》

10. 虎标万金油创始人哪里人氏

虎标万金油创始人是福建客家人胡文虎。

清同治初年,胡文虎随父在缅甸的仰光开了一家药铺,由于缅甸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炎热,雨水充沛,蚊蝇虫豸繁多,胡文虎据此开始研究中草药,并吸取了南洋等国的民间草药配方,制成了“虎标万金油”。

万金油是“芳香疗法”的杰作,正如广告说的“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当时人们习惯把万金油(难以买到正宗的“虎标万金油”,人们把“清凉油”也叫做“万金油”)当作万应药物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治标不治本”,却也管用。

(10)中国胡文虎宗祠在哪里扩展阅读

万金油的主要成份是薄荷脑、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现代科学已经确定,这些成份有抗偏头痛、抗抑郁、止呕吐、抗昏迷、兴奋和止痛作用。当它们以一定的配方组合在一起时,药效由于协同作用而得到加强,比单一成份强得多。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和验证,胡氏兄弟“虎标万金油”的配方仍被认为是“最佳配伍”,说明当时胡文虎一家对“万金油”配方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没有千百次的实验做不到这一步。

与“万金油”、“清凉油”相近的医药化学品还有“二天堂”、“驱风油”、“风油精”、“白花油”等等,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极相似,只是剂型不同、惰性填充料不同而已,有的产品加入适量的薰衣草型香精有利于推广普及。

天然薰衣草油和薰衣草精都有镇静作用,可抵消薄荷脑等成份引起的兴奋作用而且香气优雅,所以有的风油精广告说:“好香啊,像香水一样。”

参考资料

网络--万金油


阅读全文

与中国胡文虎宗祠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车保养一次多少钱 浏览:235
为什么英国队要在大晚上踢足球 浏览:952
印尼1月12号新冠新增多少人 浏览:143
印尼四宝是什么东西 浏览:64
晋中国庆汽车展哪里有 浏览:566
英国龙虾价格多少 浏览:190
德国政府怎么看中国 浏览:537
印度向哪个国家运送疫苗 浏览:119
有哪些中国传统 浏览:516
榴莲糖印尼怎么说 浏览:145
意大利那个水城叫什么名 浏览:815
在越南买什么美食 浏览:603
英国哪里买菜最多 浏览:61
越南哪个海边城市中国人多 浏览:388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仗 浏览:332
伊朗干旱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69
印度黑喷怎么样 浏览:517
伊朗为什么要穿和服 浏览:853
买的英国勋爵有什么用 浏览:780
英国人结婚有什么禁忌吗 浏览:503